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璐 《分子植物育种》2022,(24):8347-8352
为弄清外来入侵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地踏勘及取样方法,对西安市郊区农田中生长的野燕麦根系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距离野燕麦植株不同范围内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平均颜色变化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距离野燕麦根系越近的土壤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受影响的程度越明显;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与土壤培育时间及距离根系土壤范围均有联系,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随培育时间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距离越近,总碳源利用率越高。且入侵植物野燕麦的生长对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距根系土壤越近,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越高,均匀度越小。  相似文献   

2.
尹祥佳 《中国种业》2021,(10):15-18
燕麦(Avena sativa L.)是一年生禾本科燕麦属植物,一般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两大类栽培种。饲用燕麦主要在青藏高原、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种植。综述了饲用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DNA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以及抗旱性、抗病性和耐盐性评价方法,建议加强国外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国内育种及研究单位的种质资源交流与协作,将分子育种技术融入常规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体系,选育或引进优质燕麦品种应用于粮食生产、草牧业和粮改饲,为旱作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4.
左相兵  付薇  杨正德  钟理  卢敏  苏生 《种子》2012,31(7):67-71
为了开发利用贵州的野(逸)生饲用燕麦资源,对收集的部分资源进行了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30对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的引物用于研究22份燕麦资源,其结果如下:(1)30对引物共扩增出204条条带,其中8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43.63%;GS值的变化范围为0.715 7~0.990 2,平均值为0.844 6。表明供试燕麦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燕麦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GS值为0.85处聚为4类,结果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规律,即来源相同或生态坏境相似的材料大致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麦田主要杂草藜、野燕麦不同密度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及防治中生态经济阈值模型的初步研究,建立了藜、野燕麦不同密度与小麦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麦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式,明确了藜、野燕麦不同密度对构成小麦产量各因素影响作用,制定出适合当地杂草藜和野燕的生态经济阈值,即田间藜密度达到1.45~1.83株/m^2时,野燕麦密度达7.5~8.60株/m^2时,分别使用72%2,4-D丁酯乳油和10%骠马乳油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6.
采用C-带技术对二倍体野燕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带型分析,以研究该野燕麦染色体的C-带特点.结果表明:二倍体野燕麦具有7对染色体,其上共有35条带,其中长臂具有带纹19条,包括13条中间带(I),6条末端带(T);短臂具有8条带纹,包括2条中间带(I),6条末端带(T),另外还有l条随体带(S)以及7条着丝点带(C),其带型公式为2 n=14=2CIT+ +2 CIT+8 CI+ T+2 CI+ T+S.二倍体野燕麦染色体组成为CC,核型为2A,属于较对称核型,进化指数为7.  相似文献   

7.
燕麦种子贮存后遗传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富娟  张子良 《种子》1997,(5):9-12
本文取材青海农林科学院1956、1964、1984年存入西宁自然库中裸燕麦和皮燕麦种子共12个品种,于1939年从生理生化、细胞学等进行了多项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贮存8年的种子发芽率高,平均发芽率裸燕麦85.0%,皮燕麦74.1%,其幼苗鲜重、干重,活力指数、TTC活性等均高,而电导率低;贮存28年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平均发芽率裸燕麦为48.2%,皮燕麦为2.0%;贮存36年的种子已丧失  相似文献   

8.
野生二粒小麦与野燕麦杂种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用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Corn.2n=4x=28)与通北野燕麦(Avenafatua L.2n=6x=42)杂交成功,F_2分离出燕麦型、二粒小麦型、硬粒小麦型、斯卑尔脱型和普通小麦型。斯卑尔脱型F_4中的一个类型,与双亲野生二粒小麦和通北野燕麦的核型进行比较研究。杂种中有一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5对随体染色体。近端着丝点染色体来源于通北野燕麦,5对随体染体来源于双亲野生二粒小麦和通北野燕麦。证明野生二粒小麦与通北野燕麦杂种斯卑尔脱型是真杂种。  相似文献   

