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实际电磁振动定向装置进行多因数多水平试验研究时存在周期长、受加工精度影响大等问题,利用ADAMS等软件建立参数化的玉米种子电磁振动定向装置和种子仿真模型,通过试验测定玉米种子与定向滑槽之间的接触参数,系统定义玉米种子与定向滑槽之间的接触。从振动分析、接触力和模型振动效果3方面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电磁振动定向装置和玉米种子的仿真模型振动效果符合实际,接触的定义准确,激振力与振幅线性相关,符合实际弹簧片变形规律和电磁振动理论,可以用来代替实际电磁振动装置进行电磁振动下玉米种子姿态翻转与定向传输的模拟仿真试验和优化试验。  相似文献   

2.
共振式电磁振动机振动系统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共振式电磁振动机振动系统力,质量,振幅的分析计算及系统固有频率,动力系 调谐的计算,从中可了解该机的工作原理和振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直线电磁振动下玉米种子定向传输的模拟仿真试验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使用实际直线电磁振动定向装置进行优化试验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利用ADAMS建立玉米种子直线电磁振动定向装置参数化仿真模型,从传输稳定性角度确定3个影响因素(振幅A、台阶高度H和倾角J)的试验范围,以传输速度v和定向成功率ρ为指标,进行直线电磁振动下玉米种子定向传输的模拟仿真试验,得到了直线电磁振动定向装置的最佳工作条件:A=0.6mm、H=3mm、J=4°。通过实际直线电磁振动定向装置对该最佳工作条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的平均传输速度和定向成功率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并且能够保证传输稳定性,说明该最佳工作条件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4.
董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04-105
本文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电磁振动排种器排种盘子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用 ADAMS/Vibration模块对仿真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并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后续的排种盘子系统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电力活塞式电动机电磁驱动系统电磁转换特性,基于电磁场相关理论,采用磁路分析法,建立了电磁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活塞、电磁驱动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关键部件的仿真模型,分析了活塞受力与位移、曲轴转角的关系,得到了电磁力、活塞所受外力及加速度曲线,将活塞理论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数据与仿真数据基本吻合,误差控制在10%左右,验证了电磁驱动系统设计方案和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对电磁驱动系统的设计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准确对叶片振动参数进行辨识,对于叶轮机械避免共振至关重要。介绍了国内外叶片振动参数辨识技术发展情况和最小二乘原理,阐述了叶片振动参数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在叶片机匣上安装不少于4支叶顶传感器,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分析处理了叶片振动测量系统的严重欠采样数据,成功对叶片同步振动参数进行了辨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腐熟剂喷施机械质量过重以及避免机架工作时发生共振的问题,以喷施机械的机架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同时对拖拉机系统振动的频率进行了分析。在有限元软件中对机架系统进行了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计算了机架系统在工作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变形以及固有频率。以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应避免拖拉机系统中的振动频率为约束对机架进行轻量化设计,结合现实条件得出优化结果。结果显示,经过尺寸优化,轻量化后机架系统刚度、强度和模态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机架系统总质量减少了65.06%,实现了轻量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低频振动环境中更好地采集振动能量,提出一种基于Halbach永磁阵列的电磁振动能量采集器。利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软件对电磁振动能量采集器进行仿真研究,并加工组装了原理样机,测试其发电性能。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优化定子槽深、定子槽数或定子齿厚均可有效提高电磁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输出电压,永磁体径向厚度对采集器输出电压的影响不明显。样机在外接负载为60Ω、激振频率为9 Hz、振幅为5 mm时,可产生约0.4 W的输出功率,能够满足低功耗电子元器件的供能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电磁振动给料机是一种在定向电磁力作用下输送物料的设备。这种设备具有驱动功率小,起动电流小,不引起网络电压降,振幅瞬时可达到稳定值,可以立即停止和运行等特点,而且还可以进行平滑地无级调节给料量,实现自动控制。因此,在饲料加工、粮食加工,矿山、冶金、建材、轻工、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中,应用较广。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的电磁振动给料机,存在体积大、噪声大、控制部分复杂、价格高等缺点。如国产GZV_3型电磁振动给料机,生产率为1吨/时,主机重量为12千克,噪声达到90多分贝,出厂价约为800元。由于这些缺点,限制了电磁振动给料机的实际应用。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在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最近设计出了新型的DCZ型电磁振动给料机。这种电磁振动给料机结构简单、体积小、耗能少、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振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成绪  张维强  彭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49-5550
振动信号是设备状态信息的载体,它蕴含了丰富的设备异常或故障的信息,而振动特征是设备运行状态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组建了硬件平台对柴油机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以VB为软件平台的柴油机振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整个系统能够实现不同通道、不同频率、不同增益的振动数据采集,能够进行基于分形的数据分析。同时,该系统可用于柴油机振动状态监测,对振动波形进行实时显示、实时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介绍斗式电磁振动给料器的特点和送料原理,通过给料器力学模型的建立,分析影响振幅的因素以及频率比的选择;振幅对物料输送方式及输送速度的影响,得出最佳振幅的选择原则,进而为设计给料器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盘形振动上料器的一种系统模型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一种盘形振动上料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固有频率、振型等动态性能,进行了系统参数计算。并利用动态分析软件ADAMS进行了建模仿真,可直观地研究零件的一致化排列过程和输送的速度。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模型进行盘形振动上料器的研制工作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3.
