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析潼南县桑枝食用菌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仁才 《蚕学通讯》2009,29(2):40-45
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项目的实施,潼南县新增桑园万余亩,年产桑枝可达几万吨,传统上都把它作为普通燃料。潼南县明宇生态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考察研究,开发出以利用废弃桑枝为原料,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构建全新农业循环的经济模式,达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加的三赢目的。现将明宇公司桑枝食用菌开发利用项目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桑枝是蚕茧生产中的大宗副产物。蚕桑产业是镇巴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利用桑枝木屑生产食用菌对提振蚕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桑枝副产物的利用价值,阐述镇巴县桑枝食用菌生产的开发潜力,探讨适合镇巴县的桑枝食用菌生产模式及发展策略,为镇巴县蚕桑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现有桑园160万亩每年剪伐桑枝条达1000万t左右,利用其为原料生产桑枝食用菌,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稳固蚕桑产业基础,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皖南地区桑园特点和产业特色,推介了“猪—沼气—桑园”循环经营模式、“桑园—家禽”生态养殖模式、“桑园—中药材”间作模式、“桑枝—食用菌—沼肥—桑园”循环利用模式和“桑园—蔬菜”套种模式等目前几种较为典型的桑园综合经营模式及技术要点,旨在积极探索推广适宜皖南蚕区应用的高效桑园综合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蚕桑资源的利用水平,提升宣城市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何猛  李瓒 《江苏蚕业》2006,28(2):49-50
<正>蚕桑业是睢宁县特色产业之一,全县有桑园 6.5万667m2。围绕着如何巩固桑园面积、增加桑园效益,县蚕桑站组织推广在桑园中种植金丝绞瓜、莴苣等立体种植项目及利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技术, 已初见成效,但因数量较少,始终无法形成规模效益。2004年秋,县蚕桑站组织规模生产桑枝香菇的尝试,在不影响茧站晚秋茧收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茧站房舍,进行养菌,生产香菇8万袋,创造效益10 万余元。  相似文献   

6.
正3桑枝的利用桑树除采叶养蚕外,其枝、根、果实和桑叶均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尤其是桑枝产量较高,平均每667 m~2成林桑园年产桑枝1.2~1.5 t,全国年产桑枝总量达到1440万t~1800万t,是蚕桑生产过程中最为丰富的副产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如皋市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锋 《中国蚕业》2010,31(3):56-59
蚕桑产业是如皋市农村一大传统特色产业,为了增强产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提出要从如皋市实际出发,大力开展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桑园空闲期间,利用桑树之间的空地间作经济作物,利用桑枝、桑叶、茧蛹、蚕沙等资源实施综合开发,利用桑园上部空间的立体优势发展银杏等;对蚕桑产业实施立体开发,向后道工序延伸,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蚕桑产业是桐乡市农村传统的主导产业,2011年全市桑园面积8739hm2,饲养蚕种28.6万张,生产蚕茧13545-3t,蚕茧产值4.9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11.8%。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列全省之首,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桑园面积作为绿化面积的主体,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四川武胜建成桑枝规模集中粉碎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武胜县从2017年开始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现已完成3万亩(2000hm^2)标准化桑园建设,每个蚕桑基地乡镇的集中成片桑园面积都在2000多亩(133.3hm^2)以上。全县每年废弃桑枝都在3万t以上。如不及时有效处理,任其堆积丢弃在田间地头,必将泛滥成灾,对农村环境及蚕桑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为解决桑枝就地高效利用的难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功能研究室通过对国内各种大型粉碎设备的选型改良,成功开发了适用于桑枝粉碎的大型粉碎机,每小时可粉碎桑枝2~3t。  相似文献   

10.
正磐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是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药材之乡,食用菌和中药材是当地的主导产业,食用菌栽培与中药材种植争地矛盾一直较为突出。该县冷水、仁川等地是传统的种桑养蚕区,食用菌的栽培规模占全县的50%。目前有桑园267 hm2,每年约有3000 t的桑枝条,是生产黑木耳的上等原料。2012年开始,磐安县冷水镇开展桑园—桑枝黑木耳套种生产模式的推广,有效缓解食用菌用地紧张,同时增加冬季桑园和桑枝的利用效率,提高种桑综合经济效  相似文献   

