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额信贷是20世纪90年代政府采用的一种最直接的扶贫方式,也是一种新兴的农村金融业务方式。但由于在我国还不完全具备小额信贷推广实施的条件,对它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有的公益性和扶贫性上,对它的有偿性和商业性的特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文分析了小额信贷产生发展的条件,并提出了改善这些条件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推进小额信贷是助力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实施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分析新田县龙泉镇潮水铺村推进小额信贷助力脱贫攻坚实践的基础上,对推进小额信贷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作出总体评价。研究发现,扶贫小额信贷主要存在金融机构覆盖率和新增贷款投放量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风险、承贷主体和资金使用主体不一致、贫困农户"不敢贷款"或"贷款难"或"还贷压力大"以及宣传不够到位等问题。基于此,建议建立多种渠道降低金融扶贫成本和风险、建立有效的动态监测机制、加大金融扶贫基础工作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合作性金融政策发展、尽快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将金融扶贫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等角度入手进一步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3.
徐睿 《北京农业》2012,(34):19-20
<正>农村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信贷扶贫方式,是人们对传统扶贫手段不断创新的成果。2006年,尤努斯教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使得农村小额信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从而得到重视和推广。国外有很多发展成熟的农村小额信贷案例,如孟加拉格来  相似文献   

4.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对传统信贷方式进行创新的成果,在解决贫困农户和微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取得了成功。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对形成适应"三农"特点的普惠性金融体系,发挥非政府民间机构的作用、创新财政扶贫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视角,以建始县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贫困户对扶贫贷款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贫困户对银行工作人员以及金融扶贫总体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对政策帮扶作用的满意度不理想。最后针对影响贫困户满意度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农商行扶贫小额信贷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手段。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能够大大提高扶贫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对于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当前国内贫困现状,聚焦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实施扶贫小额信贷的做法,分析并探求扶贫小额信贷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扶贫小额信贷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扶贫小额信贷是贫困地区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关键举措之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怒江州兰坪县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的情况,分析小额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提出了工作重点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依据对Z县的实地调研结果,采用问卷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Z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现状和监管困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16年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在Z县实施以来,受惠贫困户不断增多,为推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至2019年,Z县扶贫小额信贷进入收尾阶段。通过实地走访,对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相关负责部门和农信社的调查和访谈发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状况的5级联合监督机制难以切实有效落实,部分贫困户存在无法按期还款以及还款后存在返贫风险的现象。在Z县开展了为期7 d的调查,实地访问相关负责部门和走访530户贫困户,得到530份有效问卷。根据问卷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Z县扶贫小额信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力、还款困难等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以保证扶贫小额信贷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扶贫工作的推进,金融扶贫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扶贫过程中。本文从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着手,介绍了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欧美社区银行、印度尼西亚的BRI银行的金融扶贫模式,为完善中国金融扶贫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最后指出,扎根于农村的"草根银行"与农村地区具有天然匹配性,能够实现金融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为金融扶贫中的品牌项目,小额信贷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随着扶贫小额信贷的陆续到期,信贷回收的风险也开始暴露出来。分析了当前扶贫小额信贷的现状,分析存在自然风险、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从源头精准筛选、过程严格监管及指导、灵活回收措施等对策建议。旨在加强小额信贷的风险防控,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1.
从平台创新视角,总结了我国农村绿色创业扶贫的模式,提出了"绿色产业链创业""电商带动绿色创业""新业态带动绿色创业"和"特殊群体带动绿色创业"4种绿色创业扶贫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型的绿色创业扶贫体系;打造可持续的绿色创业平台;培养贫困农户绿色创业理念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毕芬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3):295-298,308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先后经历的从救济式扶贫、区域开发式扶贫,向整村推进扶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贫的转变的局限性,认为当前农村扶贫战略应朝就业援助方向调整,并提出从"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维度实施就业援助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unique approach adopted in China to help achieve the vision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aspects and the "Chinese Drea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s a mean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Five-pronged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Projec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 critical foundation for other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In this study,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farmers' livelihood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pecifically,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were estimated by employing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combined with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PSM-DID) approa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the livelihood capital of farmer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farmers' human, soci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while it can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natural and physical capit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d heterogeneous effects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more efficiently impacting on the non-poor than the poor. The effects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varied across regions, with Guizhou experiencing a larger effect than Sichuan. However, the effect was insignificant for farmers in Gansu. To improve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ir human capital,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ir social capital; it is also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the poor.  相似文献   

14.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战略意涵及重点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充分利用过渡期,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政策保障衔接、机制整合和工作统筹等关键环节,实现减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最终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基于此,在把握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所包含战略意涵基础上,提出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组织优势与基层积极性、产业发展、异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人才资源、生态扶贫、创新制度体系等重点方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农村科技扶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永国  苗银家  金朔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200-201,210
从贫困与科技扶贫的含义出发,探讨了科技扶贫的特征与几种经典的科技扶贫模式,分析了贵州目前的贫困情况,最后提出了构建"政府支持、农民参与、技术投入、利益共享"多方联动的农村科技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倩  徐阳 《古今农业》2021,(1):9-14
解决环京津贫困带脱贫问题,是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务,同时,对保障首都生态安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涞源县是环京津贫困带的深度贫困县之一.2017年至2020年全国农业展览馆对涞源县开展了对口帮扶,通过统筹推进扶贫协作、选优配强挂职干部、开展党支部结对帮扶、发展产业带动脱贫和积极开展调研指导五项重要举措,帮...  相似文献   

17.
结合精准扶贫政策,认为畜牧业在精准扶贫政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了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下的畜牧业发展措施,强调要因地制宜,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以科技理念提升养殖技术,加强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工作,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通过加强农民环保观念促进科学生态养殖。最后进一步展望了畜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视角下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准扶贫的视角,对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进行探讨,总结出当前湘西州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主要有特色农产品基地种植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民俗旅游"观光模式、"飞地经济"精准扶贫模式和山区林下经济综合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政府要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业扶贫,以及增强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等促进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定点扶贫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教育部通过压实帮扶责任、发挥高校特色、构建长效机制等,促进形成了扶贫开发的“高校模式”。南京农业大学作为定点扶贫高校之一,在帮扶贵州省麻江县的实践中立足学校和帮扶地区特点,打造了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的多元帮扶模式,形成了下好“一盘棋”,汇聚扶贫合力;牵好“牛鼻子”,把握产业核心;打好“组合拳”,促进全面发展;建好“根据地”,构建长效机制的可鉴经验,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生动实践,启示高校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要实施动态监测,深化防止返贫工作;强化科技赋能,全面促进产业升级;发挥教育优势,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构建长效机制,推进衔接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四川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程度深,精神贫困现象突出,实现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 富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四川革命老区在物质扶贫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精 神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精神扶贫有利于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精神动力,实现扶 贫“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的转变。针对四川革命老区群众精神贫困的现状,扶贫从扶“志” “智”“制”“职”等角度出发,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老区红色文化自信,推动四川革命 老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