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由布鲁菌感染引起,传染性和流行性较强,不但可造成母畜流产,而且会影响人的生育能力和健康。如果防控不力,将严重阻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布病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为此,应积极探索布病防控技术,努力提高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显著提升布病监测预警能力和疫情处置能力,有效防控布病传播。  相似文献   

2.
布鲁菌病(布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布鲁菌作为布病的病原可以导致患病动物的流产及人类的马耳他热。群体感应系统对布鲁菌在胞内生存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调控着细菌的Ⅳ型分泌系统和鞭毛相关基因的表达。除此之外,布鲁菌群体感应系统在布鲁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论文对布鲁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布鲁菌病(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作为布病的病原,布鲁菌能够耐受宿主体内的各种杀菌机制并持续的生存。当布鲁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必须适应抗体免疫的环境,而这依赖于布鲁菌对自身基因表达的巧妙调控。Hfq蛋白是一个RNA伴侣分子,对于介导sRNA的转录后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多种细菌中,对Hfq蛋白的功能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该蛋白与细菌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对多种应激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致病菌的毒力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文对Hfq蛋白的结构,对sRNA的调控功能,特别是布鲁菌Hfq蛋白调控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在布病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为布鲁菌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布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给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损失。欧美发达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布病的防控工作,相继制定了布病的防控规划或根除计划,一些国家现已根除布病或将其危害控制在很低水平。欧美发达国家布病的防控经验不仅对本国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布病控制和根除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布鲁菌病(布病)是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布鲁菌可以导致患病动物的流产及人类的马耳他热。外膜小泡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自发释放的一种球形的双层膜结构。在多种细菌中,外膜小泡发挥着运输细菌物质,抵御宿主杀伤作用,参与生物膜形成等多种功能。外膜小泡也可以影响布鲁菌的内化过程,并干扰宿主的细胞因子反应,从而使布鲁菌建立对宿主的感染。除此之外,由于布鲁菌的外膜小泡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使其在布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青海省牛布鲁菌病的流行情况,为布鲁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及动物布病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牛布鲁菌病的血清学分析。结果显示,在2 734份牛血液样品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率为3.51%,不同地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布病试管凝集试验(SAT)复筛结果阳性率为3.00%,不同地区间的布鲁菌血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我们青海省牛布鲁菌病患病率较高,应尽快制定防制措施,以免危及动物及人类公共健康。  相似文献   

7.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动物和人,造成生殖系统损害为主、可能伴随骨胳和多器官损坏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可以动物中以牛羊感染常见,猪、犬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以羊种布鲁菌对人造成的感染最为严重[1],布病的流行不仅会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畜间布鲁菌病流行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省近几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畜间布病疫情已明显回升,并给当地畜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为切实摸清本省畜间布病发生情况,我们制定了<2009年全省布鲁菌病防控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加大了布病的监测范围和监测数量,通过监测,基本掌握了畜间布病的流行动态,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布鲁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其中羊种布鲁菌(B.melitensi),牛种布鲁菌(B.abortus),猪种布鲁菌(B.suis),犬种布鲁菌(B.canis)均可以感染犬。乌鲁木齐地区近年来宠物业发展较快,但对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研究还少见报道。对2013-2014年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动物医院收治  相似文献   

10.
绥德县1996年-2008年布鲁菌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绥德县1996年-2008年畜间布鲁菌病血检情况的分析,得出绥德县从1996年暴发人畜间布病后,经过12年的艰苦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畜间布鲁菌病阳性率明显下降.并结合人间布鲁菌病发病情况,提出今后布鲁菌病综合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布鲁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即布鲁菌病(布病)。该病危害很大,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布鲁菌易感宿主广泛,几乎所有哺乳动物以及人类都易感,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威  相似文献   

12.
布鲁菌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试管凝集试验是我国诊断动物布鲁菌病的法定试验。结合多年来从事动物布鲁菌病实验室诊断工作的经验,对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过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方法简化了试验的操作步骤,节省了检测时间,可用于畜间布病的大批量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养殖户对布鲁菌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可能的感染危险行为,为针对性开展布鲁菌病健康宣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灵丘县选取70户牛养殖户,通过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养殖户的布病防控知识和高危行为情况开展现状调查。[结果]在70名被调查对象中,有77.14%的养殖户没有对新购入牛进行单独饲喂的防疫隔离意识。有45.71%的养殖户对牛群未免疫布病疫苗。虽然灵丘县近年来多次开展过布鲁菌病的宣传干预,但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宣传干预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结论]灵丘县养殖户对布鲁菌病的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但仍距离规划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仍存在不小的感染布鲁菌病的风险。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加强针对养殖户进行布鲁菌病宣传干预,提高该部分人群对布鲁菌病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引发流产、不孕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简称布病。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不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布鲁菌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病畜可长期或终生携带布鲁菌,对其他动物和人类具有一定程度的威胁。病原菌在水和土壤  相似文献   

15.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作为重要人畜共患病.布病是我国规定的二类疫病,在大动物传染病中是仅次于口蹄疫且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传染病.布病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正>布鲁氏菌病又称布病或者波浪热,是由布鲁氏杆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以感染牛羊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病原导致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是布鲁氏杆菌,该菌菌体较小,形状不规则,呈杆状或似球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属革兰氏阴性杆状菌,其分7个菌,包括羊布鲁氏杆菌、牛布鲁氏杆菌、猪布鲁氏杆菌、绵羊布鲁氏杆菌等,其中牛、羊、猪类菌的危害最严重,羊布鲁氏杆菌的致病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于2012年3~5月份,对张家口市规模化奶牛场未经布鲁菌病苗免疫的2 680头奶牛进行了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的阳性率为0.25%,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的阳性率为0.45%。数据表明,布鲁菌病已在张家口市规模化奶牛场中零星出现,相关部门需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布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315-1319
为了进一步了解甘肃省W市种羊场羊布鲁菌病血清流行率情况及空间分布,为当地种羊场羊布鲁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血清学检测以及群间、空间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W市种羊场进行羊布鲁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W市2016年种羊场布病表观血清流行率为38.10%,真实血清流行率为45.69%,个体表观血清流行率为6.61%,真实血清流行率为5.84%;2017年种羊场布病表观血清流行率为47.62%,真实血清流行率为57.75%,个体表观血清流行率为4.79%,真实血清流行率为3.53%;2次检出的阳性种羊场主要分布在农区,牧区种羊场未检出布病阳性羊。表明W市阳性种羊场数量有所增加,布病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布鲁菌病是造成严重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损失的人畜共患病,目前对该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有凝集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等,其中补体结合试验(CFT)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可的布病血清学确诊的经典标准方法。但在实际布病检验中,由于其原理复杂、操作繁琐、影响因素多、耗时长等原因而未能被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明晰其原理,提高CFT的可操作性及准确性,本文比较了我国动物布鲁菌病标准和OIE手册中CFT的差异,并结合本实验室应用情况,对CFT在布鲁菌病诊断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为布鲁菌病补体结合试验的科学应用及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杆菌(Brucella)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可以作为生物武器使用。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免疫蛋白质组学是以双向电泳、生物质谱及生物信息学为主要技术支撑的蛋白质组学与传统免疫印迹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学科。本文主要综述了免疫蛋白质组学在布鲁氏杆菌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