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5,(6):71-76
基于150株样木的生物量数据,采用常规回归方法和哑变量模型方法,构建了黑龙江、吉林两省云杉地上总生物量与各分项生物量的一元、二元以及三元模型。结果表明:2种方法建立的模型中,地上总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最高,在96%以上;树叶生物量最低,仍达87%以上;其他生物量预估精度均在91%以上;总相对误差均控制在±5%的范围内。通过对一元、二元和三元模型对比分析,发现随着解释变量增加,2种方法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和确定系数都有所提高。引入地域哑变量后,一元、二元和三元模型的预估精度和确定系数都比常规模型有所提高,估计值的标准误差和总相对误差有一定下降,哑变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云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整株收获法和生物量模型估算法,对广西南亚热带两种密度(A:1156株/hm2和B:820株/hm2)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地上生物量模型及生物量分配进行研究,为高碳汇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W=a×Db×Hc的各项评价指标及预测效果较好,可作为估算不同密...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地上生物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闽南山地不同年龄,不同径阶湿地松地上部分干、枝、叶生物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随着年龄的增加,树干生物量比率迅速增加,针叶生物量比率迅速减少,枝条生物量比率基本保持稳定.根据生物量模型,编制出干、枝、叶的一元生物量表,为湿地松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闽南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b·(H-h)C或m=a·Db·[(H-h)/h]C.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39.518t·hm-2,按年龄分配为:3年生生物量最高,占59.17%,其次为2年生、4年生、5年生;按器官分配为:秆生物量最高,占62.81%,其次为枝、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秆生物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递减,枝、叶生物量自6~8m区分段分别向秆基及秆梢递减。  相似文献   

6.
闽南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b·(H-h)C或m=a·Db·[(H-h)/h]C.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39.518t·hm-2,按年龄分配为:3年生生物量最高,占59.17%,其次为2年生、4年生、5年生;按器官分配为:秆生物量最高,占62.81%,其次为枝、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秆生物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递减,枝、叶生物量自6~8m区分段分别向秆基及秆梢递减。  相似文献   

7.
8.
采用标准木法对广东省天井山林场27 a生杉木人工林的地上生物量进行实测,采用胸径(D)、树高(H)参数建立了生物量回归模型,研究该人工林地上总生物量(AGB)在森林各层次及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与以单一胸径为自变量相比,树高的引入并没有显著提高方程的预测精度;乔木层地上总生物量(Wa)、树干生物量(Ws)可选用二次方程、三次方程或幂函数来拟合,而树皮生物量(Wbark)、枝叶生物量(Wb+l)以多项式模型效果好;(2)地上平均总生物量为141.02 t/hm2,乔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层分别占95.20%,0.27%,0.33%和4.20%,乔木层生物量(134.25 t/hm2)中树干、枝叶、树皮分别占81.77%,10.79%和7.43%;(3)乔木层的立木密度在各径阶的分布为高斯正态分布,但生物量为偏态分布,大径阶比小径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不同年龄、立地、密度并且生长正常的杉木人工林中采集生物量样木218株,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胸径与树高或者二者的组合作为生物量模型的自变量,考虑材积因子的影响,选定W=f(D,H)·V作为生物量模型的一般结构形式。采用二级非线形模型联合估计的方法解决总量与分量模型不相容的问题,构建杉木人工林立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为福建省杉木人工林碳汇能力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回归模型对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上部分各构件单位生物量进行拟合为:W秆=2.867 7+0.007 3D2H、W枝=0.001 0D2H、W叶=-0.591 5+0.102 8D和地上部分总量W总=2.661 5+0.008 8D2H;秆、枝、叶的生物量分别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88.48%、8.59%和2.93%;整个种群的生物量积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含水率逐渐减小和生物量积累逐渐增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云杉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系统揭示云杉全分布区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 ,以其全分布区 10个有代表性天然群体 ,每个群体 30个个体为试材 ,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等 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云杉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差异。云杉球果、针叶、种鳞、种翅和种子 5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9 14 %、2 6 4 6 %、13 5 8%、19 78%和 174 0 % ,种鳞性状稳定性较其他性状高。表型分化系数 (VST)的变幅为 2 0 9%~ 4 0 6 2 % ,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 30 99%。群体间变异 (30 99% )小于群体内变异 (6 9 0 1% )。 17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 ,球果长度、球果径、种鳞长度、种鳞宽度和种子千粒重为云杉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云杉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 ,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云杉群体可以划分为 5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低效林不同大小林窗(面积50 m2、100 m2、150 m2)改造,以未处理作为对照,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林窗改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林窗改造,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具有显著提升,其中,林窗面积越大,提升效果越显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150 m2(L3)100 m2(L2)50 m2(L1)对照(CK);3种大小面积林窗和对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均表现为上层(0~5 cm)中层(5 cm~10 cm)下层(10 cm~15 cm);且林窗改造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表层富集特性,林窗面积越大,上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所占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13.
修枝对迭部林区人工云杉林生长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迭部林区修枝抚育过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Mast)林和未经人工经营的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并做解析木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云杉林在经过较大强度修枝抚育管理后,导致3年内林分的生长量明显下降;同时发现修枝抚育期较早的人工林易受到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云杉人工林的抚育管理、间伐应在林木完全分化后进行。  相似文献   

