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自身能产生剧毒的氰化物(如HCN),而氰丙氨酸合酶(Cyanoalanine synthase,CAS)是植物解氰作用的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克隆拟南芥CAS合酶关键基因CYS-C1全长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ASY-CYS-C1并导入大肠杆菌E.coli受体细胞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E.coli细胞中成功诱导出可溶性的CYS-C1蛋白,其中IPTG最佳诱导时间为4 h,最佳诱导浓度为0.2 mmol/L。原核表达的CYS-C1蛋白经Ni柱纯化并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YS-C1蛋白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较好。本试验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CAS合酶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乙醇酸氧化酶是光呼吸代谢的关键酶.以水稻Oryza sativa叶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水稻乙醇酸氧化酶基因(OsGLO1),并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3d-OsGLO1,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以纯化的OsGLO1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OsGLO1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分析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有效地检测水稻、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菠菜Spinacia oleracea中乙醇酸氧化酶的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乙醇酸氧化酶在调控光呼吸及抗逆性等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方法扩增水稻(Oryza sativa L.)蜡质基因OsCER4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3d上,将表达载体OsCER4-pET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菌株,以1.2 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然后以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诱  相似文献   

4.
应用RT-PCR技术从水稻叶片中克隆了水稻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LDH)的全长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水稻GLDH基因全长1752bp,亚克隆其部分成熟蛋白编码基因(789bp),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E.coli/pET30a-GLDHe,经酶切鉴定,DNA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000的蛋白.用原核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体,用Western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及效价,结果表明,抗体血清效价为1∶1000,在加IPTG诱导后的菌液中可以检测到相应的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为36000)),在水稻叶片样品中能检测到1条相对分子质量为36000的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鼠抗鸭瘟病毒(DPV)UL6基因的多克隆抗体,采用PCR方法扩增出UL6基因,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构建表达质粒p ET-UL6,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于37℃经1.0 mmol/L的IPTG诱导4 h,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将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结果显示,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能正确表达,且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DPV阳性血清反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6 000。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用于UL6基因的表达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L蛋白在乌鳢水泡病毒(snakehead vesiculovirus, SHVV)增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扩增SHVV L基因的前900个碱基,将其克隆到载体pET-32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L,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设置不同温度、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选择最佳的表达条件。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并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观察L蛋白在SHVV感染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channel catfish ovary, CCO)中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纯化的L蛋白分子质量约42 ku,与预期大小相符。制备的L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以与L蛋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且L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表明L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筛选灰飞虱cDNA酵母表达文库发现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能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P10蛋白发生互作。研究旨在克隆灰飞虱原肌球蛋白基因(Tm),将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纯化Tm蛋白,免疫大白兔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分析Tm在灰飞虱与RBSDV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抗体条件。【方法】根据与之高度同源的Tm基因信息确定灰飞虱Tm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提取灰飞虱总RNA,采用RT-PCR方法从灰飞虱中克隆Tm的ORF,连接至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分析,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该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特性。将测序验证正确的Tm通过EcoR V和BamH 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经终浓度为0.4 mmol?L-1的IPTG诱导表达4 h后检测Tm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离心收集诱导表达的大肠杆菌菌液,进行超声波破碎处理,收集上清及沉淀,采用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Ni-NTA Agarose纯化上清中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经100 mmol?L-1咪唑洗脱和0.01 mol?L-1 PBST溶液透析后获取纯化的Tm融合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纯化的Tm融合蛋白及灰飞虱总蛋白经SDS-PAGE分离后,用制备的Tm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序列分析显示,灰飞虱Tm的ORF大小为852 bp。采用RT-PCR克隆获得此ORF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扩增所得灰飞虱Tm的ORF长为852 bp,编码28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大小为32.6 kD。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所编码蛋白在不同物种间保守。将Tm ORF克隆入pET-32a (+)表达载体后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5 kD,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在包涵体中也有少量表达。纯化上清中的可溶性Tm融合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显示该抗体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效价大于1﹕409 600。采用制备的Tm多克隆抗体检测纯化的Tm融合蛋白及灰飞虱总蛋白,分别检测到1条约55 kD和约37 kD的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抗体有较强的特异性。【结论】克隆获得了灰飞虱Tm的ORF,并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进行了诱导表达,纯化获得了Tm融合蛋白,制备了高效价的Tm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泛素结合酶(UBCv1)的生物学功能及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p3XFLAG-CMV-7.1-I215L质粒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非洲猪瘟病毒I215L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pET-28a-I215L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His柱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I215L,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能够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产物约28 kDa,与预测大小一致.