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施芽前肥 在冬末春初施芽前肥,以萌芽前15~20天最好,即在2月中下旬,以优质有机肥和高效磷钾肥为主,5年生以上的结果树,每株施沤制腐熟的人畜禽粪15~20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钾1.50~2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0.50~0.75千克,在离树干50~60厘米的地方,左右两边各挖一条深50~60厘米、宽30~40厘米的深沟,将肥料与所挖起的泥土充分搅拌混和均匀后,填回深沟内即可.  相似文献   

2.
阿图什的木纳格葡萄是当地果农经过长期栽培、杂交、优选的优良品种,按皮色分为红木纳格葡萄、黄木纳格葡萄、绿木纳格葡萄等.其特点是:果穗大,结粒多,大果穗可达2~3千克;含糖量达16%~18%,最高可达22%;果皮薄而果肉厚,果耔小;鲜果耐久贮,宜长途运销.  相似文献   

3.
一、定植准备 1.土地选择 红提葡萄根系分布广,喜光喜温,应选择厚度5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值在6.0~7.5、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地势平坦的沙壤土为好.  相似文献   

4.
株百克名称源于1粒麦种能发棵1穴,分蘖20~40棵,高者达60棵以上,每穴产量达100克,故被命名为株百克。它属半冬性品种,株高约70厘米,茎秆粗壮,穗型紧凑整齐,短芒。穗  相似文献   

5.
一、选地、整地选择中等以上肥力,三年内未种过向日葵,小麦全蚀病较轻的地块,要求秋深耕20厘米以上,如有条件,每三年深耕一次,通过深翻,减轻小麦、向日葵的病虫草害,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可结合秋翻每亩压优质农家肥2500千克或碳铵50千克。播前要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碎、墒好、墒匀,地表无根茬、无残膜,活土层达到6~8厘米。二、种植规格1.10.8尺机收带型:小麦用7行分层播种机播3带,共播21行,行距3寸,带宽6尺。向日葵播4行,带宽4.8尺。向日葵距小麦边行距1尺,向日葵小行距8寸,大行距1.2尺,食用向日葵株距1尺,亩留苗2222株;油用向日葵株…  相似文献   

6.
一穴多株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泛玉5号一穴种植株数在1~10株时,从生育进程方面看,1~7株时对生育进程无影响,8~10株时吐丝期晚1d,缩短了后期的灌浆期;从空秆率上看,随着一穴种植株数增加,空秆变多,增加到一定株数(8株)时对产量影响变大;从产量方面看,一穴应在3~6株为宜,以一穴4株、种植密度7291株/亩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黄晨  王洁  吴伟 《农村科技》2006,(10):43-43
中林46速生杨品种为雌株,树干通直圆满,4月初放叶,9月中旬封顶,速生,优质,病虫害少,抗水泡型溃疡病、杨树烂皮病、早期落叶病等,对杨尺蛾、舞毒蛾抗性较强,但易风折,可采取与其他树种混交的办法加以预防。一、整地1.采伐迹地深翻加大穴整地造林地全面翻耕30~40厘米,在定植点上挖1×1×0.8~1米的大穴。2.戈壁砂地采取带状深翻整地沿植树行挖1.5~2米宽、0.8~1米深的壕,回填时表土或较好的壤土填在30~60厘米深处杨树主要根系分布层,在壕  相似文献   

8.
银杏巧施肥     
一、秋季穴施有机肥和复合肥 穴施就是在树冠周围或树盘内,挖深40~60厘米、直径50厘米的施肥穴。一般幼树期间每株挖1~2个穴,初结果树每株挖2~4个穴,盛果期大树每株挖4~6个穴,将穴的底部先填入20厘米厚的腐熟粗有机物(如作物秸秆、细碎枝条等).然后把肥料和表土按照1:3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填入穴内(每穴施入复合肥100克),填满后浇水沉实,待水渗下后把底土撒  相似文献   

9.
滨海围垦土壤采用高畦深沟栽培葡萄,明显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3.4mg/100g±、5ppmp和10ppm);土壤水溶性钠含量降低60ppm,总盐量减少0.032%;多雨季节地下水位离畦面80~100cm,土壤通气良好,根系生长旺盛。高畦栽培的平均产量比低畦栽培的高5.505t/ha。重施有机基肥促进了葡萄速生快长,枝蔓充实。垃圾土改粘可使根系范围扩大50~70cm。良好的防风林带,使台风对枝蔓和叶片的损伤率降低30%左右。夏季用杂草覆盖畦面,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果实膨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增加光周期,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来探讨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将1080只雄性肉仔鸡随机分到12间舍中。每6间舍为1个处理组,其中1个处理组在1~51d,采用强度为15尺烛光下进行强光照,而另1个试验组在前1~9d,采用强度为0.5尺烛光下进行弱光照,后10~51d,采用强度为0.1尺烛光下进行弱光照。  相似文献   

