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虚拟水理论的三江平原农畜产品需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博  付强  李婷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4):457-459,464
本文从"虚拟水"的角度对三江平原地区单位农产品和畜产品包含的虚拟水含量进行了分析.在阐述"虚拟水"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虚拟水量的计算流程、单位农产品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三江平原和我国平均农作物虚拟水含量,找出三江平原单位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较平均值低的原因,指出三江平原发展"虚拟水经济"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在虚拟水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及趋势分析,得出主要农产品虚拟水进口量呈上升趋势,以粮食作物和食用植物油为主;通过分析虚拟水的进口效益,测算了虚拟水替代效益而产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最后,对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提出了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丰富进出口产品结构、实现虚拟水进口效益最优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及趋势分析,得出主要农产品虚拟水进口量呈上升趋势,以粮食作物和食用植物油为主;通过分析虚拟水的进口效益,测算了虚拟水替代效益而产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最后,对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提出了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丰富进出口产品结构、实现虚拟水进口效益最优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郴州市农产品虚拟水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以虚拟水计算方法为基础,对2000年湖南郴州市的农产品虚拟水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区域农产品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水资源有效配置决策思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每生产1kg大米,需要耗费至少773.8kg的水资源;生产1kg植物油耗费的水量为8286.3kg;生产1kg蔬菜的水量最少,但至少也需要149.9kg的水量.郴州市的农村居民年农产品虚拟水数量远高于城镇居民的,其中大米所消费的虚拟水量就分别达到147.166m^3和41.744m^3.在不降低人均水资源消费需求和不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通过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方式,更好地发挥区域性优势,主动开发和生产有效益的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通过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可以很好地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压力,并引导人们改变其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景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13-13214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公式,计算了2000~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中虚拟水含量。研究表明我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依然存在较大逆差,由此决定了虚拟水净进口量的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应将虚拟水贸易理论引入到我国农产品贸易体系中并努力实现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及贸易伙伴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从虚拟水的角度对天津主要农作物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进行了分析,在介绍虚拟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作物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天津和我国平均农作物虚拟水含量,分析天津农作物在虚拟水贸易方面的优劣势,并给出了天津农作物产品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楚雄州缺水问题,现引用虚拟水贸易概念,以经济学的角度,通过计算得出楚雄州各类农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然后进行比较,以减少该地区对虚拟水含量大的产品的生产,而是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其他地区进口该产品,从而转变该地区农畜产品的整体结构,对该地区的水资源重新进行优化配置.虚拟水贸易研究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压力,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目前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虚拟水"贸易能对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格局发挥作用,而要发挥这种作用,还要靠农产品的"虚拟水"流动来实现。借助水足迹和虚拟水的概念,计算了2000和2002年我国及各区域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通过分析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关系,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虚拟水"在全国5个区域上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的"虚拟水"数量在增长,各大区的农产品"虚拟水"总量及变化有差异。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是一个水资源高度自给的国家,但区域间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虚拟水贸易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计算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单位虚拟水含量,结合2000—2009年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对外贸易量,估算出了10年间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对外贸易中净进口虚拟水量,并比较了2009年河北省用水量和用水结构。结果表明,净进口虚拟水量是农业用水的重要补充,并间接的支持了其他产业的用水。最后从可持续角度构建了河北省虚拟水战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含量的估算,初步构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虚拟水结构,并结合对我国当前粮食作物产品贸易结构的分析,从虚拟水角度对我国目前的粮食贸易结构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虚拟水计算方法为基础,对南方地区红三角区域2000年的农产品虚拟水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区域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及水资源利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降低人均水资源消费需求的情况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通过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方式,更好地发挥区域性水资源优势,并引导人们改变其生产结构与消费模式,主动开发和生产有效益的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通过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干旱地区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61-2162,2185
[目的]对我国干旱地区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策略进行研究。[方法]以与水资源关系最为密切的粮食生产为例,运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理论,将水资源纳入经济增长、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福利等一系列国家宏观目标下构建模型,对虚拟水贸易策略的有效性分析验证,并提出我国干旱区域实行虚拟水贸易的相关建议。[结果]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通过实施虚拟水战略生产需水量较低的产品,并与水资源丰富地区交换水资源密集型产品而获益,但前提是水资源丰富地区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技术较缺水地区更高,这样该地区才有足够的驱动力参与到水资源短缺地区的虚拟水战略中,从而通过贸易的方式提高彼此收益,缓解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促进其经济协调发展。[结论]该研究为解决我国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虚拟水的概念同商品价格进行关联,提出从经济价值角度扩展的虚拟水价值理论。计算黑龙江省9个市县的水稻、玉米、大豆3种农产品的虚拟水价值,得到以下结论:水稻的虚拟水价值最高,玉米的虚拟水价值次之,大豆的虚拟水价值最低。虚拟水价值体现的是水资源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的利用效益,因此从虚拟水价值角度研究粮食生产的优化布局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市2008年水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分析了石河子市2008年水足迹和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8年石河子市的水足迹为9.678亿m3,人均水足迹为2 884.000 m3/a,水资源自给率为99.73%。过高的水足迹和自给率给石河子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后,对石河子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虚拟水贸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丽斌  孔祥莹  戈振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50-13852
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优势特点、组成以及应用领域等基本概况,同时结合国内外实例从农业生产环境测控、农业机械检测、农产品及农业物料检测以及农业工程其他方面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状况,阐明了在复杂的农业工程中应用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最后总结了虚拟仪器的功能强大、灵活性、可扩展性强、测控精确以及“即插即用”等优势决定了其在农业工程中良好的应用前景,提出我国在农业工程领域需要大力发展虚拟仪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