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畜牧业》2019,(9):18-19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传粉蜂生物学与授粉应用团队研究发现,噻虫嗪农药可影响中华蜜蜂的归巢、飞行、学习和记忆能力。该研究将对中华蜜蜂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噻虫嗪农药的使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害虫管理科学(Pest management science)》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7,(2):22-23
蜜蜂是自然界最主要的授粉昆虫之一,但一直受到杀虫剂的危害。为探究亚致死浓度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进食量的影响,将各亚致死浓度(100 ppb、10 ppb和2.2 ppb)的噻虫嗪用饲喂管法对意大利蜜蜂进行10 d饲喂,记录并计算每天每只蜜蜂的平均进食量。100 ppb噻虫嗪处理组蜜蜂进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0 ppb和2.2 ppb组蜜蜂进食量从第5 d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噻虫嗪抑制蜜蜂的进食,而低浓度的噻虫嗪对蜜蜂进食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这对进一步研究噻虫嗪对蜜蜂生长发育和生理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发生了大批量家蚕中毒死亡的现象,为了科学查找蚕中毒原因,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中毒家蚕的饲养农户共同之处是使用同种桑树肥料,对各种涉蚕物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桑树肥料中含有高浓度噻虫嗪,家蚕添食试验显示噻虫嗪的浓度大于0.001 56 mg/kg能够导致家蚕发生中毒;噻虫嗪16.5 mg/kg浓度根基施肥,40 d内采叶喂蚕可导致3龄蚕急性中毒,100 d后药物毒性消失。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桑园施用的肥料中残留有高浓度的噻虫嗪,其通过桑树根部吸收,传导到桑叶,导致家蚕农药中毒,继而引起大批量死亡。农药来源推测是甘蔗种植中使用噻虫嗪,农户购买的此批肥料使用了较多的甘蔗滤泥,导致肥料中噻虫嗪含量较高。针对噻虫嗪引起的家蚕农药中毒现象,建议更换新鲜无毒桑叶减少损失,可疑桑叶先行少量饲喂试验等措施,噻虫嗪肥料施肥后的桑树在100 d后再采叶喂蚕,可有效防止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基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所做的风险评估,为保护种群数量减少的蜜蜂,2013年5月欧盟委员会(EC)通过了对三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拜耳公司的噻虫胺和吡虫啉,先正达公司的噻虫嗪,在吸引蜜蜂或其他授粉者的农作物上禁用2年的决议。2013年8月,两家公司均对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EFSA评估的重点是对蜜蜂暴露于杀虫剂的三条主要途径进行风险评估:施过药的植物花蜜和花粉中的农药残留;种植含杀虫剂的种子时或杀虫剂经颗粒施用时产生的尘埃;施过药的植物吐水液中的农药残留。他们发现,在这三种情况下均对蜜蜂生存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5.
噻虫啉作为一种常见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由于具有广谱性、高效性以及对哺乳动物低毒性等特点,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噻虫啉在植物花粉花蜜中的残留不仅会对成年蜜蜂有危害,同时也会影响蜜蜂幼虫。目前针对噻虫啉对蜜蜂幼虫行为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实验在蜜蜂幼虫阶段的食物中添加浓度为0.5、1.0mg/L的噻虫啉,记录噻虫啉暴露后幼虫的封盖率、化蛹率和出房率,并在蜜蜂出房当天测试其嗅觉联想学习和记忆行为。结果显示,1.0mg/L的噻虫啉会显著降低蜜蜂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增加蜜蜂的死亡率,同时噻虫啉降低了蜜蜂出房后的学习效率和短时程记忆。结果说明蜜蜂幼虫阶段暴露亚致死浓度噻虫啉对蜜蜂的影响会延续到成年蜜蜂,进而影响整个蜂群的存活。  相似文献   

