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茶叶》1980,(4)
一、陈宗懋编译0031 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茶树害虫——Ka-riya,A.,JARQ(日本)11(3)173—178(1977)(英文)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可以产生一种能使某些鳞翅目昆虫幼虫致死的毒素。在日本曾试验各种 BT 制剂(由不同的苏云金杆菌菌系制成)对茶树主要鳞翅目害虫幼虫的效果。苏云金杆菌制剂对防治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和其他鳞  相似文献   

2.
0116 野口浩《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1981)25(4)259—264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sp.)交尾次数、产卵力和虫卵孵化率。在日本实验室里对茶小卷叶蛾的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合用性激素来控制这种茶树  相似文献   

3.
茶卷叶蛾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卷叶蛾(Homona Spp),隶属鳞翅目卷叶蛾科。据已有的文献记载,Homona属为害茶叶的至少有两种:一种为Homonacoffearia Nietner,一种为H.magnani-ma Diakonoff。这两种卷叶蛾在我省均有分布。茶卷叶蛾是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茶、  相似文献   

4.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5,27(1):28-30
46.电击型自动计数性信息素诱捕器的开发 近年来,害虫防治的趋势是"保护天敌"和"减轻环境负荷",由此开发了昆虫生长调节剂、BT制剂和GV(颗粒体病毒)等高选择性的防治资源.在茶树害虫防治上,日本国立试验场、病虫害防除所和农协等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茶小卷叶蛾、茶卷叶蛾和茶细蛾发生消长情况调查和药剂使用适期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蜘蛛在茶园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多,数量大,繁殖率高,从若蛛至成蛛终生需捕食,对控制茶园害虫种群有较大的作用.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L. Koch)分布全省各地,是茶区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在茶园能捕食茶卷叶蛾、小卷叶蛾、茶尺蛾、茶蚕的低龄幼虫,茶叶蝉、角蝉、绿盲蝽的若虫及茶小爪螨等,值得保护利用.探索其捕食量与害虫密度的关系,旨在给制订茶园害虫生物防治指标提供依据.为此,于1988年6~7月对该蛛以盛发的茶卷叶蛾(Homona spp.)初龄幼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观察及其数学模拟,并进行了茶园蛛量调查.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0128 由合成性信息激素与诱蛾灯调查茶卷叶蛾发生消长的比较下田美智子等;茶叶研究报告,1980,No51,86—87(日) 作者从1979年5月7日到11月30日,用茶卷叶蛾合成性信息激素在野外调查引诱状况与诱蛾灯调查比较研究的结果;(1)关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主要的茶树害虫,夏秋季常在一些茶区暴发成灾,不仅造成茶叶减产,对茶叶品质及树势都有较严重的影响。茶尺蠖天敌的种类很多,有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茶尺蠖寄生蝇(Drino sp.)、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fus L.)及线虫、蚂蚁、鸟、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寄生真菌等。其中  相似文献   

8.
茶小卷叶蛾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小卷叶蛾的基本特性及其防治措施,尤其重点介绍了生物防治的方法。生物防治能有效防治小茶卷叶蛾的同时又能克服农残、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苏特灵对茶尺蠖等害虫的药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建农  胡新光  倪老虎 《茶叶》2002,28(1):36-37
苏特灵 (茶叶专用型 )粉剂由北京科瑞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 ,辽宁生物农药厂生产的 BT类菊酯复配型杀虫剂 ,为明确其对茶树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 ,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在田间养虫室内进行了该药对茶尺蠖和茶黑毒蛾幼虫的击倒试验 ,并在浙江三明茶业有限公司租赁茶园内进行了茶尺蠖幼虫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苏特灵粉剂 (北京科瑞森生物工程公司生产、提供 ) ,BT含量为 80 0 0国际单位 /毫克。对照药剂千胜 BT (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 ,含量为 1 60 0 0国际单位 /毫克。1 .2 …  相似文献   

