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进行了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扬粳1号、南粳44号、盐粳30237、宁32213可在泰兴市大面积示范种植,宁粳3号可适当种植,徐稻5号、淮稻10号、连稻6号、淮稻13号、淮稻11号、淮稻9号不宜在泰兴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粳超级稻"淮稻11号"的育种分析与总结,并结合"淮稻11号"近几年在区试和大面积生产的表现,探讨了今后粳稻优质高产育种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淮稻5号”的推广应用,经“淮稻5号”百亩丰产示范方的实践,总结了“淮稻5号”的生育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合理施肥、水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  相似文献   

4.
超级稻淮稻11号的超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淮稻11号在江苏徐淮地区作为麦茬稻人工育秧移栽要获得超高产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6~10日,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6kg/667m2以内,基蘖肥与穗肥按6∶4比例施用时产量最高,移栽行距一般26.7~30.0cm,株距10.0~13.3cm,1.8万/667m2穴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沿淮流域稻茬麦高产高效生产,以期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种植管理,进而提高小麦种植效益。根据沿淮稻茬小麦生产实际,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精细整地、开沟做厢、科学施肥、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收获等栽培技术环节进行探究。提出了沿淮稻茬小麦耐湿抗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川东农场水稻的落粒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柔小町、淮稻9号和盐粳10号无落粒现象;武育粳3号、淮稻5号、连粳6号、泗稻10号和淮稻10号无自然落粒和碰撞落粒,仅有拍打掉粒,拍打掉粒数每10穗为5~6粒,损失率在0.6%以下;盐粳11无自然落粒但有碰撞落粒和拍打掉粒,累计损失率为1.79%;3种落粒现象都有的品种为镇稻9424,累计损失率为10.22%,达到单产的1成以上。  相似文献   

7.
直播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直播稻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方法]选用11个直播稻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京粳1号等品种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18号、淮稻5号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机插秧栽培;连粳12号、圣稻18综合性状较差,不适宜盐城水稻生产应用。[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淮稻14号(原代号:淮66)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淮276//淮6222/泗稻10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介绍淮稻14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以加快淮稻14号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方法]选用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直播,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适宜江苏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5号适宜江苏水稻机插秧栽培;京粳1号、淮稻18号、连粳12号、圣稻18不适宜在江苏种植。[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汕优63和淮稻9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氮肥管理模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法(FFP)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模式(SSNM)增产6.32%(汕优63)和3.3%(淮稻9号),SS-NM的氮肥产谷效益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5.68%(汕优63)、40.48%(淮稻9号)和172.61%(汕优63)、154.50%(淮稻9号),SSNM的氮素转运率显著高于FFP。说明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实地氮肥管理可减少氮肥施用量,并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凤阳县总铺镇小王村稻茬麦示范片3年种植淮麦28的观察、记载及生产经验总结,对淮麦28稻茬麦产量结构进行分析,提出淮麦28稻茬麦7 500 kg/hm~2绿色丰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沿淮稻区的自然气候等生态环境和水稻生产实践情况及目前水稻育种科研成果、市场水稻品种名目繁多等因子,提出沿淮稻区稻农选购水稻品种新指南,以期促进沿准稻区粮食安全,稻农收益。  相似文献   

13.
袁彩勇  袁生堂  王健  孔宪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82-12383,12404
[目的]为徐淮地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供试种子参加了2004~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稻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及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徐淮11号在预备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375.0kg/hm2;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682.0kg/hm2;在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439.5kg/hm2。淮稻11号在大面积示范试种中的一般产量为9750.0kg/hm2。淮稻11号分蘖成穗率和颖花分化能力均较高,有效穗数为28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120~130粒,千粒重高达28.0~29.0g,结实率为90.0%。淮稻11号的糙米率为84.3%,整精米率为72.0%,垩白率为10.0%,垩白度为1.0%,碱消值为7.0,直链淀粉含量为18.4%,胶稠度为76mm,透明度为2级,综合品质评价达国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了超级稻新品种淮稻11号并为其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淮稻6号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通过对淮稻6号选育思想和方法途径的回顾思考,认为亲本选配、优化穗粒结构、塑造理想株型、米质改良、聚合垂直与田间抗性、根据温光条件确定适宜的生育期,是淮稻6号选育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引进试种,淮稻9号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好。在此详细介绍淮稻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大中农场淮稻9号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以为淮稻9号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淮稻14号和淮稻5号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探讨了这2个品种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绿素含量、气孔阻力、蒸腾速率及光合速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淮稻5号生育后期光合特性较为理想,并具有较强的抗低温冷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淮稻14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淮稻14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施纯氮225kg/hm~2条件下淮稻14号产量最高为9727.5kg/hm~2;不同栽插密度下淮稻14号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对淮稻14号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受试条件下,淮稻14号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30×104points/hm~2。  相似文献   

19.
盐稻9号、淮稻7号、淮稻10号、通育粳1号、盐粳9号内容略. 早熟晚粳 宁粳1号、武粳13、武粳15、武香粳14内容略  相似文献   

20.
安礼 《安徽农学通报》2013,(16):36-37,86
为加快水稻钵苗摆栽技术的推广,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栽进程,组织开展了水稻钵苗摆栽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中籼杂交组合新两优6号、两优996和丰优512和中粳稻品种泗稻11号、盐稻866、宁粳2号等供沿淮麦茬稻区钵苗摆栽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