9.
以金娃麦×葡萄牙野燕麦杂交后代金燕为试验材料,以地高辛标记的葡萄牙野燕麦基因组DNA为探针、中国春基因组DNA为封阻,对金燕-158的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金燕后代品系中均检测到燕麦染色质的存在,且不同品系间带有燕麦染色体片段数目不同,进一步证明金燕是金娃麦×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的后代.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源黄连木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MP对我国不同地区的180份黄连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对引物组合所产生的115条DNA扩增片段中,有109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4.78%;Shannon多样性指数I=0.5541,Nei's多样性指数H=0.38030,物种总基因多样性(Ht)为0.2963;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3803,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209,表明22.0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77.91%;基因流(Nm)为1.7633,显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顺畅。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吴永洁  王元素 《种子》2017,(11):4-9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22份野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样品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2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02条带,其中169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达83%;根据SSR标记的多态性计算不同采样地野生白三叶样品之间的遗传距离(GD),22份样品之间遗传距离介于0.140 6~0.630 4之间,说明样品间遗传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当相似系数为0.64时,22份白三叶被分成3类:第1类只有W14,表明W14与其余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远;第2类包括W2、W4、W8、W18居群,表明这4个居群相似性较大,遗传距离较近;第3类包括17个居群,居群间有着复杂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2份贵州野生白三叶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中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采用群体遗传学方法, 研究分析了6172份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的数量、 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 12个性状的综合变异系数及其地理分布。 结果表明: ① 42~47°N×122~127°E的东北中南部野生大豆资源分布极广、 遗传多样性丰富、 综合变异系数高; ② 34~35°N×113~115°E、 38~39°N×113~115°E和34~35°  相似文献   

13.
东乡野生稻蕴含大量优异性状和有利基因,是栽培稻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然而“东野”正面临着急剧减少甚至是灭绝的威胁,为此评价并保护现存“东野”的遗传多样性刻不容缓。同时“东野”的多样性研究对解析其遗传进化机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近年来不同保存方式、不同年份、不同世代以及与其他生态类型野生稻和栽培稻等多个角度有关“东野”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成果。通过对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建立科学统一的遗传多样性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东野”遗传多样性研究前景和生态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遗传标记在核桃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评价利用好中国核桃种植资源,加强核桃育种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总结归纳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在核桃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评述了这些标记的应用前景,指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开展多种水平遗传标记的关联分析研究,发掘中国栽培、野生群体中与主要育种相关联的遗传标记位点及其等位变异,获取载体材料,以便实现快速育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甜菜品系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给甜菜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种质资源引进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西北地区的81份甜菜材料和9份外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33对有效引物组合共得到592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24条,平均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54.7%,平均遗传距离为0.3723,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891。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大小为单胚品系0.8364>国外品种 0.7528>多胚四倍体品系0.7059>多胚二倍体品系0.6970。利用MEGA3.1软件,在遗传距离0.20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三大类群。结果显示,西北产区甜菜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利用POPGEN32软件分析遗传多样性各项参数,表明供试的西北品系与外国品种的遗传基础有明显差异。田间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表明,西北产区供试材料主要特性为根产量高,抗丛根病性中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SRAP标记对黑龙江地区采集的30株野生黑木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8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稳定性较好的引物对30个供试菌株进行SRAP扩增,共得到157条重复性良好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2条,占77.71%;使用UPGMA法构建进化树,30个菌株被分为6组。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将来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南两个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海南吊罗山和霸王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等位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3个酶系统、18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两个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具有较低的居群间遗传变异水平和较高的居群内遗传变异。吊罗山保护区野生荔枝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为:P=61.1%,A=2.05,He=0.27。霸王岭居群野生荔枝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为:P=61.1%,A=2.05,He=0.28。两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极小,GST=0.047.居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I=0.977。共检测到7个稀有等位基因。两个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荔枝均有各自特有的稀有等位基因,都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油棕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开发利用中国油棕种质资源,从DNA分子水平上对海南和云南油棕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应用ISSR技术对海南和云南的85份油棕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3个引物对所有85个新引进油棕种质及原有油棕种质材料进行ISSR扩增,23个引物共扩增出20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78.6%。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采自海南、云南的新选育油棕种质及原有的油棕种质材料基本上能按不同的采集地点或不同的来源途径而分别聚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物种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耐寒、抗旱、耐盐碱、抗病和高蛋白等优良特性,是小麦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麦育种优异外源基因的主要供体。新疆是小麦近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此文简述了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分布及意义,并着重综述新疆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分布及研究利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新疆小麦野生近缘种资源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研究表明蓖麻是一个遗传多样性很低的物种,利用野生材料拓宽遗传基础对蓖麻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用72对多态性SSR标记对从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收集的240份野生蓖麻材料进行了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每个SSR位点检测到等位基因4.819个、有效等位基因2.410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81,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00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25,均高于以往报道结果。按地理来源分析,来自广东的材料遗传多样性最高,广西的次之,海南的最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240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遗传背景独特,与地理分布基本一致,类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04时,将240份材料分为4个组,组间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联系,但随着遗传相似系数的增大,同一地区的材料有聚到一起的趋势。以上结果证明中国华南野生蓖麻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是比较独特的一类蓖麻种质资源,应进一步加强保护、研究和利用。本研究对华南野生蓖麻的高效保护和研究利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