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0年4—11月,在大连市普兰店湾的3个采样点进行了春、夏、秋3个季节的污损生物调查。此次调查共获大型污损生物10种,优势种类有:猫爪牡蛎、纹藤壶、紫贻贝等。其中,猫爪牡蛎的单位湿重最大,为6 973 g/m2,个体密度为1 384个/m2,最大覆盖面积为100%;其次是纹藤壶,湿重为2 202 g/m2,个体密度为3 000个/m2。此次调查3个取样点的种类组成差异不大,但湿重差异比较大。普兰店湾的污损生物种类比较少,但优势种类突出,为典型的渤海污损生物种类。  相似文献   

2.
牡蛎(蚝)是我国沿海最主要的海水养殖贝类,我省主要养殖品种为近江牡蛎,分布在珠江口,经济价值高,除鲜食外加工成干品(蚝鼓)、罐头,蚝油或蚝片,畅销国内外,素享盛名。养殖牡蛎,一般从采苗到养成商品,需三周年时间。原始采石地播养殖方式,生长期更长,而且,由于石块附着器体积小,重量大,易于下沉淤没,所以苗少,生长慢,产量不高,不适于深水软泥场地的养殖。六十年代开始采用水泥附着器,比采石地播的平面养殖较多的利用了水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人工鱼礁模板的附着生物群落特征,于2014年8月对大亚湾圆洲岛已投放的鱼礁模板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和鉴定出附着生物39种,黑缘牡蛎(Ostrea nigromarginata)占据附着生物优势种的绝对地位;经过表面处理的混凝土模块的附着生物生物量及丰度较高,而红砖、花岗岩板和未经表面处理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的附着生物生物量及丰度都很低;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和丰度与其群落特征的变化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海洋贝类养殖网笼污损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1995年6月 ̄1996年6月,对大连大李家海水养殖场的养殖网笼的污损生物类群进行了挂板和整体取笼试验。总计有生物82种,其中优势种类有海筒螅,端足类,盘管虫类,柄瘤海鞘、史氏菊海鞘,纹藤壶,紫贻贝等,附着盛期为7 ̄9月。  相似文献   

5.
藤壶是中国周边海域一种常见的海洋污损生物,具有黏接强度高、难清除的特点.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藤壶附着的模型,模拟藤壶附着船体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力学仿真研究,得到了达到清除效果时藤壶胞外分泌胶体的应力、应变以及应变能等数值模拟数据.本研究表明,当提供的外力(清除力)达到180 N时,该仿真模型中藤壶有被清除的趋势,模拟胞外分泌物(EPS部分)的应力强度约为0.2MN/m2,该胶体的黏性应变能为0.29 J/m3,在该模型中得出的清除藤壶所需力的数据与其他文献发表的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该模型可用于后续用强声法清除附着藤壶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连沿海太平洋牡蛎大量死亡原因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连沿海牡蛎主养区发生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大量死亡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其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单一养殖品种养殖密度过大,超负荷养殖;养殖区水环境恶化,生态平衡被破坏;繁殖季节养殖对象生理活性降低,呈现繁殖生理障碍;附着生物特别是真枝螅在鳃上的大量寄生;养殖工艺及作业方式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7.
以长牡蛎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大连海域养殖并销售的长牡蛎进行了逐月收集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小白鼠生物测试法分别对其进行了麻痹性贝毒的测定。结果显示,全年不同月份的麻痹性贝毒含量均在安全食用范围内,每100g贝类软组织含80μg-STXeq,对昆明系小白鼠而言,相当于每100g贝类软组织含约400MU。小白鼠法仅在4、5月份检测出毒性值,高效液相色谱法全年均有检出,毒素含量范围0.14~52.69ug-STXeq/100g。  相似文献   

