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在最新一项禽流感前沿研究中成功培育出"绿色荧光鸡",在黑暗光线下,这些转基因小鸡的喙和脚呈现绿色荧光。小鸡胚胎注射荧光绿色蛋白质,从而使科学家在测试中很容易将它们与其它小鸡区分开。每个荧光小鸡都使用"诱饵基因"进行转基因处理,并且跟踪成长过程,专家能够监控它们如何遭受禽流感等疾病的影响。这项研究是由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海伦-桑(Helen Sang)教授负责的。据  相似文献   

2.
<正>印度新德里——在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下的Hyderabad家禽项目理事会(PDP)通过将来自不同品种的基因转入鸡中而开发了转基因鸡用于治疗目的。由资深科学家T.K.Bhattacharya领导的团队转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水母基因以生产转基因鸡。这种转基因鸡是不能食用的而是用于治疗用途以对抗病毒疾病和癌症、艾滋病和帕金森氏病  相似文献   

3.
科技动态     
德科学家发现基因可能通过食物链转移  德国多家科研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基因可能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物种之间转移。德国耶拿大学、慕尼黑技术大学、不伦瑞克大学和联邦肉类研究所共同参与了“通过食物链的基因转移”研究。研究人员用转基因玉米制成颗粒饲料喂养实验动物后,发现这些动物的肌肉和器官里都存在玉米的遗传物质DNA片断。  耶拿大学近日发表的公报称,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在实验动物体内发现具有完整功能的转基因玉米的DNA序列,也无法确定食物链能否造成基因变异。但参与该研究的耶拿大学科学家格哈德·雅莱斯认为,类…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科学家首次成功培育出精液中含有人生长激素蛋白的转基因鼠,这表明用雄性动物生产药物蛋白也是可行的。 目前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具有治疗作用的人体蛋白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雌性动物。譬如,科学家已培育出奶汁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物保健》2010,(10):75-75
<正>动物克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面对该领域的迅速发展,有科学家表示,人们研制克隆动物(包括对转基因动物的克隆)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农业,但是,用其来研发药物可能才是克隆动物的"远大前程"。比如,从克隆奶牛和奶羊的奶中提取蛋白质可用来制成药品,这种使用克隆动物的制药方式有望大大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首次用微注射法将DNA序列导入原核培育出转基因动物以来,这项技术引起了许多学者和生物工程公司的极大兴趣。导入人生长激素(hGH)基因的小鼠培育成功,此后转基因猪、鱼、兔和羊等相继问世,为动物基因工程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就转基因动...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动物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在本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从这项技术诞生的那天起,它就在改良畜禽生产性状、提高畜禽抗病力以及利用转基因畜禽生产非常规畜牧产品(如人类药用蛋白)等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实际应用还有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科学家们还是对其寄予了厚望.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动物技术将会不断得到完善,从而在未来的畜牧业生产中大显身手.目前,转基因动物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验动物的研究与动物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被称为"活的试剂",是科学家精心培育的一大类用于各种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1]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优化人类生存条件方面的意义勿庸置疑,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离不开实验动物.人和动物疫苗的研制、异体器官移植以及转基因和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是借助于实验动物获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动物制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预言 ,2 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开发的热点。其中之一就是 ,利用转基因动物制药[1] 。在制药业中 ,医药产业经历了 3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天然药物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2 ] 。在基因工程药物中又有 3个阶段 :其一是细菌基因工程 ,即把目的基因通过适当的改建导入大肠杆菌中 ,再通过细菌等原核微生物表达的目的蛋白作为药物 ;其二是细胞基因工程药物 ,这是把人或哺乳动物的基因直接导入哺乳动物的细胞中 ,生产有生物活性的产品 ;其三是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低成本、高活性的药物[3 ]…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肌细胞特异表达MSTN基因RNA干涉序列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研究利用人工合成的小鼠肌肉启动子SP,连接前期工作中获得带有GFP基因的小鼠MSTN基因RNA干涉载体pR-NAT-M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RNAT-SP-M1,将pRNAT-SP-M1线性化后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并通过300μg/mL 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阳性细胞。结果表明:获得的转基因阳性细胞呈现正常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梭形,且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绿色;转基因阳性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转基因阳性细胞经冷冻复苏后,仍具有正常的细胞形态和增殖特性;PCR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阳性细胞基因组DNA中整合有pRNAT-SP-M1序列。说明成功获得了转肌细胞特异表达的MSTN基因RNA干涉序列小鼠成纤维细胞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禽》2001,23(5)
德国多家科研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基因可能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物种之间转移。研究人员用转基因玉米制成颗粒饲料喂养实验动物,结果发现这些动物的肌肉和器官里都存在玉米的遗传物质 DNA片断。   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在实验动物体内发现具有完整功能的转基因玉米 DNA序列,也无法确定食物链能否造成基因变异。科学家认为,类似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因为在所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已发现鸡肉里存在玉米的变异基因片断。   研究人员喂养实验鸡的转基因玉米存在 3个变异基因:抗除草剂基因、防抗生素氨必西林的基因、抗玉米螟蛾的 B…  相似文献   

12.
自 Palmiter等 (1982)把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家畜的转基因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相继在兔、羊、猪、牛、鸡、鱼等动物上获得转基因成功。家兔既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又是重要的经济动物。从其自然特性来看,转基因家兔的研究与培育,不仅可以促进其自身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研究,而且能为大家畜的转基因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1家兔的转基因技术 1.1显微注射法   显微注射法是采用显微注射仪对受精卵进行注射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精细的显微注射针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动物受精卵…  相似文献   

