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涨渡湖黄颡鱼的形态特征、年龄与生长等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和增养殖黄颡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仔鱼食性及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人工孵化的黄颡鱼仔鱼为材料 ,对孵化 2 0d内的仔鱼的食性和生长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黄颡鱼仔鱼 2日龄开始开口摄食 ,5日龄全部开口摄食 ,混合营养期为 1~ 4d。仔鱼的开口饵料以轮虫、枝角类为主。体长 8~ 2 2mm的仔鱼由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为主转变为以寡毛类、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底栖生物为主 ,仔鱼昼夜摄食节率变化明显。仔鱼随着体长的增长肠胃饱满指数也逐渐增加。仔鱼的体长生长前期较快 ,后期减慢。体长与日龄的相关式为 :L=0 95 2 8d+4 97(r=0 992 0 )。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曲线为W =6 4× 10 -4L2 2 56(r=0 9797)。  相似文献   

3.
2017年1—12月在沅江水系支流锦江河采集野生黄颡鱼样本408尾,对其生长、年龄和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其中,年龄结构通过对比脊椎骨、胸鳍棘、鳃盖骨、耳石,选择脊椎骨作为年龄判断材料,得到的样本年龄为1~6龄,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样本总量的38.24%。体长与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式为m=0.0001L2.6121(r^2=0.9491,n=248);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体长、体质量与年龄的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L_t=210.8029[1-e-0.3015(~t+0.2272)],m_t=117.5434[1-e-0.3015(~t+0.2272)]2.6121。生长拐点年龄为2.96龄,对应的体长130.2 mm,体质量108.2 g。采用Panly公式分析了锦江河黄颡鱼的资源利用情况,其资源开发率为0.1096,总死亡率为0.7838,自然死亡率为1.3958,当起捕体长为121 mm时,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和生物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004213和0.048993,对应的年龄为2.63龄,体质量为105.2 g。当前锦江河黄颡鱼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种群明显趋于低龄化、小型化,为保护锦江河野生黄颡鱼资源,建议最小起捕体长130.2 mm,体质量108.2 g。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生长特征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研究了黄颡鱼的生长特征及食性,得到黄颡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3.571×10^-4L^2.379,体长生长方程为Lt=237.002(1-e^-0.280(t+0.127),主要食物为虾类,其次为小鱼、鱼卵等。  相似文献   

5.
韩九皋 《水利渔业》2007,27(5):80-82
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集黄颡鱼标本397尾,对其年龄和生长、性腺成熟系数、周年变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黄颡鱼体重(W:g)与体长(L:cm)关系为:W♀=0.04535L2.5908,W♂=0.02756L2.8906。黄颡鱼主要集中在1 龄及其以下年龄段,说明衡水湖黄颡鱼已经面临低龄化;分析了低龄化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利用黄颡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1冬龄鱼种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均重为1.25g和3.19g两种规格黄颡鱼1冬龄鱼种的生长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人工投喂配合饲料,经过28d培育,体重分别由1.25g增至1.87g,3.19g增至7.67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022g和0.160g,总成活率为92.62%。其体长与体重呈正相关。鱼种体重达3g以上时,生长速度加快,且个体间生长速度的差异较大。在人工投喂配合饲料的条件下,鱼种对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要求约为38.54%。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当年幼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黄颡鱼幼鱼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函数W=aL^b关系,b波动于2.96~3.0242之间。5月下旬出苗的幼鱼当年L=10.5587[1-e^-0.1787(t 0.6259)]W=16.2012[1-e^-0.1787(t 0.6259)]^3,r=0.9923;6月底出苗幼鱼当年L=8.2935[1-e^-0.2295(t 0.2296)],W=10.6203[1-e^-0.2295(t 0.2296)]^3,r=0.9929。  相似文献   

