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 ,江苏省农科院陈志宜等报道 ,水稻破口前 7d左右为防治稻曲病最适施药时期。然而 ,人们在具体实施防治时 ,往往把握不准 ,不好操作。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采取由前向后推的思路 ,于 1 998~ 1 999年对水稻的生育进度进行了定点定株系统观察。得出水稻从叶枕平到破口共需要 1 2d左右时间。由此可见 ,叶枕平向后推 5d ,也就是破口前的 7d ,即为施药适期。这时候用药 ,能取得较好的防效 ,一般每 667m2能增产 5%~ 1 0 %。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吴泽杨$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农技站!224221… 相似文献
2.
3.
4.
5.
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80年代以来,稻曲病危害日趋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随着病粒增加,产量损失加重.已成为我市水稻上第二大病害。为此我们对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初步试验和观察,现将其结果报道于后。1发生危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 相似文献
6.
7.
水稻稻曲病不同病情指标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0个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新组合(品系)为材料,调查、统计稻曲病发生危害水平,分析不同病情指标之间的关系。直线相关分析发现,稻曲病病蔸率、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及病情指数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病穗率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6,田间调查以病穗率为评价指标,既简便准确,还能通过回归方程进行数据转换。病穗率(x)与病情指数(y)间回归方程为y=0.343x-0.441(1.290),病穗率(x)与平均每穗病粒数(y)间回归方程为y=0.029x-0.078(2.67相似文献
8.
9.
10.
11.
水稻稻曲病室内人工接种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提高稻曲病人工接种的发病效果和稳定性,在温棚条件下采用水稻孕穗期注射接种法分别研究了稻曲病菌不同接种体、培养时间、接种浓度和接种时期的接种效果。采用病菌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sucrose broth,PSB)作为接种体,其穗发病率为100%,明显好于病菌米糠培养液(23.33%)。病菌在PSB中培养5~7天接种效果较好,随病菌培养天数的延长,接种效果明显下降。接种的分生孢子浓度越低水稻病穗率和病粒数也越低。在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孕穗中后期,采用含分生孢子浓度为4×106个/mL的病菌PSB培养液注射接种,穗发病率达100%,平均病粒数35.1粒,最高达87粒。研究表明,温棚条件下建立的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能获得稳定的发病效果,并可区别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棉花曲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曲叶病(Cotton leaf curl disease,CLCuD)是棉花上的重要病害,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已造成严重危害。已发现7种双生病毒与亚洲和非洲发生的CLCuD相关,在田间这些双生病毒常复合侵染且病毒基因组重组现象较为普遍。CLCuD伴随不同类型的小分子DNA,其中新型卫星DNA分子——DNAβ与CLCuD致病性紧密相关,是诱导田间典型症状所必需的。重组导致CLCuD的病毒多样化,而DNAβ分子能与不同双生病毒互作,这可能是引起CLCuD流行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CLCuD的分布与危害、病害病原致病因子的发现及CLCuD病害复合体各组份之间的互作、病毒及小分子DNA的变异与进化关系、病害流行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稻曲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回升 ,发生严重。为此 ,笔者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 57篇 ,现予整理 ,供借鉴、参考。1 为害损失稻曲病为害引起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下降 ,秕谷、碎米增加 ,出米率、品质降低。云南玉溪地区丁玉梅等( 1 992 )测定 ,稻曲病为害粳稻的穗重损失与病粒数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r=0 .9975,一般每公顷损失稻谷约4 50kg,严重的损失更大。胡茂伟等 ( 1 986)在浙江桐庐、金华测定 ,粳稻受害每穗增 1病粒 ,空秕增 5.1 4%,r=0 .9699,y =4 .62 7.1 52 5x± 4 .2 52 7。病粒还含有对人、畜、禽有毒和致病的物质。高炳荣等 ( 1… 相似文献
14.
15.
稻曲病研究进展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研究进展及防治建议李家荣(云南省植保站昆明650034)稻曲病Ustilaginodeavriens(cooke)Tak发生、分布广,亚、非、欧、美洲均有发生,印度、中国、日本较重。我国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变化,杂交稻推广,生产条件改善,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于水稻破口前9 d分别施用4种药剂防治稻曲病,收获前5 d调查防效。发现供试药剂中以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病穗防效分别为89.80%、88.96%,病指防效分别为92.56%、90.6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防效较好的两种药剂进行施药适期试验,分别在水稻破口前18 d、破口前15 d、破口前12 d、破口前9 d、破口前6 d、破口前3 d、破口期、破口后3 d单次施药,比较不同时期施药对控害效果的影响,发现在水稻破口前3~12 d内施药控害效果较好,至收获前调查时,对应处理区水稻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18.
据前人报道,稻曲病粒上附有大量厚垣孢子但不能作为初侵染源,并证明该病既不是种子引起的病害,也不是种子侵染而发生的病害,认为目前推广种子处理缺乏科学根据。本研究结果表明:从种子带菌量、越冬厚垣孢子萌发力、人工接种、直接播种试验,初步认为病穗种子是可以传病的,种子消毒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