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
酸-乙醇介质制备的玉米淀粉糊精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玉米淀粉糊精。玉米淀粉在80-82℃温度下,以不同浓度盐酸(2%、3%)、不同浓度的乙醇水解液介质(70%、85%99.9%),不同水解时间(1-5h)进行不同条件的水解。实验测定了水解过程中淀粉的水解程度,OE(dextrose equivalent)值、膨胀能力和颗粒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酸浓度下,随乙醇浓度的增加,水解程度降低,70%和99.9%乙醇介质中反应产物的DE值较相对应的85%乙醇介质中低。70℃时膨胀能力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由初值下降至水解2h处的最小值,后又略有回升。以2%盐酸处理制备的糊精粒子微观结构无明显变化,而以3%盐酸制备得到的糊精样品结构有较为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玉米淀粉糊精。玉米淀粉在80-82℃温度下,以不同浓度盐酸(2%、3%)、不同浓度的乙醇水解液介质(70%、85%99.9%),不同水解时间(1-5h)进行不同条件的水解。实验测定了水解过程中淀粉的水解程度,OE(dextrose equivalent)值、膨胀能力和颗粒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酸浓度下,随乙醇浓度的增加,水解程度降低,70%和99.9%乙醇介质中反应产物的DE值较相对应的85%乙醇介质中低。70℃时膨胀能力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由初值下降至水解2h处的最小值,后又略有回升。以2%盐酸处理制备的糊精粒子微观结构无明显变化,而以3%盐酸制备得到的糊精样品结构有较为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小麦B淀粉制备麦芽糊精的方法。[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B淀粉的料浆浓度、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4个因素设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分析4个因素对小麦B淀粉液化程度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麦芽糊精的糖分组成。[结果]结果表明,在淀粉浆pH值为6.3~6.4,加氯化钙为500 mg/L时,最优的小麦B淀粉液化工艺条件为:料浆浓度27%,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40 min,加酶量30 U/g B淀粉(干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液化液蛋白含量很低,大概为0.46%,基本为可溶性蛋白。随着DE值的增大,小分子糖含量明显增多,七糖及以上的大分子糖明显减少。[结论]该试验为小麦B淀粉麦芽糊精的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淀粉糊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马铃薯淀粉糊化工艺条件。[方法]以青海省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低温糊化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糊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马铃薯淀粉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马铃薯淀粉与水的比例1∶18,糊化温度55℃,40%的NaOH添加量1.0ml,糊化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淀粉糊黏稠、透明、糊化度达到96%。各单因素中,糊化温度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最大,马铃薯淀粉与水的比例(g∶g)、NaOH添加量次之,糊化时间对糊化度的影响最小,糊化温度和马铃薯淀粉与水的比例是影响马铃薯淀粉糊化度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淀粉糊化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马铃薯的生产情况及其淀粉的市场前景,并深入分析了国内现有马铃薯淀粉生产线技术装备水平,生产的工艺技术装备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7.
8.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以H2O2(双氧水)作为马铃薯淀粉漂白剂的漂白工艺,对影响马铃薯淀粉漂白的因素淀粉乳质量分数、氧化剂体积分数、漂白时间、反应温度和溶液pH值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氯化漂白最优工艺参数为:淀粉乳质量分数40%,H2O2体积分数3.0%,反应温度40℃,漂白时间50min,溶液pH值6. 相似文献
9.
10.
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制备了氧化淀粉,研究了氧化剂用量、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品羧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氧化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剂6%,pH7,反应时间4 h,温度35℃;以滴加方式加入次氯酸钠氧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病毒,甘薯病毒病已成为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大制约因素。据调查,南阳市一般田块发病率100%,一般减产30%左右,2010~2013年共检测病害样品2 214个。结果表明,南阳市甘薯病毒的病原至少有6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褪绿斑病毒(SPCFV)、C-6、C-8和甘薯轻驳病毒(SPMMV),其中以SPFMV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达72.12%,其次是SPLV达60.22%。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甘薯种苗,生产脱毒甘薯成为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最后概括了脱毒种薯的生产程序,即1选用优良品种,2茎尖分生组织,3病毒检测,4优良株系评选,5脱毒试管苗快繁,6网室内生产脱毒原原种,7隔离区生产脱毒原种,8大田生产脱毒良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的特点,结合废水处理方法,分析确定了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并对其蒸发系统进行了工艺控制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3.
