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藤材缺陷标准的制定是制定藤材分等规则的基础,也是建立藤材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第一步,对于规范棕榈藤市场,提高藤材使用价值,有效保护棕榈藤资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现有棕榈藤材标准编制情况进行了简要综述,基于我国多年来的棕榈藤材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制定了我国推荐性林业行业标准——棕榈藤藤材缺陷。该标准规定了棕榈藤材缺陷的分类、定义、术语和图谱,适用于棕榈藤材在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可见缺陷。  相似文献   

2.
棕榈藤材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榈藤藤材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非木材林产品,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藤材的材性研究可以为藤材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中综述了棕榈藤藤材的构造、化学、物理、力学特性, 以及藤材加工利用的最新进展。针对藤材的基础研究滞后于藤加工业发展需要的现状, 建议大力开展藤材材性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世界竹藤通讯》2011,(3):17-17
新加坡自身不产棕榈藤,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棕榈藤贸易国。新加坡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藤材进口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藤材出口国。新加坡的棕榈藤材主要来自于印尼和马来西亚;其销  相似文献   

4.
棕榈藤材的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宝库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棕榈藤资源分布、藤材利用状况及当今藤材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藤材研究和利用的发展方向。开发藤材高附加值应用新领域以及有效利用藤材加工剩余物,实现藤材综合利用是今后工作的重点,这对藤资源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中论述了棕榈藤各种藤材存在的主要缺陷,并计论了藤材的分级标准和工业用藤的规范。棕榈藤材的缺陷包括基因缺陷、环境缺陷、生物缺陷和机械缺陷等。棕榈藤材的定级基于不同阶段,分级的基本依据是藤茎直径、长度、颜色、硬度、缺陷、节间长度以及直径全长均匀性等。工业用藤的规范涉及:表观特性、物理力学特性、机械加工特性和涂饰性等。统一的缺陷术语、贸易名称和标准规范是良好贸易的基准。  相似文献   

6.
棕榈藤材是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在区域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藤材的改性、防霉和防腐等防护处理技术,以及藤材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等情况。目前棕榈藤资源短缺,藤材工业迫切需要大力开展藤材防护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以提高藤制品价值和全藤利用率;藤材的材性研究则应与其工业化利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棕榈藤自身生长特性、形态特征使得采收工作十分困难。棕榈藤的采收分人工和机械采收。传统的藤采收方法采收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藤材采收损耗大,甚至对树木造成损毁。文章介绍了藤采收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棕榈藤采收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棕榈藤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棕榈藤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在增加农户收入、消除贫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区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回顾了棕榈藤开发利用的技术与手段,包括藤材利用、藤笋利用和藤果利用等,展现了棕榈藤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棕榈藤种类丰富,全球有13属约600多种,是热带森林重要的伴生物种。长期以来,由于热带森林被大量砍伐,野生棕榈藤生境遭到破坏,棕榈藤种群急剧减少,天然更新不良。人工培育的藤茎有限,藤材利用仍以原藤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高效培育棕榈藤和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棕榈藤天然更新的影响因素,总结了人工促进棕榈藤更新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世界竹藤通讯》2011,(4):43-43
2008年,印尼棕榈藤贸易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其中藤材和藤家具出口位居世界首位,藤垫、藤席及其他藤编织物的出口仅次于中国居全球第二位。印尼棕榈藤出口贸易的首要目的地是  相似文献   

11.
图解棕榈藤     
通过图文的形式介绍棕榈藤植株的外观、茎、叶、花和果等器官,有助于提高棕榈藤分布区以外人们对棕榈藤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棕榈藤茎的解剖特性及商用藤归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蔡则谟 《林业科学》1994,30(3):209-213
描述我国省藤属,黄藤属及钩叶藤属茎的解剖特性;讨论属的鉴别问题,根据茎的特性,质地及贸易情况将商用藤归为五类:黄藤属,钩叶藤属自成一类,有藤属划分为小茎藤,中茎藤和大茎藤三类。  相似文献   

13.
竹和藤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竹子和藤在中国及邻近国家资源丰富,对其进行结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其特性,增加用途,生产出价值更高的产品。本文列举了几个最新的研究成果,如竹子的维管束类型,节间影响,竹鞭,竿基,作为能源库的淀粉,竹林老化及受伤反应等;藤的遗传分化,老化后的改性,商品化及聚事物浸渍提高质量等,竹子及藤的特性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陵乡土树种的调查和整理,该县共有乡土树木474种,其中乔木175种,灌木289种,藤本10种,隶属于80科、196属。对主要树种的观赏价值及其在城市城绿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棕榈藤植物名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植物分类学报》、《云南植物志》、《广西植物》、《海南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华林学季刊》、及《云南植物研究》等大量有关中国棕榈藤植物的报道,本文汇总了一份迄今为止在中国所发现和记载的棕榈藤植物的名录,共3属42种26个变种。  相似文献   

16.
文中综述了20年来国内外在棕榈藤造林和经营方面的研究概况,包括棕榈藤的种苗、造林地选择、混交模式、林地清理、整地、造林密度、幼林施肥、生长收获模型以及采收技术,旨在为发展棕榈藤人工栽培、加强藤林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棕榈藤行业有一个普遍的不足,就是乡村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家具质量的低劣,这不是因为藤质量或性能差,而是因为所采用的加工工艺落后。油处理指新鲜藤在热油中或油混合物中脱青。用该技术是为了改善藤的淡奶色的表皮,最后变成受欢迎的象牙色。同时,经过油处理,能大幅减少新鲜藤的含水率(30%~70%)。这有助于提高抵御真菌侵袭的能力。由于改善了藤表皮的颜色,产品的品质也由此提高了很多。经处理的藤有更好的出口潜力和国内市场,是改善贫困乡村生计的保证。这样,油处理技术能提高藤产品的品质和持久性,提高资源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实现全球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新的测量木材微纤丝角的无损检测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并详细阐述了测量时木材样品的选择及制备,测量工作包括X射线衍射和近红外光谱采集、多变量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的方法及步骤.证明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预测木材的微纤丝角.  相似文献   

19.
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宝库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 ,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林产品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棕榈藤物种资源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状况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