13.
《湖北畜牧兽医》2013,(1):81-81
<正>科学家表示,世界上第一头加入两个人类基因的奶牛—罗西塔ISA产出的牛奶将非常类似于人乳,其中含有抗菌抗病毒成分,能够大大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参与该研究项目的阿根廷科学家阿德里安·穆托说,罗西塔ISA产的牛奶将类似于人乳,这是奶制品营养领域的重大进步。罗西塔ISA是阿根廷圣马丁国立大学和农牧业技术部门共同培育的产品。穆托说,"转基因动物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但两个基因是分开植入的,我们的技术优势在于实现了一次植入就能产生两个基因"。穆托表示,培育罗西塔ISA的目的是通过加入人类基因提高牛奶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市场信息     
科学家在牛奶中发现转基因成分绿色和平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德国研究人员首次在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的奶牛产出的奶中,发现了转基因作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断。这份报告说,德国巴伐利亚州一家牛奶和食品研究中心测试发现,一头用转基因大豆和BTl76玉米喂养的奶牛,其产出的牛奶中存在转基因饲料的DNA片断。绿色和平组织一名基因技术专家说,DNA片断的存在可能是饲料粉尘直接落入新鲜牛奶中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奶牛体内没有完全分解的转基因作物穿过肠壁、通过血液进入牛奶中。科学家普遍认为,转基因饲料的DNA会在动物消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前言过去十年里,随着重组 DNA 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能分离单一基因,分析和修饰核苷酸的结构,复制分离到的基因,并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的基因组中。这种对遗传物质的直接操作被称作“遗传工程”。“转基因动物”则是指基因组中含有重组 DNA 的动物1983年,作者与 Ralph 致力于生产转基因猪的研究,并获得了首例转基因猪(Ham-mer 等,1985)。本文扼要介绍转基因猪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1 转移猪基因的方法生产转基因猪的微注射过程与小鼠相似,只是猪卵母细胞不透明,其原核很难辨认。我们发现,将猪卵母细胞以10000~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转基因动物(trangenic animal)是通过实验方法,人工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使之与动物本身的基因组整合在一起,外源基因能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的动物。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是一项需要应用现代动物胚胎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众多基础生物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成果的一  相似文献   

17.
直接导入外源基因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型,在概念上是易懂的,而且从改变表现型的速度及精确度的观点来看都很诱人。因此,很多动物学家看到异种基因导入小鼠获得成功而浮想联翩是不足为奇的。转基因小鼠不仅显示了独特的表现型,还能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但是,要使转基因家畜在畜牧业中占一席之地.还有大量难题需要解决。本文提出一些目前从事此项工作的科学家。和正在对转基因家畜立项作可行性分析的科学家,应该思考的一些重要方面。不少文献报道了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下,但这并不限制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研究,且对转基因技术在家畜中的应用有重大影响。转基因整合的分子学机理尚不清楚,因此难以设计能改进其效率的方案。此外,在家畜中收集和培养受精卵和胚胎移植的技术也效率不高,进行转基因家畜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后勤支持。即使存在这些实际困难,有些行政官员仍可能要求科学家从事这项新技术研究。虽然转基因动物模型系统是有效的实验手段,但目前从牧业角度能考虑到的问题还很有限。但转基因技术的有些用途十分吸引人,致使有些商业企业已经对之进行探索,可望在今后10~20年内很多技术障碍被克服。这些新技术与生理系统遗传控制的更深入了解相结合,将有可能使家畜性状的改进按照高度富于想象力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8.
人工合成抗菌肽Thanatin基因的3条片段,利用重叠延伸PCR扩增技术得到完整的Thanatin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出pIRES2-EGFP-Thanatin重组表达载体。然后与脂质体混合,采用睾丸打点注射将新构建的抗菌肽基因注入小鼠睾丸内,共注射公鼠5只。6周后与雌鼠交配,对新生仔鼠进行断尾,提取尾尖基因组DNA,利用PCR和Southern印迹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得到的52只新生仔鼠中PCR检测阳性率为38.46%,Southern印迹检测阳性率为30.77%;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转基因小鼠呈现绿色荧光表达。通过睾丸注射法使Thanatin基因在小鼠的基因组中得到整合,为进一步研究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培育抗病动物品种以及通过建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进行抗菌肽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构建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并对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进行RNA水平上的筛选,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提供一种动物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获得小鼠组织的cDNA,并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进行胶回收,然后进行扩增片段和空载体的双酶切,将酶切后胶回收得到的Wip1基因全长与载体pcDNA3.1(+)进行连接,获得Wip1-pcDNA3.1(+)过表达载体,最终得到Wip1过表达转基因原代小鼠,并利用Southern blotting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小鼠进行鉴定筛选。试验获得Wip1过表达转基因原代小鼠30只,利用Southern blotting方法鉴定出阳性小鼠11只,阳性率为36.67%,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阳性率为32.84%。以上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Wip1-pcDNA3.1(+)过表达载体,并且经过Wip1基因在小鼠组织DNA和RNA水平上的鉴定筛选,成功获得了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20.
自Pal miter等〔1〕(1982)把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动物生产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相继在兔、羊、猪、牛、鸡、鱼等动物上获得转基因成功。转基因动物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中最热门、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已广泛渗透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制药及畜牧育种等各个研究领域中。这项技术正在对动物生产产生一场新的革命,在提高生长速度、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抗病育种、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1转基因动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