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瑞义 《河北渔业》2006,(6):23-23,49
1池塘选择与修建 选择离海边较近,进排水方便,小潮也能换水的池塘.附近有淡水资源以便调节池水盐度.池塘的大小在3.3hm2以上为宜,越大越好.平均水深1.0m以上,至少1/4的池塘面积要达到1.5m深,越深越好.池边的坡度越陡越好,坡度偏小的应在池边水深0.5m处加围网或塑料布,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相似文献   

2.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足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足囊形成和萌发的影响进行观察。温度实验在0~30℃范围内设7组,盐度实验在2~32.1‰范围内设16个梯度,光照分为自然光和黑暗两组。实验显示:10℃以上海蜇无足囊繁殖迹象,15~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海蜇足囊繁殖能力增强;6‰以下盐度,海蜇不能进行足囊繁殖,20~22‰是海蜇足囊繁殖的最适盐度;黑暗有利于足囊繁殖。温度是足囊繁殖的关键因子,盐度和光照是足囊繁殖的充分条件。作者认为,适宜的环境因子是海蜇螅状体形成的必要条件,尽管足囊可以抵御外界的恶劣环境,但足囊形成并非需要不良环境因子诱导,足囊繁殖是海蜇螅状体一种正常的无性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3.
养殖条件 高涂蓄水池塘位于海堤外侧滩涂,底质为泥沙质,水源以自然纳潮为主,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盐度16~33,pH值8.0左右。池塘面积约30亩,堤坝高1.5米,顶宽5~6米,底宽8~10米。池塘四周为进排水沟,中央为养殖埕面。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幼鱼对若干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实验装置的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以每批100尾大黄鱼幼鱼进行光照强度、水温、溶氧量、盐度等的单因子适应性实验以及对温度、溶解氧和盐度正交适应性实验。其结果是:全长29~44mm,平均全长为39mm的幼鱼.适光范围为520~5500lx,最适范围为780—1830lx;适宜温度为21.4~24.9℃,最适温度为22.4~24.9℃;适宜盐度为25.5~28.8,最适盐度为26.8~28.8;适宜溶氧量为4.70~5.38mg/L,最适溶氧量为4.76~5.15mg/L。全长为59~86mn,平均全长为75mm的幼鱼,适光范围为620~5500lx,最适光照强度为850~1820lx;适宜温度为22.3~25.0℃,最适温度为22.3~24.3℃;适宜盐度为26.5~28.5,最适盐度为26.7~27.8;适宜溶氧量为4.65~5.38mg/L,最适溶氧量为4.75~5.21mg/L。温度对幼鱼的影响极为显著,盐度和溶解氧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5.
黄斑海蜇的生态习性及移殖放流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斑海蜇的螅状体及水母体的生存适宜温度、盐度及营养因子进行研究,以探讨黄斑海蜇移植放流的可行性,水螅体及水母体的存活的下限温度用逐步副近法测得,适宜温度通过温度梯度实验测得,同时对螅状体设5个营养级别观察其横裂生殖率。结果表明,黄斑海蜇水螅体10℃以下不能存活,30℃是水螅体存活的最适温度。水母体在温度18-30℃、盐度12-30可正常生长。用黄斑海蜇的水母体做为检验海蜇水母体放流效果的标志种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蜇足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男  蒋双 《水产科学》1997,16(1):1-8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足囊形成和萌发的影响进行观察。温度实验在0 ̄30℃范围内设7组,盐度实验在2 ̄32.1‰范围内设16个梯度,光照分为自然光和黑暗两组。实验显示:10℃以上海蜇无足囊繁殖迹象,15 ̄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海蜇足囊繁殖能力增强;6‰以下盐度,海蜇不能进行足囊繁殖,20 ̄22‰是海蜇足囊繁殖的最适盐度;黑暗有利于足囊繁殖。温度是足囊繁殖的关键因子,盐度和光照是  相似文献   

7.
嘉庚蛸对温度、盐度的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年4~10月在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嘉庚蛸成体对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利用温水和冰水调节水温,在温控加热器和生物冰袋的协助下完成温度耐受性试验;通过淡水和海水晶调节试验过程中所需的盐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嘉庚蛸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2.0℃~31.0℃,临界上限水温为35.2℃,临界下限水温为0.5℃;耐受盐度的范围比较广泛,为4.8~48.5,适宜养殖的盐度为18.4~33.1。较高的耐受性范围可以保证嘉庚蛸更好地适应其生存的环境,不至于由于环境因子的激变造成嘉庚蛸的大规模死亡。因此,人工养殖和育苗过程中,保持环境因子的稳定是获得高孵化率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池塘选择与清整。1.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系新开池塘,位于沿海堤外高潮区滩涂,泥沙底质,每个塘口面积2~5亩不等,海水水质达到无公害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全年海水盐度在16‰-25‰之间,pH值7.0-8.5,池塘最大蓄水深度1.2~1.5米。  相似文献   

