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的水稻植株稳定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米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转基因水稻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的依据。[方法]在田间调查了转Pi-d2基因水稻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转基因水稻稻米理化特性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外源基因Pi-d2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大部分转基因植株生长正常,整齐一致,与对照相比,一半左右植株株高变高或矮。分蘖数、穗长、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少部分表现增加或减少的趋势。稻米的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转抗病基因水稻改变了原亲本的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并未改变。[结论]转Pi-d2基因入水稻中对植株株高影响明显,但对稻米的理化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花粉管介导的转bar基因水稻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花粉管介导获得的4个转bar基因水稻植株稳定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与对照相比,多数转基因系的株高、穗长、粒长、千粒重等性状有增加的趋势;而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粒宽则有减少的趋势;外源基因的导入对穗数和单株产量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转OsCYP2基因水稻(Oryza stativa L.)吉农大30后代的PCR检测,发现转基因后代中大部分株系分离比率符合3∶1的遗传比率,依此推断该部分植株中插入片段的遗传分离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对转基因植株及对照植株(吉农大30)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后发现转基因植株的平均穗长、穗粒数、结实率、株高以及千粒重等性状表现低于对照,但是分蘖数明显增加,生育期延长,而且转基因株系之间变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高抗水平的转拟南芥NPR1恢复系水稻253株系,比较转基因水稻与其非转基因野生型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的差异,以期为转基因抗病育种提供材料.[方法]以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的转AtNPR1基因253 T3代纯合株系和非转基因253为材料,于分蘖期采用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菌株13751于水稻叶片,14d后,对稻株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收获期考查6个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结果]6个转基因T3代株系植株的抗病性可稳定表达,其病斑长度均显著短于非转基因野生型253;253-3的抗病能力比野生型253增强50%以上,其他5个株系253-4、253-7、165、166、167对水稻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水平,抗病能力增强90%以上.与野生型253相比,转基因株系植株生长正常,不同株系间部分农艺性状无明显变化规律,而部分农艺性状显著升高或降低;株系166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恢复系253.[结论]拟南芥NPR1基因可作为培育广谱抗病作物的热门候选基因,株系166可作为水稻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基因拷贝数对转化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获得的水稻转基因植株为材料,观察其株高、分蘖、扬花、籽粒形状及饱满度、抗虫性等。同时获取PCR为阳性的单株叶片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转入基因的拷贝数,研究转基因拷贝数对转化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T0代转基因植株的农艺性状有较多改变,如白化、矮化、分蘖少及种子畸型等。转基因植株的转基因拷贝数影响其农艺性状,拷贝数越多农艺性状改变越大,目标基因越容易受到抑制而不表达。在T0代表现感虫的转化植株其T1代也表现感虫。[结论]转基因植物商品化时,应选择单拷贝的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6.
转Q酶干扰基因玉米直链淀粉及相关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改良一直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直链淀粉含量是衡量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以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玉米Q酶基因干扰表达载体后代中所获得的PCR阳性植株为材料,测定了其农艺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并进行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转基因后代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有差异,且转基因植株后代其表达效果不同;(2)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表现中,转基因后代总体平均值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百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脂肪、穗位高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转ICE1基因水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方法]以水稻空育131及其转ICE1基因水稻T1-16及T1-24株系为材料,低温处理水稻幼苗0~2 d,测定其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经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变化幅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低温处理2 d后,对照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开始下降,而转基因水稻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且仍继续升高。[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转入ICE1基因确实提高了水稻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以转Bt抗虫水稻Bt63、R1、R2和非转基因常规水稻Ⅱ优838为试材,采用高、低两个不同虫害胁迫水平和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水稻相间种植方式,通过观察水稻植株营养生长、结实以及对螟虫危害的抗性表现等差异,研究比较Bt外源基因插入后对水稻植株适合度的影响,以解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扩散效率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低虫害胁迫条件下,转Bt基因水稻在植株分蘖数、生物量鲜重等营养生长指标方面与非转基因对照品系间无明显差异,但株高、穗长、穗重等指标不及对照,且R2和Bt63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水稻品系的分蘖数、穗长、穗重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而不同转基因品系株高适合度效应不同,这可能与受体品系本身的特性相关。3种转基因水稻的单株结实粒数、千粒重与对照在两种虫害胁迫条件下均无显著性差异,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结实影响不明显。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种转Bt基因水稻的抗虫能力均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水稻,表明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抗虫性影响显著。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转Bt基因水稻的适合度代价较小,预示了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Bt基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具有逃逸的可能,但这种风险比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粘糯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选择植株性状与稻米品质兼优的粘糯杂交后代株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粘糯交组合糯89-1/蜀恢527的F_2代株高、穗长、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 