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思茅松树脂道数量与产脂力回归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5个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的树脂道个数进行测定,并对其与产脂力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相关关系较为紧密,经过对18个回归方程的拟合,得出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a+becx。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域马尾松优树产脂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个不同地域的马尾松林分中选择79株高产脂类型的马尾松优树进行产脂力分析,结果表明:产脂量与割沟负荷率、树冠及树皮厚度相关,特别是树皮厚度对产脂量影响最大;不同产地优树的产脂力系数不同,而对照树的产脂力系数基本相近;松树的产脂力与边材中树脂道的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数量和直径腔大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产脂类型与轴向树脂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高、低产脂类型产脂量、产脂力和轴向树脂道的关系。初步结果认为:1.高、低产脂类型的产脂量和产脂力相差很大,树脂道面积、数量、直径也有差别;2.采脂割面下沿木质部的树脂道面积、直径与产脂力之间相关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γ=0.629和γ=0.641;3.根据计算产脂力经验公式,测定树脂道直径或面积,可求出相应的产脂力,作为鉴定高、低产脂类型的估测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嫩枝、未创伤与创伤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结构的差异,为高产脂量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和比较其嫩茎、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结构和创伤后树脂道结构的差异性,并分析嫩茎、创伤与未创伤树脂道结构的相关性。【结果】在当年生嫩茎中,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之间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单个树脂道平均面积差异显著,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轴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轴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63 433μm~2·mm~(-2)和4832μm~2,为低产脂量的2.69和3.03倍,同时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径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径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42 105μm~2·mm~(-2)和3 858μm~2,为低产脂量的3.19和3.44倍,但高、低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树脂道数目差异不显著;未受创伤树干木质部中,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性与嫩茎中的相似,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轴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轴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96 229μm~2·mm~(-2)和17 656μm~2,比低产脂量的高12.15%和14.54%,同时高、低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树脂道数目差异也不显著;受到创伤树干木质部中,高产脂量无性系的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数目分别为118 635μm~2·mm~(-2)和7.8个,比低产脂量的分别高23.96%和27.87%,而创伤后高、低产脂量无性系之间单个树脂道平均面积差异不显著。未受到创伤时,树脂道主要集中于晚材或早晚材过渡区域中,高产脂量无性系晚材宽度平均值为312μm,比低产脂量的高15.56%。受创伤影响,早材中出现诱导型树脂道,使木质部中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和数目均增加,但高产脂量无性系中增幅比低产脂量的高,使高产脂量无性系在受到损伤时能够分泌并输送较多的松脂。嫩茎的单位面积树脂道总面积与未创伤树干木质部、损伤后树干木质部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程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444。【结论】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解剖结构中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差异均显著,由嫩茎的解剖特征可以推测不同产脂量无性系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的差异性,使高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优化马尾松无性系并选育脂-材兼用马尾松良种,以马尾松种子园的54个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测量该群体树高、胸径、产脂量并计算材积和产脂力,分析该群体特征,为构建脂-材兼用马尾松育种群体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群体变幅不大,无性系间和试验误差的方差分量占比相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影响马尾松表型;树高、胸径、材积、产脂量、产脂力的无性系重复力较大,分别达到0.693、0.792、0.793、0.873、0.836;胸径和材积表型与产脂表型极显著相关;根据材积和产脂力选出PM1、PM6、PM9等18个脂-材兼用无性系,其材积和产脂力平均期望增益分别达到26.19%和28.79%,这些无性系有助于将来继续选育马尾松。  相似文献   

6.
