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其成品茶的品质形成与拼配关系密切。论述了黑毛茶的品质特征、级别划分、成品黑茶的拼配目的与方法;介绍了湖南主要黑茶产品的拼配要求,以期为黑茶产品开发和拼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茶渥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其由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渥堆是黑茶制造中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经过这道特殊工序,使叶肉的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以形成黑茶特有的色、香、味。综述了近10年来黑茶渥堆中微生物、生化成分、酶活性及渥堆调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今后黑茶渥堆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后发酵茶叶总类,包括普洱茶、六堡茶、康砖茶、茯砖茶、青砖茶等。茶叶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香气成分的检测分析对于黑茶品质的评价非常重要。目前黑茶香气成分检测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气相色谱-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等技术。本文对近5年黑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和检测分析技术进行梳理,追踪了普洱茶、茯砖茶、青砖茶、六堡茶、康砖茶等5种黑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为黑茶香气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年来黑茶在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黑茶的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减肥、降脂、降胆固醇、降血糖、抑菌、改善肠道、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  相似文献   

5.
黑茶为六大茶类之一,是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特征的发酵茶.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关注于黑茶品质的形成机理,主要围绕黑茶的色泽、香气、滋味3个方面,也有大量研究关注于黑茶的保健功效,主要围绕黑茶的减肥降脂、改善肠道免疫、抗氧化、抗癌等作用机制,这些成果为黑茶加工与改善预防疾病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为黑茶产业助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白酒陈化机理和陈化方法,综述了陈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对不同的人工催陈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隆林县野生茶资源超666.67 hm~2,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为利用野生茶品种制作出优质的黑茶,以隆林县不同乡镇野生古树茶作为鲜叶原料开展黑茶制作试验。结果表明,茶树品种中内含基质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重要化合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优质黑茶品质的形成,隆林大叶种茶是最适合加工黑茶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综述烟叶陈化微生物的种类及微生物在烟叶陈化过程中的多方面作用,进行了烟草陈化微生物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叶景丰  周志权  高军  董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42-2542,2556
该研究对黑茶镳子在我国的栽培、育种、繁殖和果实加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黑茶镳子品种选育、生理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等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类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渥堆过程中四川黑茶品质成分及主要酶类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和常用测定方法对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含量和酶类活性进行全程监测.【结果和结论】除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外,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纤维素、原果胶、蛋白质、氨基酸、水溶性果胶、可溶性糖含量均在渥堆工艺中下降,其含量降幅分别为69.2%、43.7%、79.3%、81.7%、52.4%、9.6%、60.0%、62.3%、66.2%、32.2%和37.2%.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在渥堆的第19和12天达到峰值,纤维素酶、果胶酶活性在渥堆的第17天达到峰值,相较于刚扎堆时,其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46%、371%、371%和223%.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类活性复杂的变化,促成了其相关品质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保靖黄金茶红茶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靖黄金茶群体品种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鲜叶为原料,利用红茶自动发酵机在28℃条件下进行不同发酵时间与不同保湿措施处理,对加工的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儿茶素与茶黄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发酵时间增加到240 min后,儿茶素向茶黄素转化趋势明显;其中感官审评得分最高的为经发酵240 min及盖布处理的茶样,茶汤颜色红匀明亮、口感醇厚,儿茶素与茶黄素的含量分别为38.650 4、13.493 5 mg/g。所有发酵进程中进行湿纱布覆盖保湿处理,其茶黄素含量均较未盖布处理茶样增加显著,茶汤亮度明显较亮,滋味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12.
为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曲毫→曲毫→曲毫、包揉→曲毫→曲毫、包揉→包揉→曲毫以及包揉→包揉→包揉等4种造形工艺组合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揉造形的颗粒形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茶黄素含量和茶红素含量分别比曲毫造形工艺高0.77%~4.57%、2.67%~5.33%、1.85%~4.70%、2.78%~6.16%、1.62%~1.89%和1.29%~2.04%,其茶褐素含量比曲毫造形工艺低0.41%~1.02%.感官审评表明,包揉造形为主的红茶外形颗粒紧结,滋味浓醇,甜香高长,汤色红明,优于以曲毫造形为主的产品.因此,综合评价颗粒形红茶的较优造形工艺组合为包揉→包揉→曲毫或包揉→包揉→包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出高茶黄素含量的大叶种红碎茶。[方法]以高茶黄素大叶种茶叶品种为原料,分别考察鲜叶嫩度、萎凋时间、发酵时间对红碎茶加工品质的影响,研制出茶黄素含量在1.2%以上,品质较高的高茶黄素红碎茶。[结果]高茶黄素含量的红碎茶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较高,以一芽二叶为最好,其次为一芽三叶;萎凋时间与茶黄素的含量呈曲线对应关系,萎凋时间以5 h为宜,其次为10h,萎凋的时间过长,会出现过多的茶黄素损耗;揉切发酵的全程时间要求较短,以45 min为佳,不宜超过79 min。[结论]研究可为高茶黄素红碎茶的研制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其色泽红艳、滋味醇厚、兼容性好,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一种茶类。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等。在影响红茶品质的诸多因素中,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故将以红茶香气为出发点,从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不断提高和改进红茶总体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几种工夫红茶的茶汤色泽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红茶色素的含量、茶汤色差值并与感官审评评分相结合,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红茶色素、茶汤色差与感官审评评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试样感官品质审评总评分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a,b,Cab,Sab,ΔE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红茶色素含量的直线型相关性都不显著;L,Hab值与TR,TF呈正相关,与TB呈负相关;a,b,Cab,ΔE值与TR,TB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Sab值与TB呈正相关,与TR,TF呈负相关;TB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Sab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种子老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驰  林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76-5177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于种子老化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对老化造成的种子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以茶树紫色芽叶制备红茶浓缩液,利用其富含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稳定红色的特性,旨在解决冰红茶饮料呈红色不足的技术难题.研究表明:紫芽红茶浓缩液的固形物含量为28.72 g/L,花青素含量高达0.84 g/L,是绿芽红茶浓缩液的84倍.UV-Vis扫描表明:紫芽红茶浓缩液分别于274 nm和380 nm处有儿茶素类和茶黄素的2个强吸收峰,还在530 nm处有花青素的特征吸收峰,这与其呈色特征相关.在一般冰红茶饮料的酸性和浓度条件下,试样溶液的色价值为26.68±1.26.稳定性实验表明:紫芽红茶浓缩液对pH值、光照、加热及柠檬酸、蔗糖和少量食盐等饮料添加成分均有相当耐受性,其红色明亮稳定,显色与着色性好,可以满足冰红茶饮料的生产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不断创新,品质不断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风味品质的选择。就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对品质的影响展开归纳和探讨,并阐述了工夫红茶生产上的新兴技术手段,旨在为工夫红茶工艺进展和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夏秋红茶的品质,对利用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得出夏秋鲜叶制红茶的最佳萎凋时间为4~16 h,最佳萎凋方式是日光萎凋,并辅以中度做青,有利于夏秋红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83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16个组分中,醇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2.538%;其次为醛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21.031%。‘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酚类、烃类、含氮类和萜烯类等11类101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1个组分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19.077%;其次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12.210%。本研究结果对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紫娟’茶创新产品,促进云南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