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发情期蓝狐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发育过程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集10只发情期蓝狐的左侧卵巢共计10枚,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30个原始卵泡、30个初级卵泡、15个生长卵泡、15个囊状卵泡、15个成熟卵泡及各级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蓝狐卵巢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内分布着大量的间质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位于卵巢的外周;髓质位于皮质下层,分布着较多的血管。卵泡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为45.45~974.55μm,卵母细胞为30.23~147.27μm),在初级卵泡阶段出现透明带物质。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的皱缩,细胞核固缩;颗粒细胞松散、退化。[结论]为揭示雌性蓝狐的生殖机理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直肠B超技术监测了经过2种同期发情处理(CIDR+PG+PMSG和1G)的9头吉林梅花鹿发情周期卵泡动态发育情况。实验得出:梅花鹿的卵泡发育均呈波形发育,1个发情周期由1—3个卵泡波组成。3个1波周期,3个2波周期,2个3波周期。1波周期的长度是5.3d±0.6d,2波周期的长度是12.3d±4.0d,3波周期的长度是25.5d±2.1d。未发情的216号梅花鹿在整个观察期中出现2个卵泡发育波,而未发情的1号鹿卵泡发育没有出现明显的波。1波周期梅花鹿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5.4mm±0.5mm),比2波周期中第1个(5.1mm±0.6mm)和第2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4.8mm±0.5mm)和3波周期中第2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5.2mm±0.4mm)都大(P〉0.05),比3波周期中第1个和第3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分别是5.6mm±0.3mm和5.7mm±1.1mm)小(P〉0.05)。2波和3波周期中的所有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差异显著(P〈0.05),2波周期中的最大卵泡比3波周期中的直径小。2波周期的内波间隔(6.0d±1.4d)比3波周期的所有内波间隔(9.8d±1.5d和5.7d±1.rid)明显短(P〉0.05)。1波周期生长持续期是4.5d±0.7d,2波周期生长持续期(4.7d±1.5d和4.0d±1.7d)和3波周期中卵泡的生长持续期(4.5d±2.1d、6.5d±2.1d和2.5d±0.7d)差异不显著(P〉0.05)。2波周期中第1波(0.5mm/d±0.3mm/d)和第2波的生长速率(0.5mm/d±0.2mm/d)没有显著差异(P〉0.05)。排卵波和闭锁内波的卵泡生长持续期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东北梅花鹿卵泡闭锁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东北梅花鹿卵泡闭锁的规律,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对6只发情期东北梅花鹿卵巢上的各级闭锁卵泡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进行测量和拍照。观察结果表明: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形态变化。有两种形式:Ⅰ型表现为卵母细胞首先出现退行性变化,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主要闭锁形式;Ⅱ型表现为卵泡细胞首先出现核致密化,胞质空泡化瓦解,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在三级卵泡的闭锁中常见。  相似文献   