8.
海洋污损生物藤壶的附着机理及防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藤壶是东海区主要的污损生物之一。阐述了藤壶污损海上设施的危害,并从藤壶的生物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藤壶的粘附机理,以及影响藤壶附着的多种因素,并介绍了有关防止藤壶污损的环保型挂海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9.
牡蛎,又名蚝、海蛎子等,是沿海常见的一种贝类,国内主要养殖品种有5种。牡蛎脂肪及糖元含量丰富,在贝类中肉质最为人喜爱。牡蛎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铜、铁、锌、碘等微量元素,尤其是丰富的牛磺酸具有降低胆固醇,消除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藤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亚门(Crustacea)蔓足下纲(Cirripedia)围胸总目(Thoracica), 具备特殊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和种群生态特征,是最主要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幼虫阶段通常经历6期无节幼体和1期不摄食的金星幼虫,从浮游的金星幼虫附着变态成固着的稚体是藤壶生活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外界化学和生物因子中成体提取物、水溶性信息素、足迹、神经递质、激素、生物膜等均影响藤壶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内在因子即金星幼虫的生理状态(能量储量和年龄)决定了其对外界因子的反应程度。概括了近年来藤壶附着变态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可为深入了解藤壶金星幼虫附着变态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防污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大连市沿海污损生物种类及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年9 月~1998 年9 月, 选取了大连市区沿海的3 个点进行了3 次污损生物调查。共获大型污损生物102 种, 其中优势种类有: 石莼、水螅类、紫贻贝、端足类、纹藤壶和海鞘类。最大双月湿重为2974 g/m2 , 最大覆盖面积为100 % 。3 个点的种类组成差异不大, 但湿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2.
试验在黄砂、海泥和不投附着基三种状态下,观察了青蛤幼虫在变态时期的附着量和成活率的变化,以及附着后稚贝的生长与成活情况。结果表明:海泥是青蛤工厂化育苗最适宜的附着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厚度海泥对不同大小稚贝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海泥对稚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我们认为在生产中应选用1mm厚度的海泥做为青蛤育苗的附着基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3.
试验在黄砂、海泥和不投附着基三种状态下,观察了青蛤幼虫在变态时期的附着量和成活率的变化,以及附着后稚贝的生长与成活情况。结果表明:海泥是青蛤工厂化育苗最适宜的附着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厚度海泥对不同大小稚贝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海泥对稚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我们认为在生产中应选用1mm厚度的海泥做为青蛤育苗的附着基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19种木材在厦门港的天然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侵害福建产19种木材的海生污损生物和钻孔动物的种类,它们的覆盖率和蛀害率,以及随浸海水深度和时间长短而变化情况,最后提出各种木材对船蛆的耐蛀等级。  相似文献   

15.
厦门地区藤本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厦门地区藤本植物共有77科225属428种(含种以下等级).双子叶植物科属种最多;小科属和单种属科较多,而大科属较少.其中,野生藤本植物种类有219种,隶属于55科135属,在其地理成分中,泛热带比例较大,占总属数34.1,与其他地区比较分析,厦门与广东省的共有种最多,有180种.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测试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强度的动态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试样不动而海水流动的方式,模拟了航行中船舶的实际工况,可以方便地测试防污涂层表面污损生物的附着情况,为进一步测试防污材料的表面性能提供了依据。试验证明,该装置性能稳定,能满足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长江口北支北八滧河以北贝类放流滩涂湿地的潮下带水域,采集大型底栖动物,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滩涂贝类放流前后的变化。贝类放流后在放流区邻近潮下带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1种,其中软体动物15种,节肢动物17种,环节动物4种,脊索动物14种,纽形动物1种,全年优势种有8种。年平均密度为0. 265个/m~2,年平均生物量为0. 06 g/m~2,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0. 93,年丰富度指数为0. 895,年均匀度指数为0. 39。与放流前调查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比,贝类的放流影响了放流区邻近海域的底栖动物群落和优势种的组成。  相似文献   

18.
于2009年8月—2010年7月对渤海辽东湾高家滩沿海滩涂贝类资源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在高家滩沿海共采集滩涂贝类37种,分别隶属于2纲、3亚纲、8目、19科、29属,主要经济贝类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大竹蛏Solen grand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 5种,占滩涂贝类总现存资源量的81.75%;平均栖息密度为508.9个/m2,平均生物量为412.27 g/m2,现存量为3 021.94 t,生物量季节性变化明显;贝类生态分布特点,依不同潮间带区域呈带状分布,高潮带为马蹄螺科群落,中潮带为蛤仔-西施舌群落,低潮带为文蛤-竹蛏群落,春夏贝类主要分布于高潮带外缘至低潮带,秋冬分布于中潮带至深度基准面,迁徙趋势明显。在调查高家滩滩涂贝类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资源合理利用和增殖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田昆虫调查及主要害虫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田昆虫种类共有7目30科72种,其中害虫6日21科50种,天敌昆虫5目9科22种。以油菜跳甲、茎象甲、蚜虫、潜叶蝇、花露尾甲、小菜蛾等为优势害虫,天敌昆虫以瓢虫类和食蚜蝇类为主。防治主要害虫应选用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