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吸收美国R.L.Cooper教授等人的半矮杆密植模式基础上,经过几年的试验、改造、嫁接、创新而形成的适于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区应用的一种“垄窄密”栽培法,它比一般垄作增产17.2%。小垄窄行密植,更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试验的大豆“暗垄密”机械化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十二月十日通过了由国内外著名的大豆专家王金陵教授等组成的技术鉴定委员会技术成果鉴定。大豆“暗垄密”高产栽培技术,实质内容就是平播、窄行、密植配套整体技术。它是在总结国内先进的“垄三”栽...  相似文献   

3.
知识讲座     
知识讲座第四讲几项大豆增产新技术在北方春大豆区,比较成熟的栽培技术有“三垄”栽培技术模式,“永常”栽培技术模式及“高寒”栽培技术模式。这些模式已成功地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三种模式以前我们已做过介绍,在这里我就不赘述,现向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红兴隆分局为例,介绍了黑龙江农垦系统机械化、规模化、模式化大豆栽培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红兴隆分局近年推广的大豆种植模式有大垄密、深窄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和原垄卡。组织方式可概括为“五统一”,即统一轮作、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文中还介绍了近期将扩大推广的新技术,如大豆“三五”适期早播技术、大豆精密匀播技术、玉米冬收原垄卡大豆技术、大豆“大、早、匀”等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豆机械化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6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垦区大豆种植方式几经变革,不断发展。60-70年代,垦区是以平播后起垄为主的种植方式。80年代中期开始试验与推广垄作深松、分层深施肥和垄上双条精量点播栽培技术(简称“三垄”法),使垦区大豆由单条平播普遍改为垄作技术。至90年代...  相似文献   

6.
1997~1998年,在祁阳试验研究了水稻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稻田起垄种玉米,垄间平洼种水稻,将双季稻与双季玉米栽培技术合理组装,实现一年四种四收,创造了每公顷22650kg的单位面积高产新纪录,介绍了增产机理和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玉米间作起垄栽培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寒地玉米“三双”高产栽培技术是继黑龙江省推广玉米大双覆之后 ,研究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经1998、1999两年在依安、克东等县试验示范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平均单产 1430 1kg/hm2 ,比大双覆平均单产 116 34kg/hm2 增产 2 2 9% ,总增产 889万kg ,增加收入 899万元 ,同时每公顷可节省整地费 30 0元 ,共降低费用 10 0万元 ,总计为农民增加收入 989万元 ,受到农民的欢迎。1 技术内涵与优点1.1 技术内涵 玉米“三双”高产栽培技术 ,是在 6 5cm原垄的基础上 ,实行两垄合一垄 ,一垄种双行 ,每行种双株 ;垄距 130cm ,垄上…  相似文献   

8.
甜菜“大双覆”栽培是指采用大垄、垄体覆膜、垄上双行种植,结合选用良种,重施肥料及土、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综合高产措施。1996~1997年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平均公顷产量61.38t,创公顷纯收益12000元,成为五大连池市经济作物中的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栽培技术为切入点,用大豆半矮秆品种绥农22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0~ 10 cm的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平播密植+化控+深松栽培技术分别较对照(“垄三”栽培)增加10.57%、3.17%、4.41%和2.62%;分枝期0~...  相似文献   

10.
大豆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大豆科技》2008,(5):24-25
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是在“深窄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土壤库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垄平结合、宽窄结合、旱涝综防的大豆栽培模式。主要介绍该技术独特的技术优势和严格的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