粉葛是豆科葛属植物,其块根富含淀粉,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不同粉葛品种的淀粉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为揭示粉葛淀粉合成调控的相关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赣葛1号(高淀粉含量,鲜葛根含淀粉20%,干葛根含淀粉35%)和赣葛2号(低淀粉含量,鲜葛根含淀粉14%,干葛根含淀粉25%)的叶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获得228 740 426条高质量测序数据,拼接组装成71 910条单基因,43 978条单基因获得蛋白序列而被注释(占61.12%),在Nr、KEGG、KOG和SwissProt四大数据库中均被注释的单基因有20 110条,其中差异表达基因4 267个。GO富集分析显示,上调和下调最多的基因富集在生物学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和细胞过程功能中。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通路显著富集在前位的是核糖体、蛋白质在内质网中的加工过程、氧化磷酸化、植物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差异表达基因中,赣葛1号中的上调(2 143个)和下调(2 124个)基因相差不大,|log2(FC)|>5.0的表达上调(593个)和下... 相似文献
14.
小麦淀粉合成相关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碳代谢过程中相关酶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合成酶都是淀粉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薯在贮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以47145、47177、47157、47151、47138、47175共6个自选高淀粉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甘薯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的下降和可溶性糖的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低温可减缓这一进程.在17℃条件下,6个材料平均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8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87个百分点;贮藏28 d的淀粉含量下降2.9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87个百分点.10℃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1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28个百分点;贮藏28d的淀粉含量下降1.42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16个百分点.[结论]研究可为甘薯贮藏和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对产抗菌肽芽孢杆菌GL08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抗菌肽的产量.[方法]以GL08为出发菌株,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首先用单因子试验确定最适合的碳氮源,进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的碳氮源配比.最后在500 L中试水平上对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了验证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 g/L,蔗糖20 g/L,国产酵母膏30 g/L,黄豆饼粉10g/L.在此培养基中,500 L中试水平杀菌效价为15 311 IU/ml,提高约90%,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抗菌肽的稳定性.[结论]优化后的发酵工艺为抗菌肽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利用马铃薯淀粉生产葡萄糖的机制,评价获得葡萄糖的品质。[方法]以马铃薯淀粉为材料,采用双酶解法,按调浆、加酶、液化、灭酶、调节pH值、加酶、糖化、灭酶、去杂、脱色、浓缩的工艺流程提取葡萄糖,研究马铃薯淀粉提取葡萄糖的机制。[结果]马铃薯淀粉生产葡萄糖的机制是利用生物酶将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获得的葡萄糖糖浆的糖度高,固形物少,色泽纯正清彻,还原糖浓度高,DE值为47,品质优于玉米淀粉提取获得的葡萄糖。水解条件对马铃薯淀粉水解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该研究提出的马铃薯淀粉生产葡萄糖的方法适用可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产中栽培的5个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干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品种不同贮藏时期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时期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0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各区域调整马铃薯的种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气候因子条件下各种植区域主要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分析了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马铃薯品种平均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在1.56~17.95。不同年份间各品种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武薯8号>夏波蒂>LK99>大西洋>陇薯6号>渭薯8号>陇薯5号>新大坪>陇薯3号>大白花。各级别块茎的淀粉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渭薯8号>宁薯4号>陇薯7号>武薯8号>庄薯3号>陇薯5号>陇薯3号>甘农薯1号>大白花>新大坪>陇薯6号。陇薯5号、庄薯3号、武薯8号、渭薯8号的小块茎淀粉含量高于其大、中块茎,分别达16.82%、17.34%、18.17%和17.07%。[结论]该研究为制定不同区域、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