高、低产脂思茅松树脂道的解剖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观察高、低产脂思茅松枝干、针叶树脂道直径、外鞘细胞和分泌细胞个数及树脂道的数目,结果显示高产脂枝干中的树脂道个数和分泌细胞个数明显高于低产脂;并且产脂力系数越大,其树脂道数目和分泌细胞个数也最多,反之亦然。这说明树脂道的数目和分泌细胞数目,尤其是树脂道的数量决定了产脂力的大小,而树脂道的大小和外鞘细胞数目对其产脂力影响并不大。因此,以树脂道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衡量产脂力,对于高产脂类型思茅松的早期选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材树脂含量与其解剖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不同高度树脂道比量、大小等解剖特征及对应高度、径向的树脂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马尾松树脂含量与马尾松树脂道比量、大小及二者积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含量随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组织比量分别是3%、2.667%和2.701%;树脂道的直径分别为136μm、141μm和144μm。树脂含量在径向由内向外大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树脂含量与树脂道比量和直径的乘积相关性最高:y=-7.346x2+64.199x-126.67(R=1);与树脂道组织比量1%相关性较高,y=5.659 ln(x)-1.530(R=0.84)。  相似文献   

8.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产脂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以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及半同胞家系子代为材料,通过分析树体因子、采割因子与产脂量的相关性,解析影响松脂产能的主要因素;设置产脂力1、产脂力2、期望日均产脂量、校正产脂力1和校正产脂力2等5个松脂产能参数,分析和评价产脂能力.结果表明,树冠面积和树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不同龄级马尾松林分定点、定位、按月进行常法采脂和生长量调查,并测定针叶中可溶性糖及淀粉的含量,揭示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生长、发育以及内含物的变化规律。35年生马尾松的产脂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糖与淀粉含份呈负相关。产脂力和产脂量在年龄间和月份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产脂类型马尾松的产脂力和产脂量较普通马尾松有明显优势。经产脂力、生长量分析,初步确定马尾松的稳定采脂起始年龄,高产脂类型为25年,普通马尾松为30年。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优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无性系并选育脂—材兼用马尾松良种,以马尾松种子园的54个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测量该群体树高、胸径、产脂量并计算材积和产脂力,分析该群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群体变幅不大,无性系间和试验误差的方差分量占比相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影响马尾松表型;树高、胸径、材积、产脂量、产脂力的无性系重复力较大,分别达到0.693、0.792、0.793、0.873、0.836;胸径和材积表型与产脂表型极显著相关;根据材积和产脂力选出PM1、PM6、PM9、PM10、PM22、PM24、PM33、PM34、PM36、PM37、PM38、PM39、PM42、PM44、PM53、PM321、PM336、PM338等18个脂—材兼用无性系,其材积和产脂力平均期望增益分别达到26.19%和28.79%,这些无性系有助于将来继续选育马尾松。  相似文献   

11.
毛竹笋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笋产量的12个因子(立地等级、表土层厚度、均匀度、整齐度、立竹密度、Ⅰ度竹立竹密度、Ⅱ度竹立竹密度、Ⅲ度竹立竹密度、Ⅳ度竹立竹密度、叶面积指数、大年竹立竹密度、大年竹株数百分比)的调查,并进行多元回归,建立了笋产量预测模型:Y出笋数=-73.1785+0.5890X1—0.4401X2+0.6464X3+227.5612X4,其中立竹密度X1和大年竹株数百分比X4对笋产量影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巨尾桉林分生长及林下土壤调查资料,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探讨影响闽南山地巨尾桉生长的土壤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限制闽南山地巨尾桉速生丰产的土壤主导因子为土壤毛管持水量、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及有效磷,其回归方程为:Y=1-544+0-157X5+0-059X2+0-034X1+0-327X8。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西、陕西商洛市油松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的测定,建立了发芽率与生活力之间的回归关系式.(1)山西:y=-28.941+1.276X,相关系数为r=0.994;(2)陕西商洛:Y=-23.292+1.194X,相关系数为r=0.992.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油松种子发芽率,确定种子的质量等级以及收购使用种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主要分布区51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不同优势木高杉木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并利用126株优势木数据,建立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冠幅之间关系,得出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361 8X+4.497 9,模型的拟合度R^2=0.796 5(X表示胸径,Y表示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137 9X+0.858 9,模型的拟合度R^2=0.881 6(X表示胸径,Y表示冠幅)。通过对3株50年生杉木人工林大径级林分优势木的树干解析,研究大径级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生长率都呈现逐年降低趋势,树高较为明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时分别为5.278 7%,15.069%,25.895%;而50年生时仅为0.273 3%,0.186 9%,0.921 7%。研究提出杉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的发育阶段划分、合理密度、目标树数量等关键经营技术参数,为杉木人工林的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江西千烟洲几种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以下简称千烟洲站)人工森林中灌木层的4种常见灌木为对象,采用SPSS、EXCEL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灌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与各测树因子的回归模型,所得的各样本总生物量回归方程为:四川红淡比:Y=0.677X0.6293,山矾:Y=11.672+0.0201X+(2E-05)X2,格药柃:Y=597-48.86X+1.365X2,钩藤:Y=208.2-46.47X+2.91X2。通过对模型的精度检验,其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灌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同各测树单因子及复合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相关性好,可用于推算灌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16.
