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易地搬迁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手段,能够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问题。在生计资本变化影响下,农户基于自身考虑会做出不同行动选择。在此背景下,文中以期望理论为依据,采用解释社会学的研究途径,主要运用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的田野研究方法,聚焦燕山-太行山片区易地搬迁农户,分析其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认知、行为和态度,从生计前景角度研究农户生计变动及其行动逻辑。通过案例分析燕山-太行山片区易地搬迁农户在不同生计背景下,依据自身资本和家庭再生产情况,综合考虑收入、福利、风险等损益得失所呈现出的生计策略。研究表明:搬迁农户对生计产出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影响,更是农民面临不确定性环境下心理因素的影响,农户的生计选择与行动逻辑是特定行为环境下所做出的主观决策。  相似文献   

2.
易地扶贫搬迁通过对居民主体跨生态空间的整体综合式移置,借以实现迁出地环境、迁入地社区及移置居民主体“三赢”的社区型生态经济转型对策。文中通过筛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得到2002-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领域的623篇文献,借助可视化图谱进行关键词分析,总结当前研究热点及知识进展。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探索、飞跃和平稳三个时间阶段,发文作者及机构相对分散,尚未形成显著的科研合作关系。2)形成了以“搬迁效果评价”和“防返贫路径”为主题的两个研究热点。3)“社会融入”和“移民可持续生计”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4)在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研究摸索期,“安置规划”和“移民适应水平”的广泛研究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到成熟期,“扶贫路经”“可持续生计策略”和“移民后续扶持”研究热度提高,推动研究向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后续研究应加强学科交流合作,致力于探讨路径创新和补偿制度体系的完善,为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的中国生态搬迁提供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时期重大专项扶贫工程,是我国解决深度贫困的重要政策实践。文中基于韧性治理视角,从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脆弱性风险解构、易地扶贫搬迁韧性治理复杂性与综合性、易地扶贫搬迁韧性治理多维多元演化三个层面构建理论框架。基于此,以易地扶贫搬迁涉及的22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易地扶贫搬迁多维韧性治理对脱贫质量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刻画和提炼易地扶贫搬迁所涉省(区、市)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表明,易地扶贫搬迁治理效果的提升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从组态视角发现易地扶贫所涉省(区、市)韧性治理路径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即“经济-环境二元主导”模式、“再嵌入三维保障”模式和“多元协同网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农户总生计资本衡量贫困程度,采用陕南3市9县525户2011、2014、2017三年农户连续跟踪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阶段研究易地搬迁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净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易地搬迁显著提高了农户总生计资本,减贫效应尤其是即期效应显著;但减贫效应持续性不足,中长期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且在不同阶段易地搬迁对农户五种生计资本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构造微观视角下表征居民"福祉水平与生态依赖"的耦合模式,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下农户生计策略、收入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不同耦合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高福祉-低依赖"为最优耦合模式,该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汇款,其生计多样化水平较高,生态依赖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家庭;"低福祉-高依赖"为最差耦合模式,该类家庭收入来源以低效农林种植为主,其非农化程度和生计多样化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家庭,生态依赖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家庭。此外,不同耦合模式的家庭在不同的搬迁特征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相较于非搬迁户、分散安置户、工程类移民和早期移民,搬迁户、集中安置户、自愿型移民和新阶段移民更容易实现最优耦合模式。因此,从微观角度来看,易地扶贫搬迁能有效促进搬迁家庭生计向非农转变,在提高家庭收入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发展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文中的研究对后续移民搬迁工作的推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家"十四五"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是重点,由此理解易地扶贫搬迁导致的移民生计策略改变、家庭收入增加的影响因素是关键.本文利用云南省怒江州515个入户调查数据,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策略与家庭收入差异;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移民收入回归模型,分析核心生计资本等因素对不同生计策略移民家庭收入贡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南疆三地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基础及就业途径,将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产业发展分为5种组织模式.论文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的方法,从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利益联结机制、项目瞄准性三个方面建立分析框架对比不同产业组织模式的扶贫绩效.研究发现,"设施农业+基地+养殖业"模式与"土地开发+农户+特色农业"产...  相似文献   

8.
文中利用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收入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易地扶贫搬迁有效促进了移民收入质量的提升,易地扶贫搬迁促进移民增收的目标完成较好;将收入质量各项指标分别进行回归后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收入的充足性和结构性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增加了收入的成本性并降低了稳定性,且对移民收入知识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对劳务安置移民及安置时间较长的移民的收入质量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预防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基于生计恢复力理论,利用恩施州5个典型旅游乡村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旅游地农户生计恢复力及其障碍因子,评价农户返贫风险,提出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应对策略。研究表明:案例地农户整体生计恢复力较低,各维度中自组织能力最弱,应对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不强,且普通户的返贫风险大于脱贫户;劳动力规模、社会连结度、信息获取能力是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降低返贫风险的关键因素;农户返贫风险感知集中在缓冲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对自组织能力重视不够。提出不同类型农户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实现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后扶贫时代,按照国家贫困标准,易地搬迁移民已基本脱贫.但移民生计的转型与发展仍然是值得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文中以新疆W县P村为例,通过实地观察和非结构式个案访谈搜集相关资料.以此归纳出新疆后扶贫时代移民生计发展中的困境,即生计内卷化、生计低水平聚合及内生性发展不足.并试图提出移民生计转型与发展路径.通过增强政策韧性、激...  相似文献   

