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稻穗部性状特点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一次枝梗数相同的8个品种穗部性状的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穗数与穗粒重三者构成闭合回路 ,通过次枝梗总长、穗长与产量三因素相联系 ;一次枝梗粒数、秕粒数及粒重在穗轴各节位的分布均匀 ,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一次枝梗长在穗轴上的分布可分为中下位优势型、中位优势型和中上位优势型 ;二次枝梗个数与粒数在穗轴上呈梭型分布 ,最大值出现在中部及中下部节位 ,穗轴不同节位二次枝梗结实率上部>中部>下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选用 11个黑龙江省目前典型高产品种和新近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 ,在哈尔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 ,研究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影响。结果表明 ,依据 Sasahara划分穗型方法 ,供试品种可分为中位、偏下位和下位优势穗型等 3种类型。上部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的结实率 >中部 >下部 ,但二次枝梗粒结实率存在整穗性。只有上、中、下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的品种 ,整穗结实率才能高。未发现 Sasahara氏穗型和结实率高低间的关系。一定着粒密度范围内 ,着粒密度越稀 ,结实率越高。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上、中、下穗轴节位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着粒密度偏稀、穗层位置偏下等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3.
水稻直立穗型基因多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杂交后代来自同一F4单株的F5世代不同穗型植株为试材,对其茎叶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直立穗性状与其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直立穗型植株较矮,叶片短而宽,叶鞘长且上部节间短,而弯曲穗型则相反;(2)不同穗型植株2次枝梗、2次枝梗籽粒、2次枝梗空秕率在穗轴上的分布趋势很相近,但是直立穗型2次枝梗空秕率极显高于弯曲穗型,而1次枝梗空秕率在不同穗型间差异不明显,选育1次枝梗籽粒比率高,2次枝梗籽粒主要分布在上部的直立穗型品种,有利于改善结实性;(3)直立穗性状有可能是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灌浆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方法]选用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326和弯曲穗品种奥羽316,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研究2品种主穗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的灌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2品种主穗上1次枝梗粒数均多于2次枝梗粒数,辽粳326每穗颖花数的差异主要是由2次枝梗数和2次枝梗粒数决定,而奥羽316恰相反。辽粳326的实粒数与结实率均高于奥羽316。2品种各级籽粒灌浆趋势为上部1次枝梗(PBt)籽粒>中部1次枝梗(PBm)籽粒>上部2次枝梗(SBt)籽粒>下部1次枝梗(PBb)籽粒>中部2次枝梗(SBm)籽粒>下部2次枝梗(SBb)籽粒。辽粳326的单茎草重和粒草干重明显高于奥羽316。[结论]辽粳326的灌浆能力优于奥羽316。  相似文献   

5.
直立穗型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不同穗型水稻穗功能、穗部性状和穗型遗传及直立穗型水稻群体生理生态等特性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不同穗型水稻穗的光合能力均较弱,可视为非同化器官,但当穗部光照条件变劣时,籽粒成熟率和千粒重明显下降,直立穗型品种下降幅度更大;不同穗型水稻1、2次枝梗及其着生籽粒在穗轴上的分布规律相似,直立穗型水稻结实率偏低主要是因为中下部2次枝梗籽粒结实宰相对更低造成的,选择1次枝梗籽粒比率较高、2次枝梗籽粒主要分布在穗轴上部的直立穗型水稻品种有利于提高其结实性;目前发现的水稻穗型基因都是主效核基因,且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直立穗型基因具有一定的多效性,往往导致性状变异的相互关联;直立穗型水稻群体光照及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生态条件较为优越,故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LAI)衰减较馒,群体光合速率(CAP)高值持续期长。因此,直立穗型水稻群体物质生产能力较强,生物产量较高,这是其最终经济产量较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稻直立穗性状的遗传与其它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直立穗型辽粳5号与弯曲穗型丰锦和沈农129号杂交,F1表现直立穗型,F2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表现3:1分离,正反交F1表现和F2分离均无显著差异;直立穗型穗和上部节间较短,因此株高明显低于弯曲穗型;直立穗型1,2次枝梗和1,2次枝梗籽粒的比例和分布都与弯曲穗型相似,但2次枝梗籽粒尤其是下部2次枝梗籽粒空秕率高,粒重亦明显低于1次枝梗籽粒;选育1次枝梗籽粒比率高,2次枝梗籽粒主要分布于穗轴上部的直立穗型品种,将有助于改善结实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两种穗型品种粒重和结实率在穗上不同粒位的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穗型品种米质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了3个直立穗型和3个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两种不同穗型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和结实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和弯曲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差异明显,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粒重和结实率高低没有较大联系,因品种而异。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粒重和结实率高低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不同部位间籽粒相比,粒重和结实率基本都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不同枝梗间相比表现为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同一枝梗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一次枝梗上6个粒位籽粒的粒重和结实率基本以第4、5、6粒位较高,第2粒位最低,二次枝梗上3个粒位以第1粒位最高,第2粒位最低。一次和二次枝梗与上部、中部和下部枝梗这两类粒位之间的互作对粒重有显著影响。直立穗型品种单一稻穗不同粒位间粒重和结实率的变异大于弯曲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弯穗型水稻籽粒充实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北方弯穗型水稻籽粒的充实状况,以辽宁省常规粳稻为试材,对稻穗中不同部位籽粒充实程度及其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饱谷粒内部存在充实程度差异,体现为至少可以分成密度>1.06,>1.04,>1.02等不同的充实组分;二次枝梗籽粒充实率较一次枝梗低,其中中、下部二次枝梗表现尤甚,中、下部二次枝梗的空秕粒粒数和中部二次枝梗密度>1.06的籽粒粒数百分比在品种间变异较大;籽粒充实率与结实率变化规律一致;糙米率大小与籽粒充实度高低相对应,相同充实度籽粒糙米率弱势粒高于强势粒;籽粒充实率与结实率、千粒重、每株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但相关系数不大。  相似文献   

