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7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1.0%、1.5%、2.0%、2.5%、3.0%、3.5%、4.0%),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5、温度为27.8~26.5℃的条件下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鱼和黑鲷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黑鲷成鱼和鱼种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随着投饵率的增加,黑鲷的饲料转化率逐渐下降,相对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在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上,黑鲷鱼种远大于黑鲷成鱼。(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投饵率的增高而下降,脂肪含量随投饵率的升高而增加。(3)适宜投饵率随着黑鲷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黑鲷鱼种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3.0%,黑鲷成鱼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2.5%  相似文献   

2.
不同投饵率对黑鲷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7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1.0%、1.5%、2.0%、2.5%、3.0%、3.5%、4.0%),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5、温度为27.8~26.5℃的条件下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鱼和黑鲷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黑鲷成鱼和鱼种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随着投饵率的增加,黑鲷的饲料转化率逐渐下降,相对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在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上,黑鲷鱼种远大于黑鲷成鱼。(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投饵率的增高而下降,脂肪含量随投饵率的升高而增加。(3)适宜投饵率随着黑鲷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黑鲷鱼种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3.0%,黑鲷成鱼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2.5%  相似文献   

3.
饥饿对日本囊对虾补偿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和再投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1-6 d的过程中,日本囊对虾体重、脂肪含量均有所下降,而水分、灰分含量却有所增加,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各饥饿处理组体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虾体的生化组成均接近或达到了对照组的水平。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各饥饿处理组虾的生长率呈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各饥饿处理组虾的摄食率在6 d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后逐渐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而食物转化率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日本囊对虾继饥饿后再恢复饱食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摄食率的提高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卵形鲳鲹幼鱼的饥饿和补偿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在不同饥饿时间(1、2、5、7 d)处理后再恢复投喂的补偿生长。室外水泥池和近海网箱两次实验结果均显示,在前15 d、30 d内,饥饿1 d、2 d组卵形鲳鲹生长略快于对照组,出现完全补偿生长现象。第一次实验饥饿5 d、7 d组的鱼在相同的时间内,体重的增加量未能赶上对照组,为部分补偿生长。饥饿组饲料转化效率高于对照组,且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摄食率也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饥饿1 d、2 d组摄食率低于对照组,各饥饿组总摄食量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卵形鲳鲹幼鱼的补偿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来实现的。对鱼体进行生化组成的结果分析发现:饥饿使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下降,且脂肪损失率高于蛋白质损失率,实验结束时,各组鱼体生化组成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表明在饥饿期间,卵形鲳鲹幼鱼主要消耗的能量物质为脂肪。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为17~19℃条件下,分别以鲜杂鱼(x)和配合饲料(p)为饵料,采用一直投喂(对照组)和周期性饥饿1 d再投喂6 d(S1F6)、饥饿2 d再投喂5 d(S2F5)3种投喂方式,研究投喂不同饵料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体质量为7.80 g±0.01 g)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表明:投喂配合饲料时,S1F6p和S2F5p组均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投喂鲜杂鱼时,S1F6x组具完全补偿生长现象,S2F5x具部分补偿生长现象;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鱼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的大菱鲆幼鱼均通过饲料转化效率和摄食率共同提高来实现其补偿生长,且各试验组的鱼体成分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处理组幼鱼的生长能比例均有所增加,而代谢能比例均有所减少;无论是处理组还是对照组,鲜杂鱼的投喂效果均优于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为17~19℃条件下,分别以鲜杂鱼(x)和配合饲料(p)为饵料,采用一直投喂(对照组)和周期性饥饿1 d再投喂6 d(S1F6)、饥饿2 d再投喂5 d(S2F5)3种投喂方式,研究投喂不同饵料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体质量为7.80 g±0.01 g)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表明:投喂配合饲料时,S1F6p和S2F5p组均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投喂鲜杂鱼时,S1F6x组具完全补偿生长现象,S2F5x具部分补偿生长现象;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鱼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的大菱鲆幼鱼均通过饲料转化效率和摄食率共同提高来实现其补偿生长,且各试验组的鱼体成分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处理组幼鱼的生长能比例均有所增加,而代谢能比例均有所减少;无论是处理组还是对照组,鲜杂鱼的投喂效果均优于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7.
不同饥饿方式对鱼类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62-10164
鱼类在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过程中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或营养不良,在恢复正常的摄食或投喂后能出现补偿生长现象。综述了多种鱼类在不同饥饿处理后产生的补偿生长效果,可为实际生产中制定节约有效的投喂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配制5组等蛋白质等脂肪,不同淀粉水平(26%、30%、34%、38%、42%)的饲料,网箱养殖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60 d,初始体重为(4.02±0.11)g,探讨其饲料中淀粉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淀粉含量34%组相对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间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8%和42%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6%和30%组(P<0.05);34%组全鱼以及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6%、30%和42%组(P<0.05),全鱼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淡水黑鲷脏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42%组肝体比显著高于26%、30%和34%组(P<0.05);各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实验结果分析,淡水黑鲷饲料中淀粉适宜添加量为34%~38%。  相似文献   

