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对扃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 Trautv.)不同生态区的20份野生材料种子性状的变异进行系统研究,分别测定千粒重、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共4个种子形态指标,方差分析表明:扁蓿豆种子性状变异幅度最大的为千粒重,变异系数为12.50%,所有性状均表现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包含了原来4个性状指标的93.74%,足以能够代表所有性状变异的全部信息,特征值总和为3.749.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2时,可以把20份野生材料分为六大类.相关分析表明:种子长和种子宽、种子宽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种子长和种子长宽比、种子长和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扁蓿豆植物野生种质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藜麦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本试验以‘忻藜1号’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与营养土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MS浓度(0, 1.4%, 1.6%, 1.8%, 2.0%)和不同时间(50, 100, 150,200 min)诱变处理下,藜麦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及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藜麦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差异显著。当EMS浓度为1.8%、处理时间为200 min时,藜麦发芽率和出苗率最接近半致死量。(2)藜麦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先升后降;随着EMS浓度的增加与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叶片中MDA含量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EMS浓度为2.0%时,藜麦叶片中MDA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3)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藜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由此可得,EMS诱变藜麦最佳浓度与处理时间为1.8%... 相似文献
5.
以醉鱼草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0.4%、0.8%、1.2%、1.6%、2.0%、3.0%等6个浓度梯度的EMS溶液处理12 h、24 h、48 h,旨在探究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对醉鱼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适诱变浓度和时间组合,为后期构建醉鱼草EMS突变群体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MS对醉鱼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长度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幼苗越矮;EMS浓度为3.0%、处理时间为48 h时,其相对发芽率最接近半致死浓度,为醉鱼草EMS诱变体库建立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6.
7.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扁蓿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模拟干旱胁迫-复水法,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对6份扁蓿豆种质材料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于连续干旱胁迫1,4,7,10 d以及复水2 d后,对其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5个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扁蓿豆叶片相对含水量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强而降低,在复水后快速恢复;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而脯氨酸含量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5个生理指标中脯氨酸含量对干旱胁迫最敏感。采用欧氏距离法对5个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将6份扁蓿豆种质材料划分为3个抗旱等级,即相对抗旱的包括MR4和MR5;中等抗旱的包括MR1、MR2和MR3;对干旱胁迫最敏感的是MR6。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0、0.1%、O:5%、1.0%、1.5%和2.O%)和在浓度为1.2%时不同处理时间(O、8、12、16 h和20 h)对麻疯树萌发种子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EMS对麻疯树种子的半致死浓度为1.2%.当浓度达到2.0%时,种子受到严重伤害,成苗率为1.67%.用1.2%浓度诱变麻疯树种子,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受到的伤害也随之加重,并且产生的矮化植株率也随之大幅度升高,在处理时间大于12 h时,得到的植株都是矮化植株,但当处理时间达到20 h时种子成苗率为0.由此看来,用EMS诱变麻疯树种子的合适浓度为1.2%,处理时间应选在8~12 h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田宏;陆姣云;张鹤山;熊军波;刘洋 《中国农学通报》2024,(6):29-35
探究烯效唑对扁穗雀麦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其种子增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以‘江夏’扁穗雀麦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0、50、90、130 mg/kg),研究植株生长、种子产量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烯效唑降低了植株高度,提高了抗倒伏能力。除50 mg/kg的烯效唑对生殖枝数有显著增加外(P<0.05),其余处理对植株第二节长、茎粗、分蘖数和生殖枝数影响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扁穗雀麦的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均表现为增加,但只有50 mg/kg处理下各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90 mg/kg烯效唑处理可显著增加扁穗雀麦种子活力指数(P<0.05),但所有处理对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较小。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植株高度与倒伏率、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子产量和生殖枝数显著正相关(P<0.05)。喷施50 mg/kg烯效唑,扁穗雀麦种子产量最高,达1508.31 kg/hm2,较对照增加13.63%,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pH值的土壤浸出液对12种紫花苜蓿种子进行胁迫处理,研究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酸碱胁迫下,种子发芽率较高的紫花苜蓿有5个品种,分别为先行者、美国标准苜蓿、驯鹿、三得利和龙牡803;发芽率较低的紫花苜蓿有2个品种,为阿尔冈金和公农1号,且公农1号在所有处理中的发芽率均低于60%.