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4月30日到7月29日设立10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影响明显,呈先升后降,然后小幅上升的趋势;随着播种期推迟,芝麻株高、始蒴高度和单株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单株产量于5月21日播种达最大值;蒴节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断下降趋势;蒴果长和蒴果宽变化不明显;空稍尖长度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于第6期(6月9日播种)和第7期(6月19日播种)达最大值;播种期之间的小区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和产量性状影响明显,适宜播期为5月上旬到7月中旬,其中5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方法,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15份早熟大豆品种、14份中熟大豆品种和12份晚熟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存在差异。晚熟品种根系最发达,其次是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根系相对最不发达,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的差异在苗期表现不明显,花期和鼓粒初期差异表明明显。  相似文献   

3.
烟茬不同播种期的大麦生育期及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市每年种植烤烟2.33万hm2左右,"烤烟—大麦—烤烟"种植模式已取得成功。为了探索不影响后作烤烟最佳移栽节令而获得大麦最高产量,本试验对本地主推品种保大麦8号设6个播种期,观察生育期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出苗至抽穗所需天数、茎蘖总数都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增加。9月30日播种期产量最高,达5 283.3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增加,至10月10日、10月20日两个播种期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穗实粒数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增加,至10月30日播种期后开始下降;9月30日播种期的千粒重最高,达42.8 g。  相似文献   

4.
旱坡地甘蔗栽培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旱地甘蔗的生长特点及与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一般生产大田与“吨糖田”甘蔗生长的特点及其差异、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3月底前 ,主要是受到有效温度低的影响 ,甘蔗地上部生长缓慢 ,4月份后 ,随着有效温度的明显回升及伴随着降雨量的同期增加 ,甘蔗生长加快 ,宿根蔗株高生长速于6月初率先达到最大 ,进入大生长期 ;冬植蔗和春植蔗则相继推迟约1周和3周到达最大 ;而在12月至1月份经催芽下种并结合地膜覆盖栽培的”吨糖田”则提早约2周 (5月底 )进入大生长期 ,且绝对的生长速度也最大。9月中旬后 ,虽然温度仍较高 ,但降雨量开始明显减少 ,使到各植期的甘蔗提早结束大生长期 ,株高生长明显减少 ,直至收获为止。高产蔗田 (亩产5~6.6t)与中产蔗田(亩产3~4.99t)及低产蔗田(亩产<3.0t)间的最大差异是茎长 ,其次是有效茎数 ,而茎径的差异最小。与“吨糖田”(亩产7.96t)比较 ,一般的生产大田(平均亩产4.23t)的茎长仅为前者的69.1% ,茎径为85% ,有效茎数则无大差异。茎长、茎径、有效茎数与蔗产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但茎径与有效茎数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削弱两者对蔗产量的最后效应 ;茎长与茎径间无明显相关 ,与有效茎数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故茎长最后对蔗产量的相关及贡献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金华地区规模种植的生育期短、抗性好、稳产高产的早稻品种.[方法]采用直播栽培模式,进行不同早稻品种的对比试验,了解不同早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情况.[结果]金早09生育期适中,成穗率高,有效穗数足,但结实率偏低;中早39产量高,但生育期偏长,应适期早播或机插栽培以提高产量;中组143全生育期最短,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用多系系列组合单一栽培和配方混种栽培。研究表明,多系组合经过配方混种后,产量差异减小,即产量优势获得协调互补,从而提高了水稻的稳产性;抗稻瘟病能力明显增强,对于不同稻瘟病的生理小种有抑制作用,从单一的垂直抗性趋向抗稻瘟病的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7.
覆膜栽培对中稻-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 ,在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条件下 ,萌发再生蘖 ,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称为再生稻。水稻再生利用是一种省工、省种、省肥、省水、省药、种一季收两熟的高效水稻栽培技术 ,1996年以来 ,在浙西南山区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 ,至今已累计推广近7000hm2,共增产稻谷2.83多万t,增值3200多万元 ,增加纯收入2100多万元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如何提高山区烂糊田的中稻 -再生稻产量这一问题 ,一直是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的难点。为了探索烂糊田中稻 -再生稻高产途径 ,我们借鉴地…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纬度相近的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共16个大豆品种,在常规处理(15万株·hm-2+磷酸二铵150kg·hm2)和非常规处理(4.5万株·hm-2+磷酸二铵45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对生育期结构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的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常规栽培条件下,辽宁品种和俄亥俄品种生育期结构没有明显差异;非常规栽培条件下,辽宁品种VE~V3时期平均相对长度显著大于俄亥俄品种平均相对长度,其它生育时期无差异.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各个生育时期的构成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序不同.全生育期的天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珍红1号、汕油27号和庐黑1号3个花生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生长性状和经济产量,得出了同一品种或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性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AnM和覆膜栽培方式均能促进花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提高经济性状;庐黑1号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均强于珍红1号和汕油27号,其产量在覆膜栽培下也最高,但在普通露地时最低,这是由于露地下庐黑1号的出仁率、饱满指数和经济系数太低所致.覆膜可大大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不同香蕉品种在广西的表现,对广西崇左市龙州县 10 月秋植的 6 个香蕉品种(桂蕉 6 号、中蕉3 号、中蕉 4 号、中蕉 6 号、巴西蕉、南天黄)的生长发育、结果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旨在为广西香蕉生产的品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同一时期,生长最旺的是中蕉 3 号,最弱的是南天黄,中等的是桂蕉 6 号、中蕉 4 号、中蕉 6 号和巴西蕉。生育期最长的是桂蕉 6 号和巴西蕉,比生育期最短的中蕉 3 号和中蕉 4 号多 17.8 d,南天黄和中蕉 4 号居中。产量最高的是桂蕉 6 号、中蕉 3 号、中蕉 4 号和中蕉 6 号,但 4 个品种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其次是巴西蕉,最低是南天黄。果实综合性状较好的是中蕉 4 号、桂蕉 6 号、中蕉 3 号和中蕉 6 号,南天黄和巴西蕉较差。从综合表现看,中蕉 3 号、桂蕉 6 号、中蕉 4 号和中蕉6 号表现较好,适合在广西种植并获得较高产量,南天黄和巴西蕉表现较差。香蕉不同品种的假茎高度、假茎和叶片数的月增长量与月积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低温则抑制香蕉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亚热带气候条件栽培生产草花,尤其是冬春季节生产草花,经济效益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从草花育苗、移栽上盆、摘心、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草花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入手,总结4种常见草花在三亚地区的栽培技术,为三亚地区草花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我们总结出了采用拱棚+地膜栽培早熟马铃薯的关键技术:调控温湿度是栽培技术中的重中之重;适时播种、配方施肥、规格种植、防治早、晚疫病等技术是获得高产、稳产的保证。下面就相关技术措施从8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以供宁南山区参与设施早熟马铃薯生产者商榷。  相似文献   

