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醇水提取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在51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其含量。[结果]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在0.02~0.10 mg/m L时,其浓度与对应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精密度试验中,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吸光度为0.420 5,RSD=0.740 7%;在重现性试验中,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质量比为9.091 mg/g,RSD=2.007%;在加样回收率试验中,其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1.568%。[结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其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均良好,可用来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枣粉中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枣粉中的糖含量。[结果]在最大吸收波长285 nm处,葡萄糖溶液浓度在2.5-8.0 m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6 7x+0.014 9,平均回收率为93.6%。酸枣粉、万荣滩枣、好想你牌枣粉、普通红枣、稷山板枣样品中糖含量在522.94、572.69、535.87、486.12、676.67 mg/g。[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枣粉中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地稔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以Na NO2-Al(NO3)3-Na OH为显色剂,检测波长为500 nm,测定地稔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浓度在0.01~0.07 mg/m L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4%,相对标准偏差为0.56%。[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为地稔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贵阳市渔洞峡河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方法]采集贵阳市渔洞峡水样共计9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渔洞峡河水中硝酸盐含量为2.5 ~3.1 mg/L,亚硝酸盐含量为0.002~0.006 mg/L.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渔洞峡河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Ⅱ类饮用水源限值.[结论]该研究为水资源污染的科学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川芎中阿魏酸含量的简单方法。[方法]利用薄层析法将川芎提取液中的阿魏酸与其他物质进行分离,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离出的阿魏酸含量。[结果]薄层析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2∶1(V/V)时阿魏酸能与其他物质完全分离,比移值(Rf)为0.53;阿魏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24 nm,质量浓度为0.5~1.7μg/m 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143A+0.004 3;4 h内阿魏酸在乙醇中的稳定性良好,样品川芎中阿魏酸含量约为0.1%,加样回收率为98.6%,RSD为1%~3%,精密度良好。[结论]薄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够准确测定川芎中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肉制品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环糊精与盐酸克伦特罗结合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值并建立标准曲线,检测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结果吸光度值强度与盐酸克伦特罗浓度在358 nm波长处呈线性关系。当包合体系p H 7.0、温度30℃、静置30 min时,检出限为0.015 mg/L,线性范围为0.05~0.15 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5,精密度为2.20%~6.04%,回收率为95.0%~106.0%。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检测肉制品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量的简单、快速、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测定用甲醇处理的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的碱性次氯酸钠-苯酚分光光度法方法.[方法]比较加或不加甲醇对标准氨态氮线性回归方程的影响,对比色波长、显色稳定性进行测定,进行回收率、精密度试验,并用建立的方法实际测定甲醇处理的绵羊癌胃液中氨态氮浓度.[结果]反应物在37℃水浴10 min、室温下放置10 min后显色更加稳定,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氨态氮浓度在1~32 mg/100 mL时与650nm处吸光度值的相关系数为0.9999,回收率97.2;~103.7;(平均为99.9;);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日间变异系数、日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在样品液中含有50;体积比例的甲醇对碱性次氯酸钠-苯酚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态氮浓度没有影响,可用于经甲醇处理的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药淫羊藿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淫羊藿苷为对照品,以无水甲醇作空白对照,在27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结果]淫羊藿苷浓度在1.68~10.0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6%,RSD为1.16%,淫羊藿中总黄酮的含量为(8.09±0.01)%。[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操作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9.
采用重铬酸钾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完全氧化法对含有不同Cl~-浓度(500、1000、1500mg/L)的2种不同ρCOD(300、700mg/L)的标准水样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Cl~-干扰对3种方法准确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绘制ρ_(CODCr),Cl~-~-ρ_(Cl~-)浓度标准曲线,扣除氯离子干扰的完全氧化法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符合,说明该方法能较为有效地消除Cl~-干扰,但该方法耗时较长;重铬酸钾法对300mg/L的COD水样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偏差不大,但对700mg/L的COD水样时与标准值偏差均在10%以上,说明高COD水样有机物的消解过程明显被Cl~-(500~1500mg/L)干扰,测定结果显著偏高;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受Cl~-干扰最大,对300mg/L的COD水样的偏差即达到52%,进一步分析表明ρ_(Cl~-)/ρ_(COD)(浓度比)是影响该方法偏差的主要因素,考虑到快速消解法操作效率高,在实际含Cl~-水样测定时可设参数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0.
高太忠  付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67-6670
[目的]为了揭示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在褐土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方法]以河北平原的褐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的淋滤实验,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其迁移规律。[结果]在施氮周期内,氨氮浓度最高为15.86 mg/L,最低为0.09 mg/L,平均为2.02 mg/L,超标10.1倍;亚硝酸盐氮最高浓度为37.456 mg/L,最低浓度为0.002 mg/L,平均浓度为4.854 mg/L,超标242.7倍;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16.35 mg/L,最低浓度为2.12 mg/L,平均浓度为6.51 mg/L的未超标,占标率为32.57%。[结论]在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和氨氮是污染地下水的主要2种氮素存在形态。在深层地下水中,氮素主要存在形态为硝酸盐氮。所建数学模型可以定量地预测氮在包气带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磷浓度对小球藻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球藻在不同氮源及氮磷浓度的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方法]以小球藻为试验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生物量及最大比生长速率来表征小球藻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研究不同氮源及氮磷浓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最适氮源为硝态氮,当氮浓度为164.0 mg/L时,小球藻的生长速度较快,经过10 d的培养,小球藻的生物量及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97.26 mg/L和0.32 d-1;当磷浓度为360.0 mg/L时,小球藻的生长速度较快,其生物量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98.46 mg/L和0.31 d-1,显著高于其他磷浓度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秋红早蜜桃根癌病的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秋红枣蜜桃根癌病的发病规律。[方法]从2007年4月5日萌芽期开始对露地的秋红早蜜被侵染发病的病株进行癌瘤直径的测定,从2006年12月20日升温后的萌芽期对温室超红珠桃树被侵染发病的病株进行癌瘤直径的测定。测定时均是每隔7d测定1次,每株测定1~2个病瘤,测定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以平均直径为标准研究根癌病的侵染规律。[结果]露地根癌病侵染为害桃树最猖獗的时间:一是开花前-果实发育期,二是秋季,但为害情况远轻于第1个高峰区,高峰期之间为缓慢生长和自身腐烂的时期。温室桃树开花座果期和幼果发育期,是养分消耗最大期和树体抗性最弱期,也是根癌病侵染最重期。[结论]桃树萌芽期、桃树仲夏剪期前和8月为病瘤腐烂减小期,也是温室根癌病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13.
