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西气候干旱少雨,土壤含水率低,造林不易成活,苗木通过截干或平茬处理后,可减少地上部枝叶水分蒸发,并能快速恢复根系吸收功能,从而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能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干旱地区造林中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利用塑料防护管在干旱地区造林在干旱地区造林要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干旱地区土壤贫瘠、水分含量低、风沙过大,一些地方野兔、鼠类、牲畜和冻害等的为害很大,致使栽植上的苗木难以生长成活。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曾用树木、岩石秸杆保护层、塑料和金属遮...  相似文献   

3.
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特别是陕北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是水分。笔者通过20年的干旱地区造林实践,摸索出节水抗早技术,他的核心是:充分利用雨水、地下水、以保证林木成活、生活所需水分,因此应在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主要生产环节中要注意集水和水分的充分利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特别是陕北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是水分。笔通过20年的干旱地区造林实践,摸索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它的核心是:最充分地利用雨水、地下水,以保证林木成活、生长所需水分。因此应在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主要生产环节中要注重集水和水分的充分利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提高辽西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艳  高杨 《防护林科技》2004,(1):51-51,73
从我国干旱地区分布特点分析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剖析了影响造林成活的因子。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应采取(1)选择抗旱造林树种;(2)减少苗木在造林过程中失水的措施;(3)要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上接51页)保证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也是直接影响(4)促进苗木及早生根;(5)减少树木地上部分蒸腾和蒸发造成水分损失;(6)推广使用新的抗旱技术。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一是春季要适时早栽,在  相似文献   

6.
提高造林成活效果是造林工作的核心。影响植苗造林成活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苗木栽植后能否维持水分平衡。充分掌握苗木水分与造林成活效果的关系,是造林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1987年我们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场苗圃研究了刺槐、毛白杨苗木水分对造林成活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苗木水分状况对其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木水分状况对其成活及生长的影响张森,庄丽文,栾士波(黑龙江省林科所)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苗木水分状况对其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齐明聪认为:各树种苗木水分状况,不仅影响造林成活率,对已成活苗木的代谢和当年的生长也有影响。姜乃...  相似文献   

8.
张青正 《林业科技》1997,22(5):15-15,6
截干对迎春5号杨树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张青正(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杨树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在于苗木水分的供需平衡。由于起苗时苗木的根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伤,致使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造林后如果苗木根系不能保证苗木地上部分对水分最基本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辽西干旱地区,水分经常成为造林成活和正常生长的限制因子。而阳坡又是干旱地区的“大老难”,用一般的方法造林不易成活。1983年春我们在阳坡试用了地膜覆盖造林,在干旱之年取得了较其它抗早造林更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红松苗木水分状况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在造林前利用植物水分状况测定仪及四唑染色法对苗木根系水势和根系脱氢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苗木造林前大量失水,使根系水分下降,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因此,必须使红松苗的含水率在63%以上,才能保证造林成活。  相似文献   

11.
苗木修去侧枝,可以减少蒸腾失水,干旱地区用此法造林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5%左右,苗木浸根可以补偿越冬所失水分,苗木浸泡3—4天可增重15%左右,浸根可以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并缩短缓苗期。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由于持续干旱天气的影响,大量的松苗木无法定植,而随着气温的回升,松苗木已抽苔发芽。很多农友问,这些苗木还能用于造林吗?我们认为,只要掌握时机,抽苔松苗造林是可望成活的。 1.利用连绵阴雨天气造林。我们知道苗木定植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内部的水分保持平衡。利用阴雨天气造林正好满足苗木对  相似文献   

13.
吸水剂在樟子松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子松人工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根系的水分保护。所以,对樟子松幼苗的根系用吸水剂进行适当的保水处理,无疑是会提高造林成活率的。  相似文献   

14.
3树种苗木水分状况与造林成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杏,侧柏,大叶黄杨苗木进行浸根和晾晒处理后,用常规方法测定了苗木的主要水分指标,分析探讨了3树种苗木水分状况与造林成活效果的关系,并运用压力室技术,测定分析了3树种苗木的P-V曲线及其耐旱性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春季造林技术要点□李亿坤保持苗木水分。试验表明,从起苗到栽植完毕,以及栽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是苗木成活的关键。苗圃地里越冬的苗木,一般失水厉害,因此,在起苗造林前的三五天,要对苗圃地灌一次透水。一来能补充苗木体内的失水,二来苗圃地...  相似文献   

16.
兴安落叶松苗木失水规律和苗木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兴安落叶松S1-1苗木为材料,研究苗木失水规律。苗木活力与其体内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苗木裸根后迅速蒸腾失水,开始失水较快,以后逐渐减慢,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风速越大,苗木蒸腾失水速度越快;苗木失水首先使根系的水势下降,最终导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降低。兴安落叶松对其苗木水分要求较敏感,其健康苗木水势为-5bar,造林成活水势为-15bar。  相似文献   

17.
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在于水分,正如林业工人常说的那样,“造林成活率高,要靠水来浇,要是水分少,苗木活不了”。工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在生产中总结出了一套坐浆植苗成活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新植苗木的根系还不很发达,吸水、保水的能力都很差,所以新植苗木能否成活与能否得到充足的水分供给有直接的关系。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分,使其更多地为新植苗木的成活提供保障。在全球变暖、气候日益干燥的大趋势下,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疑对提高新植苗木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干旱多风环境下沙棘移栽苗木致死机理与成活率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沙棘苗木萌芽过程中体内水分状况与ABA累积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和风速对沙棘苗木含水量和水势有明显的影响,当定植后根系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低于14.5%。风速达到6m/s,可使苗体含水量占干重比值小于1.2,水势小于-2.5Mpa,芽和韧皮中ABA含量与苗体组织含水量,萌芽率及成活率呈显著负担关;在干旱多风条件下苗木成活率显著降低,即使少量成活的苗木幼芽生长缓慢。在干旱多风条件下沙棘造林宜采取截干、埋苗造林,避免苗木自身过度失水而降低成活率和成活后的生长,因此,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苗木含水量与造林成活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林后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能否迅速生长出新的根系和恢复其生理功能。苗木的新根再生长及生理机能的恢复,主要决定于整个苗木,特别是根系生活力的大小。一般的说,影响苗木生活力的主导因子是水分。为了探讨苗木含水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我们于1985年和1986年,对辽宁东部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不同含水量,进行了浸根、失水和造林等试验,以求探明成活率与苗木含水量的关系及苗木根系水分等情况,为在起苗、运苗、假植、造林等工序中,确定保护苗木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