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肥聚垄秸秆还土培肥增产添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毕节百万亩粮食高产工程”项目区内黄壤和石灰土上进行了3个点的定位试验。1997年~1998年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一定量的氮、磷、钾肥的基础上,绿肥聚垄、秸秆还土和绿肥聚垄+秸秆还土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合量,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土壤肥力;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改善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各处理的多点平均粮食复合产量比对照增加28.2~94.8kg/667m2,增产5.66%~19.03%,平均纯收入比对照增加17.1~99.0元/667m2,增产3.8%~26.1%。其培肥增产添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耕作与栽培》1995,(4):49-51
白碗窑镇推广绿肥聚垄耕作技术效益显著兴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白碗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玉米是我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0.9—1万亩,居粮食作物种植之首,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60%左右。因此,发展玉米生产是我镇农业的重要目标。从八十年代未期开始,随着我...  相似文献   

3.
高寒山区玉米绿肥聚土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黔 《耕作与栽培》1996,(4):29-29,42
高寒山区玉米绿肥聚土栽培技术初探王新黔(六盘水市农牧局)我市高寒山区由于连年覆膜与土壤施肥不足;加上常年雨水冲刷,地力下降,特别是坡耕地,土壤有效养分差,有机质含量减少,使玉米单产徘徊不前。为此,近年我们引进和探索了绿肥聚土栽培综合丰产技术,在高海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不同品种、栽培密度、施肥配方及油菜秸秆还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完善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组装配套 ,为玉米最佳栽培模式提供依据 ,特进行了试验研究。1试验材料及方法1 1试验材料1 1 1 杂交玉米组合安单 136、黔单 10、高油 115及绵单 4号。1 1 2 其它材料生物有机复合肥 (总有效养分 2 4 % ,N∶P∶K =7 5∶6∶10 5 ,有机质含量 2 5 % ) ;赤天化尿素 (有效养分 4 6 % )。1 2 试验地点试验选择在本县冯三镇马江村肖万军家责任土中进行 ,前茬油菜 ,肥力中等。1 3 试验方法试验采取 4因素 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 ,共计 16个处理组…  相似文献   

5.
秸秆覆盖,也叫生物覆盖,它是利用植物和一切残体覆盖地表,达到蓄水保墒,改土培肥,减少水土流失,进而提高作物单产的一项实用农业技术。推广秸秆覆盖,可以有效控制农田焚烧秸秆的现象,从而起到了净化土壤、减少农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小麦秸秆中养分含量为:N0·5%~0·67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肥田萝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探索绿肥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种绿肥聚垄种植玉米,均能增强玉米抗旱能力,对玉米产量表现出明显效果。用光叶紫花苕聚垄种植玉米产量最高,其产量可达741.8kg/667m2;其次是肥田萝卜聚垄种植玉米,产量可达610.0kg/667m2;箭舌豌豆聚垄种植玉米产量居第3,产量为595.4kg/667m2,不种绿肥(对照)种植玉米产量最低,产量为564.3kg/667m2。  相似文献   

7.
《耕作与栽培》1996,(4):30-31
杂交玉米应用绿肥聚垅耕作综合技术的效果(水城县农技站)杂交玉米绿肥聚垅耕作,是一项依据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原理与地膜复盖栽培等适用技术综合配套起来的新型耕作方法。象我县这样高海拔地区,实行绿肥聚拢耕作,对于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和培肥地力,提高...  相似文献   

8.
小麦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小麦桔秆覆盖的效果,三镇开展了小麦秸秆覆盖玉米的试验。1 耕作与方法1.1 供试土壤及品种土壤为酸性黄壤,肥力中等,前作为小麦分带种植,麦带宽66.7cm,预留带宽100cm。玉米品种为安单136,4月12日播种,4月30日移栽于预留行内,按(100 66.7)cm×26cm的宽窄地形式种植,种植3000株/667m2。1.2 处理设计设4处理:(1)小麦秸秆直接覆盖还土(250kg/667m2) 常规施肥;(2)小麦秸秆覆盖后接种酵素菌还土(250kg/667m2) 常规施肥;(3)小麦秸秆接种酵素菌堆腐10d后覆盖还土(250kg/667m2) 常规施肥;(4)小麦秸秆未覆盖 常规施肥(c…  相似文献   

9.
周开芳 《耕作与栽培》1999,(6):39-39,41
通过种植混播绿肥(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结合施厩肥、石灰。试验结果表明:混播绿肥+厩肥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玉米产量效果最好,净作豆科绿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钾含量效果最差,玉米产量则以单施厩肥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10.
汪忠华 《耕作与栽培》1993,(1):57-57,62
针对我县旱坡地面积大,耕层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季节性干旱频繁等因素,从198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旱地粮肥分带、横坡聚垄压茬,垄沟相间立体种植配套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一、设计与方法供试地为我县分布最广的黄泥土,坡度7~9度,坡向东向。栽培模式为春播玉米间大  相似文献   