10.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 R.)是为害新梢的一种重要害虫。1979年我省分离到一株对茶小卷叶蛾毒力较强的颗粒体病毒(AoGV),1980—1983年曾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试验,以探明其用于生产防治的可能性及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茶小卷叶蛾第一代卵孵化期,应用低剂量 AoGV 常量喷布茶树(每亩用病毒12.5—25毫克,加水125斤),幼虫感染死亡率达87.5—93.8%。用病毒治虫不仅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持效期长,喷施一次可控制小卷叶蛾为害16代,持效达3年以上,充分发挥了病毒治  相似文献   

11.
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大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 R.)是为害新梢的一种重要害虫。1979年我省分离到一株对茶小卷叶蛾毒力较强的颗粒体病毒(AoGV),1980—1983年曾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试验,以探明其用于生产防治的可能性及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茶小卷叶蛾第一代卵孵化期,应用低剂量 AoGV 常量喷布茶树(每亩用病毒12.5—25毫克,加水125斤),幼虫感染死亡率达87.5—93.8%。用病毒治虫不仅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持效期长,喷施一次可控制小卷叶蛾为害16代,持效达3年以上,充分发挥了病毒治  相似文献   

12.
我省近年来茶树病虫发生较普逼,其中茶小卷叶蛾发生的面积较广,且为害相当严重。如修水县南岭垦殖场三都分场,1964年因茶小卷叶蛾的为害,损失干茶300余担。今年由于在修水茶叶试验站的协助下,开展了科学实验,坚决贯彻了“治早、治好、治了”的方针,基本上控制了该害虫的发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为了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彻底消灭该害虫的发生,江西省茶蚕学会九江茶叶专业组于7月17~19日,在南岭垦殖场三都分场召开了  相似文献   

13.
一、发生和防治概况 我场自1954年开始建场以来,曾开垦丘陵红壤荒山,新播茶园14,000余亩,在茶树栽培过程中,曾发生煤污病、白斑病、茶小黄卷叶蛾(群众称卷叶虫、小青虫)、扁刺蛾(洋辣子)、白毒蛾(毛虫)、簑蛾(袋袋虫)和叶蝉等十多种病虫害,但近年来以茶小黄卷叶蛾(Adoxophyes fasciata Walsngham)发生较为严重。1961年以前,因茶棵较小,夏秋有时干旱,茶小黄卷叶蛾发生较轻,茶丛受害率20~60%;最近三年,雨水比较匀调,茶棵长大,  相似文献   

14.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是国内主要茶树害虫之一,在安徽则以长江两岸广大丘陵茶区发生较多,常有相当危害,且以春、夏茶受害较重,生产上不得不屡次喷药防治。为了减少农药污染,降低茶叶中农药残毒,保护自然天敌,近几年来我们试图摸索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即是培养和利用赤眼蜂防治茶小卷叶蛾卵。我们先后自安  相似文献   

15.
性信息激素是强烈支配成虫交配活动的物质。现以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为例,试述用性信息激素的防治方法。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的性信息激素成分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16.
湘黄卷蛾是近年来新发现为害茶树的一种卷叶害虫。本文介绍了该虫的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并总结比较了该虫与茶园2种常见的卷叶蛾(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在形态和习性上的异同,为生产上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控该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2008,30(1):32-33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honmai Yasuda)又称小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主要以幼虫取食茶树成叶,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东、台湾等省。除为害茶树外,尚能加害油茶、柑橘、梨、苹果、棉花等植物。  相似文献   

18.
虫害日本主要的茶树害虫有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茶蓟马、小绿叶蝉、盲(虫春)蟓、茶红叶螨等。据静冈县调查,茶细蛾全年发生6代,发生量以第1代为多,各代成虫间隔时间,越冬代一第一代为56天,第1—2代为  相似文献   

19.
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茶虫组的指导下,我们应用了颗粒体病毒防治茶小卷叶蛾,并进行了不同剂量防治效果的试验。初步认清了当代幼虫发病率与病毒用量的关系,现将试验情况与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夏季是茶园病虫害的多发季节.各地茶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饼病、茶假眼小绿叶蝉、茶叶螨类、茶卷叶蛾、茶细蛾、茶毛虫、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茶黑刺粉虱、茶蚜等.主要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