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广东南雄青嶂山天池宽叶泽苔草群落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5-2016年,采用样方法与样线法调查显示,广东省南雄市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天池沼泽为珍稀水生植物宽叶泽苔草(Caldesia grandis)的新发现分布地;宽叶泽苔草分布面积约有440 m2,共4 320株个体;该宽叶泽苔草群落结构简单,共记录到包括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等水生植物19种;此居群的宽叶泽苔草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2.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部位木本植物种间联结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木本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区内3种地形(槽谷、坡地、漏斗)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通过重要值计算结果在每个地形群落中各选取了42个优势种,运用多物种总体联结性,各物种间联结性、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等指数,对不同地形部位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群落总体呈不显著正联结关系,与种对间联结性特征一致,群落中各种群趋于独立出现,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2)不同地形部位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存在一定差异。槽谷、漏斗群落总体呈不显著正联结,正联结种对较多;坡地群落总体呈不显著负联结,负联结和无联结种对较多。3)槽谷、漏斗群落种间联结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坡地群落种间联结性较低,群落结构不稳定。由以上群落种间联结特征推断植物种间松散的联结关系是喀斯特森林物种的共存机制之一,这种共存机制在不同地形部位群落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东兴市竹山村滨海天然群落为对象,采用物种重要值(IV)、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研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采用方差比率法,通过基于2×2列联表对χ~2进行检验以及引入种间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率PC的方法,对乔木层的15个优势种群和灌木层的12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H′和D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三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乔木层Jsw最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乔木层主要种群总体上表现为负关联,灌木层则表现为正关联,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的检验结果表明,乔木层主要树种间负相关的种对多,灌木层则相反,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间联结性不显著的物种对较多,联结强度也不高,本区木本植物种对间独立性较强,在种间关系上表现松散。  相似文献   

4.
以鄂西南地区珍稀植物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鄂西南地区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特征;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的优势树种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鹅掌楸重要值最大,为14.38%,Shannon-Weaver生态位宽度与Levins生态位宽度也最大,分别为3.48和4.56,各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排序并不相同,群落整体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为0.288,鹅掌楸与其他优势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为0.413,说明该群落中鹅掌楸种群资源利用程度与宽度均较强,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且群落目前处于结构不稳定阶段,存在充足的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发展潜力较大。群落总体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负联结,大部分物种之间独立性较强。各种对中相关性达到显著以上的极少,大多数种对之间联结性较弱,正负关联比均小于1,说明该群落目前可能存在较为频繁的物种更迭,且鹅掌楸种群与其它种群联结性均呈不显著或相互独立状态,在不考虑人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方差比率(VR)确定群落总体关联度,基于2×2列联表,以χ~2统计量为基础,以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确定物种间联结性的方法,对文峪河流域主要植物群落的种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种间总体关联性表现出不显著正关联,灌木层、草本层种间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正关联。乔木层中,侧柏-油松、油松-辽东栎种对关联度达到显著水平;灌木层中,胡枝子-照山白种间关系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杭子梢-蒙古荚迷种间关系存在极显著的正联结性,三裂绣线菊-土庄绣线菊种间关系存在极显著的负联结性;草本层中只有堇菜-糙苏1个种对种间关系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其它种对关联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具有相同生态习性的物种间正联结性较强,微生境差异是淡化种间关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VR)、卡方(χ2)检验、联结系数(AC)等指标对野生早樱群落中乔木层10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个优势乔木种群总体呈负的净关联;x2检验表明仅有4个种对表现为显著正联结,3个种对表现为有一定联结性;VR、χ2检验、AC3个参数计算的结果都较为一致,验证了该群落种对间独立性相对较强、相关性较弱的特点。现阶段,该群落种间联结性较为松散或呈负联结状态,一方面与群落所处次生演替初期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各种群生物学特性有关。研究结果对野生早樱制定合适的保护与利用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取昆明地区典型森林群落114个样方中的7个主要树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Oichiai指数和联结系数AC对其进行了种间联结性分析。VR分析表明,该地区森林群落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的负联结,群落处于暂时稳定的演替早期阶段;种对间的正、负联结多表现为不显著,且各树种之间的正联结程度较弱;具有显著联结关系的种对,联结程度均较紧密,其中滇青冈与麻栎、华山松的正联结呈现极显著和显著,云南松与滇油杉、华山松的负联结性均表现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揭示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的资源利用状况、功能地位及生态适应性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麦地卡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功能分区与梯度结构等特征,设置14个采样点,于2018年7月(丰水期)和10月(枯水期)用25#浮游生物网采集水样168个,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响应速率、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比(PC)以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结果】1)麦地卡湿地丰水期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41种,枯水期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38种。