谢崇文  陈利琼  何沫 《油气储运》2021,(1):66-70,77
为保证穿越河流管段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检测管道埋深.针对定向钻穿越大埋深管道检测过程中电磁信号不稳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改变不同埋深穿越管段的电磁信号校准方法,对One-Pass水下管道检测系统进行优化,提高其在定向钻穿越管道检测中的检测精度.结果表明:利用优化后的电磁信号校准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开展泵站管道系统振动模态试验,客观地分析管道振动状态并评估其运行的稳定性。[方法]采用DASP(Data Acqui-sition&Signal Processing)软件对甘肃省景电工程总干二泵站4#管道进行振动模态试验。[结果]利用随机子空间(SSI)法进行模态参数辨识,并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对比,得到了可靠的1~4阶频率和阻尼,并由此进行振型分析。[结论]将DASP应用于压力管道振动模态试验,不仅获得管道高阶频率、阻尼及振型,得到管道不同位置的振动状态,还可为解决同类型管道运行中的振动问题,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达希  刘霄  张俊  苏鑫  周宏 《油气储运》2019,(8):944-948
往复压缩机出口管道振动容易引起管道疲劳破坏,可以通过改变管系内气柱的固有频率来避开往复压缩机的激振频率。结合往复压缩机与管道系统的振动机理及减振方法,建立了往复压缩机结构等效数学模型,利用振动分析软件对机体进行声学脉动模拟,并依据分析结果对其出口管道进行减振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增设孔板可明显降低往复压缩机出口管道的固有频率,使之避开共振响应区域,降低管系气柱压力不均匀度和脉动幅值。模拟结果为往复压缩机的安全使用与疲劳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后续的配管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输油泵机组及其进出口连接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振动问题是影响输油管道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威胁之一.分析了管道系统激振力的来源和振动成因,并给出了诊断方法.针对某长输管道输油泵进出口管道出现的振动现象,运用振动测试手段对输油泵及其进出口管道分别进行了振动检测和分析.当输油泵进出口管道振动速度有效值最大达到9.28 mm/s...  相似文献   

17.
微量输送装置由料斗和激振装置两部分组成。本文采用整流激振电磁振动方式通过对装置的动力分析计算,确定了铁芯型式,截面积以及线圈匝数和电路电流等。并对料斗结构进行了设计,最后通过使用验证,证明该微量输送装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反共振原理,提出了能隔离包含2个频率成分振动的双层流体浮筏隔振装置,在小振幅假设下建立了双层流体浮筏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隔振机理,给出了力传递率的表达式.分析表明,双层流体浮筏具有2个反共振频率且可通过改变液位高度实现调节.将双层流体浮筏与质量和等效刚度相同的单层流体浮筏和传统质量-弹簧隔振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层流体浮筏在传统质量-弹簧系统没有隔振效果的低频段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当双层流体浮筏2个反共振频率一致时,其具有比单层流体浮筏更好的反共振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振动对手指和手背皮肤温以及手皮肤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指皮肤温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在正常操作握力和27℃环境气温条件下,握持10min后,中指指尖温度平均下降约2.5℃.手背皮肤温随振动暴露时间的变化不明显,但是振动频率和加速度对手背皮肤温的影响非常显著.无振动的静态情况下,手背皮肤温比有振动时低,80Hz时手背皮肤温最高,并且加速度越大皮肤温越高.手指皮肤电阻在握持过程中都呈上升趋势,无振动静态握持时的皮肤电阻值比有振动时的大,27Hz时的皮肤电阻值相对较小.总体来看,当频率大于80Hz时,加速度较大时皮肤电阻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