4.
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对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和排卵有重要生理作用。本研究对5头8月龄枫泾(FJ)和6头10-12月龄长白(L)青年母猪,用同源双抗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FSH和LH含量。结果是FJ和L猪组LH和FSH含量分泌范型基本相同。FJ和L猪排卵前LH最高峰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发情期间FJ和L猪FSH分泌呈现两个明显的峰,第一次FSH峰与其排卵前LH峰并存,第二次FSH峰出现在发情后的2或3天。整个实验期间FJ猪FSH含量在高水平上波动,FSH首次峰、二次峰均值及实验期间FSH总平均含量均分别显著、极显著地高于L猪相应的FSH值(P<0.05、P<0.001、P<0.001)。在实验的下个发情周期,FJ猪组平均每头排卵16.4±1.0个,显著高于L猪组的平均排卵数11.2±1.0(P<0.005)。本结果提示FJ猪FSH含量高很可能就是制约其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对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和排卵有重要生理作用。本研究对5头8月龄枫泾(FJ)和6头10-12月龄长白(L)青年母猪,用同源双抗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FSH和LH含量。结果是FJ和L猪组LH和FSH含量分泌范型基本相同。FJ和L猪排卵前LH最高峰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发情期间FJ和L猪FSH分泌呈现两个明显的峰,第一次FSH峰与其排卵前LH峰并存,第二次FSH峰出现在发情后的2或3天。整个实验期间FJ猪FSH含量在高水平上波动,FSH首次峰、二次峰均值及实验期间FSH总平均含量均分别显著、极显著地高于L猪相应的FSH值(P<0.05、P<0.001、P<0.001)。在实验的下个发情周期,FJ猪组平均每头排卵16.4±1.0个,显著高于L猪组的平均排卵数11.2±1.0(P<0.005)。本结果提示FJ猪FSH含量高很可能就是制约其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1 性成熟期狐一般性成熟期为 9~ 11个月龄。狐是季节性一次发情动物 ,所以 ,必须抓住配种的关键环节。东北地区银狐的配种期为每年的 2月下旬至 3月下旬 ,蓝狐为 3月上旬至 4月下旬。2 发情鉴定种公狐发情表现 :阴囊明显下垂 ,睾丸有弹性 ,常发出“咕 -咕 -”的叫声。母狐在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弄清东北梅花鹿卵泡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本研究用透射电镜、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对各期卵泡中卵泡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按卵泡大小、颗粒细胞层数、透明带状况及卵泡腔是否出现,把卵泡分成4个阶段。结果表明:原始卵泡-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已开始建立结构上的联系,卵泡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是适应卵泡发育的需要;初级卵泡-细胞器数量增加,结构变得清晰,卵泡细胞中出现厚壁小泡,可能是一种早期的脂滴;次级卵泡-卵泡突起穿过透明带,并出现有营养作用的脂滴和支持作用的微丝;三级卵泡-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多与粗面内质网相贴,核糖体丰富,成簇分布,接近排卵的卵泡中卵泡细胞发生扩展等一系列结构上的变化将利于受精。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根据家兔卵巢的发育特征初步探讨了家兔卵巢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培养体系。采集新生或30日龄家兔卵巢在不同培养液中培养,并分析家兔卵母细胞的体外发生与成熟情况与体内正常发育的兔卵巢卵母细胞之间的差异,来筛选和优化家兔卵巢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本试验从高糖DMEM、FSH浓度、BSA/血清等3个方面来筛选较好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①不添加高糖DMEM的M199培养液与添加的相比,卵巢上卵母细胞数量要多,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组织块上卵母细胞的形态会变得不清楚;②家兔卵巢组织在FSH浓度为50和100m IU/m l、添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生长较好,体外培养24d后,卵母细胞数量多,直径增加到65μm;③与添加BSA的培养液相比,添加血清的培养液中的卵巢卵母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体外培养28d后,卵母细胞数量多,并且直径可达65μm。  相似文献   

10.
11.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蓝霜狐1日龄、45日龄、120日龄、210日龄各期皮肤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胶原纤维随日龄增加变粗大且成束,明暗周期横纹清晰;弹性纤维随日龄增加而减少;网状纤维随日龄增加而增多,排列更加密集,交织成网。由胎皮到冬皮的组织结构变化,影响其质量变化。成熟冬皮具强的抗张性能,具好的柔性和韧性。另外,还观察了皮肤中的皮脂腺、竖毛肌、微血管及皮下脂肪层在不同日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玫瑰花抑制实验,检测蓝狐妊娠前后免疫机能变化。以确定蓝狐孕血清中是否也存在早孕因子现象。为进一步研究狐狸的早孕检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通过检测雌狐配种前后花抑滴度(RITs)值。结果表明:怀孕动物与发情期、非妊娠动物的RITs是有区别的。在实验中所检测发情期雌狐与未孕雌狐血清RITs值均小于或等于12,而妊娠雌狐血清RITs值一般都在18以上。据此,可以进行雌狐早期妊娠诊断。  相似文献   