9.
水稻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宁省最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穗部性状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如下。产量与每穗粒数、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对产量都有积极意义,产量是其综合作用的表现。结实率主要受控于二次枝梗结实特性,育种上要从结实率角度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就要着重考虑选育二次枝梗结实率高进而结实率高的品种。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以及二次枝梗粒率都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的增加将有助于穗粒数的增加。穗粒数与二次枝梗粒数随品种的变化是一致的,二者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提高千粒重有可能进一步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水稻大粒种质单穗重与穗部性状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个水稻大粒种质与2个常规品种进行穗部性状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与常规品种相比,大粒种质有效穗数少、实粒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偏低;大粒种质在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以及二次枝梗对应各性状均显著低于常规品种。②大粒种质单穗重与一次枝梗实粒数、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单穗重与一次枝梗结实率、一次枝梗千粒重、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③回归分析表明,二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实粒数、二次枝梗千粒重、一次枝梗千粒重对单穗重具有正向影响,二次枝梗结实率对单穗重具有负向影响;大粒种质与常规品种比较,一次枝梗结实率对单穗重具有负向影响,但回归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1.
辽宁水稻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及其与结实性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辽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以分为高、中、低产3种类型,穗数是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反,千粒重无显著变化;高产品种生物产量高于中、低产品种,高、中产品种经济系数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着粒密度及经济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每穗粒数关系最密切,而每穗粒数主要由二次枝梗粒数决定,其次是着粒密度和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整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高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不同产量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三积温带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了不同产量类型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穗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黑龙江三积温带水稻多数为中产或中低产品种,高产品种较少。高产类型的产量构成特征为穗粒数和结实率较高,穗数和千粒重表现中等。一次枝梗数呈低产类型高产类型中产类型中低产类型的趋势,高产和低产类型一次枝梗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产类型,各类型一次枝梗结实率均高于90%,一次枝梗的千粒重均在27 g左右。高产类型的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千粒重、二次粒率都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3.
Studies were conducted with rice varietie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n Liaoning Province of China as test material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eties teste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1) the high-yielding (HYV), (2) the mediumyielding (MYV), and (3) the low-yielding (LYV). The panicle population was in the order of HYV〈 MYV 〈 LYV, while the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nd seed-setting rate were just opposit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1 000-grain weight. Biomass was higher in HYV than in MYV and LYV, while the harvest index was higher in HYV and MYV than in LYV. Yield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panicle population,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seed-setting rate, the number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branch grains, seed density and harvest index. Yield was most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which was determined chiefly by the number of secondary branch grains and to a lesser degree by seed density and the number of primary branch grains. The seed-setting rate of the secondary branch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the whole panicle and yield. The peak value of primary branches for HYV, MYV and LYV was 12-14, 10-13 and 8-12, respectively. LYV had fewer secondary branch grains, while MYV and HYV had more. Such grains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panicle axis for LYV an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s for MYV and HYV.  相似文献   

14.
氮肥调控对粳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施氮量300.00kg/hm2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配比,研究了氮肥调控对粳稻穗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氮与穗肥氮配比为6∶4的处理,千粒重和一、二次枝梗的饱粒数最多,强弱势粒质量均大于其他处理。单穗总粒数与一、二次枝梗数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二次枝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单穗实粒数与一次枝梗饱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次枝梗粒数和着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单穗结实率与一、二次枝梗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二次枝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型指数与单株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着实粒密度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50  
【目的】探索超级稻群体库容形成及其构成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构成及特征。【结果】 (1)不同试点的超级稻品种均显著或极显著比对照增产,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产量增加的直接原因。培育大穗是超级稻扩大库容量、增加颖花量的主要途径,而增穗并不能扩增群体总颖花量。(2)大穗是通过两种途径协调实现的:一是增加一次枝梗数及其上的平均着粒数,二是增加二次枝梗数但稳定二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 其中增加二次枝梗数及其总粒数是主要的; 超级稻在一、二次枝梗数增加的同时,通过稳定二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而增加一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优化颖花分布,提高全穗结实率而增加单穗籽粒重; 超级稻单穗重达4.0 g 以上, 平均比对照增重10.9% 。(3)超级稻产量潜力高,最大库容达870 kg/667m2,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幅近10%;但最高库容有效充实度在品种间、试点间变化较大,并无稳定优势,平均为80.3%,略低于对照,故因种因地栽培是实现超级稻稳定超高产的关键。【结论】超级稻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增加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及其平均着粒数来增大穗型,通过优化一、二次枝梗上颖花分布来提高结实率从而增加单穗重。  相似文献   

16.
水稻着粒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穗部性状与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关系,以辽宁省近年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稻着粒密度可将试材分为散穗型、半散穗型、半紧穗型和紧穗型4种类型.各类型间稻谷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产量较高.紧穗型品种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宅秕粒数都较多,成粒率较低.除了散穗型品种整精米率显著高于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外,散穗型、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间其它品质性状差异不显著,三者品质明显好于紧穗型品种.着粒密度与每穗成粒数、产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与碱消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谷草比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的单叶净光合速率较高,后期生产的干物质较多,谷草比较大.半紧穗型和半散穗型品种产量较高,食味品质较好,选择着粒密度适宜的材料容易育出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