11.
葡萄白腐病在我国广泛发生和流行,是直接为害葡萄品质和产量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造成产量损失多达20%~50%,严重者高达80%以上,甚至绝产。有些种植户任意加大药剂浓度或使用次数,甚至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药剂,不仅提高了葡萄生产成本,污染  相似文献   

12.
本省地形复杂,各地气候条件又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耕作制度。小麦播种方法就有点播、条播、撒播等方式,而以采用点播地区占比重数大。点播行株距在三熟制地区较宽,如金华一般行距1—1.5尺,株距1.5尺,每亩播种量4—6.5斤;晚粳地区行株距较窄,如吴兴县一般行株距7—8寸,每亩播种量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标准化种薯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建立了以密度、施肥量和每穴苗数为自变量,产量、小薯数量比和小薯重量比为指标的最化回归设计。利用回归模型求出了在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密度水平、最佳施肥量和每穴最佳苗数。试验表明:密度8098~9332穴/667m^2、施肥量40.8~45.4kg/667m^2、1.7~2.1苗/穴为合理的农艺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14.
1追肥 开花期在树冠下挖8~10个追肥穴,深宽各30cm,然后每株施尿素0.5kg,浇水后覆土填穴。早果发育期追速效性氮、磷、钾肥,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对西南稻区杂交籼稻冠层结构和光能分布特征的影响,从而为“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在西南稻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在温江和汉源2个生态点设置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常规密植田间配置(THDP,行穴距30.0 cm×12.0 cm,每穴1.5苗,单、双苗错穴移栽)和“减穴稳苗”田间配置(ISRH,行穴距30.0 cm×24.0 cm,每穴3苗)两种配置,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水稻冠层结构、冠层光能分布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1)较常规密植,减穴稳苗显著提高了两生态点单穴茎蘖数,使抽穗期水稻上三叶的叶倾角下降了0.93%~3.97%,进而使单穴叶面积和冠层幅度显著增加80.39%和28.99%。(2)减穴稳苗改善了水稻冠层中下部通透性,使温江生态点冠层3~40 cm处的透光率提高了18.08%~42.55%,汉源生态点冠层3~100 cm处的透光率提高了5.49%~44.22%,进而使抽穗至成熟期冠层底部的日辐射量和光照度分别提高46.74%和11.54%~75.63%。(3)较常规密植,减穴稳苗有效提高了水稻上三叶的光合能力,剑叶、...  相似文献   

16.
一、双6尺—“麦//玉//玉//苕//豆//豆//菜”模式 12尺(1尺=33.3cm,下同)开厢。小麦厢宽6尺,种小麦10行,规格6寸(1寸=3.33cm,下同)×3寸,亩植1.67万窝。预留行宽6尺,种胡豆2行,蔬菜4行。小麦收后栽红苕。大春季,预留行种4行春玉米,株距4寸,亩植5000株。在宽行春玉米窝侧种2行冬大豆。在红苕垄侧种夏玉米,亩植1000~2000株。  相似文献   

17.
赵长来 《农家致富》2009,(18):31-31
一、种植方式 秋播时做成宽3米的畦,沟深20-24厘米,10月下旬播种,次年6月初收割。收后及时灭茬施肥浅旋,点播大豆,行距70厘米,穴距30-33厘米,每穴播2-3粒种。播后2-3天,在大豆行间条播1行芝麻,芝麻定苗后穴距10-12厘米,每穴1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同粒不同行试验结果知,张家川县西部地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密度应为:每幅7行种植增产效果最好,此条件下667m^2穴数为3.50万穴,每穴按11粒计算,667m^2下籽量为38.50万粒,产量为277.10kg,分别比处理每穴6粒和每穴18粒增产5.90%和7.20%。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见于记载的为害樟树的尺蛾有8种:樟翠尺蛾、三角尺蛾、尘尺蛾、金星垂耳尺蛾、樟青尺蛾、樟绿尺蛾、樟枝尺蛾、樟霜尺蛾。我们采集并饲养出14种,已订名11种:1.亚樟翠尺蛾;2.三角尺蛾;3.尘尺蛾;4.大造桥虫;5.赭点峰尺蛾;6.钩翅尺蛾;7.蒿杆三角尺蛾;8.毛穿孔尺蛾;9.小茶尺蛾;10.拉克尺蛾;11.宽带黑尺蛾。这11种中,亚樟翠尺蛾我国原订为樟翠尺蛾,4~11种是为害樟树尺蛾的中国首次报道。第1、2种作者已另文发表,本文记述3~11种尺蛾形态及简单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小麦试验播种量,一般地都还在沿用着"行长1尺,行距1尺,播量1克"的方法(即1平方尺的土地面积上播量1克)。我以前对这个方法没发生过任何的怀疑。在1950年的秋季,预备小麦试验时在2700个12克(20个品种)的称种工作中,我发现各品种的12克重量,在籽粒数目上相差很大,例如用一号的12克是230粒,沔县线麦的12克却是462粒,竟相差到一倍:我开始对"12克"这一标准怀疑起来了,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