11.
蚕桑生产是桐乡市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长期以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内,蚕桑产量曾位居全国首位;但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明显,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蚕桑比重逐年下降,2015全市有年报桑园面积78160 m2,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不到6万户,全年饲养蚕种量18.06万张,年蚕茧生产量0.95万t。  相似文献   

12.
蚕桑产业是武胜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是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全县现有桑园1.8万亩(1200hm^2),小蚕共育室0.71万m^2、养蚕大棚13.7万m^2、省力化蚕台27.5万m^2,累计推广纸板方格蔟250万片,桑园间套作7000余亩(466.67hm^2),种植桑枝食用菌5万余袋。  相似文献   

13.
桑枝的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嫩枝,桑枝占桑园年产干物质量的64%左右,是蚕桑资源中生物量占有比例最高的物质。本文就桑枝在医药、栽培食用菌、制板及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程锦发 《中国蚕业》2006,27(4):35-36
桐乡市蚕桑产业具有历史悠久、面广量大及比较效益较高之特点,是浙江省的重点蚕桑产区,全市共有蚕农12万户,专用桑园面积10667hm2,年产鲜茧1.25万t,占全省蚕茧年产量的16%。蚕桑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市农民蚕桑收入占总收入的15.56%。蚕桑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9.8%。桐乡市生产的蚕种除了供本地区蚕农使用外,还销往云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省(市)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年销售蚕种量30多万张。所以,提高蚕种质量,生产优质蚕茧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提高蚕种无毒批…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桑枝、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种桑除了养蚕外,还可以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茵以及加工板材;利用多余的桑叶研制桑绿茶;此外,种植多用途的桑树优良品种,还可以果、叶两收。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利用桑枝加工板材,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1400元。利用桑叶养蚕,1亩桑园仅养蚕一项的年产值约2400元~3600元;利用每年夏、冬两次砍伐及春秋萌长的弱枝所废弃的嫩梢、嫩叶研制桑绿茶,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种植果叶两用型桑树优良品种,1亩桑园总产值可达4600元。近年来,广西桑园面积不断扩大,桑树资源丰富,大力开发桑枝、桑叶等桑树产品,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种桑只为养蚕”的单一生产模式,而且对促进蚕农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沈蔚 《江苏蚕业》2011,(4):29-3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生物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重视,蚕桑资源特别是大宗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在桑枝栽培食用菌、蚕沙提取叶绿素、桑叶制茶、桑果酿酒、蚕蛹虫草开发、蚕蛾制酒等方面取得了技术性突破并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发展,成为了蚕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功典型。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高效生态桑园、桑园散养草鸡、桑叶粉饲养巴马香猪、桑枝粉栽培食用菌等系列试验,初步探讨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几种模式,为提高蚕桑生产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研讨了新方法,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赖常元,资中县球溪镇高坳村农民,今年61岁,一家5口人,近年来发展果叶兼用桑园,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成为资中县蚕桑产业致富的典型。2015年1hm~2(15亩)果叶兼用桑园养蚕15张,蚕茧收入19350元,桑果收入47000余元,利用桑枝种植大球蘑菇收入15万元,桑园间作草莓0.13hm~2(2亩)收入45000元,全年蚕桑综合收入达到26万余元。具  相似文献   

19.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产业基础面广量大:目前蚕桑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的地位不能迅速改变和由其他产业替代。桐乡市目前尚有9333hm2左右桑园,有近9万户农户栽桑养蚕,蚕业收入仍占农业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农村历来有“吃饭靠种田,用钱靠蚕桑”的谚语。如蚕桑产业起伏过大,不可能由其他产业快速替代,势必影响整体农业经...  相似文献   

20.
正涪城区位于绵阳市近郊,全区现有桑园面积近3万亩,其中统一成片流转建设标准桑园7000亩,蚕桑主要分布于8个乡镇、41个村,养蚕农户近1万户,今年全区养蚕6万余张,生产优质蚕茧2400余t,蚕茧产值突破亿元,加上桑枝、桑果等资源开发利用,蚕桑总产值达到1.3亿元,茧丝总产值2亿元。蚕桑业已经成为绵阳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涪城区生产的优质蚕茧,茧丝长1200m,解舒率70%以上,清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