11.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冬种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3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冬闲(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促进水稻增产,其平均增产效果和年均增产率为:T1> T2> T3,且其增产稳定性较好;(2)与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T1处理下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最大;(3)与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加速土壤矿化,促进水稻对磷素和钾素吸收,其中,T1处理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和T3处理显著高于T4处理,T1处理比T2和T3处理更能促进土壤磷素释放与吸收,致使T1处理土壤全磷累积相对缓慢,也更需要补充外界钾素;(4) 稻-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及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博乐市小营盘镇玉米种植区设置了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并调查玉米产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能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提高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容重。尤其以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玉米作物秸秆覆盖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9个试验点的结果统计表明:玉米覆盖小麦秸秆,马铃薯秸和地膜,与露地对照比较,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并且覆盖生物秸秆能促使玉米植株生长,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水分,平稳土壤耕层温度。  相似文献   

14.
苗带深松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土壤水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静静  李从锋  李连禄  丁在松  赵明 《作物学报》2014,40(10):1787-1796
免耕秸秆覆盖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明确宽行覆盖窄行深松交错种植条件下覆盖带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 2012–2013年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了春玉米的田间试验。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 采用80 cm+40 cm宽窄行种植, 宽行间覆盖秸秆, 窄行间进行苗带深松, 设置8.42 t hm-2覆盖量下粉碎覆盖(100SC)、整秆覆盖(100SP)、4.21 t hm-2覆盖量下粉碎覆盖(50SC)、整秆覆盖(50SP)和不覆盖(CK)处理, 测定土壤水分和温度、出苗状况、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与深松结合条件下, 4种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其中50SC处理在花前0~15 cm土壤降温幅度最小, 其他覆盖处理显著降低花前土壤温度。各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苗期整齐度, 秸秆覆盖对苗期的生育期天数略有推迟。与CK相比, 50SC提高了春玉米地上部生物量, 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 千粒重和穗粒重分别提高10.9% (P<0.05)和6.5% (P<0.05), 产量提高4.78%, 达12 243 kg hm-2。50SC条件下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DMA)、花后/花前DMA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宽行覆盖窄行深松交错种植有利于缓和秸秆覆盖对出苗的物理阻碍, 其中秸秆以4.21 t hm-2的覆盖量粉碎覆盖效果最好, 该处理可为玉米提供稳定有利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 提高了生育后期的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5.
曹敏 《种子科技》2017,(8):142-143
为了更好地提高土壤地力与作物产量,从充分发挥地膜覆盖与秸秆还田两种技术优势的角度出发,将秸秆还田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结合,于2009年4月试验开始,探讨两种技术的耦合对玉米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4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玉米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深松及秸秆还田对表层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索改造中低产田的有效途径,以加深耕层和提高地力为目标,在辽宁省西部进行深松配套桔秆还田的4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和桔秆还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土壤田间持水量则处理前两年增加后两年下降,处理当年效果最大之后减小;深松配套桔秆还田作用大于旋耕配套桔秆还田;深松条件下,配套桔秆还田第1年减产,隔年秸秆还田第2年、连年桔秆还田第3年增产;深松配套秸秆还田综合效果优于单独深松或桔秆还田。  相似文献   

17.
目前,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适应性较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大面积种植。现阶段,针对玉米秸秆的处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方式是就地焚烧玉米秸秆,但其会污染环境,在此基础上,玉米秸秆还田大垄种植技术应运而生。文章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的意义和方式,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大垄种植技术的技术流程,希望能提高该技术水平,推进我国粮食种植质量,以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2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了解析宁夏扬黄灌区连续施氮对第3年还田后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土壤肥力特征与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尼龙网袋法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连续施用不同纯氮量(0、150、300和450 kg hm–2)对第3年还田后秸秆腐解、养分释放和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在玉米播后50~170d促进秸秆腐解,以施氮300kghm–2处理最为显著,平均秸秆累积腐解率与腐解速率分别较不施氮肥(对照)处理提高25.6%和20.3%;施氮可促进秸秆养分释放,其各养分元素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碳>氮>磷,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效果最佳。施氮可使0~40 cm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以施氮300~450kghm–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施氮可提高玉米播后20d土壤温度和播后80~170d土壤贮水量,均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效果最佳。施氮可改善0~40 cm层土壤肥力,以施氮300 kg h...  相似文献   

19.
继玉米秸秆不同还土方式研究后,2002年3~11月又进行了秸秆不同量压埋还土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不同量压埋还土较不还土有明显的保水性,随着秸秆压埋量的增加保水性增强。不同量秸秆压埋还土对当季土壤毛管孔隙无明显影响,但对总孔隙和大孔隙有明显影响,随着压埋还土量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和大孔隙增加。秸秆不同量压埋还土对玉米、甘薯总产量,总纯收入都有显著影响效果,总产量,总纯收入以800kg压埋还土效果最佳。秸秆腐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微生物与作物争营养,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及其产量。  相似文献   

20.
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麦秸量足的条件下以7500kg/hm^2还田效果最佳,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9.3%,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0.08个百分点,比试验前提高0.06个百分点。低于3750kg/hm^2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