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孟秋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10-19412,19434
阐述了低碳农业的内涵,提出治理达州市工业发展、天然气能源大力开发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达州市绿色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竞争力都需要发展低碳农业,并提出达州市发展低碳农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农业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损耗,降低农业与农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保护农业生态循环的速率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基于此,在低碳发展时代条件下,采取多学科交叉及理论分析方法,站在生态学的角度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展开谈论,指出了低碳农业主要是促进环境发展,加大对农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宣传,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效率等,健全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职责,这样有利于农村环境的改进,带动现代农业的健康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并严重侵害了农民的环境权益。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农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通过对农民环境权及其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法律角度对农民环境权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注重低碳经济建设,而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我们建设低碳经济的重心,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低碳经济战略目标造成实质影响。农村经济需要以低碳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的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绿色发展思想贯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所有过程中,如此就能够确保农村保持科学和先进的经济发展方式。本文就此问题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低碳经济前提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5,(23)
<正>近几年,辽宁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重点推进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凤城市从2011年起被列为辽宁省农村能源综合示范县以来先后推广新型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试点炉具2760台,实现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凤城都  相似文献   

6.
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开展关于低碳农业经济的认识与研究活动为农村实现低碳农业经济指明方向,低碳农业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而且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为农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基于此,国家各个政府机构应深入认识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作用,采用科学有效措施,制定切合实际的低碳农业经济建设方案,通过制定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机制、加强财政部门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工作、规范农村生产的农民行为、开发并推广低碳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低碳农村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具体形式,农民要在日常生产、生活和农村工业化过程中贯彻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模式。本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高碳"行为,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从扩大宣传、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和其他能源的替代效应等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低碳型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越来越城市化和现代化。高碳消费普遍存在及掠夺式的农业工业发展模式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违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建设农村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着重从农业工业生产、居民消费和能源、建筑、交通、碳汇等方面探讨我国农村低碳经济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双碳”目标的提出,一方面明确了我国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导向,有利于推进“两山”理念落实,助力“碳中和”新村建设;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农村也存在着农业碳排放核算及碳交易机制不健全、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低、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农民生活方式有悖低碳发展理念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当加快构建完善低碳发展政策制度体系,推进乡村经济集约化发展,优化农村用能结构,鼓励生态文明发展,深化“两山”理念。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并严重侵害了农民的环境权益.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农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通过对农民环境权及其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法律角度对农民环境权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69-3871
日益严重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环境治理完全依靠政府监管,成本高、效率低、难度大,培育农民良好的环境伦理意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针对农民环境伦理意识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培育农民环境伦理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低碳经济是当前经济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所高度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来看,加强环保、节能减排理念的推广,并且不断探寻低碳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途径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农村的能源开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农村能源使用结构不合理,而且资源消耗量较大,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对此,要积极加强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本文对低碳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民环境对农村社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白城市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改善农村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10,(3):43-45
“三起来”工程始于2006年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是指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缓解郊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丰收。四年来,“三起来”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政府管理服务方式的转变,已经在争创低碳首善之区中初步走上了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低碳农村实践区建设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君  刘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22-15025
提出在青岛市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地区作为低碳农村实践区,并从农村能源低碳化利用与开发,农村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调整,农业低碳化发展,乡村低碳化建设以及农民低碳化消费等方面探讨了低碳农村实践区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6.
榆中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中县大力推广和建设农村沼气促进了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能源、建设绿色家园、改善农村居家生活环境、农民增收致富,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在近年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群众认识不到位、后续服务滞后、"三沼"综合利用程度低等.作者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焦瑞莲 《现代种业》2010,(3):25-27,33
1、发展沼气产业。引领农村农民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的问题,而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恰恰符合它的范筹,所以说,发展沼气产业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建设户用沼气13.5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8处,建设秸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17处,示范高效低排放生物质能炉3600户,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低碳乡村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农村环境教育研究。总结了当前农村开展环境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环境教育能力不高,等等。提出了创新环境教育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创新环保宣传方式,加强农村环境教育法制建设,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及环保工作人员、提高农村环境教育整体能力,加强指导、推广低碳农业技术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地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农业、农村、农民,也关系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农村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由于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失衡的结果,也与法律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合理和农民环境意识薄弱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健全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建立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完善农村环境参与制度,并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的经济投入  相似文献   

20.
"三起来"工程始于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是指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缓解郊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丰收.四年来,"三起来"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政府管理服务方式的转变,已经在争创低碳首善之区中初步走上了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