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旌德县第8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取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了该县的乔木林总量及其年龄结构,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了全县乔木林的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旌德县乔木林总面积50 190.7hm2,乔木林总蓄积3 624337m3,以庙首镇森林面积最大。(2)乔木树种以杉类、硬阔和松类的面积和蓄积最大,乔木林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3)乔木林生物量为118.18万t,乔木林碳储量为591485.20 t,碳密度为11.78 t/hm2,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差异很大,以柏类的碳密度最大,达到27.63 t/hm2,软阔、硬阔林的碳密度较小,仅为0.73 t/hm2.和0.17t/hm2.。因此,在实施各重点造林工程的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提升现有林质量,促进林木生长,有效增加单位面积蓄积量,将会使旌德县森林的碳汇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兴隆山国家级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保护区主要森林总碳储量为217 839.48 t,总经济价值为9 326.14万元;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在128.60~73 440.45 t、5.12~37.42 MgC/hm2之间,平均碳密度为22.67 MgC/hm2;不同龄级碳密度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3.
基于安徽省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模型,从不同森林类型、起源、龄组、优势树种(组)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安徽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安徽省森林碳储总量为11 843.59×10~4t,平均碳密度29.93 t/hm~2,其中乔木林碳储量为9 790.17×10~4t,占森林总碳储量的82.66%,乔木林平均碳密度为31.72t/hm~2,碳密度大小排序为:阔叶林针阔混针叶林,经济林、竹林碳储量为2 053.42×10~4t。乔木林中,天然林的面积、碳储量略小于人工林,但天然乔木林各龄组碳密度均大于人工林;阔叶混交林、杨树、马尾松、杉木、针阔混交林、栎类、针叶混交林的面积、碳储量占优势,其中又以阔叶混交林为最大,面积、碳储量均超过乔木林的28%。文章指出安徽省乔木林碳密度水平仍然不高,今后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仍需采取合理经营管理措施,促使森林质量和碳汇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县域尺度上不同起源、不同类型的森林碳储量和碳源/汇特征,本文应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及2019—2020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对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乔木林碳储量和固碳特征开展评估。结果显示:2019—2020年马关县乔木林碳储量由3 807.07 Gg C(Gg C=109 g C)增加到3 893.49 Gg C,碳汇量为86.42 Gg C,其中天然林碳汇占38.09%,人工林碳汇占61.88%;马关县8种乔木林类型中其他硬阔林碳汇量最大,占总碳汇量的40.84%;2019—2020年间马关县乔木林碳密度由32.69 Mg C/hm2下降至29.58 Mg C/hm2,是乔木林面积增长的幅度远高于其碳储量增长幅度所致。研究结果表明:马关县乔木林碳汇量最高;未来可通过加强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和森林抚育等措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马关县森林固碳能力,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不同优势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利用2007年河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对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乔木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推算。结果表明:水源区总生物量为2 212.25万t,总碳储量为1 103.35万t;阔叶林碳储量占乔木林碳储量的96.5%,其中栎类最多占82.1%;幼龄林碳储量占用材树种的90.9%;研究区乔木林平均碳密度为22.08t/hm2。研究可为当地生态环境改造提供借鉴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生物量及活碳蓄积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鸡公山科学考察资料及199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材积源生物量推算方法研究了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及其活碳蓄积量。结果表明: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总值为309 202t,平均森林植被生物量为111.7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4t/hm2);鸡公山森林植被的总活碳蓄积量为154 601t,平均活碳密度为56MgC/hm2,高于中国森林植被活碳密度的平均水平(38.7 MgC/hm2),但低于全球平均碳密度(86MgC/hm2)。不同林型活碳蓄积密度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栎类林木的活碳蓄积密度分别为30MgC/hm2,39 MgC/hm2和70MgC/hm2,均高于全国同类型森林植物的活碳蓄积密度的平均值,而次生阔叶混交林的碳蓄积密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鸡公山自然保护区67%的森林为中龄林,27%的森林为幼龄林,在增加碳蓄积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景宁县第五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通过双向指示分析进行统计,研究景宁县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景宁县境内主要包括马尾松、杉木、硬阔林、软阔林以及竹林5种森林类型的森林碳储量总计为1.861Tg,平均碳密度为13.17t/hm^2,低于全国水平,在5种森林类型中杉木林碳储量最高,竹林次之,马尾松林最少;碳密度与土壤质地、平均胸径、郁闭度、海拔、龄组、平均高、疏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等小班因子呈极显著相关(P<0.001),且相关关系逐渐增强,其中碳密度受群落疏密度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影响作用最明显,与坡度级、坡向、土壤厚度等因子无显著相关性(P>0.05)。文中对森林类型碳储量差异性以及碳密度与群落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碳储量估算精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抚顺市森林碳储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枫 《辽宁林业科技》2012,(4):23-24,41
利用2009年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建立不同树种(组)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抚顺市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抚顺市森林总碳储量3583.527Yt,碳密度49.49t/hm2,其中,针叶林碳储量1411.97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39.4%,阔叶林碳储量2096.41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58.5%,针阔混交林碳储量75.14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2.1%;幼、中龄林碳储量2172.97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60.6%;近成过熟林碳储量1410.55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39.4%。  相似文献   

9.
袁再杰 《绿色科技》2022,(1):161-164,169
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起源、不同龄组、不同优势树种组等方面,估算了河口县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从碳储量来说:河口县总碳储量为2840396 t,以乔木林碳储量为主,以天然林的碳储量为主,以阔叶林碳储量为主,以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储量为主,以其他阔...  相似文献   