9.
饲料淀粉水平对淡水黑鲷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制5组等蛋白质等脂肪,不同淀粉水平(26%、30%、34%、38%、42%)的饲料,网箱养殖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60 d,初始体重为(4.02±0.11)g,探讨其饲料中淀粉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淀粉含量34%组相对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间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8%和42%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6%和30%组(P<0.05);34%组全鱼以及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6%、30%和42%组(P<0.05),全鱼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淡水黑鲷脏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42%组肝体比显著高于26%、30%和34%组(P<0.05);各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实验结果分析,淡水黑鲷饲料中淀粉适宜添加量为34%~38%。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25.5-30.0℃条件下分别饥饿0、5、10、15d后,再恢复投喂15d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吉富罗非鱼体重损失率显著增大,水分和灰分的质量分数逐渐升高;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下降速率逐渐减慢,3个饥饿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在饥饿前期下降不明显,饥饿5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饥饿后期下降较明显,饥饿10、15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鱼体能量不断下降,除饥饿5d组外,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体成分和鱼体能量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饥饿处理组恢复投喂期间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饥饿5d组吉富罗非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0、15d幼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这种补偿生长效应可能主要是通过饥饿后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对黑鲷幼鱼的生长、消化酶活性、血清蛋白水平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8±1)℃下,将体质量7 g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室内微流水小型水泥网箱池中,分别投喂添加了0、0.025%、0.05%和0.1%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饲料。56 d的饲养结果表明:0.05%解淀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摄食含解淀粉芽孢杆菌饲料的黑鲷幼鱼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025%解淀粉芽孢杆菌组幼鱼血清总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球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极显著升高;0.1%解淀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肠道中淀粉酶、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黑鲷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为3.1、5.8、9.4、11.9、15.1 g/100 g的5种等氮饲料,探讨了饲料脂肪水平对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经过60 d的网箱养殖,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含量提高,9.4 g/100 g组的终末体重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5.8 g/100 g和9.4 g/100 g组间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从3.1 g/100 g增至9.4 g/100 g,淡水黑鲷的饲料系数与蛋白质效率具有降低的趋势;而饲料脂肪水平从9.4g/100 g增至15.1 g/100 g,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具有升高趋势(P〈0.05)。全鱼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呈升高趋势,11.9 g/100 g和15.1 g/100 g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3.1 g/100 g和5.8 g/100 g组(P〈0.05)。全鱼粗蛋白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降低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全鱼粗灰分和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总之,当饲料脂肪水平高于9.4g/100 g时,淡水黑鲷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下降,而脂肪在鱼体的沉积增加。  相似文献   

13.
间歇光照对肉鸡生长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间歇光照对肉鸡生长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100101)张勇,张玉杰近10年来,我国的肉鸡事业发展很快,但如何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仍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所以提高饲料转化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成活率是...  相似文献   

