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是产抗最多的稀有放线菌,为了探索塔里木河流域土样中小单孢菌物种多样性并筛选抗菌活性菌株,本研究通过可培养的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采集的10份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通过添加特定抗生素选择性分离培养小单孢菌,并对小单孢菌进行物种多样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可培养方法从塔里木河沿岸采集的土样中分离鉴定出484株菌株,分属于3门5纲13目19科22属70种,其中小单孢菌属菌株424株,占87.60%,小单孢菌属的出菌率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解淀粉欧文氏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作为靶标菌对小单孢菌的发酵粗提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合antiSMASH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筛选出5株既具有抗菌活性又具有代谢潜力的小单孢菌。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沿岸含水量高的土样中拥有丰富的小单孢菌资源,通过向分离培养基中添加新生霉素、萘啶酮酸、放线菌素等抗生素施加选择压,可以有选择性地分离获得小单孢菌。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涂布法利用6种培养基从北极海洋沉积物中共分离出109株放线菌。选取34株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和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其中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不同采样点获得放线菌的种类和数量有较大不同,站位点P37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和种类最多;在109株放线菌中,有39株对病原菌有抑菌活性,其中有21株、11株和17株放线菌分别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洋动物中微生物的分离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海洋环境中寻找新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分离并筛选了广西北海70个海洋动物表皮或肠道中的微生物.样品处理后,分别用M1、马丁和高氏培养基分离细菌、真菌及放线菌,以卡那霉素作标准曲线对分离菌株发酵上清测活.分离出250株细菌,64株真菌,6株放线菌.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的细菌为28株,占细菌总数的11.2 %;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的真菌为12株,占真菌总数的18.8%;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的放线菌为2株.实验证明海洋动物表皮及肠道存在丰富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且部分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以荒漠植物骆驼刺、铃铛刺、碱蓬、盐穗木、柽柳等13种植物的根为材料,利用SCA培养基分离其内生放线菌,通过菌株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荒漠植物内生放线菌物种多样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细极链格孢菌、大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为靶标,通过琼脂扩散法和平板对峙法开展抗菌活性筛选。从13种荒漠植物分离出533株内生放线菌,鉴定的361株,分布于6个目,7个科,9个属,77个种,另有3个潜在新种,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类群,冢村氏菌属与伦茨菌属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表明13种荒漠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骆驼刺内生放线菌最丰富,分离到6个属27个种,链霉菌属有20个种;老鹳草分离到的菌株数量最多,有3个属;铃铛刺分离到2个属,其中的链霉菌属有28个种;猪毛菜、盐穗木等植物只分离到链霉菌属。抗菌活性筛选显示80株放线菌有抗菌活性,其中链霉菌74株,拟无枝酸菌3株,拟诺卡氏菌、糖霉菌和链孢囊菌各1株。本研究为寻找新型抗菌活性化合物,为生物医药和生物肥料提供菌株来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5种分离培养基从大连海域潮间带采集的2种海绵中分离培养放线菌,以副溶血弧菌、哈维弧菌和鳗弧菌3种海水养殖病原菌为指示菌对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的筛选,并基于16S rDNA序列对筛选出的抑菌活性较强的海绵放线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海绵中共分离出57株海绵放线菌,以寡营养的M2培养基分离效果最好。抑菌活性筛选有55株对3株指示菌中的至少1株具有抑菌活性;有11株抑菌活性较强,对3株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初步鉴定均属于链霉菌属。由此表明,海绵放线菌多能够产生对海水养殖病原菌较强的抑菌活性,是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在海水养殖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培养基与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土壤中分离得到若干放线菌,研究了从中筛选的50株拮抗性放线菌在不同培养基上对8种供试靶标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1在黄豆粉琼脂和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放线菌生长较好,在PDA和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次之。玉米粉和黄豆粉琼脂均可作为拮抗性放线菌的筛选培养基。2反向放置琼脂块是筛选拮抗性放线菌的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方法。3筛选拮抗性放线菌时,制备琼脂块的培养时间应控制在8~12d,培养时间过长将会导致拮抗作用减弱。4筛选得到的50株供试放线菌中对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西瓜枯萎菌、青霉、假丝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拮抗性的放线菌株数分别为27,26,33,36,35,29,35和20株。  相似文献   

7.
