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外源赤霉素(GA3)对盐胁迫下盐角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0、100、300、500、700mmol/L)的NaCl结合10μg/ml GA3处理,研究了外源GA3对盐胁迫下盐角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外源GA3提高了盐胁迫条件下盐角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在外源GA3处理下,盐角草的根系活力、幼苗根茎长及耐盐性都高于单盐处理。[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GA3能缓解盐胁迫对盐角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两种盐生植物生物移盐能力及土壤改良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盐地碱蓬和盐角草两种盐生植物的生物移盐能力和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效果.[方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盐地碱蓬的生物移盐能力可达2 116 kg/hm2,盐角草的生物移盐能力达1 380 kg/hm2,前者比后者多出736 kg/hm2.种植盐地碱蓬对表层土壤的盐分影响最显著,数据显示7月和10月0~3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比种植前的4月平均下降21.6;,比对照(无植被覆盖的裸地)多下降了11.4个百分点.种植盐角草对30~60 cm的耕层土壤的影响明显强于盐地碱蓬,7月和10月30~6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比种植前的4月平均下降38.9;,比对照(无植被覆盖的裸地)多下降了24.9个百分点.[结论]盐地碱蓬生物移盐能力强于.盐角草,在降低表层土壤(0~30 cm)盐分方面比盐角草更有优势;而盐角草在降低耕层土壤(30~60 cm)盐分上的效果明显优于盐地碱蓬.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源赤霉素(GA3)对盐胁迫下盐角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0、100、300、500、700mmol/L)的NaCl结合10μg/mlGA3处理,研究了外源GA3对盐胁迫下盐角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外源GA3提高了盐胁迫条件下盐角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在外源GA3处理下,盐角草的根系活力、幼苗根茎长及耐盐性都高于单盐处理。[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GA3能缓解盐胁迫对盐角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掌握天津市沿海地区土壤盐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开展了为期2年每月一次的土壤剖面盐分监测及研究。[结果]天津市沿海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对气候非常敏感,表现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冬季缓慢积盐的特征;土壤积盐程度与浅层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关系密切,浅层地下水埋深越浅,矿化度越高,土壤积盐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当地下水埋深低于2 m时,土壤盐渍化现象就较弱。植被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壤盐渍化。[结论]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控制地下水埋深和增加植被覆盖是抑制区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文娟  张丹  张玲  杨赵平  李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014-6016,6036
[目的]为综合研究草原植被的土壤特征以及草原生态的保护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原中角碱蓬群落、星星草群落、寸草苔群落、芦苇群落、羊草群落、扁杆藨草群落、圆叶碱地毛茛群落、鹅绒萎陵菜群落等8个常见"斑块式"植物群落以及光碱斑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离子及土壤机械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整个养草草地的土壤盐分以苏打为主,且含有一定量碱土金属碳酸盐、少量氯化物及硫酸盐。苏打成分在各个群落中体现出光碱斑〉角碱蓬群落〉星星草群落〉寸草苔群落〉芦苇群落〉羊草群落〉扁杆藨草群落〉圆叶碱地毛茛群落〉鹅绒萎陵菜群落的特点,且与土壤中可溶性盐分总量及土壤碱化度变化次序基本一致。[结论]所有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滴灌条件下不同盐生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种植盐生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效果.[方法]在滴灌条件下种植盐生植物海蓬子和盐地碱蓬.[结果]盐生植物对耕作层土壤特别是0 ~ 20 cm土壤盐分影响显著,可有效降低土壤总盐含量以及盐分离子Na+、Cl-和K+浓度,但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种植盐地碱蓬的土壤总盐量下降幅度要高于海蓬子;种植盐地碱蓬土壤Na+、K+的含量下降较明显,而种植海蓬子土壤的Cl-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滴灌抑盐+生物脱盐模式在改良盐渍化土壤中效果明显,盐地碱蓬可作为较理想的脱盐植物,对于盐渍化土壤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东台市滩涂垦区2009—2013年围垦年限及不同自然植被下土壤或沉积物的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垦区土壤/沉积物盐分含量变幅为0.11%~2.63%,沉积物盐分含量随着围垦年限增加(自海向陆)总体呈递减态势;自然滩涂互花米草群落下的沉积物盐分空间变幅小,垦区内互花米草群落盐度变幅大,盐蒿滩内盐分变幅更大;垦区光滩、盐蒿群落下剖面盐分表现为底聚型,白茅群落、盐角草群落表现为表聚型,互花米草群落则兼顾表聚型、底聚型、均匀型等多种类型;垦区内互花米草在盐分0.80%~1.00%范围内生长最好,盐蒿在盐分为0.30%左右时群落密度最大;垦区主要植物种类耐盐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互花米草盐蒿盐角草白茅,这与垦区植被主要演替顺序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盐蒿群落→盐蒿群落→盐角草群落/白茅群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水方式下干旱区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滴灌、漫灌和沟灌的灌溉方式,分析了新疆干旱区典型盐碱地灌水前后土壤水分、盐分时间和空间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滴灌后表层土壤含水量水平差异较沟灌、漫灌大;滴灌形成近倒圆锥型的土壤湿润区,沟灌则形成近似U型的土壤湿润区;滴灌在湿润层外围形成盐壳,沟灌的沟顶部分在返盐的作用下形成积盐,漫灌总体压盐效果较滴灌和沟灌好;与沟灌...  相似文献   

9.