8.
酶制剂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黄颡鱼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用平均体重6.5g的黄颡鱼540尾分成5组(4个试验和1个对应组),每个试验组设2个平行,酶制剂分别按0%、0.05%、0.10%、0.15%、0.25%添加,通过40天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P<0.05)其最佳添加水平为0.15%。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三年对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杂交与黄颡鱼自交相比 ,卵的受精率要高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之间进行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商品规格杂交黄颡鱼的食用营养价值,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ividraco(♀)×P.vachelli(♂)]、雄性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商品鱼的形体指数、出肉率和肌肉的营养组成、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黄颡鱼的肥满度与雄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杂交黄颡鱼的胴体率、含肉率和脏体比均与雄性瓦氏黄颡鱼及雄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黄颡鱼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而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与雌、雄黄颡鱼均无显著差异;雄性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较低,脂肪含量最高;杂交黄颡鱼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与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雄性瓦氏黄颡鱼(P0.05);杂交黄颡鱼肌肉脂肪中C22:6n3的比例和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例与雌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雄性瓦氏黄颡鱼,均低于雄性黄颡鱼。试验表明,杂交黄颡鱼的体形和出肉率与雄性黄颡鱼一致,其肌肉为低脂蛋白食品,营养价值与黄颡鱼接近。  相似文献   

11.
澄湖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增殖保护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澄湖黄颡鱼有较高的产量。对黄颡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澄湖黄颡鱼生长方程为W=0.044 58 L^2.6864。提出了黄颡鱼资源增殖保护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如保护水环境、保护自然产卵受精以及进行人工繁育、开展人工放流等。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生长激素cDNA序列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首次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脑垂体总RNA中克隆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cDNA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序列,长603nt,推导的GH前体由200个氨基酸组成。以生长激素氨基酸序列为分子标记,比较了包括黄颡鱼在内的鲇形目6科9种鱼类的生长激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并用PHYLIP软件构建了鲇形目6科9种鱼类的系统发育树,可识别3个大的单系类群,即类群Ⅰ:鲇科Siluridae;类群Ⅱ:芒鲇科Pangasiidae (鱼尝科Bagridae 异囊鲇科Heteropneustidae);类群Ⅲ:鱼回科Ictaluridae 胡子鲇科Clariidae。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池塘主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鱼池0.67hm^2,投喂自制饲料,饲养245d,产黄颡鱼3406.4kg,折合单产5109kg/hm^2,均尾重135g。搭养鲢、鳙、鲂鱼,总产5605.9kg,产值79486元,折合119229元/hm^2,纯利润36786元,折合55179元/hm^2。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比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也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2008年我们在东丰县六道沟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共养殖四箱,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 ,嘎呀子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 ,它以其肉质细嫩、无细刺、营养丰富[1] ,风味独特 ,能鲜活上市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此外 ,黄颡鱼还是珠蚌人工繁殖的优良寄主鱼。近年来 ,市场价格一直在 2 0元 kg左右 ,且供不应求 ,为了推广黄颡鱼养殖 ,探索其有效养殖方式 ,我们于 2 0 0 2年在武强溪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水域条件试验地点在武强溪肖家桥库区 ,水面宽阔 ,水质良好 ,避风向阳 ,环境安静 ,无工业污染 ,微流水 ,流速 0 1m s左右 ,透明…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红头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红头病的黄颡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HS807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为该病的致病菌,结合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HS807菌为鲇鱼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先锋Ⅳ、强力霉素、青霉素、依诺沙星、菌必治、新霉素、呋喃唑酮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人工繁殖和早期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孝感市周边的自然水域中收集野生黄颡鱼,人工注射催产剂,一共催产15批。水温在26—28℃时,效应时间为16h,孵化时间为48—55h。初孵仔鱼全长4.54mm;孵出后5d,卵黄吸收完,开口摄食,全长达9.95mm进入稚鱼期;25d后,全长达25mm,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在1 334m^2池塘,放养50g/尾黄颡鱼种3 000尾,搭配55g/尾链鳙500尾。经120d饲养,出塘黄颡鱼307kg,链鳙230kg。单位产品利润为9.68元/kg,成本利润率为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