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基部茎节形态结构特征与抗倒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小麦茎秆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明确了小麦茎秆的生长状况与植株的抗倒性密切相关。基部节间的健壮程度与小麦抗倒伏相关性大小为:第二节间>第一节间>第三节间。茎秆健壮程度因素对茎秆倒伏指数的影响大小为:基部节间壁厚>基部节间长度>节间内径大小,而节间外径大小与植株抗倒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
小麦化控药剂矮壮丰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运用生长调控剂矮壮丰对旺长小麦的化学调控效果及使用时期、使用剂量,特进行了其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江苏江都春泉矮壮丰对小麦株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每667m2用40mL的效果最佳;能有效控制小麦第一节间、第二节间和穗下节间的长度;但增产效果不明显。江苏阜宁陈良矮壮丰颗粒剂对小麦株高控制效果不明显;对第一、第二节间和穗下节间控制伸长效果不显著;增产效果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1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 1.1品种小麦的抗倒伏性是由植株茎秆形态和特性决定的,不同的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同。抗倒伏性品种一般植株较矮,并有坚实的茎秆,尤其是短粗坚实的第二节间:具有韧性和弹性的机械组织,强壮的支持能力,才有很强的抗倒伏能力。若小麦第一、第二节间生长过快,茎节细长,  相似文献   

4.
小麦基部节间长度和茎秆直径是鉴评小麦抗倒伏性的重要指标。以两个主栽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为亲本获得的含有168个株系的DH(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于3个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对小麦基部第一节间长度(L1)、基部第二节间长度(L2)、基部第二节间直径(Di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H群体的上述3个性状均表现出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并接近于正态分布。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二节间直径与一、二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三者关系极为密切。3个环境中,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间的相关性都是最高的,相关系数达0.833**。与正常播种相比,晚播条件下,基部第二节间长度与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基部第二节间直径间的相关系数明显变小(0.583**0.650**,0.263**0.408**),而基部第一节间长度与基部第二节间直径间的相关性没有明显变化(0.304**≈0.309**)。  相似文献   

5.
小麦茎秆机械强度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小麦灌浆高峰期对茎秆的机械强度进行测试 ,并对小麦茎秆各节长、粗 ,株高 ,生物学产量等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小麦茎秆机械强度与各节间长呈负相关 ,其中与茎秆基部第 1、2节间长达显著水平 ,与基部第 3节间长达极显著水平 ,与中部第 4节间长达极显著水平 ;与各节间粗呈正相关 ,其中与第 1、5节间粗达显著水平 ,与第 2、3、4节间粗达极显著水平 ;与穗长及穗重相关不显著 ;茎基部第 2节间干物质对机械强度的贡献最大。在小麦的抗倒性育种中 ,选择矮秆、茎秆粗壮并兼顾大穗的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品种(系)株高及节间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矮秆、中秆、高秆共20个小麦品种(系)的株高及各节间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秆小麦主要是通过缩短不同节间长度来降低株高,特别是基部节间;株高相近的品种(系)同一节间占株高的比例基本相同,株高类型不同的品种(系)其节间比例的变化相对较大;两个小偃麦矮秆种质31504-1和31505-1株高构成指数IL明显大于其它小麦,说明其抗倒伏性更稳定,这对小麦株高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正常生长的小麦,当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0厘米时称为拔节。以节间长出地面2厘米左右为拔节期的主要标志,小麦拔节期是冬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此期是小麦生长的第二个吸肥高峰期,也是小麦需肥临界期。加强此时的麦田管理对争取冬小麦穗粒重、防止小麦后期早衰和提高小麦品质具有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以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与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密度处理的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倒伏率为100.0%,平均倒伏程度为54.1%,比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平均高90.0、51.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伴生栽培小麦与普通栽培小麦相比,抗倒指数低0.015 6,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部第一、二节节间长度也比普通栽培小麦分别多1.9、5.8 cm,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部第一、二节节间粗度分别少0.84、0.73 mm,也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因而导致伴生栽培小麦抗倒能力显著差。  相似文献   