稀盐盐生植物盐角草对盐胁迫生理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盐胁迫下盐角草生长特性指标和抗逆性指标的变化,初步研究盐角草对盐胁迫的耐盐机理.[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C1对盐角草进行盐胁迫处理,常规方法测定盐角草的湿重、干重、含水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不断增加,盐角草湿重、干重和含水率均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最适生长浓度为100mmol/L;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S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POD活性和CAT活性则是先降后升再降,三者相互协调发挥作用;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呈先升后降态势,且盐处理后的均较对照的高.[结论]盐角草的抗氧化酶活性,尤其是SOD活性是盐胁迫的敏感指标,反应了盐角草独特的耐盐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盐试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新疆焉耆盆地土壤田间水盐试验资料,用地下水和土壤水动力学方法,从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地下水、盐分运动机理着手,对地下水浅埋区(埋深小于或等于2m)水平排水条件下的农田地下水、土壤水和表层(0~30cm)土壤盐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浅埋区水平排水条件下,土壤水库调蓄能力较弱。地下水埋深变幅在1.10~1.60m,水位变化大,地下水对土壤水补给为农田蒸散发的主要来源;土壤盐分的变化与地下水埋深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负相关系数为0.75),土壤因蒸发而积盐的过程发生在地下水位从高到低的回降过程中,水位回降越慢,土壤积盐越多(积盐率最高可达50.36%),导致土壤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选择新疆尉犁县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当年造林地,利用咸水进行滴灌,比较研究了4个月间不同灌溉量的土壤盐分变化,并对一个灌溉周期内灌溉前及灌溉后168 h时段,距滴头不同距离的土壤剖面盐分运移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咸水滴灌,地表积盐现象明显,在0~10 cm土壤湿润区内部可形成一个低盐区,适宜林木根系发育;灌溉周期相同,单次灌量越大,盐分会被淋洗的更远,滴头附近积盐程度越轻;在一个灌溉周期内,盐分先向下和向内移动,后向表层和外侧移动.  相似文献   

12.
夹砂层土壤入渗过程水盐运动规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夹砂层土壤入渗过程的水盐运动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观测了灌水条件下夹砂层和均质土壤的水分入渗过程并分析了夹砂层土壤的盐分运动规律。[结果]灌水之后,土壤表层所含的部分固态盐溶解,并与原有的土壤溶液一起随着水分下渗,在下层形成盐峰。土层深度越大,盐峰形成越晚。盐峰过后,土壤盐分迅速下降,进入脱盐阶段,脱盐达到一定程度后,土壤盐分趋于稳定。84 h后无砂层土壤盐分最高土层为90 cm土层,夹砂层土壤盐分最高土层为70 cm土层。180 h后无砂层土壤盐分最高土层仍是90 cm土层,但与84 h的盐分最高值相比有所下降,而夹砂层土壤盐分最高土层为70和90 cm 2个土层。276 h后盐峰下移至110 cm土层。[结论]该研究为滨海盐碱地改良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冬小麦耐盐性鉴定指标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咸水灌溉条件下小麦的耐盐性鉴定指标。[方法]于2009~2010年度和2010~2011年度主要分别采用1(对照)、2、4、6、8 g/L 5个矿化度咸水灌溉,对测定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对冬小麦生长指标和籽粒产量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灌溉研究。[结果]不同矿化度灌溉条件下,拔节期后的相对株高、相对叶面积指数、相对干物质质量、相对单位面积穗数各个处理的差异性显著,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所以都可以作为小麦的耐盐性鉴定指标。[结论]拔节期后的相对株高的数据易于调查测量,盐害指示效果好,建议优先使用其作为冬小麦耐盐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为木  高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34-6435,6553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表层土壤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2年在河海大学节水园区温室大棚内栽培番茄小区试验,对滴灌、渗灌和常规灌溉3种灌溉方式及不同施肥量对土壤表层的盐分积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0~20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以滴灌最低,渗灌次之,常规灌溉最高;滴灌对降低土壤SO42-和Na+效果最显著。[结论]节水灌溉方式对改变土壤离子组成、防止温室土壤盐渍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耐盐鉴定基质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新海  孙景合  王秀萍  刘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06-3207,3209
[目的]为耐盐资源的鉴定评价、耐盐棉花适应性筛选、耐盐棉花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个棉花品种在6个全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地下咸水、NaC l溶液、盐碱原土3种基质的萌发期试验,测定发芽率、出苗率,分析盐胁迫对棉花发芽率、出苗率的影响。[结果]NaC l溶液处理的棉花发芽率偏高,地下咸水溶液处理和盐碱土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相近;利用NaC l单盐溶液进行发芽期耐盐性鉴定,鉴定浓度选用0.50%;利用地下咸水和盐碱原土进行耐盐性鉴定,鉴定浓度选用0.40%。[结论]采用地下咸水做棉花耐盐鉴定基质,最切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6.