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测定抗体效价为1∶729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表达纯化了ASFV的泛素结合酶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后期解析ASFV泛素结合酶的结构、功能及病毒相关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抗延边白鹅IFN-γ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以已制备的pMD-IFN-γ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到延边白鹅IFN-γ基因,经TA克隆和BamHⅠ、EcoRⅠ双酶切,将目的基因亚克隆至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将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正确的重组蛋白用GST标签纯化试剂盒纯化,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GEXIFN-γ,表达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约为43 ku,制备的小鼠抗IFN-γ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6 0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水稻SDG711蛋白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选取水稻SDG711蛋白抗原决定簇较密集的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711C,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后进行纯化,再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试验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有效地检测抗原的表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DG711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促进因子(玉米浆、酵母膏和豆油)对阿舒假囊酵母合成核黄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0g/L玉米浆是最促进阿舒假囊酵母菌体生长和核黄素合成的最适质量浓度;40g/L酵母膏分别在0h补加20g/L,24h和48h各补加10g/L,其核黄素产量达到1587.37mg/L,比在0h1次添加40g/L酵母膏的产量提高了21.07%;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2~5g/L豆油,对核黄素的合成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E与核黄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1日龄商品肉公雏16 8只,随机分成4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维生素E(VE)和核黄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核黄素显著影响后期及全期的日增重,并在前期的日增重上VE 和核黄素存在相互作用。日粮添加VE 能显著降低鸡肉的滴水损失,核黄素也存在此作用的趋势(p =0 .0 9)。VE、核黄素均能显著降低鸡肉存放期间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水平,并部分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黄素对烟草悬浮细胞活性氧和防卫反应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转柠檬酸合成酶基因苜蓿耐铝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对渝苜1号转柠檬酸合成酶(CS)基因和对照株的根尖进行耐铝性试验,旨在找到转基因苜蓿耐铝性的适宜条件,明确转基因株较对照株表现出来的耐铝效果。【方法】以对照株和转CS基因4号苜蓿为材料,设计0、5、15、30和50μmol·L-15个氯化铝浓度梯度,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量前3d根尖的伸长情况。【结果】在5个氯化铝浓度下,对照株和转基因株在第1天的根尖伸长都显著的高于第2天和第3天;转基因株第2天在15、30和50μmol·L-13个氯化铝浓度下的根尖伸长显著高于第3天,而对照株的根尖在第2天和第3天基本停止伸长。随着铝浓度升高,根尖伸长受阻越严重。对照株在15μmol·L-1铝处理的第1天根尖还能基本正常伸长,但在第2天即使5μmol·L-1铝处理,根尖伸长已严重受阻,这说明对照株耐铝浓度低于15μmol·L-1。而转基因株当氯化铝浓度达到30μmol·L-1时,根尖伸长才开始明显受阻(P0.05)。【结论】渝苜1号CS转基因苜蓿的耐铝条件为氯化铝浓度15-30μmol·L-1,处理2d;转基因苜蓿相对于对照株表现出明显的耐铝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同源克隆从木薯品种辐选01(RS01)中获得SPS基因保守序列,利用RACE扩增技术获得全长cDNA序列并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木薯SPS基因在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木薯SPS基因cDNA序列全长3 857bp,开放阅读框(ORF)长3 228bp,编码1 076个氨基酸,命名为MeSPS(GenBank登录号KX822780);同源性分析表明,MeSPS基因与麻风树、蓖麻和荔枝的SPS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9%、89%和87%;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SPS氨基酸同源性在77%~92%;经qRT-PCR分析结果表明,MeSPS在苗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同一生长时期,MeSPS在叶片中相对表达量高于茎段和块根。  相似文献   

16.
核黄素诱导烟草悬浮细胞酚类物质和木质素的积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阐明核黄素对烟草悬浮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以及抗病相关的酚类物质、木质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1 mmol?L-1的核黄素处理烟草悬浮细胞,用生物化学、细胞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方法测定苯丙烷代谢有关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结果】核黄素处理后,PAL和POD活性明显升高,处理12 h 和24 h后酶活性分别达到峰值;荧光观察细胞壁积累了更多的酚类物质,胞内和胞外scopoletin(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明显升高,在处理12 h后都达到峰值,分别是对照的3.6和3.9倍;细胞染色和含量测定表明,核黄素处理后烟草悬浮细胞沉积了更多的木质素,处理24 h和48 h后,木质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5和1.8倍。【结论】核黄素处理后提高了烟草悬浮细胞PAL、POD活性,积累了更多与抗病有关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7.
将夏季高温环境下选择的384 只21 日龄健康Arbor Acres 商品肉仔鸡,平均分成8 组,每组3 个重复,采用3 ×2 因子设计( 核黄素:2 .2 mg/kg 、14 .4 mg/kg ;维生素E:10 mg/kg 、100mg/kg ;维生素C:0 、250 mg/kg) ,试验5 周。结果表明,在高温环境下添加核黄素( 维生素B2) 、维生素E 和维生素C 可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 和核黄素均能显著降低肉鸡体内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水平,而且维生素E 和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E、维生素C 和核黄素在降低肉鸡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上具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查尔酮合酶蛋白表达技术、结构、活性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尔酮合酶(CHS)是类黄酮途径的首步关键酶,参与合成所有类黄酮和异黄酮物质,参与决定多种植物重要性状。NCBI已有2917条CHS序列登录和释放。单个物种基因组中的CHS普遍由基因家族编码,通过基因加倍而产生。CHS蛋白的表达技术目前均是基于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多采用Novagen公司的pET载体系统,最通行参数为37℃条件下1 mmol/L IPTG诱导3h,表达蛋白普遍采用His-Tag进行亲和纯化,采用质谱或免疫分析技术进行身份检测,通过对生化反应底物和产物的HPLC检测可以精确分析酶活。苜蓿等植物的CHS蛋白已完成X射线晶体衍射研究,获得了三维结构和活性位点构象的初步解析,并与植物Ⅲ型PKS超家族中的其它酶类进行了比较。CHS蛋白的催化活性中心含有一个Cys-His-Asn三联体,另外CoA结合通道和内部的起始/延伸/环化腔关系到CHS蛋白的底物特异性及聚酮化合物链延伸的长度。植物Ⅲ型PKS超家族中,其它酶的结构骨架和催化方式与CHS相似,但活性位点残基的变化可能会造成活性中心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底物特异性、催化能力和产物种类的显著变化,是蛋白水平进化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发酵液中核黄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444 nm.[结果]在5.04~25.40 μg/m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6,回收率为100.736 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条斑紫菜的重金属解毒机制,分别采用Pb2+1、4、7、10 mg/L对条斑紫菜叶状体进行短期铅胁迫,同时,用10 mg/L的pb2+对叶状体进行持续铅胁迫,胁迫处理后提取总RNA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条斑紫菜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PyCSase -B)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铅胁迫能迅速且显著诱导Py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