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测定其发酵抑菌活性,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对活性较强的拮抗菌株SJK18作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及pH值等培养条件的单因素试验,并分别测定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分别用乙醇和乙酸乙酯萃取拮抗菌的发酵液,并测定抑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得到112株放线菌,其中11株具有抑菌能力。在以玉米粉为碳源、KNO3为氮源、温度为30℃及pH值为6.0的单因素试验条件下,SJK18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强,且活性的pH值适应范围在5.5~10.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为17.0mm。乙酸乙酯萃取浓缩液无抑菌活性,而其萃余液抑菌圈直径为20.0mm。[结论]筛选获得1株对魔芋软腐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柽柳根际土壤放线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其抗菌活性,为新疆主要农牧业病害的防控奠定菌种基础。【方法】选择新疆南疆地区10种柽柳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采用四种培养基,通过菌株16SrDNA测序,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抗菌活性。【结果】分离出294株菌株,鉴定的150株,分属于7个纲12个目16科24个属,另有9个潜在新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解淀粉欧文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链格孢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为靶标菌。【结论】筛选出68株活性放线菌。柽柳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丰富了微生物资源及菌种的储备。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具有抑制番茄灰霉病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对采自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15份供试土样进行选择性分离,采用活体组织法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抑制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活性筛选,并进一步测试高活性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79株放线菌中有28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60%以上的室内药效,其中6株放线菌对番茄灰霉病菌室内药效可达90%以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的放线菌资源,采用海水配制高氏培养基分离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的放线菌样品,从中筛选、分离、提取lO株典型放线菌菌株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16Sr DNA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对比鉴定.结果表明,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为2种菌属,其中有8株为链霉菌属(80%),为常见放线菌;有2株为拟诺卡氏菌属(20%),为稀有放线菌.表明,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蕴含着种类丰富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土样处理方法对植物根际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从中挖掘具有开发潜力的高活性根皮苷降解放线菌株,为苹果连作障碍机制研究及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从吉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重庆、上海、江西、安徽、浙江等13个省(市)采集植物根际土样40份,自然风干处理后分别经10 mmol/L的MOPS溶液及CaCO3预处理,用涂布平板法在7种不同的培养基中进行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将分离获得的菌株点种于根皮苷筛选培养基进行活性检测。【结果】在7种培养基B、MSC、MG、MT、Chi、HSG、HV中分别分离获得100、78、108、64、79、113和88株放线菌。土样用MOPS溶液处理后所分离得到的放线菌总数明显高于用CaCO3预处理所得。分离所得630株菌株中有29株对根皮苷有降解活性。对其中41株高活性菌株及形态特殊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分属于14个不同的放线菌属。【结论】7种分离培养基中HSG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好,MG培养基次之,MT培养基最差。土样处理中用MOPS溶液处理的方法优于用CaCO3预处理。根际放线菌株中有一定数量具有降解根皮苷能力的菌株。根际放线菌资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A novel method isolated microorganisms in soil granule was built. The key steps included: repeated elutriation of soil by sterilized water, inoculation on the plates with the elutriated sediments, incu...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新疆硝尔库勒盐湖中的放线菌多样性,以微生物抗高渗透压的生理机制为指导,结合盐湖高盐、寡营养的特点,设计了含有在嗜盐微生物细胞中起渗透调节作用的多种碳源和氮源的分离培养基,以TP培养基、GW1培养基和F6培养基为对照,对新疆硝尔库勒湖沉积物样品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海藻糖-肌酸培养基(B3)分离效果最好,能分离到10个属16个不同种的放线菌;海藻糖-天冬氨酸培养基(B1)和海藻糖-谷氨酸培养基(B2)分离效果次之,均能分离到5个属7个不同种的放线菌,并有2个潜在的放线菌新物种被发现(菌株编号为41376、41293)。这说明以渗透调节物作为碳源和氮源是高盐环境放线菌分离比较理想的选择,为以后高盐环境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降解秸秆的细菌和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秸秆粉部分代替LB、高氏培养基中的碳源,通过延长培养时间从土样中分别富集降解秸秆的细菌、放线菌,用稀释倒平皿挑取单菌落法通过菌落形态差异分离出细菌29株、放线菌29株。