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排放权是国际社会为了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提出的一种特殊的环境资源,且碳排放权的相关交易市场在发达国家已渐趋成熟。但由于我国在碳排放权方面目前只参与了CDM(清洁能源机制)项目,因此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碳排放权在会计上的确认等问题还处于一个研究讨论的阶段。目前,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较为匹配的方式是对碳排放权按照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再根据其取得方式及用途的不同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互搭配的模式。但从长远看我国碳排放权确认必须依托于政府对其在经济和会计上的细化分类,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目的所产生、持有的碳排放权制定出具体的会计规定和准则。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背景下,通过梳理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历程及发展现状,对比其与较为活跃的湖北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的差异,总结了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并从碳配额发放、碳金融市场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议,为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全国市场的建设提供了研究基础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eoDa软件的四分位图、Moran’s I及局域Moran指数散点图来综合描述我国能源碳排放、人均能源碳排放和单位GDP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异与局部集聚的典型事实。研究发现,各项指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宏观的东中西差异上,同时也存在局部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基于这种区域差异,设定3种能源碳排放约束情景,分析它们可能引起的区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发展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区域碳补偿机制和碳排放权储备机构,并充分运用财税手段、价格机制等途径来实现我国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构成及影响因素,从寻找对手和信息成本、讨价还价和决策成本、MRV(监测、报告、核查)成本3个层面分析了交易成本对碳市场的影响,提出了降低碳排放权交易成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本作为全球较早着手低碳发展战略的国家,在减排领域做了大量的尝试,既有全国性的JVETS体系、JVER体系、JEET体系等,也有以东京、埼玉、京都为代表的地区性强制交易体系。作为国内市场的补充,日本还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借助CDM、BOCM等机制,不仅为本国经济发展争取了一定的空间,也为提高日元在碳交易计价结算中的地位起到了促进作用。日本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积累的经验都将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建设发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据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周丞介绍,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的范围已经基本明确,总量设定与配额方案也在制定当中。依据《关于进一步规范报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拟纳入企业名单的通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涵盖了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化学农药等产品的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碳减排经济的刺激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既能减缓气候变化又能保障能源安全。然而,完全自由放任的碳排放权交易会因市场固有的缺陷而诱发金融风险,如碳排放权的社会分配不公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不完全竞争。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育尚未成熟时,政府需要培育市场良性运行的外部条件;在市场逐步成熟时,市场将取代政府起基础调节作用;在市场失灵时,政府能纠正这一失灵。通过对碳排放交易基本原理的分析,可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已经具备了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尽管我国拥有大量的CDM供应,然而,由于我国没有建立有效的碳交易机制和模式,导致我国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也因此不能获得更多应有的效益。通过对中国碳交易现状的分析,以及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模式,为中国未来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娜  何继新  周俊  顾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02-3203,3213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将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科学、技术、经济的综合问题。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资源国家和碳排放较大的国家,碳交易在中国刚刚起步,中国仅是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被动参与者,只少量地加入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为此,首先将排污权交易市场分为一级和二级交易市场,通过排污排污权界定发现,二级碳交易市场的排放权交易方式与方法是碳交易研究的重点与核心,可以实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并从面法律保障、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3个方面分析了国实施排污许可证交易拍卖制度的可行性。其次,采用查特金和萨缪尔逊双方叫价拍卖模型,在双方叫价拍卖中,假设模型中一个卖者和一个买者对一单位的排放权进行报价,卖者提出要价,买者提出出价,最后确定市场成交价清算市场。从买者和卖者获利最大角度确定报价策略,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博弈模型。最后,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置效率问题,并对模型中的纳什均衡进行了分析,试图为中国的碳排放权贸易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根据《京都协定书》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通过该机制我国企业可以将碳排放权出售给发达国家以获取收益,这使得可交易的碳排放权对企业的决策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通过对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进行研究,探讨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的相关问题,以期能为我国参与CDM项目的企业在这方面的会计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吉林省建立碳交易市场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岭4省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然而发展中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学术热点之一。