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野生水芹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浴回流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提取剂、提取剂浓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新鲜野生水芹(Oenanthe javanica(B1.)DC.)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影响规律。经正交试验.得到野生水芹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为:用90%乙醇于80℃水浴回流提取6h.其中野生水芹叶片料液比为1g:10mL,叶柄料液比为1g:5mL。叶片提取率可达2.643mg/g.叶柄提取率可达0.586mg/g。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测发芽、分蘖及株高等指标,比较了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4个品种(Jackpot、Hulled、Unhulled、Sahara)在植被砼上生长发育的差异性,结果表明Unhulled极显著优于其它3个品种,而Jackpot与Hulled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它们极显著优于Sahara。通过观测4个草种在植被砼上的盖度、色泽、质地、成坪性等坪用性状指标.应用“九分制”评分法对各项指标评分.结果表明各草种成坪性的综合评定得分从高到低顺序为:Unhulled〉Jackpot〉Hulled〉Sahara。供试的狗牙根4个品种在植被砼生境下,基本能完成整个生活史,有比较强的适应性,其中Unhulled适应性最强,其次是Jackpot,再次是Hulled,Sahara最差。  相似文献   

3.
重新认识大麦的食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论述了大麦的β-葡聚糖、生育三烯醇、碳水化合物和类脂、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可溶性食物纤维等成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认为大麦食用价值高,发展前景远大。提出开发我国食用大麦和改进食用方法新途径,并对裸大麦食品糌粑、珠珠麦和大麦片的加工制造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对成花光敏感雌雄不育苎麻(floral initiation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and female sterile ramie。SMSFS)及其回复突变可育株SMSFS(R)叶片和花器官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现蕾期SMSFS与SMSFS(R)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随着开花结实.SMSFS(R)的含量逐渐下降。至种子膨大期显著低干SMSFS的雌性败育期.而不育株叶片基本保持在现蕾期水平;从开花到败育期(或结实期)。雌性花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在2种材料中均下降且基本一致.但是SMSFS(R)开花时雄花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并达到现蕾期的2倍。而SMSFS雄花败育时明显没有此变化;SMSFS(R)花器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而SMSFS有所升高,雌花败育期是SMSFS(R)结实期的2倍。  相似文献   

5.
对五味子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能确定五味子抑菌成分,其抗氧化和抑菌作用机理也不明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五味子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紫穗槐(Amorpha frutiicosa L.)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几种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紫穗槐种子播于培养皿第2d发芽率开始逐步增加.刺槐种子播于培养皿第4d发芽率开始迅速增加.4.5d时超过紫穗槐;紫穗槐和刺槐种子萌发过程中ZR含量变化较小.GA、IAA含量变化趋势大体相似;在播种后第5d.紫穗槐种子ABA含量开始下降,而刺槐种子ABA含量继续上升.这与2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2种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刺槐种子萌发5d之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而紫穗槐种子萌发5d之后过氧化物酶活性仍然保持平稳不变.这种变化趋势与相应的发芽率变化呈现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樊爱萍  刘卫  吴荣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36-8338
[目的]优化微提取玫瑰花(Rosa rugosa Thunb)红色素的工艺。[方法]以云南高原食用玫瑰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提取工艺。[结果]微波提取玫瑰花色素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为560 W,提取时间为35 s,料液比为1∶5,提取溶剂为40%乙醇。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玫瑰花红色素提取率达到81.6%,提取收率达到3.6%。[结论]微波提取技术可较好地提取玫瑰红色素。  相似文献   

8.
毛瓣金花茶与宛田红花油茶杂交育种成果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宛田红花油茶为母本,毛瓣金花茶为父本的杂交子一代,其花色、叶、小枝均显中间性状.  相似文献   