13.
北方地区利用温室栽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及其2个改良品种‘PKM1’和‘PKM2’,通过分析表观生长量、养分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差异性,筛选适宜北方温室种植的辣木品种。结果表明:PKM1的高生长和增粗生长均显著快于辣木和PKM2(p0.05),在定干前(71 d)三者平均株高依次为115.7、80.2、81.0 cm,地径依次达17.47、13.27、15.08 mm。植株养分季节变化,PKM1养分状况要优于辣木和PKM2,在5月份,PKM1叶片中全氮(44.32 mg/g)、全钾(12.73 mg/g)含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p0.05),全磷和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7月份,PKM1可溶性糖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光合特性分析,3个品种在弱光条件下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及光补偿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光强增加,光量子的转化能力出现显著性差异,PKM1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显著高于辣木和PKM2(p0.05),最高达23.84μmol CO_2/(m~2·s)。可见,北方设施条件下,PKM1的生长速度、养分状况、光合能力均表现最好,较适宜北方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亚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走访、调研,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技术和政策方面分析了三亚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三亚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三亚城市文化现有的基础上,分析通过整合三亚各种旅游文化资源,构建三亚文化品牌发展的系统工程,夯实文化品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三亚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总结日本农业考察学习的一村一品、农业协同组合等现代化发展经验,结合当前三亚市农业发展现状,提出在推进三亚现代农业发展中,从农业品牌产业、农业组织形式、农产品销售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三亚市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进行阐述。结果表明,三亚市耕地土壤养分总体有所下降,但全市耕地土壤磷含量比较富足。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性举措。从“三品一标”认证、商标注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分析三亚市农业品牌建设情况,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品牌化农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按照有机认证标准,结合三亚地区水稻栽培具体情况,从基地建设、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多个关键技术点,提出了三亚地区有机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旨在为热带地区有机水稻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蜻蜓目(Odonata)昆虫生活在不同的湿地中,越来越多地被用作评估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生物指标。弄清海南稻田蜻蜓目成虫群落组成和种群发展动态,可以为评价海南稻田环境质量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7年对热带地区三亚市和亚热带地区文昌市的第1季和第2季稻田蜻蜓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蜻蜓群落在海南两季水稻不同生长期都稳定存在,种类有5~15种,数量为每百丛(3.70±0.67)~(14.00±0.57)头。蜻蜓群落多样性指数(H′)为2.007~2.193,均匀性指数(J)为0.786~0.808,优势集中性指数(C)为0.148~0.190。三亚和文昌分别采集到蜻蜓成虫3科15种和2科17种,第2季种类多于第1季,共有物种11种,两季群落相似系数(Cs)为0.701,优势种相似系数(Cs)为0.857。在三亚两季的分蘖期、花期和结实期个体数量有显著差异,而文昌两季不同时期个体数量无显著差异。三亚位于南繁区,杯斑小蟌(Agriocnemis femina)、翠胸黄蟌(Ceriagrion auranticum)和截斑脉蜻(Neurothemis tullia)可能是对南繁稻田环境变化敏感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