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孙国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95+6526
[目的]研究超滤法加工胡柚果汁的可行性,为超滤法加工果汁的工业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种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进行澄清胡柚果汁的研究,对膜透过液的透光率和色度进行比较。[结果]截留分子量50 kD的超滤膜透光率可达91%,并且色度下降较小,基本能够保持胡柚汁原有色度。[结论]采用平板膜超滤法处理胡柚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司长代  杜新贞  薛林科  陈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22-10224,10378
[目的]马铃薯淀粉废水属高浓度有机物污染废水,研究淀粉废水的高级氧化处理方法可为此类废水的污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三维电极/Fenton试剂-砂滤法进一步处理经絮凝和混凝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废水。[结果]采用石墨板作为阴极,2块不锈钢极板作为2个阳极,极板间添加5mm的柱状活性炭,在pH值为2.0、电压为20.0V和极板间距为7.0cm的条件下,电解180min,初始COD值为1548.0mg/L的废水处理后COD值可降至572.0mg/L,该三维电极/Fenton试剂法不需通入压缩空气,电解处理液经砂滤法处理后COD值可进一步降至181.0mg/L。[结论]三维电极/Fenton试剂-砂滤处理方法为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后续净化处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玉斌  王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98-8699,8702
[目的]优化热带假丝酵母菌发酵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最佳工艺。[方法]利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研究pH、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因素对热带假丝酵母发酵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影响。[结果]在pH为5.0、温度为28℃、处理时间为28 h、热带假丝酵母菌接种量为15%的条件下,马铃薯淀粉废水中COD去除率可达到75.4%,同时单细胞蛋白得率为7.43 g/L。[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效果好,并可回收高价值的酵母菌体蛋白,该工艺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大豆黄浆水处理过程中超滤膜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截留分子量和膜材料的超滤膜在超滤大豆黄浆水时的渗透通量、膜衰减系数、蛋白质截留率和总糖透过率,结果表明:PS-10膜是分离大豆黄浆水的适宜用膜。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淀粉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性炭吸附处理淀粉废水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低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分别研究了吸附时间、活性炭粒径及用量、废水pH及温度对淀粉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当活性炭粒径为40目,用量为5 g,吸附时间为1 h,废水温度为27℃,pH为5时,活性炭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吸附效率最高达48%。[结论]该研究为淀粉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为  叶阳  杨坚  陈小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00-7201,7210
[目的]探讨将超声波应用于绿茶汁超滤澄清的效果。[方法]采用平板超滤装置澄清绿茶汁,选用CA材料2万、5万、10万分子量膜,系统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绿茶汁超滤膜通量、化学成分、儿茶素以及色差的影响。[结果]超声波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绿茶汁中大分子聚合物,使更多有效物质从中分离释放出来,并能减少大分子物质在超滤膜上的附着几率,提高膜通量;能提高绿茶汁超滤膜通量和有效化学组成,对蛋白质、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和色差的影响较小,在达到一定的澄清效果下,提高绿茶汁的质量,同时提高超滤效率;5万分子量孔径的超滤膜比10万分子量孔径的澄清效果更好。[结论]超声波处理在保证绿茶汁澄清效果的同时,能提高有效成分的保存率和超滤的膜通量,提高超滤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制备牡蛎多糖的最佳分离工艺。[方法]利用超滤膜对牡蛎多糖进行分离,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牡蛎多糖通过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的分子量分布并优化超滤膜分离工艺。[结果]试验表明,选择截留分子量10 kD的超滤膜分离牡蛎多糖,膜通量较好,截留液中牡蛎多糖的分子量为1.2×10~3kD,透过液中的分子量为4.4 kD。正交试验表明,影响膜通量的主要因素是料液温度,其次是膜分离操作压力,pH影响较弱。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膜的使用寿命等多方因素,超滤膜分离最佳工艺为料液温度30℃、压力0.04 MPa、pH 7.0。[结论]研究可为工业化生产牡蛎多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滤膜、卷式超滤膜、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0.2μm微滤膜和0.045μm、100 KD、13500D、5000D卷式超滤膜及100D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茶叶浸提液,HPLC分析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以及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真空冷冻干燥样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结果]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主要集中在膜滤过液中,膜处理后分子量均小于500 D的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结论]膜对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的截留效果较差,推测膜处理后儿茶素和咖啡碱损失的主要原因为膜对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可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这种吸附作用可能与所用的膜材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赵飚  吴紫薇  张现  王双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984-13985,14093
[目的]测定酵母废水的厌氧生物可降解性,讨论厌氧处理对不同分子量范围有机物的去除效率。[方法]采用普通血清瓶培养法与UV254分光光度法。[结果]酵母废水经厌氧降解,COD去除率达到78.4%,BD为80.6%,表明利用厌氧生物法处理废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厌氧降解后分子量0~1、1~3、3~10、10~30、〉30k的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85.9%、71.4%、56.7%、83.5%和68.6%。[结论]焦糖色素、大分子蛋白质是酵母废水中难降解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PAN管式超滤膜进行牛乳的浓缩试验,探讨了膜孔径、压力对透液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膜孔径对牛乳透液通量和截留率有较大的影响,压力仅显著影响透液通量。选用聚丙烯腈(PAN)3万膜,在0.20MPa,45℃条件下超滤,浓缩倍数可达2.40,平均透液通量为9.34kg/m2h,蛋白质截留率在91.10%以上,钙、磷等矿质元素也有较高的截留率,乳糖截留率在13.30%以下。  相似文献   

11.
