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通过4个放牧强度(轻牧、适牧、重牧和过牧,牧后草层高度分别为7.5、5.5、3.5和<2.0 cm)的轮牧试验,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土壤化学特性;黑麦草分蘖和白三叶匍匐茎、叶片数及其茎叶构成,牧草高度、生物量与植被构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放牧强度响应较大,稳定性较弱。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黑麦草分蘖密度和叶片生物量显著增加,黑麦草分蘖质量和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及牧草高度和生物量显著下降;黑麦草叶片数,白三叶叶片数、茎叶比和匍匐茎质量在放牧强度间无显著变化。放牧强度在降低黑麦草和白三叶生长特性整齐度的同时,增加其可塑性生长;黑麦草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比白三叶敏感,但白三叶的可塑性生长比黑麦草的高。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非播种植物种的生长特性在放牧强度内变异系数较大。综合分析认为,放牧对草地植被的作用体现于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播种的低组分禾草(鸭茅)和非播种禾草是混播草地植被构成变化的关键种。 相似文献
3.
放牧强度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种群牧草量构成与年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轻牧、适牧、重牧、过牧),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的牧草现存量,种群牧草量构成及年产量变化。随放牧强度增大,草地牧草现存量呈下降,牧草利用率呈增加趋势。放牧强度对黑麦草茎、叶生长具明显影响,对白三叶影响则较小;黑麦草绿色茎叶比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白三叶茎、叶植物量分配主要受季节影响。适牧的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牧草量呈线形函数变化,而轻牧、重牧和过牧则呈幂函数变化,各放牧强度黑麦草现存量均随白三叶牧草量的增大而增多。黑麦草种群和群落产量均为:适牧>重牧>过牧>轻牧;白三叶种群产量为:适牧>过牧>重牧>轻牧。随放牧强度增大,黑麦草组分相近,白三叶组分呈增加,杂草和死物质组分呈降低趋势。因此,放牧能提高白三叶组分,抑制杂草植物生长,降低混播草地凋落、枯死损失,增强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生长的正效应作用;适度放牧利于混播草地中黑麦草、白三叶组分比的稳定,维持混播草地高生产力。合理的草地利用率是保持高产、优质草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草地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全民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2):1-3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盖度与放牧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2)垂穗披碱草地上现存量的比例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星星草和杂类草的比例呈上升趋势;(3)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建群植物垂穗披碱草和星星草的株高呈下降趋势;(4)对照区与其它各放牧区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各放牧处理组植物群落朝着远离对照群落的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5.
不同放牧强度对当年混播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南高降雨地区混播草地播种60 d后,不同放牧强度(0.5,1和1.5黄牛单位/公顷)对草地密度、盖度、高度、频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能明显抑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播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白三叶和草地有害植物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三个放牧季内,牦牛总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回归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日增重随时间的变化呈极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三个放牧季内,牦牛总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回归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日增重随时间的变化呈极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9.
试验测定每年给每公顷低磷土壤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白三叶草混播草地施用三重磷酸盐形式的磷100公斤的效果.增施磷可提高10%牧草干物质量.播种当年黑麦草比白三叶草受益多,以后几年两草受益相等.两种草叶级对增施磷反应程度相同.白三叶草在出叶率上比黑麦草略差.但白三叶草葡匐茎节间长,每平方米葡匐茎节间长和每平方米生长点数对增施磷呈正反应.这说明施磷可促进开放草地白三叶草的扩展.但增施磷并不能增强白三叶草与其它长势强的禾本科草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人工草地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随放牧强度的提高,各土壤层全氮和全钾含量出现了"高—低—高"的变化趋势,0~10cm土壤层全磷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而10~20cm和20~30cm土壤层上的变化趋势与全氮和全钾相似;②放牧强度对各土壤层全磷、全氮和全钾含量的影响分别为不显著(P>0.05)、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放牧制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叶组织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应用组织转化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放牧试验对湖南南山牧场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叶组织转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采用连续放牧(2亩/只绵羊)、间断放牧Ⅰ(2亩/只绵羊)和间断放牧Ⅱ(1亩/只绵羊)三个放牧处理,分析三者之间的叶组织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放牧、间断放牧Ⅰ和间断放牧Ⅱ之间的多年生黑麦草叶片组织净生产率无显著差异,而白三叶叶组织的净生产率却以连续放牧处理较高,为11.44公斤/公顷/天,间断放牧Ⅰ和间断放牧Ⅱ之间无显著差异;三个放牧处理的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叶组织总净生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组成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组成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提出从保护草地植物多样性及获得较高草地生产量的角度出发 ,应使草地承受适当的放牧压力 相似文献
13.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治理应根据本地区草地退化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治理模式。种植多年生牧草混播人工草地,可恢复“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有效遏制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对多年生牧草不同混播比例下产草量、草层高度、植被盖度的测定分析,得出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混播比为1:0.5:0.5适合称多县“黑土型”退化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施用量的增产菌,在牧草各生育期分别进行1次,2次,3次叶面喷施,对其增产效应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增产菌对高山禾草型草地牧草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最佳施用量为150g/hm^2,施用期为禾草拔节期,施用次数为1 ̄2次,增产幅度为16.75% ̄24.9%。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西宁地区白马牙玉米不同播种量对植株密度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在播种量为4.5,9.0,13.5,18.0g/m~2,行距为60cm下点播,乳熟期收割时植株密度分别为8.3,14.1,29.8,38.9株/m~2,差异极显著,鲜重分别为7.0,10.1,14.2,13.9kg/m~2,以播种量13.5g/m~2的鲜重产量最高,与4.5,9.0g/m~2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贵南县禾豆混播及牧草产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贵南县森多乡地格滩地区燕麦 箭菩豌豆混播。试验结果表明,按12.5:5比例的混播牧草每公顷产鲜草31301.55kg,燕麦株高100cm,箭菩豌豆株高58.7cm;比第一小组(12.5:3)增产8.5%,燕麦株高增加1.5cm,箭菩豌豆株高增加8.4cm;比第二小组(10:5)增产8.87%,燕麦株高增加1.7cm,箭菩豌豆株高增加0.7cm。 相似文献
17.
18.
桤柏混交幼林间种草木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草木樨间种于桤柏混交幼林的草本植物生长情况,产草量,根系分布及幼林发展状况,土壤流失量等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川中丘陵新垦植荒坡营造桤柏混交幼林中间种草木樨可改善立地条件,减少水土流失,保使幼林提早完成郁闭成林,同时也可提供大量优质牧草,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气温和降水与天然草地牧草产草量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晏县气象站1980-2006年降水、气温、大风日数以及青海省海晏县1980-2006年天然草地平均产草量,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和灰色关联法,进行了关联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变干,气候因子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夏季降水和春季气温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天然草场放牧牦牛体重和体成分变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逐月称重法和季节屠宰实验获得青藏高原放牧牦牛的体重和体成分变化的季节性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放牧牦牛在出生后第一个冷季的体重下降幅度远低于第二个冷季,牦牛在秋季每公斤增重的能量含量以及秋季日增重均高于夏季,而冬季每公斤减重的能量含量则远高于春季。牦牛在第二个暖季所积累的能量约有一半以上在第二个冷季被消耗。在夏季和秋季增重过程中,牦牛的增重成分中都以水分为主,在秋季增重中,尽管增重成分中仍以水为主,但蛋白和脂肪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因此每公斤增重的能量积累也明显升高。牦牛在冬春季体重下降过程中所损失的能量主要靠体蛋白的分解,尤其在第二个冬季掉膘期,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