以农业物质(农村用电、农用柴油、化肥、农膜、农药)投入为基础数据,测算南岭4省1999—2012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分为高速增长阶段、波动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波动性增长。此外,南岭4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的组成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区域地理特点和农业机械化对碳排放组成结构及总量有很大的影响,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排放强度,人口总数对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禀赋,着力打造各地特色的低碳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和考核,研究建立碳排放总量的控制制度,逐步实现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南岭4省农业减排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的响应机制是指市场内各要素通过理性决策,积极互动,共同推动市场不断走向扩张和繁荣的过程,也是反映市场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案例,结合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对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的响应机制与程序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各主体要素对市场发展响应积极,其中:需求主体(企业和公众)对林业碳汇的支付意愿达76.2%,供给主体(农户和村集体)对林业碳汇交易的参与意愿达82.6%,政府积极推进市场发展的意愿达89.3%,这些有利因素无疑为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不断走向扩张和繁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在条件,同时也将为浙江省政府通过林业碳汇来减缓碳释放,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同时,对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的响应机制与程序因素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正>本报讯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对于实现控制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碳交易市场建设,真正起到对于环境谁污染,谁负责,谁保护,谁受益。另外,碳市场的建设,也将对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排污权交易市场具有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和谐性、有序性和市场秩序稳定性的基本特征,回顾了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市场管制机制及相关立法的发展概况,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管制机制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农资产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特别是化肥行业,其已经成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非直接碳排放源之一。今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启动,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化学农药等符合相关要求的生产企业将被纳入其中,这就要求农资生产企业在市场化的规则下进行节能减排。事实上,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早已启动,自2013年以来,我国陆续在北京市、天津市、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影响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监管制度、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等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法律监管制度设计应从提高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着手,合理界定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标准,制定与场外交易市场特点相适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审慎引入做市商制度,建立顺畅的转板机制,采用灵活性、动态化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71-173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陕西省2000~2013年的碳排放效率,并与环鄂尔多斯盆地五省(区)其他省份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探讨了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3年,陕西省在鄂尔多斯盆地五省(区)中碳排放效率最高,但增长幅度较小。(2)政府干预及技术进步能够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会抑制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最后,对陕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测度1997—2018年中国31个省区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马尔科夫链法,考察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的动态演进机制,进一步基于脱钩理论探究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稻田为第一碳源;(2)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距较大,碳排放较低的省区呈扩大趋势,碳排放较高的省区有所收缩;农业碳排放量总体上表现出东中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而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布局则相反;(3)农业碳排放动态演进特征的分析表明,大部分省区的农业碳排放呈现增长态势,地区差距有所扩大,但“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农业碳排放分布状态稳定性高,内部流动性低;(4)中国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多处于弱脱钩和强脱钩状态,强脱钩状态的省区在空间格局上逐渐替代弱脱钩状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管理,推动林业碳汇造林的发展,调动碳汇造林者的积极性,本文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际交易数据,采取分类分析中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和规律性,每年6月或7月和1月及2月份是碳市场最为活跃的时期,且在周期性波动中,交易价格明显发生变化。碳交易价格共分为3类,即1—5月份交易价格为第1类;6—7月份交易价格为第2类;8—12月份交易价格为第3类。另外,在碳交易价格周期性波动中,每年4月份、9月份的碳交易价对价格划分的影响较大,且对交易价格类型的划分的影响显著。另外,研究还对林业碳汇造林进行了讨论,指出按目前的碳市场价格进行林业碳汇交易,其收益远低于当前的林业碳汇平均造林成本。目前的林业碳汇造林平均成本约为28 812.08元/hm2,造林30年的林业碳汇平均收益为14 102.58元/hm2。这是在目前的碳汇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和规律性,且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一年中的碳交易价格呈现3次近似的“Ⅴ”字型变化。目前,我国林业碳汇造林的平均成本远高于按目前碳市场交易价格所获得的平均收益,从经济上来说是十分不划算的,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