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5年11月~2006年3月,笔者对武汉中山公园冬季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32种,隶属7目15科,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10种;有留鸟22种,冬候鸟9种,旅鸟1种,留鸟构成了冬季鸟类的主体;有东洋界鸟类10种,古北界鸟类12种,广布种10种。密度9.94只/hm2,物种多样性指数2.7039,均匀性指数0.7802。分析了园林植物多样性及其垂直结构与鸟类群落的关系,并提出保护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0年冬季与2011年春夏季,采用样线法对位于豫鄂交界处的鸡公山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历史资料,鸡公山共有鸟类17目48科2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科23种,特有种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鸟类2科3种。留鸟61种,夏候鸟63种,冬候鸟31种,旅鸟51种。古北界鸟类88种,东洋界鸟类49种,广布种69种。研究区域具有古北界与东洋界种混杂的特点,但古北种鸟类占优势,分布型以北方鸟类为主。基于科属水平上的G-F指数计算结果显示:鸡公山的F指数(28.96)与G指数(4.56)低于邻近的伏牛山(30.31,4.70)和秦岭地区(32.34,4.87)鸟类F指数、G指数;F-G指数值与秦岭鸟类相同,均为0.85,均高于伏牛山F-G指数(0.84),显示鸡公山在鸟纲科属水平上与秦岭鸟类多样性相似,且具有相对较高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为给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尤其是鸟类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以《秦岭鸟类原色图鉴》为基准,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并利用长青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结果、多年鸟类科研监测记录、2022-2023年鸟类资源调查结果,以及国内最新分类学研究成果,对长青保护区鸟类名录进行了系统整理、修订和更新。结果表明,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鸟类共计3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0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鸟类11种。本次鸟类名录的修订与更新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区内鸟类物种状况及分布区域,为进一步开展鸟类资源监测与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观鸟活动的普及和鸟类调查监测的持续,将有更多新分布鸟类被发现和记录。  相似文献   

4.
将四川鸟类的调查结果与四川鸟类物种研究的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2版)为基础,再结合《四川鸟类原色图鉴》《四川鸟类鉴定手册》《中国鸟类志》《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补录后统计出四川省现有705种鸟类分布纪录,属于21目81科,占中国鸟类种数的51.4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7种;39种列入我国特有种;列入CITES(2013)附录Ⅰ有9种,附录Ⅱ有65种。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市区城市公园春季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和2005年3~5月对牡丹江市城市公园春季鸟类资源的调查,共记录鸟类61种,隶属12目29科。其中繁殖鸟26种,占43.6%。非繁殖鸟占有优势,在所调查的鸟类中雀形目鸟类最多,三种生境鸟类群落特征比较,北山公园种类最多,为51种。江滨公园最少,为39种。三种生境中数量最多是麻雀、家燕为优势种。对所研究鸟类与栖息地关系表明,鸟类种类与水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建筑物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南涧凤凰山自古以来就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1999年正式开展鸟类环志工作至2007年环志结束,共环志鸟类31231只,236种,隶属14目30科(含4亚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5种,在云南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鸟类4种。为深入了解凤凰山鸟类环志现状及迁徙规律,提出凤凰山鸟类环志的有利条件和意义、开展鸟类环志与观鸟旅游相结合、建立鸟类环志网络、实行科学管理、扩大鸟类环志队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2014—2019年河南省郑州市鸟类物种多样性、区系分布及生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6目52科304种,包括外来鸟类12目16科40种,其中山地鸟类最多,有197种,河道与水田相似性最大(0.71),共有鸟类78种。东洋界鸟类46种(15.13%),古北界鸟类155种(50.99%),广布种103种(33.88%);留鸟90种(29.61%),夏候鸟59种(19.41%),冬候鸟71种(23.36%),旅鸟84种(27.63%);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外来种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种47种,外来种7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CITES鸟类列入附录I的物种有7种,外来种8种,极危(CR)级别鸟类3种,濒危(EN)等级鸟类4种,易危(VU)等级鸟类8种,近危等级鸟类4种,中日协定保护鸟类147种,中澳协定保护鸟类40种。结果表明,郑州市鸟类整体表现南北混杂,显示出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而以古北界成分占优势的特征。在生境分析中表现出除雀形目鸟类外,水鸟占比很大,在鸟类保护过程中应加大对水体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的物种分布,探求鸟类分布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结合样方与样线调查法,将保护区划分出15个2 km×2 km样地进行植被群落及鸟类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0科80种,其中包含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0种;列入CITES附录II的鸟类有9种,并对调查鸟类进行居留型、区系及季节分布统计;结合样地鸟类多样性与该样地点内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可知,保护区内的鸟类密度和多样性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定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于2003~2005年采用样带法对北京喇叭沟门市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4目32科110种,占北京市鸟类物种数的29%。受保护种类达60%,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8种,北京市保护鸟类40种。鸟类区系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同时也具有较高比例的广布种。通过与文献对比,猛禽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并发现该地区部分鸟类的居留型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方法对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分布特点及不同植被群落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8目46科205种,占福建省鸟类总种数的37.8%。鸟类居留型以留鸟为主,鸟类区系以东洋界鸟种占优势,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征。六种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群落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大。该保护区拥有多种珍稀濒危鸟类,有多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这些特点与该保护区所处地理位置是相符的,与它保存有较好的原生性森林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湖南省平江县幕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采用截距法对自然保护区境内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目40科11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3种。雀形目鸟类物种数最多,占总数的57.6%,留鸟63种,夏候鸟28种,冬候鸟23种,旅鸟4种。  相似文献   

