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性沸石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方法研究了浙江缙云斜发沸石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沸石投加量、接触时间、沸石粒径和污水pH值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采用350、450和550℃焙烧对沸石进行加热改性,采用NaCl、KCl和CaCl2对沸石进行无机盐改性。结果表明,沸石对有机物的吸附很好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改性沸石的最适条件是:投加量20g/L,接触时间8h,粒径为36-65目,pH值6.0-7.5,焙烧温度550℃,改性盐类2.0mol/L的钙盐。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有机物去除率达64.71%。  相似文献   

2.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微污染水源水质现状.指出常规处理工艺的局限性,综述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王黎瑾  林春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07-6208
介绍了改性沸石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天然沸石的改性方法、改性沸石对废水中的氨氮和磷的处理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改性沸石在废水处理尤其是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各种有机污染物存在的条件下对沸石去除氨氮能力的影响,以此来确定沸石对含有不同有机污染物废水的适用范围。本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了解了腐殖酸、柠檬酸、淀粉和苯酚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实验表明,溶液中不同的有机物对沸石去除氨氮有不同的影响,沸石去除氨氮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水库微污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水源水预处理试验,测试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了温度、停留时间、水力负荷与溶解氧等因素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曝气生物滤池对后续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对该水源水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水力负荷4~8 m3/(m2?h)的条件下,对浊度、...  相似文献   

6.
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去除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镧氢氧化物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通过实验研究了该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去除性能,并探讨了相关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的磷酸盐和铵具有很好的去除能力。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吸附过程。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平衡数据较好地满足了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镧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吸附平衡数据较好地满足了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去除过程属于自发的、吸热的及熵增加的过程。当pH由3逐渐增加到10时,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当pH由10增加到12时,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明显下降。当pH位于3~7时,镧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去除能力较高;当pH由7逐渐增加到12时,对铵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亦不受共存的Cl-、HCO3-和SO42-等阴离子的影响。镧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去除能力不受共存的Mg2+的影响,而受共存的Ca2+、Na+和K+的影响较大。镧改性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机制包括静电吸引作用、配位体交换和路易斯酸碱反应。镧改性沸石去除水中铵的主要机制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确保水质和水量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缓解膜污染一直是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难点问题.其中混凝及其组合工艺在膜污染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单独混凝工艺、混凝/吸附工艺与混凝/氧化工艺在超滤膜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混凝及其组合工艺技术机制与特点,展望了混凝组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烧杯试验,分别以硫酸铝、硫酸铁、氯化铁、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和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型,絮凝剂)为混凝剂,研究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和投加方式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净化效果,并进行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所采用的硫酸铝、PAC、PAFC、氯化铁、硫酸铁5种混凝剂中,铝盐类混凝剂单独使用时,对于有机物(以CODMn作为指标)的去除效果,以PAFC最佳。有机物去除率在试验条件为"PAM+其他混凝剂"联合投加时,铝盐混凝剂中以PAC的处理效果最佳。考虑到实际运行中的经济方面的因素,建议采用PAFC或PAM+PAC对微污染水源进行混凝方法处理,是技术经济最优值,投加量分别为15~30、10~30 mg/L。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对NH4 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K-沸石、Ca-沸石、Mg-沸石和Ba-沸石对NH4 吸附量及解吸量均比天然沸石高,其中K-沸石最高,其它三者相近。