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正刚出壳的雏鸡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很差,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很弱,一般来说在第一周内的死亡比较大,引起雏鸡前期死亡的原因很多,总体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1疾病因素1.1鸡白痢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是育雏期最先遇到的传染病,3周龄以内雏鸡发病死亡率较高,也是雏鸡前期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鸡白痢的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养鸡业发展迅速,随着养鸡生产的发展,危害鸡群的各种细菌病、病毒病也正在与日俱增,育雏是养鸡业的关键阶段,雏鸡抵抗力差,对疯疾病的易感性也高。因此,必须严格预防雏鸡疾病的发生,依据雏鸡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疾病的发病时间、制定出不同日龄雏鸡的用药和免疫方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春季因为气候多变,雏鸡对疾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该时间段雏鸡最容易发生疾病。应该从预防、食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几个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4.
春季育雏期间,由于气候多变,雏鸡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现将此期间雏鸡最易发生的主要疾病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春季育雏期间,由于气候多变,雏鸡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现将此期间雏鸡最易发生的主要疾病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发病原因1.1自身因素初生蛋雏鸡怕冷,其出生7周后才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蛋雏鸡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当有应激因素存在时,其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雏鸡卵黄吸收不全,体质差,遇冷空气直吹鸡体时易发生呼吸道疾病。1.2传染因素蛋雏鸡呼吸道疾病可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引起。支原体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黏膜,可引起呼吸道疾病。蛋雏鸡的呼吸道疾病也可由新城  相似文献   

7.
“禽痢停”治疗雏鸡白痢白涛刘长富(西北农业大学陕西阳陵712100)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雏鸡急性败血性疾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对雏鸡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笔者用纯中药制剂“禽痢停”(西北农业大学兽药厂生产)治疗雏鸡白痢3500只,取...  相似文献   

8.
雏鸡曲霉菌病是雏鸡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疾病,对鸡的养殖具有很大的影响。笔者依据实例,对雏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状况以及临床症状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雏鸡曲霉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雏鸡开口灵”对雏鸡增重及成活率的影响吴开宝张书霞鲍恩东(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雏鸡开口灵”是为雏鸡专门研制的一种新型营养保健制剂。为进一步证明其对雏鸡具有增进食欲,防制雏鸡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抵抗应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雏鸡成活率之...  相似文献   

10.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幼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死亡。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雏鸡疾病控制的好坏,对雏鸡的育雏成活率影响极大。现将我摸索的疾病防制措施及应用效果介绍如下。一、疾病防制措施 1.出壳雏鸡注射庆大霉素或青、链霉素。不进行马立克氏病免疫的鸡只烘干后即可进行颈部皮下注射庆大霉素2000单位或青霉素1600单位、链霉素2000单位。如果进行马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球虫病已经成为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疾病,球虫病一般爆发于3~6周龄雏鸡,在15~50日龄的雏鸡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愈的雏鸡生长严重滞后,抵抗力降低,易患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3.
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具有对营养要求高,对疾病抵抗力弱等生理特点,为提高雏鸡成活率和均匀度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实行科学防疫程序提高雏鸡成活率张加瑞(湖北省国营中洲农场兽医站)雏鸡(指苗鸡出壳至6周龄的鸡)。对雏鸡实行科学防疫程序,可获得较高的育雏成活率。由于雏鸡的抵抗力弱,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疾病,得了病治疗也比较困难。因此,在育雏期间,应及时做好预防疾病和...  相似文献   

15.
白痢病是雏鸡生长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探讨了一例雏鸡白痢的诊断以及防治,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采用防治结合的方法,将雏鸡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最小化,同时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在新形势下,养鸡业深化发展的同时疾病发生率明显提高。雏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雏鸡多发病于2~3周龄[1],发病率、死亡率高,发病之后.  相似文献   

16.
1肉鸡对疾病的易感特性肉鸡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要求有比较稳定适宜的环境(前期怕冷、后期怕热)。肉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要比蛋雏鸡高1~2℃,肉雏鸡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也比蛋雏鸡晚1星期左右。肉鸡育雏期怕冷,温度低于32℃就会聚堆,很容  相似文献   

17.
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1育雏方式 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一般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经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鸡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相似文献   

18.
肉雏鸡的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速,体温调节能力还不够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引发各种疾病而导致死亡,因此为了提高肉雏鸡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方面要做好饲养工作,合理的管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绿脓杆菌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致病的疾病.该病多发生在雏鸡,初生雏鸡绿脓杆菌的感染常发生在1~5日龄,死亡率可达30%~6%.雏鸡一旦感染绿脓杆菌,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的防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肉雏鸡具有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差、温度敏感和环境适应性较低的生理特点,育雏期是肉鸡规模化养殖的起点,因此必须提高肉雏鸡育雏期成活率.本文对肉雏鸡育雏期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归纳为疾病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两方面,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更好的减少肉雏鸡育雏期死亡率,促进肉鸡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