14.
15.
以初始体重为(0.85±0.09)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 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豆油(21,W/W)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分别为0%、2%、4%、6%、8%和10%的6种等氮、等能饲料,用于探讨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虽然实验幼蟹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幼蟹对脂肪的摄食率和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因此,认为饲料中脂肪含量达6.61%~9.96%时可满足幼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初始体重为(0.85±0.09)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 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豆油(21,W/W)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分别为0%、2%、4%、6%、8%和10%的6种等氮、等能饲料,用于探讨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虽然实验幼蟹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幼蟹对脂肪的摄食率和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因此,认为饲料中脂肪含量达6.61%~9.96%时可满足幼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饥饿补偿对中国林蛙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环境条件下,将1 000只供试中国林蛙随机分成饥饿0(CK),3,6,9,12d5组,每组200只,饥饿结束后恢复投喂饵料,试验时间均为22d,比较各组中国林蛙饥饿结束和试验结束时的粗蛋白、脂肪、糖原含量以及体质量和摄食率的变化,并对中国林蛙补偿生长过程中的能量来源进行分析。【结果】饥饿不同时间后,各饥饿组中国林蛙肌肉中的糖原、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各饥饿组中国林蛙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饥饿12d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但饥饿6,9d组的脂肪含量与3d组相比不降反升。试验结束后,中国林蛙各饥饿组的体质量均接近对照组,且差异不显著,呈现出完全补偿生长现象;中国林蛙肌肉中的脂肪含量均有所升高,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饥饿6d组林蛙的糖原含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各饥饿组林蛙肌肉中的糖原含量与试验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除饥饿6d组林蛙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极显著下降外,其他各组林蛙的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升高。【结论】中国林蛙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其补偿生长效应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实现的。补偿生长过程中中国林蛙的能量消耗主要来源于肌糖原,其次是蛋白质和脂肪,即饥饿时中国林蛙首先动用糖原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黄河鲤新品系幼鱼在饥饿-饱食循环状态下的生长补偿特点,选用初始均质量(23.44±3.21)g的黄河鲤幼鱼360尾,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按处理组A组:饥饿5 d(S5)饱食20 d(F20);B组:S7-F28;C组:S15-F60;对照组Con:F75的投喂方案饲养,养殖实验为75 d。研究表明:(1)经过不同时长的饥饿,在恢复饱食投喂阶段,A组的特定生长率(SGR)为1.70%,显著高于B组的1.08%、C组的0.87%以及对照组Con的0.60%;(2)在饥饿阶段,3个处理组A、B、C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_L)显著低于对照组Con;当恢复投喂后,A组、B组的SGR_L则显著高于C组和对照组Con;(3)在饥饿阶段,A组的肥满度特定生长率(SGR_K)显著低于B组、C组和对照组Con,但在恢复投喂阶段,却显著高于B组、C组和对照组Con。(4)处理组A节省饲料率为8.7%,较另外两个处理组高。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饥饿5 d饱食20 d循环3次的投喂方式能激发幼鱼产生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且饲料投喂量最少。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人参多糖对黑鲷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给试验黑鲷分别投喂添加不同剂量人参多糖(0.2、0.4、0.8g/kg)的3种饲料,统计分析生长数据,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人参多糖组黑鲷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过氧化氢酶(CAT)mRN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mRNA在42d时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人参多糖显著提高黑鲷增重率和肝指数,脾指数、头肾指数、成活率无显著差异;SOD、CAT、GSH-PX mRNA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Ⅰ组CAT mRNA表达量对比NC组差异显著,Ⅱ组SOD、CAT、GSH-PX mRNA表达量对比NC组差异均显著且分别提高137.28%、57.00%、117.62%;Ⅲ组SOD mRNA对比NC组差异不显著,CAT、GSH-PX mRNA表达量对比NC组差异均显著且分别提高38.87%、170.59%。人参多糖能促进黑鲷生长并影响黑鲷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中以0.4g/kg剂量人参多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方法]试验均设置对照组(持续投喂)、处理组S_1F_1(饥饿1 d、再投喂1 d)、S_1F_2(饥饿1 d、再投喂2 d)、S_2F_2(饥饿2 d、再投喂2 d),开展了2种规格豹纹鳃棘鲈幼鱼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生长试验。[结果]试验一S_1F_2、S_2F_2组和试验二S_1F_1、S_1F_2组试验结束时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一各处理组摄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_2F_2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_1F_2组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二各处理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_1F_2组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S_1F_1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粗脂肪含量均略低于对照组,水分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试验一S_1F_2、S_2F_2组与试验二S_1F_1组、S_1F_2组均能够达到完全补偿生长,其补偿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来实现的,在饥饿过程中豹纹鳃棘鲈幼鱼可能首先消耗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