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等机构资助的第二届国际红花会议于1989年元月9—13日在印度海得拉邦举行。会议由印度主持,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印度、意大利、巴基斯坦、澳大刊亚、塞浦路斯、土尔其、埃及、伊朗、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摩洛哥、坦桑尼亚等14个国家计103人参加了会议。出席本届会议的中国代表有5人。 会议目的是交流自1981年第一届国际红花会议以来的最新研究信息。其内容包括在育种、遗传、品种资源、生理学、生物及杂交技术、病虫害及杂草防治、红花产量及种子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受农牧渔业部种子总站和中国农科院委托,于1984年3月底在湖北武昌召开了全国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工作会议。辽宁、吉林、河北、北京、天津、四川、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湖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35个单位45名代表出席会议,农牧渔业部种子总站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芝麻栽培科研协作会议于1984年8月16—19日在安徽省临泉县召开,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持,23个单位共派31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们参观了临泉县推广丰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高产试验田;会议交流了各地芝麻生产和科研情况,讨论制定了芝麻栽培科研协作方案;听取北农大教授詹英贤等四位同志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4.
全国蓖麻、红花、苏子品种资源编目工作会议于1984年10月6—10日在武昌召开,13个省(区)市的19个单位计22名代表参加。会议由油料所主持。这是继全国“三小”(即小杂粮、小杂豆、小油料)作物会议以后的第一次“小油料”专业会。 会议就蓖麻、红花、苏子(以下简称“三作物”)品种资源目录汇编范围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于1990年6月25—29日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269人,其中国外代表123人,国内代表116人。会议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JAAS),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美国国际大豆组织(INTSOY)、日本农林渔业研究委员会秘书处(JAFFECS)、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ⅡTA)和中国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SRIFFI)联合发起和主持。 会议分学术交流(大会学术交流报告、墙报和参观两部份,共交流学术论文82篇,墙报展出论文32篇。代表们共同研讨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和部份发达国家的大豆加工利用技术.及加强传统豆制食品的机械设备现代化、也注意到在今后发展大豆食品时应尊重各国、地区的饮食习惯,保存传统豆制品的风味特点等问题。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中国大豆加工设备、豆制品加工厂和各种大豆制品展览。我国丰富的大豆制品引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兴趣。 这次会议,与会各国对大豆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产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及大豆生产进行了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各国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国际花生会议于1991年11月25日-30日,由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简称国际半干旱作物所)主持,在印度海德拉巴该所总部召开。这是继1980年第一届国际花生会议之后,近年来有关花生生产、科研、贸易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会议。来自44个国家200多位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出席了会议。我国派出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是中国农科院科研部李建萍、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泽永、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禹山林和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黄炳超。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全国大麦育种攻关协作会议,于1987年9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市农科院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1个攻关协作单位的代表46名。这次会议主要议题是交流1986~1987年度课题计划执行情况,研究落实1987~1988年度试验计划和商讨1988年攻关项目中期检查计划,并讨论科技攻关协作管理条例和大区区试田间设计及记载标准,布置了大区区试做法和亲本资源联合鉴定。这次会议共收到课题计划执行总结研究论文共28份。会上通报了“六五”和“七五”头二年攻关协作组取得的成果。①有五个品种获省级  相似文献   