6.
欧洲投票禁止新烟碱类杀虫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4月底,欧盟委员会投票决定全面禁止新烟碱类杀虫剂。自2013年以来就已经实施限制,但新的裁定将禁令扩展到几乎所有户外化学品的使用。3种禁用的化学药品是吡虫啉、噻虫胺和噻虫嗪。这项禁令在2018年年底生效。最近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负面影响的实地研究对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的一份报告得出结论,杀虫剂对蜜蜂构成"高度急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外媒     
正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和蜜蜂的新消息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有害,而田间研究结果不明确。发表在《Apicultural Research》杂志上的2篇文章增加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第1篇文章中,德国研究人员探讨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啉对工蜂的社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取食了噻虫啉的蜜蜂显著减少了它们的社会行为。作者得出结论:如果病原通过食物交换进行传播,尽管噻虫啉可干预社会网络结构,它也可能会在蜂群的疾病传播机制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噻虫嗪包衣、拌种和空白的马铃薯苗为对象,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研究马铃薯种薯包衣对桃蚜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桃蚜在噻虫嗪包衣马铃薯苗上取食的过程中,np波和C波次数增加,口针在细胞间穿刺的频率明显增高;E1波和E2波次数减少,桃蚜取食次数减少;首次出现E1波历期显著延长,E2波持续时间缩短,噻虫嗪包衣阻碍桃蚜在马铃薯苗上取食,使取食时间推后,取食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噻虫嗪在节瓜和土壤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在节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本研究采用乙腈超声提取,浓缩后直接用HPLC-UV检测。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和回收率高,适合节瓜中噻虫嗪检测和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10.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是一种高效内吸性广谱杀虫剂,为评价其对柑橘蚜虫的防治效果,2011年及2012年分别进行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蚜虫的药效试验。2年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蚜虫速效性好,8000、10000、12000倍液药后1天、3天、7天防治效果均一直保持在100%。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剂对柑橘产生药害,对天敌比较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桂糖42号作为供试甘蔗品种,以"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蚕沙生物有机肥、噻虫嗪药肥为供试肥料,施肥量按等价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对甘蔗产量、压榨汁蔗糖分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含有蚕沙的肥料("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蚕沙生物有机肥+"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甘蔗苗期生长较好、有效茎多,与施用含有噻虫嗪农药的普通复混肥的甘蔗相比,萌芽率分别高1.5、2.4个百分点,分蘖率分别高22.2、16.6个百分点,枯心率分别低1.7、2.1个百分点,虫节率圴低10.45个百分点(对照的虫节率为10.45%);每667 m~2甘蔗产量高,产糖量差异不明显。但是,甘蔗压榨汁锤度和蔗糖分均低于施用噻虫嗪药肥的甘蔗,压榨汁锤度分别低1.01、1.00个百分点,压榨汁蔗糖分分别低1.15、1.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宋心仿 《蜜蜂杂志》2014,34(10):1-2
<正>中华蜜蜂有7 000万年进化史,是我国独有的土生土长的蜜蜂当家品种。中华蜜蜂适应性强,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很多种开花植物靠中华蜜蜂授粉得以繁衍下来,所以说维持生态平衡、保障粮油安全中华蜜蜂功不可没。中华蜜蜂为苹果授粉坐果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对保护生态和农业丰产意义重大。但现如今由于环境污染、滥施农药等因素,造成中华蜜蜂生存危机。加之引入的意大利等西方蜂种,造成残酷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意大利蜂的定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人工设计了蜂箱顶部多方向多通道巢门,针对蜜蜂对新巢门的逐步适应,蜜蜂进出巢门的数量比较,蜜蜂对各巢门的辨认,颜色对蜜蜂出归巢方向的影响,气味对蜜蜂出归巢方向的影响以及蜜蜂对巢门方向的选择六个方面进行试验和观察.发现:①在同一蜂箱、不同巢门进出的蜜蜂数量不同,与蜜源植物同一方向的东南面进出较多;②各个巢门的气味对蜜蜂出归巢方向的选择没有什么作用;③颜色对蜜蜂出归巢方向有一定影响,但其程度远小于蜜源植物方向的影响;④蜜蜂对巢门的选择基本上属于就近原则;⑤蜜蜂的定向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5种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对红色砂梨上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为云南无公害绿色特色水果的生产提供指导。本试验选用80%敌敌畏乳油、2.5%高效氯氟氰聚酯水乳剂、20%吡虫啉水乳剂、5%啶虫脒乳油和30%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5种化学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化学杀虫剂对梨树蓟马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药后第1天到第7天,防效都达到了70%以上。以氯虫噻虫嗪效果最好,药效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黄龙病最重要的媒介昆虫,对其进行严格防控是阻延黄龙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用室内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广东重要柑橘品种红江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Hongjiang)和广州园林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上的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并与实验室饲养的敏感种群进行比较,为合理选择农药、有效防治柑橘木虱提供依据。结果显示,77.5%敌敌畏乳油对3个种群防效一致,处理24 h后死亡率都达100%。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和20%甲氰菊酯乳油处理24 h后敏感种群死亡率也达100%,但2个野外种群死亡率略有下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5%毒死蜱乳油、12%高氯·毒死蜱乳油对敏感种群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48 h或72 h死亡率达100%。但广州九里香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显著下降,高效氯氟氰菊酯尤为严重,下降率达64-70%;湛江种群对啶虫脒、毒死蜱、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也显著下降,对高氯·毒死蜱敏感性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39%。97%矿物油乳剂处理24 h防效很低,但随时间推移不断提高,72 h达71-8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2%阿维菌素乳油对3个种群的效果都不理想。测定结果说明两个地区、两种寄主植物的柑橘木虱对多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建议各柑橘产区加强对本地区柑橘木虱的抗药性监测,充分考虑防治其他害虫对柑橘木虱抗性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7,(4):20-22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杀虫剂。此类杀虫剂通过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释放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阻碍昆虫神经传导,影响昆虫正常生理行为,最终导致昆虫麻痹死亡~([1])。本文通过测定吡虫啉与噻虫胺两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24 h内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2]),评估此类杀虫剂对中华蜜蜂的急性致死毒性。并通过统计经过亚致死剂量(sub-lethal dose)处理的中华蜜蜂,经过2 h、24 h和48 h后的伸吻反应率,从而进一步探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中华蜜蜂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金秋砂糖橘种植园开展,通过利用三种常用杀虫剂防治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效试验可知,22.4% 螺虫乙酯SC 、21%噻虫嗪EC、1.8%阿维菌素EC对柑橘木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1.8%阿维菌素EC1440倍的防效最优,其次是21%噻虫嗪EC 3360倍,但两者防效差异不显著。三种药剂的持效期均可达15天以上,可在柑橘木虱防治上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蜂群的病虫害相对比引进的西蜂病虫害的种类少,在西蜂没有进入中华蜜蜂区域之前,中华蜜蜂的幼虫几乎没有病害,蜂群的主要敌害是大蜡螟和小蜡螟幼虫,即巢虫(俗话说的穿虫),其次是各种胡蜂.  相似文献   

19.
利用3种农药在辽西地区天然草原进行了蝗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囊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烟碱·苦参碱乳油900 ml/hm2、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525 g/hm2和噻虫啉微囊悬浮剂375 g/hm2为三种农药经济使用浓度。从防效和经济角度分析,辽西草原区大面积开展蝗虫防治时可优先考虑烟碱·苦参碱乳油。  相似文献   

20.
<正>海南中蜂(Apis cerana hainana)具有可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蜜期长,适应性强,抗巢虫能力强,消耗饲料少及温驯性中等优点[1,3]。它是海南独有的中华蜜蜂种质资源,是以热带雨林为主的森林群落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