其中优势种9种,隶属2门5属,倒卵形隐滴虫和球形砂壳虫是2个不同水文期共有优势种,优势种出现频率、丰度和优势度在不同水文期均有差异; 2)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优势种由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窄生态位种组成,并以广生态位种占主导地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差异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和0.001,且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种间竞争弱; 2个水文期生态响应速率之和均为正数,表明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处于发展阶段; 3)麦地卡湿地2个水文期优势种间总体上均呈显著正关联,大多数种对的关联性未达到显著水平(χ~23.841),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结论】在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中,丰水期的波豆虫属、枯水期的吻状隐滴虫以及2个水文期均为优势种的球形砂壳虫等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强,具有较广的生态适应幅度;而丰水期的小茄壳虫和枯水期的钟形钟虫等对水环境条件变化比较敏感,适应性较弱;部分优势种种间生态位重叠与宽度特征并不一致,如枯水期的蛋白核隐滴虫和回转隐滴虫的重叠值高但生态位宽度较小;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等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且存在正向演替的趋势,但优势种之间以及各优势种与环境之间未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原生动物群落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演替至顶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三尖杉所属群落优势乔木树种种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组成大岗山三尖杉所属群落的乔木树种进行调查.通过计算重要值确定三尖杉所属群落优势乔木树种,在此基础上,研究优势树种的总体联结性、两树种间的联结性和种间协变.结果表明:三尖杉所属群落内的15个优势乔木树种总体间存在显著正关联;两树种间具有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是细枝柃-梾木、红楠-杉木,呈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是石栎-杉木;三尖杉与其他优势乔木树种的联结性均未达到显著程度,细枝柃-鹿角杜鹃、细枝柃-梾木、细枝柃-三尖杉、梾木-紫楠、红楠-杉木、红楠-拟赤杨等6个种对表现出明显的正协变,鹿角杜鹃-柃木种对表现出明显的负协变;种对正协变的存在是由于这些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具有相似性所致.  相似文献   

10.
大山包湿地属于典型的季节性湿地,湿地面积斑块状分布极易受到外界干扰。以大山包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调查大山包湿地外来物种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将湿地群落划分为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和无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对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外来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为菊状千里光(Senecio laetus)+车前(Plantago asiatica)的Ⅰ群落、小灯心草(Juncus bufonius)+细芒羊茅(Festuca stapfii)的Ⅲ群落、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的Ⅳ群落;无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为尼泊尔蓼+透明鳞荸荠(Heleocharis pellucida)的Ⅱ群落。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Ⅰ、Ⅲ、Ⅳ)其Shannon-W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Ⅱ),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其物种多样具明显优势。白花三叶草在6种外来物种中,扩散能力最强。白花三叶草为豆科植物,改善了湿地的土壤肥力,促进沼泽湿地物种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北支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长江口北支湿地植物资源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种子植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湿地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特征和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湿地分布有种子植物57科157属212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6属6种,被子植物52科151属206种(包括单子叶植物8科31属37种,双子叶植物44科120属169种),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野生植物区系简单,植被演替还处在初级阶段,以湿生的和水生高等草本植物为主,世界广布和泛热带分布型占主导;菊科、禾本科、豆科为植物区系的骨干。海三棱蔗草群落、藤草群落、芦苇群落、大米草群落为该区四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群落的单纯度指数除芦苇群落的较低外,其他三种群落均很高,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除芦苇群落的较高外,其他三种群落均很低,验证了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呈正相关,与单纯度呈负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Plant communities on sandbars were important,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wetland were significant to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in the East Dongting Lake region. In this study, typical wetland community types on sandbars and their site elevation were surveyed to explor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distribution and site elevation. Results show that eight major communities in this region were wetland communities dominated by Juncus effusus, Carex brevicuspis, Polygonum hydropiper, Salix triandra, Oenanthe Javanica, Phalaris arundinacea,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and Phragmites communis respectively. These communities had obvious constructive species and companion species, while site elevation could affect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ir species diversity. On sandbars in the East Dongting Lake, vegetation was largely composed of hygrophytes companied with a few mesophytes. The higher the site elevation was, the nearer the site was to the water, and the lower community diversity became. Except soil humidity and site elevation, growth period of plants after inundation could also affect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3.