长期定位施肥对保护地土壤全盐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62-6862,6867
[目的]为了了解长期定位施肥对保护地土壤盐分影响。[方法]对试验基地土壤盐分进行连续三年的测定和分析。[结果]长期定位施肥保护地土壤中的全盐量是逐年增加的。2000年比1999年增长83.33%,2001年比2000年增长17.17%,平均年增长率为45%。2001年施有机肥的处理中盐分积累最少;而不施有机肥的处理盐分积累最多。在有机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氮肥用量与盐分的相关性较小(r=0.23);无机肥处理中,氮肥用量与盐分的相关性较大(r=0.94)。[结论]长期定位施肥保护地土壤中的全盐量是逐年增加的,不施有机肥的处理盐分积累较施用有机肥的处理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克州沙拉塔纳农田试验区实测资料的分析,建立了作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分和盐分运移模型.在室内进行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确定了扰动粘质粉壤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再用HYDRUS模型反演计算了在室内外难以确定的土壤水分传导度,并用Van Genuchten方程拟合了参数.以这些参数为基础,模拟计算了气象条件类似土壤相同的格达良灌区土壤水盐运动规律,得出小麦作物从苗期至成熟期土壤含盐浓度随时间分布状况,为研究节水灌溉改良盐碱地课题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改良措施下灌溉咸水的滨海粘重土壤水盐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天津滨海地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溉咸水后土壤水盐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溉咸水后表层(0~20cm)土壤水升高,中层土壤(20~40cm)、下层土壤(40~60cm)含水量随灌溉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灌溉咸水后表层土壤含盐量较高,而后逐渐降低,灌溉6个月降到低点后略有上升,中层土壤含盐量变化不大,下层土壤含盐量在后期有所上升;灌溉咸水后各层土壤pH值上升,采用改良技术与不采用改良技术都有同样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磁化水在盐渍化土壤中的入渗和淋洗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干旱区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磁化水灌溉改良土壤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室内土柱模拟及田间膜下滴灌条件下对比研究不同磁处理水灌溉对土壤水分入渗及淋盐作用的影响,旨在提出一种高效降低土壤盐分的新技术。【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和田间小区滴灌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土柱模拟试验磁感应强度设4个处理:分别为0、100、300和500 mT,采用由上向下入渗,入渗至整个土柱2/3处停水、取样,研究不同磁感应强度处理的水对土壤入渗、土壤剖面含水量及盐分运移的影响,小区试验分别为普通水滴灌(CK)、磁化水滴灌(T),磁感应强度为300 mT,试验在测坑内完成,测坑面积6.67 m2,研究滴灌条件下磁化水灌溉对土壤水分渗漏及盐分分布的规律。【结果】土柱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可加快土壤水分入渗,与对照组相比,300 mT磁处理水可显著提高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在入渗时间为360 min时,0 mT和300 mT的湿润锋深度分别为17.0和18.5 cm;磁化水可加速土壤盐分向下运动,入渗结束后0 mT和300 mT处理在土层28 cm处的电导率值分别为10.9和12.7 mS•cm-1,Cl-含量分别是17.95和25.04 g•kg-1,Na+含量分别是4.61和5.55 g•kg-1,300 mT处理较对照(0 mT)分别增加了16.5%、39.5%和20.4 %。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灌溉可显著提高土壤水分渗漏量,CK、300 mT处理(T)第一次承接的土壤渗漏液重量分别为18.8和21.9 kg,磁化水处理较对照处理增加16.5%。灌水结束后,0-100 cm土层的土壤脱盐率总体表现为磁化水处理大于对照处理,但各层脱盐率有所差别。对照和处理土壤表层0-20 cm脱盐率分别为13.8 %和23.2 %,深层土壤80-100 cm脱盐率为11.6%和29.8%。【结论】磁化水灌溉可加速土壤水分的向下运动,加快土壤盐分向下运移,表明磁化水灌溉有利于将更多的盐分淋洗出土体,300 mT磁处理效果最佳。磁化水滴灌为改良盐渍化土壤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快速、低投入与高效的方法,为在新疆大面积盐渍化土壤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南疆灌区是以棉花为主栽作物的灌溉农业区,土壤普遍含盐量高,且棉花收获至来年春播棉田休闲期长,蒸发返盐明显,采取冬春灌可压盐提墒促进棉花生长发育。然而大定额的冬春灌又使灌区地下水位普遍抬升,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本文开展了冬春灌不同灌水定额下棉田水盐变化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生育期灌溉制度相同时,冬春灌总灌溉定额较高的处理,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在冬春灌条件下棉田盐分含量呈现以下变化趋势:苗期到蕾期下降,蕾期到花铃期上升,花铃期到吐絮期下降;冬灌2000m。/hm。与春灌1000m’/hm。的组合灌溉定额下增产效果明显,能够确保棉田实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