9.
田光辉  刘存芳  赖普辉  孙志锋  赵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74-18776,18942
[目的]对秦巴山区野生藿香枝叶中萜类物质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并对其萜类物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方法]用浓度95%的乙醇对藿香枝叶粉末进行浸提,并将所得浸膏分散在水相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将所得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法分离其中的萜类物质;运用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现代光谱技术对所得的萜类物质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单晶X-衍射技术确定其晶体分子的构型和构象。[结果]从藿香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化合物。该二萜类物质是Longikaurin D,其晶体属于orthorhombic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45 1(4)nm,b=1.061 5(5)nm,c=2.237 1(10)nm,α=β=γ=90.00°,Mr=404.43,V=2.007(16)nm3,Dc=1.352 mg/m3,Z=4,F(000)=872,μ=0.103/mm,R1=0.076 7,ωR2=0.146 8。[结论]首次从在藿香中分离出二萜类物质Longikaurin D,为开发和利用藿香中的萜类物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Levins(1968)生态位宽度(Bi转化为Bi′)和Hurlbert(1978)生态位重叠(Lij)指标,对湖北荆州秋冬季大白菜(Brassica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和功能团的时间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害虫中优势害虫菜缢管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Bi′居中,为0.6389,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 Hubner)、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iBaly)与菜缢管蚜的Lij大于1;天敌中优势天敌八斑球腹蛛(Theridionoctomaculatum Boes.etStr.)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um(Sundevall)]的Bi′较小,分别为0.7170和0.6645,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ici-us)与八斑球腹蛛、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与草间小黑蛛的Lij大于1;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以及青翅蚁形隐翅虫与菜缢管蚜...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3.
参与式农业基地建设行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万涛  刘明池  佟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30-11831,11835
为了编制实用性强的基地建设行动方案,首先,确定参与式发展的主体,搭建一个“决策框架”;其次,针对行动目标,提出不同参与主体,如管理者、农民、消费者等团队与个人的目标及行动内容;最后,工作应向重塑伙伴式合作关系,挖掘农民自我发展潜力,完成三大角色的转换,打造农业基地文化等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4.
桉树叶水浸提液对4种植物种子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广林桉9号叶组织作为供体,绿豆、水稻、芥菜、油菜为受体,运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桉树叶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桉树叶水浸提液对绿豆和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对受体植物芥菜和油菜种子的化感作用达显著的水平。桉树叶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的根长和苗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加强。桉树叶水浸提液处理使4种受体植物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但其根系活力却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干旱对合丰42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垄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的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正处于城市推动型发展时期,园林绿化事业处于发展阶段。笔者紧紧围绕城市现代化建设这一主线,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方向,结合当前乌兰浩特市园林绿化发展状况,归纳总结出适合乌兰浩特市城市发展的园林绿化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院校资源与环境、农学等专业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提高素质,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科研知识和技能有一定意义。结合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观念,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不足、实验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提出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材内容、完善实验室设施、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增加开放性实验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株纤维素降解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已筛选出的纤维素降解菌,选育性能优良的产纤维素酶菌株。[方法]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产纤维素酶菌株K7-2,观察其群体形态、个体形态,并从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其进行鉴定。[结果]K7-2菌落为白色,表面光滑、干燥致密,呈绒布状,边缘整齐,在培养基中呈辐射状生长,揭开培养皿可闻到土腥味。K7-2菌体为丝状,革兰氏染色阳性,插片培养可见分生孢子丝和分生孢子。在菌株K7-2群体形态、个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基础上,通过16sDNA测序鉴定,确定K7-2为梅久兰链霉菌(Streptomycesmediolani)。[结论]该研究为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长白山林蛙是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目前我国正由野生向工厂化养殖的方向发展,并且已初见成效。但是对其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研究,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了给研究长白山林蛙的生理机能和疾病诊断提供理论依据,2000年5月上旬,对长白山林蛙的部分血清常用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三种镰刀菌引起的板栗内腐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板栗内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BL-5、BL-7和BL-9共3株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BL-5在PDA培养基上初期菌丝白色,菌落中心部位有淡红色素,后期菌落逐渐变成深红色,菌落中心可见黄色菌丝;BL-7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绒毛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梨形、颜色透明、具隔膜;BL-9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棉絮状,初期菌落呈粉红色,随着菌落的生长,后期菌落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或褐色,分生孢子中间粗、两头较细长,似镰刀形,弯曲或直立,具有厚垣孢子。BL-5、BL-7、BL-9的ITS序列分别与Fusarium graminearum KJ847741、Fusarium proliferatum MW686898、Fusarium equiseti KU984711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因此,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判断引起板栗内腐病的3种镰刀菌分别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为板栗内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