河北坝上安固里淖湿地植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线踏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对河北坝上安固里淖湿地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安固里淖湿地植被有被子植物19科、60属、83种,分布上从盐生类型向干草原类型过渡,从水生、湿生向旱生类型演变。此外,还对本区的资源植物及其利用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西洞庭湖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探索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在湿地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今后西洞庭湖湿地恢复工程提供指导。【方法】于2015年冬季通过收割法和生物量模型对杨树种植区域、退林还湿区域、天然洲滩这3个区域间的土壤含水率、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差异及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土壤含水率与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天然洲滩土壤含水率最高,退林还湿区最低,杨树种植区和退林还湿区物种丰富度高于天然洲滩。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杨树林种植区的植物地上生物量高于天然洲滩,而退林还湿区与天然洲滩无差异;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出天然洲滩区最高、杨树林种植区最低的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物种丰富度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结论】利用和恢复工程对洲滩湿地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存在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洲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影响;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对于修复退化湿地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后续退林还湿工程开展可考虑人为增加土壤含水率以及移植苔草等优势物种等人工辅助措施,以促进退林还湿区域向天然洲滩湿地的演替。  相似文献   

15.
黄陂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得知:黄陂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湿地维管植物38种,分属22科,37属;莲、绵毛酸模叶蓼、空心莲子草、稗、水烛等为主要湿地植物种类。湿地植被可划分为2个湿地植被型组,3个湿地植被型,5个群系。影响湿地物种缺失的主要因素为过度养殖。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黄冕林场采用Granier热扩散技术方法对人工纯林桉树、杉木和香樟的液流密度、液流通量、单株日均耗水量及耗水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树干液流密度均与光合有效辐射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和单峰曲线.综合分析显示桉树在3个树种中耗水能力最强,虽然香樟液流密度比杉木大,但因为边材面积最小,所以表现出耗水量最小,单株日均耗水量仅有桉树的0.5倍左右,而杉木虽然边材面积比桉树大,但耗水量并不高,仅为桉树的0.7倍左右;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3个树种的液流通量均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气压亏缺和空气温度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杉木和香樟液流通量与空气相对湿度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桉树表现不显著;通过多元线性分析发现3个树种的液流通量均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3个不同树种的耗水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的优劣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首次对饶河大佳河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进行了多样性调查,得出了大佳河自然保护区研究样地中有植物89种,隶属于62科78属。经计划得出样地中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优势度指数阔叶林最高,均匀度以阔混交林最高,灌木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相似度最高,分析了大佳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对于环境变化的影响,为湿地植物保护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资源详细调查,对其科、属组成及分布区类型、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湿地公园共有土著种子植物130科、467属、750种,其中湿地植物有59科、164属、241种。通过对该湿地公园种植植物130科的分析,表明该区域热带性成分较强,与本区系所处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环境条件相符合。通过对种子植物467属的特征分析,热带性分布属稍强于温带性属,反应了该湿地公园植物区系中亚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野生植物群落,计算出各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值,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对湿地植被群落类型及其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以及滨水距离的差异是形成滨海新区湿地植物分布格局的三个主要环境因素。2)三个主要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滨水距离能够对土壤理化因子的数量和强度进行再分配,间接影响了物种生存状态。三个主要环境因素不仅决定了群落在排序空间中的位置,也决定了群落物种组成。3)优势种的分布与样方的分布格局极其相似,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