H-沸石与天然沸石相比,在低浓度时比天然沸石的吸附(解吸)量高,但是在高浓度时吸附(解吸)量则降低。改性沸石与天然沸石相比,不仅提高了NH4 的吸附,同时还促进了NH4 的解吸,说明K-沸石、Ca-沸石、Mg-沸石和Ba-沸石,既具有较强的保氮能力,又具有较高的氮素供给能力,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天然及改性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和无机盐为改性剂,考察了有机及无机改性对天然沸石磷酸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效率显著提高,其吸附量为有机改性沸石>无机改性沸石>天然沸石.3种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分为快吸附和慢吸附,其中快吸附时间约为30 min.当磷酸盐初始质量浓度≤10 mg/L时,改性沸石对磷酸盐的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滤池过滤效率和改善滤池过滤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氯化铁为改性剂,采用高温制备法进行改性陶粒的制备。通过对改性陶粒和原陶粒的过滤对比试验对改性陶粒去除有机物的规律进行探讨,同时对改性陶粒去除有机物的影响因素(进水有机物浓度、流速和pH值)进行试验研究。[结果】pH值0.4,氯化铁浓度2mol/L,操作温度650℃,烘焙时间3h为陶粒的最佳改性条件。改性陶粒去除有机物效果明显优于原陶粒;进水有机物浓度越大、流速越小,处理效果越好;pH值略呈酸性时,去除有机物效果最好;用稀NaOH溶液可以对改性陶粒进行比较有效的再生。[结论]制备了能有效去除有机物的改性陶粒。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人造沸石进行了改性,并研究了其对苯酚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将人造沸石用于处理含酚废水,必须先活化;活化沸石对CTMAB的吸附等温线类似于Langmuir型吸附;改性条件为:20℃,质量浓度为5 g/L的CTMAB溶液,间歇振荡24 h.改性沸石对水中苯酚的吸附规律较好的符合Henry吸附等温式,吸附作用机制为苯酚在沸石表面的有机相和溶液中的分配及双分子层正电性表面与苯酚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对有机肥料中有机质的测定,按现行标准NY525—2002分析耗时,试剂用量大,操作过程手续繁琐等。在多年的有机质分析工作中,对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并从溶液配制、所用器皿、试剂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完善和优化了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斐  李磊  徐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72-4674
对国内外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改性沸石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吸附机理。[方法]采用脱磷尿液作为试验废水,比较了不同改性沸石(NaCl沸石、HCl沸石、HCl-焙烧沸石和HCl-焙烧-微波沸石)对试验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在粒径为0.5~1.0 mm,投加量为200 g/L时,天然沸石和4种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依次为天然沸石饱和NaCl改性沸石5.0%HCl改性沸石5.0%HCl-400℃焙烧改性沸石5.0%HCl-400℃焙烧-微波改性沸石。沸石扫描电镜影像和质量损失揭示吸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改性方法导致沸石孔隙大小和数量的差异。[结论]5.0%HCl-400℃焙烧-微波改性沸石对氨氮具有较高吸附能力,平衡吸附量为17.9 mg/g,是天然沸石的2.6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淮安市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淮安市27个土壤肥力监测点历年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掌握全市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化。[结果]1982~2008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大幅上升,增加83.2%,平均年递增2.87%;2009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长放缓并趋于平衡,各类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最高点后基本稳定于22.1~23.7g/kg之间。[结论]该研究可为土壤肥力评价和耕地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苔在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系统中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体青苔对生态净化的进程与最终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水体青苔的发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及分析,并结合江苏北部水源地微污染原水生态净化研究过程中,水体青苔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的青苔防治方法。[结果]在青苔暴发期前采取提高植物种植密度、定期收割、水体流态调控等预防措施,在暴发期中采取局部提高水体pH值、光干扰、生态调控等控制措施,可有效防治水体青苔。[结论]为今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工程开展青苔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过程。[方法]以商业聚合硫酸铁絮凝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快速搅拌速度、快速搅拌时间、慢速搅拌速度对混凝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条件。[结果]实测残余浊度与模拟残余浊度相关系数达0.96,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性强,模型预测浊度去除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采用5 mg/L混凝剂投加量,处理40.50 NTU与9 mg/L的TOC源水,获得响应面优化的混凝条件,残余浊度达到1.70 NTU。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优条件:当在快速搅拌速度为347 r/min、快速搅拌时间为3 min、慢速搅拌速度为79 r/min、慢速搅拌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原水残余浊度为30.10 NTU,实测残余浊度为0.64 NTU,TOC去除率达到50.74%。[结论]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具有较高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