11.
生态移民是解决迁出地生态环境与贫困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研究移民意愿对于生态移民后续发展与迁出农户甄别具有重要意义。以原州区三营镇金轮村为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金轮村296户农户的移民意愿、留居意愿和生态移民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搬迁后产业发展情况、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主要收入方式是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户主年龄较小,或搬迁后农户拥有的生计产业越多,农户生态移民意愿越强; 2)移民工程对农户原居住地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显著,但农户生计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移民稳定性; 3)有51. 01%的农户表示想迁回原居住地,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灌溉条件是影响农户留居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防止脱贫人口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基本要求。以湖北省恩施州W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脱贫农户生计资本,识别返贫风险,构建乡村旅游地返贫预警机制。研究表明:W村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脱贫户面临的主要返贫风险;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低会导致农户高返贫风险感知。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包括生计资本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外部灾害冲击和市场风险等方面。乡村旅游地返贫预警机制构建包括监测脱贫户返贫风险、实时预警、识别警源和实施阻断措施四个步骤,对于不同返贫风险类型的脱贫户,持续对其生计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加大政府社会保障兜底、延长旅游产业链、重视教育帮扶、利用"互联网+"策略、建立应急帮扶机制等,提升脱贫户生计稳定性,从而阻断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14.
15.
数字经济背景下,探讨脱贫农户如何融入电商价值链并防止返贫对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论述了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防范返贫风险的作用机制,并以陕南地区458份脱贫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融入电商价值链对返贫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是否是电商示范县、能否从银行或信用社借到钱、家庭成员受教育年限和耕地经营面积对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对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对健康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和总风险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各维度的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070、-0.0127、-0.0292和-0.0512。3)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降低返贫风险过程中生计抗逆力和交换权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助推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防范返贫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户生计资产的构成决定了农户生计策略及生计多样性,厘清农户生计资产是实现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生计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文中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和可持续生计框架对贵州岩溶腹地典型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建立农户生计资产评价体系、测算生计资产综合值,比较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产的规律和差异性。研究表明:1)后寨河流域农户生计资产中物质资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是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中最主要的资产;2)自然资产普遍偏低,社会资产和金融资产差异大;农户生计策略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变过程中,金融和社会资产的推动作用较大,应着眼于以金融和社会资产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扶持。3)石漠化发生率影响农户自然资产和物质资产。农户生计策略的多样性有利于降低坡耕地石漠化程度,更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生计资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5个村寨的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与生计资本两方面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到当地气候环境与生计资本的双重影响。为了适应干热河谷的气候环境,农户大都选择以种植多季节蔬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以及周边打工相结合的生计策略。农户的各类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指数最高,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居中,社会资本指数最低。生计资本决定着农户生计类型,其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较多的家庭往往从事以农为主型生计,而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较多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农为主型生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农户进行调查,研究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农户的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家庭劳动力状况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农为主型和非农为主型农户人口多,劳动力多,从业灵活性大,兼业特征明显,收入也相对较高。纯农型农户拥有草场面积高于其他类型农户,农为主型农户的耕地面积最多。2)不同生计策略表现出土地投入差异,但土地利用集约性相当。草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低于耕地。3)增加非农生产活动是纯农型农户和以农为主型农户生计多样化的重要途径;非农型农户和非农为主型农户应不断增强自身的从业技能水平,保证非农生计的持续性和收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退耕还林项目对缓解贫困的影响,文中以甘肃南部武都区为例,通过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结合180份调查问卷,建立了适合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生计综合能力指数体系,并对参与该工程的农户进行了比较分析。经分析,退耕后,参与项目的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一般农户在人均纯收入和生计综合能力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且绝对贫困人口受益最大,而富裕农户在上述三个方面却发生了倒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自实施以来,对我国牧户生产生活形成重要影响。作为面向牧户生计最重要的政策之一,科学评价现有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并探究如何实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牧户生计脆弱性之间的良性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文中基于OLS模型,使用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304户牧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以综合测度牧户生计脆弱性指数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渠道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这一影响的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计脆弱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不同生计脆弱性牧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主要对低生计脆弱性牧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中高脆弱性牧户影响不显著。3)渠道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生态冲击性、收入多样性和可持续动能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牧户生计脆弱性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未来有必要通过降低牧户生态冲击性、提升收入多样性和增强牧户可持续动能推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并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化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进行促进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