13.
对冬毛期育种核心群的蓝狐不同体表部位的被毛进行活体采样,用毛样重量比例法测定其被毛密度。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和不同部位的被毛密度差异较大。被毛密度以背中部(23 688根/cm2)最大,腹部(8 946根/cm2)最小,十字部(19 359根/cm2)和臀部(16 940根/cm2)居中。背中部被毛密度是反映个体毛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蓝狐被毛密度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平均被毛密度最高个体为20 217根/cm2,最高部位(背中部)31 919根/cm2,平均被毛密度最低个体为14 092根/cm2。公狐与母狐的平均被毛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用毛样重量比例法来换算被毛密度的方法是可行的;该场育种核心群的蓝狐毛皮品质优良,对其优异的种质资源应该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在日粮中添加不同锌源、不同比例的含锌添加剂对蓝狐毛皮质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部添加有机锌的试验组效果最明显,部分添加有机锌试验组次之,无机锌对照组最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常规解剖学方法,观察16例成年蓝狐肝脏和胰腺,结果显示:1.肝脏分为6个叶,即左外叶、左内叶、方叶、尾叶、右外叶、右内叶;2.胆囊位于右内叶上,胆管与肝管汇成胆总管,肝管是由每个叶发出的小胆管汇成;3.肝脏实质由肝小叶和门管区组成,小叶间结缔组织极不发达,肝小叶分界不清;4.肝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间界限清晰,核大而圆,HE染色胞质为粉红色;5.胰腺位于十二指肠、胃和横结肠之间,为不规则的长条状,外分泌部由浆液性腺细胞构成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  相似文献   

16.
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半胱胺对生长后期银狐体质量、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选择健康生长期银狐224只组成试验群,其中200只为试验组,24只为对照组,采用二因子试验设计:一个因子为半胱胺的不同添加剂量,分别按每千克体质量添加10、40、70、100、130mg半胱胺;另一因子为半胱胺的不同添加间隔时间,分别为1、3、5、7、9d5个时间间隔。试验结果表明:每间隔5d,按每公斤体质量添加70mg半胱胺一次的饲养效果最好,比对照组银狐体质量提高25.35%、饲料转化率提高24.31%、采食量降低0.780%。  相似文献   

17.
蓝狐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自咬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蓝狐的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给蓝狐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寻找与蓝狐自咬症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采用RAPD技术对健康和自咬蓝狐分子标记进行筛选。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在健康蓝狐和自咬蓝狐中扩增出差异条带的6条引物,分别为S77、S79、S88、S472、S474、S485。经个体验证,S472、S4852条随机引物在健康蓝狐和自咬蓝狐出现特异条带的个体数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可作为蓝狐自咬症的分子标记,为蓝狐自咬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区分成型的毛皮产品,避免假毛皮以假乱真。[方法]用哈氏切片法快速制取高清晰度毛纤维横切片,采用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蓝狐、水貂、獭免3种动物的毛纤维结构。[结果]獭兔毛鳞片排列紧密,髓质发达,横切面呈花生豆状;黑貂绒很细,有髓,且鳞片翘角非常大;蓝狐针毛从根部到梢部由连续状髓过渡为断续状髓到毛尖时无髓,横切面呈椭圆形,其绒毛基本呈圆形,有髓。[结论]蓝狐、水貂、獭兔3种动物的毛纤维的结构不同,可用于毛皮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冰冻切片、H.E染色,对绵羊发情期输卵管各部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情期,绵羊榆卵管伞、漏斗部和壶腹部纵行皱褶黏膜上皮的厚度稍有增加,并且黏膜上皮向固有膜下陷形成一些输卵管腺;腺泡上皮为不太规则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大量分泌细胞和少量的柱状纤毛细胞、基细胞共同构成;输卵管伞、漏斗部和壶腹部,黏膜上皮和腺泡上皮内大部分分泌细胞顶端出现有分泌小泡,而在榆卵管峡部,分泌细胞顶端则没有分泌小泡.绵羊发情期,输卵管伞、漏斗部和输卵管壶腹部在固有膜内出现有榆卵管腺,分泌细胞顶端出现有分泌小泡;峡部的输卵管腺与其他部位的输卵管腺在形态结构和分泌方式上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