14.
云杉3种21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国有樟村坪林场的3个种21个种源5年生(包括苗龄2年)云杉试验林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活率和保存率、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均表现出欧洲云杉最好,最优良种源是5号和6号种源,其立木单株树高比其它2个种平均树高提高24.7%。  相似文献   

15.
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示范林进行病虫害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每hm2云杉人工示范林样地内有3种常见的有害生物危害,即云杉落针病、云杉叶锈病和杉针黄叶甲,感病指数分布为3级、1级和3级。通过化学和烟剂防治手段,病虫害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为白龙江林区森林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云杉新播和换床苗的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次数、不同施氮时间等因素与苗木生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最佳施肥量新播苗为10 g/m^2,换床苗为24 g/m^2;以2次施氮为好;新播苗2次施氮最佳时期:第1次为6月上旬,第2次为6月下旬;换床苗2次最佳施氮时期:第1次为5月中下旬,第2次为6月上旬至下旬。  相似文献   

17.
该粗枝云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面积4.6 hm2,4个大区共保留87个无性系。1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52 cm、4.36 m和3.11 m;2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90 cm、5.50 m和3.60 m;3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89 cm、5.21 m和3.54 m;4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10.13 cm、6.50 m和4.17 m。方差分析表明,1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2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不显著;3区无性系胸径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树高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和差异显著,冠幅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4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内的生长量平均数变异较无性系间的小得多,初步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立地条件对无性系树高影响差异极显著,对胸径影响差异显著,对冠幅影响差异不显著,立地×无性系交互作用对无性系胸径、树高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依据各区无性系的树高的多重比较对各区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进行排序。对种子园的经营管理和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云杉种子超干贮藏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室温干燥法,云杉种子含水量由82 g·kg~(-1)降至64,52,41,29 g·kg~(-1).测定不同含水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并测定种子老化(50℃,100%RH)后的相对电导率、脱氢酶活性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以研究超干处理对种子活力和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杉种子有较高耐脱水性,含水量降至41 g·kg~(-1),种子活力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细胞膜能够保持较好的完整性,脱氢酶活性、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利用超干技术保存云杉种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对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内引种的一些品种云杉从雄花生长期花粉量与花粉活力的关系以及花粉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杉属各品种花粉散粉从开始到结束需10 d左右,在散粉盛期花粉生活力最高,同时花粉量也最大,此时也是杂交制种的最佳时期;不同的云杉种对蔗糖培养基浓度要求不同,多数品种云杉以15%的蔗糖浓度培养基花粉管萌发较好,而欧洲云杉以12%的蔗糖浓度培养基效果最佳;贮藏方法对花粉的生活力有很大影响,在云杉花粉保存过程中温度是主要条件,冷冻好于冷藏,不宜常温保存。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represents a geographical approach to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cones, needles and seeds in natural dragon spruce (Picea asperata Mast.) populations across western Chi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weather variation for the origins of populatio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for all cone, needle and seed traits among populations and trees within populations.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in 2 higher latitude popul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populations in all traits except for needle width and seed width. Fairly high within-population variability was also detected for cone dry weight, seed dry weight and needle traits in this study. Cone length, cone width, cone dry weight, seed scale length, seed scale width and seed wing length were strongly positively intercorrelated. Seed length and seed dry weight showe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eed wing length. And needle width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one traits, seed scale length, seed wing length and seed length. The higher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the higher the average cone length. This study also revealed a negative linear dependence on latitude: the higher the latitude, the lower the population average seed length. Seed dry weight was positively and linearly related with altitu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