12.
浙北马尾松人工林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国忠 《林业科学》1995,31(5):427-435
浙江省北部马尾松人工林春季鸟各丰富度最高(47种),秋季最少(31种),冬、夏季分别为35种和36种。留留种类秋季最多是(677%),春季的迁徙鸟种类最多(57.4%)。冬、春、夏、秋,鸟类平均密度分别为56.87、56.81、47.25及49.35只/10hm^2。春季留鸟的平均密度最高(43.10只10/hm^2),依次是夏、秋、冬季,分别为41.47、39.05和36.76只/10hm^2。  相似文献   

13.
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截距法和样带法对湖南书院洲国家湿地公园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目36科8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留鸟36种,夏候鸟22种,旅鸟1种,冬候鸟24种。湿地公园内鸟类时空分布差异性较大,时间分布上物种多样性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空间分布上居民及种植区物种数量较多,水域物种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点观察法,对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院内鸟类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林科院共记录到鸟类44种,隶属于4目11科,其中留鸟25种,夏候鸟9种,冬候鸟8种,旅鸟2种。院内鸟类多样性与群落特征随季节变化而波动,受候鸟迁徙的影响,鸟类个体数量在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0—12月,采用样线法在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展秋冬季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目28科56种,数量累计1875只.其中雀形目鸟类有18科40种,占鸟类总数量的83.25%,非雀形目有10科16种,占鸟类总数量的16.75%.在居留类型中,鸟类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留鸟、冬候鸟、夏候鸟、旅鸟.鸟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环志五年来,已建环志站点45处,累计环志放飞鸟类达186种、37060只。同期回收到国内外环志鸟171只、计57种。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志鸟提供了候鸟跨亚洲—澳洲、亚洲—欧洲迁徙途径,以及候鸟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迁徙的证据,解释了历史上对此问题的疑点。中国的复杂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已知候鸟迁徙于中国与各洲之间的信息、中国与亚太地区24个国家和地区相同种候鸟的分析统计情况表明:中国大陆作为东亚与北亚、南亚次大陆、澳、美、欧、南太平洋之间候鸟迁徙终端的夏候鸟繁殖地、冬候鸟越冬地以及旅鸟的停息地的国家,对于研究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规律,对于研究各国环志鸟信息的回收和繁殖生态特点、生存率及其他生态生物学信息的收集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17目48科142属299种。其中留鸟31种,夏候鸟81种,冬候鸟37种,旅鸟15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Ⅰ级7种、Ⅱ级45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77种。属中日保护协定的候鸟154种,占协定总数的67.84%,属中澳保护协定的候鸟42种,占协定总数的51.9%。区系分布属于古北界种的有207种,东洋界种25种,广布种67种。按生境特点分为荒滩农田、水域和人工林3种生态分布类型,各有鸟137种、133种、168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5.8%、44.5%、56.19%。调查发现鸟类数量有减少趋势,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省隆回县候鸟种类及迁徙路线的调查结果表明,隆回县候鸟资源较为丰富,共记录鸟类26科95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8种。同时确定了该地区主要候鸟类迁徙停歇地及春秋两季迁徙路线,为该地区鸟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夏季共有鸟类 74种 ,隶属 12目 2 8科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7种 ;该地夏候鸟 16种 ,留鸟 5 8种 ,东洋界鸟类 48种 ,古北界鸟类 4种 ,广布种鸟类 2 2种。分析了鸟类在不同生境的分布情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针阔混交林鸟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为 1 5 45 7,均匀性指数为 0 5 0 0 0。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至2020年9月,采用定点监测法、直接计数法、同步调查法、远红外相机监测等方法对三门峡湿地青头潜鸭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青头潜鸭分布及其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湿地监测到青头潜鸭栖息地3处;有不连续分布的记录和变动较大的种群,最大监测种群数量为16只、最小记录为1只;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