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双低常规油菜宁油12号和双低杂交油菜秦油7号为材料,针对江苏省油菜生产特点及油菜机械化生产对种植方式的要求,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种植密度的直播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相同播种期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宁油12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8.714 3x2+47.686x+157.4,最适种植密度为41.10万株/hm2,秦油7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11.214x2+61.586x+155.8,最适种植密度为41.27万株/hm2.因此直播油菜在适宜播种期内种植密度以37.5万~45万株/hm2为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秦油7号和宁油12号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处理间的产量水平均达到显著差异,且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此直播油菜在茬口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早播.  相似文献   

2.
镇油5号油菜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比较突出,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7.15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2.9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系(种)首位;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20.9 kg/hm2,比对照史力佳增产12.1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52.1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9.08%。镇油5号的高产优势主要为每株角果数多、千粒质量高、耐肥抗倒、菌核病轻。根据该品种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点和各地的高产经验,探讨了镇油5号高产栽培策略、合理的群体结构及适宜的播种期等。  相似文献   

3.
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RG1、RG2及陇油5号(CK)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鉴定RG1、RG2及陇油5号对草甘膦的抗性.结果表明RG1、RG2对草甘膦具有很强的抗性,当草甘膦的喷施浓度达到4 000 mg/L时,RG1和RG2油菜可以正常生长.在甘肃永登县区域试验中,RG1和RG2的产量分别为3 952.5 kg/hm2和3 561.0 kg/hm2;在甘肃靖远县区域试验中RG1、RG2产量分别为3847.3 kg/hm2和3 535.0 kg/hm2.相比之下,陇油5号(CK)在永登县和靖远县的产量分别为3 568.5 kg/hm2和3 584.0 kg/hm2.  相似文献   

4.
镇油5号油菜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镇油5号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促进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研究,开展了镇油5号不同播期下的密度试验和不同品种的播期试验.结果表明:镇油5号具有较强的耐迟播能力和较高的产量水平.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密度对镇油5号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较高的密度(60万株/hm2、75万株/hm2)对镇油5号的产量有较强...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播种期设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3期播种,种植密度设18万株/hm2、27万株/hm2、36万株/hm23水平,稻草覆盖数量设0、2250kg/hm2、4500kg/hm2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大,适期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播种后覆盖稻草,能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培肥地力;种植密度18万~36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浙江省免耕直播油菜高产农艺措施为10月20日撒直播、种植密度27万株/hm2、稻草覆盖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双低油菜中油杂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密度和氮素水平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密度与氮素水平对油菜产量均达显著影响,其中播种期的影响最大.南县地区直播油菜应在10月15日前完成播种,且播种期越早越有利于高产.早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及密度均可显著增加油菜生物量及产量,对应的适宜施氮量及密度分别为135~180 kg/hm2、45.0万~52.5万株/hm2(折合播种量为3.6~4.2 kg/hm2).  相似文献   

7.
油研7号油菜栽培密度对其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研究了油研 7号油菜栽培密度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油研 7号栽培密度不同 ,其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与群体产量变化较大 ,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较小。当栽培密度为 6万株 /hm2 时产量最高 ,达 2 3 0 1kg/hm2 。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丽 《农技服务》2010,27(11):1414-1414,1444
为提高普定县的油菜单产,在普定县龙场乡新寨村进行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黔油19号以N∶P∶K=10∶7∶8的复合肥375 kg/hm2作基肥,尿素300 kg/hm2作追肥(腊肥占总追肥量的40%,蕾薹肥占60%)能获得高产,油菜籽产量达1 646.99 kg/hm2。  相似文献   

9.
益油1号油菜不同密度和叶龄免耕移栽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益油1号不同密度和叶龄免耕移栽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益油1号免耕移栽的最佳叶龄为6叶,最佳密度为10.5万株/hm2,其产量为3 085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分带、密度及施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进行不同分带、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施肥量3种因素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土壤条件下,分带1.1 m、种植密度64 545株/hm2、施N肥305.25 kg/hm2、施P肥45.00 kg/hm2、施K肥45.00 kg/hm2时油菜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索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玉油1号的最佳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组合,实现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以便在云南省适宜区推广应用。[方法]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玉油1号在玉溪市最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及尿素施用量,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播种期、尿素施用量、密度,其中仅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播种期对玉油1号的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角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正相关,而尿素施用量对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玉油1号的在中海拔油菜种植区域的最适宜播种期应选择在10月15—20日,密度为18万~21万株/hm~2,种肥及苗肥共施用525 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12.
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肥量、播种期、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浔油8号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子对油菜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是施氮肥量>种植密度>播种期;在赣北高产栽培条件下,浔油8号的最佳栽培配套技术为:10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17500株/667m2,纯氮施用量12.5 kg/667m2。油菜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油菜施肥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均平  郑元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16-4517
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得出金沙县油菜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最优施肥方案为N肥10.7 kg/hm2、P肥7.5 kg/hm2、K肥6.0 kg/hm2,N∶P∶K配比为1∶0.7∶0.6,油菜平均产量可达2 25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沪油1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期对绿肥油菜的生物产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期明显影响绿肥油菜的生物产量.绿肥油菜的生物产量随着播种量增加而提高,随着播种期推迟而降低.当播种量为10.25 kg/hm2时,油菜鲜样产量为27573.47 kg/hm2,干物质产量为481...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栽培密度及播期试验,探索浙大622油菜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浙大622油菜栽培密度为6.00万~7.50万/hm2时产量最高,密度过高,油菜菌核病、倒伏均会加重;浙大622油菜的直播播种期应控制在11月之前,若延迟播种,要适当加大播种量,以保证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16.
“甬优6号”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的不同播种期、秧龄、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其合理的播种期为6月20-30日、秧龄弹性大(30-46d)、连晚种植密度18.0-19.5万/hm2为宜;单晚施纯氮量以240-255kg/hm2较合适,按基肥∶促蘖肥∶穗粒肥比例7∶2∶1或6∶3∶1较好,纯钾施用量应在75kg/hm2以上;最高产量可达9990kg/hm2,平均产量达8575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油菜高产栽培田进行薹肥不同用量对产量影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12万株/hm2,油菜薹肥腊施尿素187.5~225.0kg/hm2,有利于增加根颈粗、杆粗、一次有效分枝数以及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大面积油菜高产栽培中施总纯氮宜控制在330~360kg/hm2范围内,油菜薹肥应占总纯氮量的30%,且以薹肥腊施为宜。  相似文献   

18.
皖油18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23-1623,1632
通过对皖油18号不同稀植密度试验,研究油菜种植密度与群体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皖油18号在60 000株/hm2时产量最大,达2 301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或减少,单产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较大;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较小.探索出了油菜高产栽培最佳群体结构,为大面积推广栽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密度对黔油29号杂交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在瓮安县的适宜种植密度,达到高产增收目标,在瓮安县中坪镇艾州村进行了瓮安县黔油29号杂交油菜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黔油29号杂交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抗病性,且抗倒伏能力强,生育期适中,在瓮安县中坪镇育苗移栽最佳密度为13.5万株/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达3 312.90 kg/h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播种期、密度和拔节肥用量的不同处理,对小麦新品种云麦47的基本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调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全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分蘖和穗长等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拔节肥用量的影响较小.播种期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拔节肥用量则主要影响穗粒数.就处理而言,10月21日播种、300×104/ hm2密度和180 kg/ hm2尿素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为8213 kg/ h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差异达5 %显著水平;10月21日播种、150×104/ hm2密度和255 kg/ hm2尿素用量处理的产量最低,为6838 kg/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