用秸秆粉培养基定性鉴别法鉴别出其中有8株细菌、10株放线菌能降解秸秆。测试了硝酸铵、酵母粉和土壤浸液等添加物对能降解秸秆的细菌和放线菌在秸秆粉培养基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粉对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他添加物对供试菌的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为挖掘放线菌新物种及其新型农用杀菌剂打下基础.[方法]选取6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样品进行分离培养,ISP2培养基纯化菌株,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样品中放线菌多样性,并以牛津杯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测定.[结果]经排重合并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从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共分离得到36株放线菌,隶属于6目9科12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共有5株菌株的16S rRNA序列与标准菌株的相似性低于98.00%,可能为潜在新物种.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6株放线菌中有22株菌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占所分离放线菌总数的61.11%.[结论]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具有开发成新型农用生防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极端环境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沈玲  郭正彦  吴文君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5):146-149,154
研究极端环境(极冷极热,极酸极碱,高盐、高压、高辐射等)中的放线菌是放线菌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这类放线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必须采用高选择性的分离培养基和特殊的培养条件才能分离到.笔者就近10年来关于极端环境中稀有放线菌常用的分离方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段土壤中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与DNA提取。[方法]从赤水河流域采集土壤样本,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和划线纯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放线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CTAB法提取放线菌基因组DNA。[结果]共分离到6株放线菌。0.001 g/mL土壤悬液最适宜分离放线菌。提取的放线菌DNA条带完整,大小约为23.13 kb。[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放线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试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采集自海南岛西线海岸的红树林植物进行了茎的共附生放线菌分离,并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63株放线菌,初步确定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16株代表性放线菌中,有13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有2株放线菌属于小单孢菌属,其中5株链霉菌为潜在的新物种。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发酵产物对至少1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从菌株HNM0645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获得了1个化合物A,经过结构鉴定为已知化合物K-252a。通过测试不同浓度化合物A对山药炭疽病原菌的抑菌率,利用Excel求出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出EC50值为286.61 μg·mL?1,化合物A对供试细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污染地域四氯化碳的生物降解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方法]用富集培养基对采自四氯化碳污染区域土样中的茵种进行富集培养,然后用筛选培养基对富集培养液中的菌种进行分离和纯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样品中的四氯化碳残留量,进而计算出其四氯化碳降解率。[结果]通过试验筛选出了10株具有降解四氯化碳能力的菌种,其编号分别为SL-1、SL-2、SL-3、SL-4、SL-5、SL-6、SL-7、SL-8、SL-9和SL-10,其四氯化碳降解率分别为11.2%、14.5%、14.9%、18.3%、8.8%、20.1%、19.2%、13.2%、17.5%和15.3%,其中菌株SL-6呈灰色,边缘整齐呈半圆形,其四氯化碳降解率最高。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L-6属于假单胞茵属。[结论]该试验筛选出了10株能降解四氯化碳的菌株,但它们的四氯化碳降解率需要通过诱变育种等微生物技术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经五味子根际土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拮抗五味子叶枯病菌的放线菌A-25-8,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根据菌株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应用牛津杯法研究A-25-8菌株抑菌活性及最优发酵条件。A-25-8菌株与Streptomyces anulatus(环圈链霉菌)的亲缘关系接近;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KNO_3,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7.5,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3 d,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60 r·min~(-1)。拮抗放线菌A-25-8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优化后A-25-8无菌发酵滤液对五味子叶枯病菌显示出更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