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YUH-2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 H值为7,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28℃,转速170 r/min,其黄酮产量为3.18 mg/100 m L,比未优化时高出42%。  相似文献   

2.
周希  张婷  张苗  王敬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58-8959
[目的]了解油茶的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为油茶育种等提供参考。[方法]从油茶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内生真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果]从油茶中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39株,经鉴定为9个属,大多属于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是优势属。在油茶根部筛选出内生真菌6株,涉及3个属;茎部10株,涉及5个属;叶部18株,涉及7个属;果实5株,1个属。[结论]油茶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布和种群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产区金银花的不同部位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对金银花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结合TLC法和HPLC法对菌株发酵液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80株,分属于5目、5科、10属,筛选出3株产绿原酸的菌株,均属于链格孢属.金银花中存在着丰富的内生真菌,不同产区及不同部位间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均存在差异,河南新密产绿原酸活性菌株较多.  相似文献   

4.
以罗布麻叶中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用化学显色法和薄层层析显色法对产生黄酮的内生真菌进行筛选,并根据形态特征对筛选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菌株P-1和P-2均能产生黄酮;菌株P-1为镰孢菌(Fusariumsp.),菌株P-2为嗜松青霉(Penicillin pinophilum)。  相似文献   

5.

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筛选产黄酮的灯盏花内生真菌,研究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在PDA和查氏培养基上的产黄酮能力。结果表明,28株灯盏花内生真菌中,7株菌的镁粉+浓盐酸、氯化铝、浓氨水3种颜色反应均呈阳性,能够产生黄酮。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生长、菌丝体黄酮含量和产量在PDA培养基上均高于在查氏培养基上。7株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中,菌株ELF3-1和ERF3-1的生长较好,菌株ELF′3-1、ELF3-2和ERF3-1菌丝体黄酮含量较高,菌株ERF3-1菌丝体黄酮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可产生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从砂地柏(Sabina vulgarisAnt.)不同组织中分离到126株内生真菌。以鬼臼毒素,脱氧鬼臼毒素和苦鬼臼毒素为标准品,采用HPLC法筛选得到一株可代谢产生重要药用和杀虫活性物质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内生真菌SC13。对菌株SC13进行ITS-5.8S rDNA区域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初步推测该菌株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sp.)真菌。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该菌株发酵液萃取物对三龄初期粘虫的拒食活性,其48h拒食中浓为7.259 mg.mL-1,采用浸毒叶片法测定了三龄初期小菜蛾的毒杀活性,其48h致死中浓为6.136 mg.mL-1。  相似文献   

