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正>民间有一九二九不缩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说法,可节令一到立冬,清冷沁骨的寒意,就迫不及待地赶过来了。一年里,最简洁、最冷清的阶段,就这么劈面而来。以往三季,不论怎样,总还有多多少少的温情,但它们毫无留恋地就那样一夜之间走远了,尖锐威严的冬季,又这样迫不及待地粉墨登场了。岁末年尾的"冬",原就是"终"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冬",为"四时尽也"。"冬"字灵秀,下面两点,携了一股扑面凉意,委  相似文献   

2.
<正>立春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唐刘长卿立春天气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斗指艮,这年春天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就来到了。公元2023年的立春是在2月4日10时42分。明代作品《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相似文献   

3.
《竹取物语》是日本古典"竹"之物语。本文以日本竹文化与竹生物学的综合方法,从伐竹翁角度、"竹之春"角度、"白子"角度考证主人公辉夜姬化生时间,提出春季化生的结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竹取物语》的日本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催生了草木文化,加速了全面绿化,迎来满目葱茏,此乃科学发展之举。草木文化,源远流长。《诗经》以草木入篇的,至少有九成。信手一翻,《芣苢》、《卷耳》、《何草不黄》、《摽有梅》……琳琅满目。首篇《关睢》便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用普通植物,那样早便入了诗,足见草木与文化结缘之深。屈原诗  相似文献   

5.
国内首部森林文化专著《森林文化学简论》出版后,引起了林业界的关注,专著中的许多观点对今天深入讨论生态文明很有帮助。树立正确的森林文化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搭建"森林文化"平台,《中国城市林业》编辑部丁蕴一研究员对专著作者苏祖荣和苏孝同进行了访谈并推出"森林·文化·家园"一文,此后还将推出"森林哲学"等话题,欢迎感兴趣的同行参与笔谈。  相似文献   

6.
<正>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唐李白立冬天气当一年之中太阳到达黄经225°时,斗指乾,这年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就来到了。每年的立冬节气一般在公历11月7-8日交节,公元2023年的立冬是在11月8日00时35分。立冬既表示一年四季的终了,也是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冬,十月节。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文明建设催生了草木文化,加速了全面绿化,迎来满目葱茏,此乃科学发展之举。草木文化,源远流长。《诗经》以草木入篇的,至少有九成。信手一翻,《芣苢》、《卷耳》、《何草不黄》、《摽有梅》……琳琅满目。首篇《关睢》便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用普通植物,那样早便入了诗,足见草木与文化结缘之深。屈原诗  相似文献   

8.
正九嶷山自古以来是我国千古名山,《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创始人,九嶷山因此成为中华道德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德孝之源、福地九嶷"。九嶷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南27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湖南新潇湘八景之一、湖南省十佳旅游景区、湖南省百姓最  相似文献   

9.
<正>自入冬以来,我用宁夏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永宁县2014—2015年准备之冬活动方案》,将"准备之冬"变成"大干实干之冬"。截至目前,西部水系分车带已栽植各类乔木25567株,树木覆膜、冬灌工作已完成;宁化中心村已栽植各类乔木6940株,树木涂刷、冬灌工作已完成;靖益中心村已栽植各类乔木6110株,树木涂刷和冬灌工作已完成;望洪中心村正在进行土方回填、开挖管沟及管道铺设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为加强林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12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提出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建成生态系统稳定、林业产业发达、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森林云南"。龙陵县素有"滇西雨屏"之称,全县288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中98%为山区,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67.85%和71%,林地面积达305万亩,活立  相似文献   

11.
引言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古今中外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我国古代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西欧则采取二分二至法,把自春分(3月21日)到夏至(6月21日)的三个月称为春,从夏季到秋分(9月23日)称为夏,从秋分到冬至(12月22日)称为秋,从冬至到春分称为冬;近代,气候或气象统计上划分的方法是把最冷的三个月称为冬,最热的三个月称为夏,从冷变热或从热变冷的三个月称为春或秋。  相似文献   

12.
漫说葡萄     
葡萄的历史与文化葡萄是一种古老的果树。据考证,大约在几百万年前,葡萄就已遍布欧洲、亚洲及北美大陆。我国最早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约3000年前,就有了葡萄栽培。《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人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中亚地区各国的睦邻关系,故史上有"葡萄自西域来"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洛阳古代的森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洛阳历史悠久,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古代的伊、洛河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森林密布,鸟兽繁多。洛阳森林多见于古籍描述。《诗·商颂·殷武》载:“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山海经·北海经》载:“熊耳之山,山上多漆”;《博物志》载:“伏牛山一带,松柏桐梓皆多”。解放以后,在市区、市郊考古发现了象牙  相似文献   

14.
正九嶷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南27公里,自古以来被尊为我国名山之列。《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创始人,九嶷山因此成为中华道德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德孝之源、福地九嶷"。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九嶷山荣升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8454.63公顷。另外,九嶷山还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荣获全  相似文献   

15.
应正确使用法定土地面积计量单位黎云昆“亩”作为土地面积计量单位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了。据《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可以衣帛矣。可见,至少在春秋时,“亩”即已作为计量单位了。古代人“建步立亩”(《前汉书》卷二四),即以步数...  相似文献   

16.
《竹取物语》是以竹生物学为基础、日本竹文化为背景与线索的日本古典"竹"之物语,是日本竹文化的象征。小说中"根元"一词具有日本竹文化含义、竹生物学含义、语言学含义,从一个侧面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日本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     
<正>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是关怀万物生命存在的美学,是"仁人爱物"的美学。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反映生态美的闪光思想,以"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自然美、人生美、事业美都统一起来。《易·坤》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文言》中又说:"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天地变化,草木蕃","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可见,有7000年历史的《易经》,讲的是"天地大美,人类大爱"。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讲"民胞物与",讲人与  相似文献   

18.
魏霞 《河北林业》2020,(1):34-35
早在四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采摘野菜,品食野菜,并且吟唱成歌,写在了甲骨绢帛上,记录在一册册的《诗经》里。摇曳在诗经里的野菜,汲取了诗歌的营养,不仅是生活的菜肴,更是心灵的寄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国风周·南关·雎》荇菜俗称水荇菜、野芹菜。新生的荇菜,嫩得能掐出水来.  相似文献   

19.
<正>"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这是《山海经·海内经》中对于九嶷山的描述。九嶷山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德孝之源、福地九嶷"。九嶷山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  相似文献   

20.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菊花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尔雅》。《礼记·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山海经》亦说:"女儿之山(在今河南宜阳),其草多菊。"汉代,已有家栽菊花,晋代把菊花广置于庭院中,南北朝时菊花开始入药了。唐代菊花已培育出黄、紫、白三色,并传播到国外。宋代养菊出现了飞跃,从地栽发展到整形盆栽,选择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品种,特别是出现了《菊谱》、《百集菊谱》等写菊专著。元代扩展了养菊的面积。明代已有了相当高的培养菊花的技术。清代菊花品种已发展到233种之多。至今菊花的栽培技术、品种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