对不同酸碱胁迫下12种紫花苜蓿幼苗期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肇东、皇后这2个品种的生物量较高,抗酸能力较强;美国标准苜蓿、三得利、驯鹿、阿尔冈金、惊喜和龙牡806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下根系生物量达最大值;龙牡803适合在中性环境中生长;先行者、龙牡801在pH值为10、11的碱性条件下,其根系生物量达最大值,抗碱性较强.以发芽率、单株总干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根长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2个紫花苜蓿品种分为5类:第一类公农1号,其主要特点是发芽率、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都偏低;第二类包括美国标准苜蓿、三得利和先行者,其萌发率较高、根较长;第三类包括皇后、阿尔冈金、惊喜和龙牡806,主要特点是发芽率、生物量和根长均居中;第四类包括驯鹿、肇东和龙牡803,主要特点是在酸碱胁迫下的平均发芽率均在80%以上,生物量和根长受酸碱胁迫后变化较小,属于耐酸碱较好的品种;第五类龙牡801,主要特点是生物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江夏扁穗雀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扁穗雀麦种子发芽和休眠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新收获的扁穗雀麦种子几乎不发芽,风干种子发芽率最高为4%,存在严重的休眠现象.随着种子干燥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逐渐增加,发芽开始时间提前.贮藏63d种子萌发出现急剧变化,发芽率达51.33%,与前期处理差异显著(p<0.05);78~81d发芽率超过85%,休眠解除,发芽开始时间提前至第6天.不同成熟期收获的扁穗雀麦种子在解除休眠后发芽特性略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成熟度高的种子在贮藏3个月后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2,4-D,6-BA浸种处理苦瓜种子,观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苗高.结果表明,不同药剂浸种对苦瓜种子的萌发及苗势均有影响.赤霉素浸种对苦瓜种子萌芽及苗势促进效果显著,其中以300 mg/L的赤霉素最佳;低浓度的6-BA和适当浓度的2,4-D对苦瓜种子的萌芽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均表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和草木樨发芽及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在盐碱土上种植的牧草种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盐碱地资源,分别进行室内发芽和室外出苗试验,研究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和草木樨发芽及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浓度模拟盐碱胁迫均对紫花苜蓿的发芽有抑制作用;50 mmol/L盐溶液和5 mmol/L碱溶液对草木樨发芽有促进作用,150~250 mmol/L盐溶液和5~25 mmol/L碱溶液其发芽有抑制作用.研究同时表明,紫花苜蓿适宜种植于极轻度盐化土壤和极轻~轻度碱化土壤(pH值为8~9,EC为0.2~0.7mS/cm);草木樨则适宜种植于轻度~重度盐化土壤和中度~重度碱化土壤(pH值为9~10,EC为0.7~1.6 mS/cm). 相似文献
15.
以美丽胡枝子为研究对象,设定10,15,20,25,30,35,40℃7个恒温和20℃/30℃、25℃/35℃2个变温共9个处理,研究种子发芽特性.结果表明,除40℃发芽率较低(39.67%)外,其它温度处理下发芽率均高于70%,但经方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发芽指数25℃和30℃恒温处理下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1),但活力指数以25℃条件下最高,且与其它8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考虑后认为,美丽胡枝子最适发芽温度为恒温25℃,且初次计数和末次计数时间分别为第5天和第17天. 相似文献
16.
以银杏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盐分和pH值对银杏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分和pH值对银杏种子萌发均有明显影响.昼夜温度为23℃/18℃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而在28℃/23℃和18℃/13℃,种子发芽率较低.在盐处理组中,种子发芽能力明显受到盐胁迫影响,盐浓度0,0.2,0.4,0.6 mol/L和0.8 mol/L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6.67%、43.33%、26.67%、3.33%和0%.种子在微酸性(pH=6)和微碱性基质(pH=8)中均能正常萌发,且幼苗生长正常,而以微酸性基质萌发和生长均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studying the effect of boron on pollen characteristics, translocation of water soluble sugars and its importance as a specific nutrient for seed production in lucerne. Aquous solutions of borax (0, 2500, 5000, 7500, 10 000 and 20 000 ppm) were sprayed at flowering stage. After 20 days, the fresh flower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lants of all the treatments separately. The pollen was dusted on glass slides containing Muntzing's mixture for staining. After 6 hours, the data on pollen size, stainability and germination were recorded in 10 randomly selected microscopic fields. The estimation of water soluble sugars and boron content in flowers was done by standard methods. Data on grains per pod, grains per inflorescence and 1000 seed weight were recorded at seed maturity. With increasing rates of applied B, pollen germination, water soluble sugars, boron content and number of seeds per pod and per inflorescence increased but pollen fertility decreased. The pollen size and 1000 seed weight was not affected by boron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ron plays a definite role in increasing the seed yields through stimulating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during reproductive pha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