毛竹林丰产年龄结构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郑郁善  洪伟 《林业科学》1998,34(3):32-39
从南岭山脉以南的各毛竹产区中收集1330块高产林标准地,分别调查各度竹株数、胸径等测树因子与林分、环境因子,以用材林的竹秆产量,笋用林的笋产量为因变量,建立了产量模型:材用林Y1=-62695.245+6.5413N+7012.5195D+8.4548X1+11.0870X2+14.1520X3+8.9969X4+14.5156X5笋用林Y2=697.5569+0.2052N+1.8514D-0.6414X1+1.2493X2+0.7636X3+0.3790X4-0.8833X5(R1=0.98,R2=0.96)并结合生产要求,提出约束条件八组。应用该模型研究毛竹林最优化年龄结构,可以得到不同竹林质量、立竹量、立地条件、经营水平下最适宜年龄结构。能显著地提高林分的竹材和笋产量。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行道绿化树种凤凰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厦门市行道绿化树凤凰木的生长状况,并拟合了树高(H)与年龄(Y)的最优模型,H=(-35.652+9.003Y)/Y,胸径D1,3)与年龄(Y)的最优模型:D1,3=(-316.647+48.462Y)/Y。结果表明,凤凰木行道绿化树在夏季具有降温增湿的小气候效应,凤凰木对台风的抗逆性强而且抗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马占相思增殖培养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马占相思组织培养初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马占相思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增殖率(Y)对Ca^2 浓度(X1)、6-BA浓度(X2)及NAA浓度(X3)3个试验因子的正交回归模型:Y=2.280-0.168X1-0.259X2 0.185X1^2-0.210X2^2 0.167X3^2 0.326X1X2。从模型推知,当Ca^2 浓度为0.58倍常规MS培养基浓度(255g/L),6BA为0.76mg/L,NAA为0.16mg/L时,增殖率达最大值为4.32,实验结果与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9.
油茶大小年结果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油茶个体分为大年树、小年树、连年小年树和稳产树4个类型,调查研究了油茶大小年结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花芽数量是产生大小年的直接原因,座果量与上年花芽数量呈抛物线关系,y=-0.0193x~2+0.8687x-1.1039;着果量与其并存的花芽数量呈指数函数关系,lny=0.7879ln l/x+2.7286。此外还研究了各结果类型树的春梢枝、春梢叶和果的生长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天然茶秆竹采取不同垦复措施后的出笋数、成竹数、成竹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年度的天然茶秆竹采取相同的垦复措施,垦复效果一年比一年好;(2)茶秆竹林采取不同的垦复措施效果不同:采取劈山+全锄+施肥处理,2a出笋数10995株·hm-2,比其它2种措施提高15 5%~16 0%。成竹数7455株·hm-2,提高20 5%~23 3%;成竹率67 8%,提高4%~5 9%,明显高于其它2种措施;(3)经过劈山+全锄处理的茶秆竹发笋个数和新竹株数与劈山处理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