10.
以白龙江林业管理局2010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为基础更新至2015年的资源数据,采用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按照《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储量评估》,参考白龙江森林生态站的观测数据,评估了白龙江林区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储量与碳汇价值。结果表明:(1)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为10 939.65万t,总碳储量为5 528.47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43.32 t/hm~2,碳密度为72.43 t/hm~2,碳交易的潜在价值为324 336.91万美元(JI)或490 559.61万美元(CDM);(2)不同林分类型生物量总量、碳储量总量排序一致,排序为冷杉林云杉林针阔混交林油松林桦木林针叶混交林其他灌木林阔叶混交林铁杉柏木林国家特灌林华山松林落叶松林栎类林硬阔类林杨类林软阔类林疏林经济林;(3)不同林分类型单位面积生物量、碳密度排序一致,排序为软阔类油松林冷杉林硬阔类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铁杉柏木林针阔混交林云杉林落叶松林桦木林栎类林杨类林华山松林经济林疏林、国特灌木林、其它灌木林。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岳阳市2009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全市森林植被类型的生物量、碳贮量和碳密度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岳阳市森林植被碳贮量为9.238Tg,其中,平江县的森林植被C贮量最大,为3.606Tg,占总C贮量的39.03%。各森林类型的C贮量来看,松木林的C贮量最大,为2.754Tg,占总C贮量的29.81%。岳阳市森林植被平均C密度为16.02t.hm-2,各县市区森林植被的C密度为13.39~27.10t.hm-2,森林植被平均C密度最大是云溪区,为29.02t.hm-2,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树的C密度最大,为27.24t.hm-2,是全市森林植被平均C密度的近2倍。    相似文献   

12.
兴安落叶松林3个类型生物及土壤碳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运用森林生态学典型样地法设立标准地并获取野外数据,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湿烧法测定了生物、土壤中的碳。通过对兴安落叶松林3个类型生物及土壤碳储量的比较研究表明: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变化范围为0.4946~0.5352g/g;杜香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分别为173.21t/hm2、207.81t/hm2、118.95t/hm2,其中生物碳储量分别为53.41t/hm2、86.23t/hm2、33.76t/hm2,土壤碳储量分别为119.80t/hm2、121.58t/hm2、85.19t/hm2;兴安落叶松林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3.51t/(hm2.a)。  相似文献   

13.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这一生态敏感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6~2009年野外实测样方数据,对其云冷杉林、高山松林、栎类林、云南松林4个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其总生物量为13 745.23万t,总碳储量为6 762.13万t,平均碳密度为88.9 t/hm2.其中云冷杉林生物量最大,占全县总生物量的50.3%,其碳密度也最高,为113.31 t/hm2.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林——三峡库区最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对维持区域碳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田林场40 a~45 a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铁山坪林场46 a~51 a生马尾松林文献资料,探讨了三峡库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分配格局。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的总生物量约为140.00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大于80.00%。新田林场和铁山坪林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分别为206.28 t.hm-2和197.78 t.hm-2,其中植被层约占1/3,土壤层占2/3。植被层中,乔木层碳储量占绝对优势。土壤层的碳储量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层碳储量呈现出随深度而降低的规律。与其它地区关于马尾松林的研究相比,年龄相近的林分,三峡库区的马尾松林碳储量偏低。因此,对三峡库区的马尾松林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可能增加其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南亚热带中山区的铁坚油杉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分配格局,为提高该地区碳储量提供参考依据。在天然铁坚油杉林内设定标准样地,采用标准样方收获法和标准木法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1)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239.61 t/hm~2,乔木层为237.65 t/hm~2,灌草层为0.18 t/hm~2,凋落物层为1.78 t/hm~2,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2)植被层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为介于465.22~512.17 g/kg之间;各组份间的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异,0~20 cm层土壤层碳含量高达12.55 g/kg,土壤层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深度增加碳含量降低程度变小。(3)生态系统总碳为134.55 t/hm~2,其中植被层为68.45 t/hm~2,乔木层为67.54t/hm~2,碳储量相对高,植被层的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所占比例高达98.70%;土壤层碳储量为66.10 t/hm~2,该生态系统碳储量集中在土壤层和乔木层,且两者所占比例接近,分别为50.20%、49.13%。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相对较高,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应进行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太行山区4种典型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栓皮栎-侧柏)、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的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含碳率以及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为51.94,86.40,90.19,18.08t/hm^2,栓皮栎林和油松林生物量高于4种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均值(61.65t/hm^2),而混交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占生物量均值的84.25%,29.33%。不同林分各器官在乔木层生物量中分配顺序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4种典型林分各器官含碳率分别为45.16%~58.93%,58.48%~64.61%,51.16%~58.37%,52.35%~62.30%。4种典型林分碳储量为10.10~53.85t/hm^2。不同林分类型各器官碳储量与生物量呈正比关系,与生物量趋势基本相同,碳储量大小表现为油松林>栓皮栎林>混交林>刺槐林。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森林碳储量及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河南省1949—2003年间8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建立不同优势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河南省54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河南省54a间森林的总碳储量虽然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但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全省森林的总碳储量由1949年的2 863.91万t C增加到2003年的4 673.43万t C,共增加1 809.52万t C,年均增加33.51万t C。阔叶林占全省各时期森林总碳储量的80%以上,栎类和杨树两个树种占主导地位。河南森林幼、中龄林占的比重较大。全省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2.86~23.64t C/hm2,远低于全国、世界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6年、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估算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生物量,并根据生物量和含碳系数的大小,计算碳储量、碳密度,藉此对不同优势树种(组)、不同起源林分、不同林龄林分、不同类型林分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昆明市西山林场森林面积、蓄积增加151hm^2、58060m^3;碳储量增加了25230.64 t,达到111530.27 t,比2006年增加了23%。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