卢学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57-5958
[目的]为火棘果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人工种植的火棘施纯氮0(N0)、23 g/株(N23),P2O5 0(P0)、23 g/株(P23),K2O0(K0)、23 g/株(K23),研究N、P、K对火棘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火棘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差异。N0P23K0处理的淀粉含量最高,最低的是N23P23K0;N23P0K0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最低的是N23P23K23。N23P23K0、N0P23K23和N23P0K0处理的蛋白图谱中比其他处理多了一条分子量为51.766 kD的蛋白带。火棘可溶性蛋白的分子量集中在50~63 kD,属于低分子量蛋白。[结论]N、P、K相互作用对火棘淀粉的合成与积累有一定的作用,对蛋白的合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农  马力通  姚新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67-15168
[目的]研究外源蛋白定位马铃薯淀粉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解决从植物中分离外源蛋白成本高及表达量低的产业化核心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巢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使外源蛋白定位表达于马铃著淀粉粒的植物表达载体。[结果]克隆获得GBSSI定位表达于马铃薯淀粉粒的编码序列(GC20);通过连接、转化和酶切鉴定筛选出马铃薯块茎专一性启动予GBSSI启动子驱动GC20的植物表达载体。[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在马铃薯淀粉粒上筛选外源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深入了解孕酮的蛋白质合成作用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孕酮处理雌性小白鼠,测定其不同器官内不同分子量范围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探讨孕酮对雌性小白鼠不同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组织器官内蛋白质主要集中在25~75 kD,而不同浓度的孕酮对雌性小白鼠不同组织器官内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影响。[结论]孕酮诱导子宫、肾上腺和垂体下丘脑上75~250 kD蛋白的合成,诱导垂体下丘脑上15~25 kD蛋白的合成,抑制子宫、肾上腺和垂体下丘脑25~75 kD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陈程程  张强  裴振洪  刘同军  祁庆生  王加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29-12231,12234
[目的]得到更高的COD去除率以指导柠檬酸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了柠檬酸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主要可控因素酸化时间、厌氧水力停留时间以及厌氧进水COD浓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了COD去除率优化。[结果]酸化时间与其他2个因素基本没有交互作用,厌氧停留时间和厌氧进水COD浓度对COD去除率有显著影响,而且有交互作用。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化时间1.53 h,厌氧水力停留时间3.52 h,厌氧进水COD浓度2 698 mg/L,预测最大COD去除率为93.31%,验证试验实际测得去除率为93.23%。[结论]用响应面法优化柠檬酸废水厌氧处理过程,可得到较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5.
预混凝-三维电极降解木薯淀粉生产综合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木薯淀粉生产综合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混合絮凝剂预混凝-三维电极降解方法处理木薯淀粉生产综合废水,研究电解时间、电流强度、活性炭投入量和铁屑投入量等因素对废水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电解时间3 h,电流强度0.6 A,活性炭量200 g/L(废水),铁屑投加量25%(按活性炭质量计),废水CODCr总去除率达94.00%。[结论]预混凝-三维电极降解木薯淀粉生产综合废水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俊岳  曾建忠  罗剑钦  胡萃  周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90-3091,3111
[目的]研究絮凝剂产生菌A-6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为絮凝剂的低成本生产提供材料和糯米淀粉的清洁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絮凝剂产生菌A-6为试验菌种,探索絮凝剂合成的最佳条件。[结果]A-6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4 000 mg/L,NaNO31.0 g/L,培养48 h,培养温度38℃;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高岭土水中投加1~5 ml微生物絮凝剂,pH值为5时,絮凝率达95%;由A-6菌株合成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造纸废水和糯米废水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3%和70%。[结论]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大大降低了絮凝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