敌克松农药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71-6072
[目的]探索一种敌克松农药废水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光催化二次氧化法处理敌克松农药废水,最后用活性炭进行吸附。[结果]经活性炭吸附,使敌克松农药废水中的COD含量从22 000 mg/L下降到5 600 mg/L,BOD/COD的比值为0.43。[结论]该方法达到生物方法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试验中各因素的影响效应。[方法]以自主开发的聚偏氟乙烯制成的高性能中空纤维膜为材料,采用A/O-MBR工艺,对中试污水进行处理。[结果]DO对出水氨氮、COD浓度具有重要影响,好氧池中DO介于3.6~3.9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较低,高于4.0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有增加趋势;当好氧池中DO低于3.5 mg/L时,出水COD浓度显著增加。出水COD受温度影响较大,水温在25℃以下时,出水COD稳定于较低浓度,在15~20 mg/L之间波动;当温度高于25℃时,出水COD明显增加。污泥浓度对出水COD浓度影响较大。好氧池中MLSS维持在5~6 g/L以上时,出水COD浓度变化不大,当低于5 g/L,出水COD增加迅速。[结论]控制好氧池DO在3.5~4.0 mg/L,水温在20~25℃,MLSS在6~10 g/L左右为MBR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席运官  陈瑞冰  徐欣  魏琴  李菊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12-16414,16443
[目的]研究有机与常规水稻生产径流污染状况。[方法]定点采样测定总氮、总磷和COD,比较2种水稻生产方式排水污染物浓度。[结果]有机水稻生产可降低排水中氮的排放,西渚常规稻田排水中总氮浓度最高是有机的8.0倍;稻田排水中,磷的含量总体上较低(0.019-0.176mg/L),常规稻田排水中总磷浓度有高于有机水稻田的趋势,但有机稻田也会出现总磷高于常规稻田的风险;有机水稻生产由于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排水中COD浓度总体上有高于常规大田的趋势。[结论]有机水稻种植要适当控制稻田鸭子的放养数量或改变放养方式,以避免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谢磊  徐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34-8635
[目的]探寻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养殖废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猪场废水,研究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和氨氮的去除率变化。[结果]在进水COD为1 000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50mg/L的条件下,COD与氨氮的去除率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上升,但COD的去除效率远高于氨氮,处理4 h后,氨氮去除效率为55%,而COD去除效率接近90%。平稳运行下亚硝酸盐与硝酸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始终稳定在较低的水平。[结论]采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养殖废水具有良好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该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吡虫啉有机废水的厌氧技术可行性。[方法]在20~25℃条件下利用5L自制的UASB反应器处理吡虫啉高盐有机废水,当吡虫啉有机废水COD浓度为4000—5000mg/L、容积负荷为4~5kgCOD/(m^3·d)时逐步提高吡虫啉废水中NaCl浓度,研究盐分对UASB处理吡虫啉有机废水的影响。[结果]当Cl^-浓度从2000mg/L增加到6000mg/L时,COD去除率从大于90%降到50%左右;当Cl^-浓度进一步提高到6500mg/L时,COD去除率急剧下降到20%以下。[结论]厌氧茵对吡虫啉有机废水盐分的耐受性具有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8.
孙凌  阚元卿  尚志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01-7903,7908
[目的]探讨不同氨氮浓度对水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在营养液中设置不同氨氮浓度(0、0.1、0.5、1.0、5.0、10.0、50.0 mg/L),对优良的水面培植作物——水蕹菜扦插苗展开培养,研究其各项生长指标对氨氮浓度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氨氮的吸收利用。[结果]氮素缺乏导致水蕹菜植株增高减缓,叶片黄化,分蘖受抑。当氨氮浓度超过0.5 mg/L时,植物快速增高;但超过10.0 mg/L,又会抑制植株增长,根系溃烂,叶片脱落。氨氮初始浓度为1.0 mg/L时,水蕹菜各项生长指标最优,对氨氮净化效率最大,为96.3%。氨氮浓度超过1.0 mg/L时,植株根长偏短,根重偏低,茎叶系统增重明显,总生物量增长状况优于低氨氮处理(1.0 mg/L),但净化效率却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鱼虾菜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凌芬  王国祥  刘波  许宽  周锋  杜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03-7406
[目的]研究曝气充氧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曝气条件(水曝气EW、底泥曝气ES)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对照组EC(无曝气措施)底泥硝化进程缓慢,2种曝气条件均促进了硝化过程启动,EW和ES组硝态氮的峰值分别是对照组的5.15和3.83倍;EW和ES组上覆水中均出现了NO2--N的累积现象,累积天数分别为10、14 d,峰值分别为11.41和7.41 mg/L;2组曝气工况硝化过程进程不一致,EW组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大于ES组;曝气停止后,反硝化过程明显,试验结束时EW和ES组上覆水中硝态氮浓度分别为1.26、2.82 mg/L。[结论]该研究为城市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