9.
采用临时制片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冷、暖型小麦叶表皮气孔及穗下节间、倒二节间中维管束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 ,冷、暖型小麦叶表皮气孔器的长度和宽度、气孔密度、穗下节间中维管束面积均无显著差异 ;冷型小麦倒二节间中维管束面积明显小于暖型小麦 ;冷、暖型小麦穗下节间、倒二节间单位横截面积中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面积占茎横截面积的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最后 ,讨论了冷型小麦蒸腾速率高、冠层温度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UV-B强度增加对小麦株高、各节间长度及各节间纵向细胞个数、细胞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UV- B强度增加,小麦株高呈显著下降趋势,小麦株高下降是由于节间长度缩短,而节间个数不变,且各节间缩短的百分率也有显著的差异,穗下第4,5节间的长度缩短对于株高下降影响的效应较大。显微切片测定节间细胞的纵向长度结果表明:穗下第五节间和穗下第四节间的缩短主要是由于节间纵向细胞个数下降,而穗下第三节间和穗下第二节间的缩短主要是由于节间细胞纵向长度缩短。小麦节间缩短和叶片长度的缩短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越冬期冻害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中筋高产小麦品种新麦1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从土壤-小麦植株系统出发研究了3个梯度氮肥用量(180 kg/hm2、240 kg/hm2和300 kg/hm2)和3种基追比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基肥:拔节肥为5∶5和基肥∶拔节肥为7∶3)对冬小麦越冬期麦苗冻害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模式显著影响小麦抗冻能力和茎秆抗倒伏能力。基部第一、第二节间的节间长度和基部第二节间的含氮量均随施氮水平和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基部第一、第二节间的节间粗度、秆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以及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则表现相反。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与其节间粗度、秆壁厚度、充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拔节孕穗期是决定小麦成穗率和结实率、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生育期内的第二个需肥高峰。这个阶段一般需肥量占小麦总需肥量的一半左右,这时小麦如果肥饱水足,可促进穗大粒多、粒饱,提高粒重。正常生长的小麦,当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0厘米时称为拔节。以节间长出地面2厘米左右为拔节期的主要标志,小麦拔节期是冬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小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小麦植株茎秆结构组成特征,以黄淮麦区38个小麦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8个小麦品种株高平均为83.8 cm,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和倒5节间长平均分别为9.9、27.4、20.3、12.5、9.4和4.1cm,在株高组成中所占比例平均值分别为11.90%、32.90%、24.19%、14.85%、11.23%和4.78%,各部分所占比例大小排列顺序为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穗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其中以倒1节间(穗下节)所占比例为最大,接近株高的1/3,以倒5节间(基部节间)为最小。  相似文献   

14.
化控调节剂吨田宝在小麦上的大面积应用示范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吨田宝在小麦起身拔节期、灌浆初期喷施对拔节期株型、株高、分蘖数和成熟期株高、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吨田宝可有效降低植株高度,缩短基部节间,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减少叶片衰老;促进有效穗数成穗,减少无效分蘖对养分的吸收,产量结果平均增产幅度4.3%。  相似文献   

15.
劲丰与多效唑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始穗期施用劲丰可以显著地降低小麦的株高,缩短穗茎节和倒二节的长度,增加各节间的粗度和壁厚,使小麦植株重心下移,从而提高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还可以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比对照增产7.01%。在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其降低株高的效果不明显,但可以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的粗度和壁厚,使植株的重心下移,但比对照减产10.71%;劲丰在拔节期应用、多效唑在始穗期应用对小麦的株高、节间长度、节间粗度、节间壁厚度、产量等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的越冬环境比较恶劣,年际间小麦常有不同程度的受冻、死苗现象,特别是低温、干旱交加,冻害更重。小麦死苗主要是分蘖节受冻,细胞结冰死亡造成的,了解小麦分蘖节的功能和加强分蘖节的保护,是小麦冬前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 1 小麦分蘖节的功能小麦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不伸长的节间、节和腋芽等紧缩在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用7个亲本,连续3年组配成21个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倒一、二和基部第一、二节间长以及倒一节间茎粗的一般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显著,各节间长和基部节间茎粗的特殊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均显著;上部节间长与倒一、二和基部第一、二节间茎粗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基部节间长和中部茎粗环境效应作用最大,加性效应次之。一般配合力年际间具有较高的稳定程度。特殊配合力年际间的稳定程度相对较低。最后讨论了配合力的测度和茎秆特性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节节麦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与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定量播种不同密度的节节麦种子(Aegilops squarrosa L.)进行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在小麦收获时进行小区实际产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节节麦各密度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密度5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19.12%;10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27.50%;15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41.22%;20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47.26%。并提出防除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植株高度的数学模型,以冬小麦济麦20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植株的高度、节间长度、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及其与水分之间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时,小麦茎秆高度缩短,为适宜水分的63.4%~73.2%,穗下节间增加9.2%;严重干旱胁迫时,穗下节间缩短;倒2和倒3节间长度先下降再上升。土壤水分由适宜向过多变化的过程中,穗下节间长度、倒2、倒3节间长度先上升、再下降。以水分变化为自变量,以植株高度、穗下节间长度、倒2、倒3节间长度等为因变量,建立函数关系数学方程,为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模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抗倒伏小麦品种(生选6号、扬麦18、华成3366)、易倒伏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22、扬麦24)为材料,设置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性状与抗倒伏能力对氮肥调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 N180相比,随着施氮量增加,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35.98%,抗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1.12%,易倒伏型小麦的抗倒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差异大于抗倒伏型小麦的;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与薄壁组织厚度低于N180处理的,5个参数的降幅分别为12.60%、16.36%、19.04%、34.59%、27.48%;抗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和薄壁组织厚度较N180处理降低,降幅分别为5.13%、7.97%、3.74%、26.73%、15.70%;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与大维管束面积低于N180处理的,而抗倒伏小麦以上4个参数在2个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与N180处理相比较,易倒伏小麦品种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小维管束数降低,抗倒伏小麦品种的升高;与抗倒伏品种相比,易倒伏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抗倒伏能力对施氮水平响应敏感。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增施氮肥主要是影响了易倒伏小麦植株的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大维管束面积及小维管束数,从而使易倒伏小麦抗倒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