8.
1989年8月4日—5日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大豆专家顾问组品种区划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大豆专家顾问组部分成员,东北三省和内蒙自治区的科研部门、农业院校和种子局等单位的大豆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共40人。会议是在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国际菜用大豆会议简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国际菜用大豆会议 (SecondInternationalVegetableSoybeanConference)于 2 0 0 1年 8月 10日至 1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附近的塔科马科城举行。与会的 78位代表分别来自 15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 ,约半数与会者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盖钧镒教授 (会议计划委员会成员 )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的韩天富研究员分别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国台湾有 10人参会 ,分别来自亚洲蔬菜研究开发中心 (AVRDC)、高雄区农业改良场、台南区农业改良场和亚细亚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会议期间 ,先后有 6位代表做了大会报告 ,30位代表在分组会议上发言 ,讨论了世界菜用大豆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历史和现状 ,交流了在菜用大豆遗传、育种、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品质分析、加工利用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盖钧镒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毛豆生产的历史》的大会报告 ;宋达博士 (SundarShanmugasunatam ,AVRDC)及其他几位台湾学者分别在大会及分组会议上报告了国际采用大豆研究现状和台湾...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在全球粮食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十年来 ,世界小麦生产发展很快 ,小麦总产从 1 949年的近 1 6 0 0亿 kg增长到 1 999年的 5780亿 kg(FAO统计资料 ) ,增加了 2倍多 ,平均年递增 2 .6 %。在我国 ,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我国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左右。世界和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历史证明 ,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与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增进中国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在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快小麦遗传育种的研究步伐 ,经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FAO/IAEA),组织召开的第二次油料种子作物突变育种会议,于1991年9月16日—20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德国、波兰、罗马尼亚、以色列、南朝鲜、泰国、印度、菲律宾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Salah,Y.A.博士和加拿大IDRC官员Oinran,A.O.博士  相似文献   

12.
胥志文,男,现年58岁,农艺师,是自学成才的小麦育种与作物栽培专家。先后任宝鸡县、千阳县委副书记、宝鸡市农科所副所长、宝鸡市农校调研员、宝鸡市农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在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兼职4年。现为宝鸡市农校高级教师。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省劳动模范。在麦作科技事业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在50年代中期,青先生在全国首先提出并运用小手亲本混合授粉法,减少了杂文组合,增加了变异优良性状率,加快了育林步伐。选育出宝秦1至5号、秦川红、西秦白穗、双丰收、坡滩早、万粒斤、川水丰等小麦新品种,曾在陕…  相似文献   

13.
著名专家介绍──小麦育种与栽培专家梁增基梁增基.1933年12月生,广东高州市N。1957年考入原西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在陕西省长武县农技站至今.一直从事渭北旱源西部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现为研究员,兼长武县农业技术顾问。县政府巡视、省第七和...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2003—2008年漳州市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三系杂交稻是漳州市水稻区试品种的主要类型,而特优组合又占三系杂交稻的多数;漳州市水稻新品种选育,2008年与2003年相比较,平均产量水平极显著增加,稻米外观品质普遍表现较好,但整体抗性无明显提高。适当增加植株高度对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间接促进作用,在保持适当的穗粒数、有效穗数的前提下,千粒重和结实率的提高对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提出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81年3日5日至8日,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武昌主持召开了油菜病毒病、白锈病研究协作会议。 会议就油菜病毒病病毒种类鉴定、油  相似文献   

16.
水稻育种与栽培专家——黄仁洙研究员黄仁洙,男,朝鲜族,中共党员,1939年2月生于吉林省浑春市。1963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分配到黑龙江国营597农场任技术员、技师。1979年调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机械化耕作与栽培研究所,先后从事...  相似文献   

17.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3):F0002-F0002
冯宗云,男,汉族,1963年生,四川省广安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大麦与谷类科学》杂志编委会委员。1986年6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2年6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方向:数量遗传学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获农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专业(研究方向: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获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被分配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从事高粱遗传育种研究;19…  相似文献   

18.
王明岐,男,陕西省武功县人,1944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航空工业学校,1970年进入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毕业后于武功县杨陵公社农技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977年调入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组工作至今.现任高级农艺师职称.  相似文献   

19.
林昕 《江西棉花》2001,23(1):16-20
作者以育种实践中逐年资料的汇总,分析了麦后夏播棉育种的早熟性、丰产性与农艺性状(植株高度、主茎节间长度,果枝数、总果节数,第一节果枝着生节位和高度)和经济性状(结铃性、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强度、细度和断裂长度)之间的相关与协调关系。提出了完善耕作改制,早熟育种增强科学的预性。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其盲目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由国际黄麻组织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国际黄麻、红麻育种培训班”于9月20—28日在湖南省沅江市举办。孟加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和泰国六个国家的12名学员参加培训。 9日20日上午在麻类所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参加开幕式的有国际黄麻组织行政及项目主任布郎(A.J.Brown)先生及夫人、种质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