F_2代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除株高外,其他7个性状近似正态分布,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表型值表现正向超亲优势;结实率与千粒重、每穗实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呈负相关,千粒重与除着粒密度外的其他6个性状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结实率因子、有效穗数因子、千粒重因子,以上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88.374%,能概括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结论]粘糯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籼粳交或品种间杂交相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皖麦48和扬麦87158两个小麦品种的转bar基因株系为材料,探讨bar基因在转基因小麦自交后代的遗传表现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涂叶法和PCR法研究bar基因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T1、T2的遗传表现,并对产量及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实抗除草剂bar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并能稳定表达;遗传分析显示bar基因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产量及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转bar基因小麦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糖基转移酶基因sm-Ngt1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烟草中受甲基茉莉酸和水杨酸双重诱导的糖基转移酶基因sm-Ngt1过表达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sm-Ngt1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浸染法转化籼稻粤泰B,对获得的阳性转基因植株进行高度检测。[结果]共获得117株阳性转sm-Ngt1植株。在成功转入sm-Ngt1基因后,水稻植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矮化,其中37%的转基因植株高度为71.4±9.8cm,27%的转基因植株高度为65.1±4.6cm,而未转基因的对照YTB的平均高度为130.0±4.3cm。[结论]为进一步研究sm-Ngt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烟草中受甲基茉莉酸和水杨酸双重诱导的糖基转移酶基因sm-Ngt1过表达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sm-Ngt1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浸染法转化籼稻粤泰B,对获得的阳性转基因植株进行高度检测。[结果]共获得117株阳性转sm-Ngt1植株。在成功转入sm-Ngt1基因后,水稻植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矮化,其中37%的转基因植株高度为(71.4±9.8)cm,27%的转基因植株高度为(65.1±4.6)cm,而未转基因的对照YTB平均高度为(130.0±4.3)cm。[结论]该研究为研究sm-Ngt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The Performance of autoregulatory senescence - inhibition gene PSAG12 - IPT in ri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422 transgenic plants from 134 independent resistant calli were ohmined from 4 rice varieties through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mong them, 233 were positive PSAG12 - IPT transgenic plants identified by GUS histochemical assay and PCR analysis.Southern analysis shorted the transgene was randomly integrated into rice genome, of which 42.29% was single copy. Investigations on photmynthesis function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R1 generation shorted that chlorophy Ⅱ content and photmynthesis rate of flag leaves in transgenic plants, were 41.23% and 50.24%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wild-type rice,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duration and plant height of th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similar to the control. Variations of other characters were dependent on the varieties. For the variety Millin with significant aging phenomenon in China, its total grains per hill, its seed setting rate and 1000-grain wdght were increased by 40.44%, 8.05% and 8.3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fter leaf senesomce of varieties liable to age was delayed, the seed setting rate and the filling degree of seeds were improved, which finally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eed yield and biomass per hill. The new variety Wuyujing 2 without serious aging problem, was also increased in the panicles per hill, the totslgrains per hill, the seed yidd per hill and biomass in different degre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杂交中籼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2个杂交中籼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指标。[结果]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综合表现好的品种有两优502、丰两优688、两优392;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Y两优5836、荃优金1号;两优8号、两优3451这2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差。[结论]降低株高可以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但产量并不低;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探讨三系亲本的配合力、遗传力等规律及参数。[方法]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 g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 g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0个杂交F1为试验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除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单株谷重3个性状外,其他6个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父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组合的单株谷重性状中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而其余8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组合的所有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各农艺性状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播始历期>结实率>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选择和利用这些不育系、恢复系及其配组F1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江苏省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水稻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利用2013—2016年江苏省杂交中粳和常规中粳区域试验数据,对新选育的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中熟中粳相比,杂交中粳组合表现为植株高大、穗大粒多,但穗数较少、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中熟中粳品种,但在整精米率和粒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育种的改良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小麦后代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群转移的方法,分别将大豆全长DNA、DNA片段导入小麦,通过对M_1~M_3蛋白质含量和株高、粒质等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可知,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降低株高,改变粒质。M_1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2.0个百分点)单株183个,M_2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3.6个百分点)单株33个,M_3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5.1个百分点)单株35个。M_3获得株高62cm以下(较ck降低7cm)的单株102个,占4.1%,部分单株株高能够稳定遗传。转基因后代部分单株和株系籽粒变为全角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