7.
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筛选产黄酮的灯盏花内生真菌,研究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在PDA和查氏培养基上的产黄酮能力。结果表明,28株灯盏花内生真菌中,7株菌的镁粉+浓盐酸、氯化铝、浓氨水3种颜色反应均呈阳性,能够产生黄酮。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生长、菌丝体黄酮含量和产量在PDA培养基上均高于在查氏培养基上。7株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中,菌株ELF3-1和ERF3-1的生长较好,菌株ELF′3-1、ELF3-2和ERF3-1菌丝体黄酮含量较高,菌株ERF3-1菌丝体黄酮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红树内生真菌在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秋茄的叶片和茎部共分离获得15株内生真菌,经对峙培养试验,有61.54%的菌株对目标病原菌蓖麻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其中从叶片组织中分离的内生真菌菌株MKA-5作用最明显。经形态学研究显示,该菌株菌落浅灰色至深灰黑色。分生孢子暗褐色,倒棒形或椭圆形,多数无喙,有纵横隔膜,分隔处溢缩,壁光滑,大小为7.0-18.5×3.0-8.8 μm,形态特征与链格孢 (Alternaria alternata)一致。进一步对该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ITS系列与链格孢模式菌株的同源性为100%。综合分析,拮抗菌株MKA-5鉴定为链格孢(A. alternata)。该菌株的鉴定对蓖麻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40-16141
[目的]寻找促使植物内生真菌无性菌丝产生孢子的方法,为其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从采集到的合欢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形态稳定的内生真菌,对它们进行诱导产孢试验,并对所产生的孢子进行鉴定。[结果]5株内生真菌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均不产生分生孢子。通过不同类型培养基及不同pH值条件诱导真菌产孢方法,使其中3株真菌(1、3、5号菌)不同程度产生了分生孢子,通过分生孢子的形态鉴定了合欢内生真菌1、3、5号菌分别属于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结论]试验证明通过诱导内生真菌产孢的方法并借助形态学依据来鉴定无性的内生真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油茶内生真菌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应用潜能,采集湖北省5个地区不同季节的油茶样品,分离其内生真菌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抑菌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 612株,经形态学鉴定可归于24属,未产孢的菌株暂归为无孢菌群(66株)。青霉属(Pen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1.09%、19.11%、14.70%。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地区而言,黄冈地区油茶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为2.44;就不同组织部位来看,茎中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为2.52;就不同季节而言,秋季油茶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为2.58。总体而言,油茶中内生真菌的菌群较为稳定,地区间及组织部位间样品内生真菌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抑菌性结果显示,在挑选的24株内生真菌中,有17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其中3株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分别属于青霉属、链格孢属、叶点霉属(Phyllosticta),这说明油茶内生真菌的抑菌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油茶树桩改接茶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油茶树桩改接茶花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嫁接部位、嫁接湿度、温度、光照对油茶树桩改接茶花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油茶树桩改接茶花嫁接成活率相对较高的嫁接部位为新梢,较适宜的嫁接湿度为75%以上,较适宜的嫁接时期为5月份,较适宜的光照为弱光照射。[结论]在以上条件下进行嫁接,油茶树桩改接茶花的成活率为86.6%~93.3%。  相似文献   

12.
云南兰科植物菌根内生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云南省兰科植物主产区的8个地区11个品种89株兰科植物的营养根上分离获得真菌菌株184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或文献曾报道为兰科内生菌根真菌的有65个.根据菌落形态、菌丝特征、产孢结构、孢子形态及子实体诱导等大致分为18类,分别隶属于丝核菌属、兰科丝核菌类、毛壳菌属、木霉属、镰刀菌属、顶枝孢、束格孢属、团丝核菌属、Trichosporiellasp.、Gli-omastix murorum、兰小姑、微囊菌属、Catenularia piceae、丝孢纲的其他属等.  相似文献   

13.
油茶粕富含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多种成分,是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化工、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但大多直接作为清塘剂、燃料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论述油茶粕资源当前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堆肥化利用的优势、工艺和前景,为油茶粕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茶高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产业已成为闽北农村新兴支柱产业。该文从品种选择、林地选择、苗木准备、苗木种植、土壤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与翻晒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油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茶树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36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14个属,其中根部36株涉及11个属,茎部32株涉及9个属,叶部26株涉及6个属.结果表明,荼树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李红兵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60-161,163
对祁门县的皖祁1号和宁国市的黄山1号2个不同品种油茶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个不同品种的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率呈相似曲线生长模式。从苗高生长来看皖祁1号的生长盛期早于黄山1号15 d左右,但持续时间少8 d;黄山1号苗高年生长量是皖祁1号的1.25倍;从地径生长来看,黄山1号是皖祁1号的1.15倍,2个品种,各组分生物量大小的排序均为根>茎>叶。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方施肥对幼龄油茶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N、P、K三要素不同水平设12种不同的养分比,对江西宜春幼龄油茶进行配方施肥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幼龄油茶生长有促进作用,N、P一定时,增加K肥有利于树高、冠幅和叶面积的增大;N、K一定时,增加P肥有利于幼龄油茶叶面积的增大;P、K一定时,N的施用量为0.50kg·株-1·a-1,不利于幼龄油茶的生长.所设11个施肥处理中,以N2P1K1(2:1:1.3)和N1P1 K2(1:1:2.6)两处理表现较优,对树高、冠幅、叶面积、叶绿素值的影响均达显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