9.
理化因子对原绿球藻生长及其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宪栋  蒋霞敏  符方尧 《水产科学》2007,26(12):643-647
以COA为基础培养基,进行了光照、温度、盐度等理化因子对原绿球藻生长和色素含量影响的单因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绿球藻适宜生长的光照度为500~2500lx,最适光照度为500~1000lx: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生长的盐度为0~44.9,最适盐度为13.7~33.4;适宜生长的pH5~11,最适pH8~10;最适氮源为NH4-N,其次为(NH2)2CO;适宜生长的氮(NH4Cl)质量浓度为5~25mg/L,最适质量浓度为15~25mg/L。理化因子对该藻色素含量的影响与其生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一、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模式1.鱼鳖混养型:池塘面积300~1500m^2。深1.5m。蓄水1.5m左右。池塘四周须修建防逃设备.一般池壁应高出地面30cm。池壁砌反边伸出池顶10-15cm。壁要光滑。池四周留有一定的斜坡作休息场地。休息场可用水泥板或砖石护坡。放养密度为2~3m。放一只鳖。规格为0.15~0.25kg/只,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14~33℃(盐度34)、盐度18-40(水温25.5-26℃)范围内各设12个梯度,采用突变法进行温、盐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卵囊孵化及幼虫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3~31℃,最适水温为25-30℃;适宜盐度为28-38,最适盐度为30~38。在适宜水温和盐度范围内,孵化速度随水温和盐度升高而加快,但以水温的影响效应最明显;温度或盐度超过其适宜范围时,孵化率明显下降或幼虫畸形率明显增大。(2)幼虫适宜水温及最适水温与胚胎发育的基本一致;适宜盐度和最适盐度存在向高盐度延伸的现象,其适宜和最适盐度下限分别为30和32。温盐度超过适宜范围时,死亡率明显增大,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刘庆营 《水产养殖》2009,30(11):36-37
斜带石斑鱼,又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养殖适宜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宜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较少。2005年进行池塘养殖斜带石斑鱼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野杂鱼进行养殖比较,总结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及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海蜇盛产于我国渤海湾的河北、辽宁 ,黄海南部的山东、江苏一带。近几年 ,由于社会需求量大 ,经济价值高 ,滥采酷捕现象严重 ,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为此 ,去年我们推广池塘养殖海蜇 830亩 ,经与其它养殖品种相比 ,具有生长快、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 ,1年内可养殖多茬 ,约 3个月就可出池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 池塘的选择及清整池塘的选择应以适宜海蜇生长的环境条件为原则 ,要求海水无污染 ,进、排水系统独立畅通的养殖区 ,水深 1 .5~ 2m和有环沟的长方形小面积池塘或大面积荒塘。池塘底以细粉砂质为好 ,含沙量在 5 0 %以上…  相似文献   

14.
池塘条件:利用现有的对虾养殖池,建在沿海潮上带,机械纳水。海水盐度25~28,池塘进排水分设两端,每口池塘分别设置闸门,池深2.0m,坡比1:2.5,底质为砂质,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口倾斜,池中配备增氧机。为避免虾、蟹相互残食,池塘底部设置适量隐蔽物(如瓦片、石块、空心砖等),以减少相互遭遇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海水池塘人工养殖海蜇的可行性,2003年4~7月,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在象山县鹤翔水产养殖公司,开展海蜇人工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延河 《齐鲁渔业》2005,22(8):17-18
为了探索低盐度地区南美白对虾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2004年,博兴县水产局进行了低盐度池塘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试验池塘106.7hm^2(1600亩),投放虾苗9625万尾,5月15日开始投苗,至9月底收获,生长期135天,成虾平均规格11.8cm,共收获成虾32.5万kg,共获收益498万元,投入产出比1:2.2,获得了低盐度池塘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成功。现将试验的主要技术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我市进行了泥蚶高涂蓄水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成功。210亩高涂蓄水养殖池塘共产泥蚶大规格苗种107.1吨,平均亩产达510千克。现将其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滩涂选择应选择风浪较小,地势平坦,潮流畅通,小潮汛时有4~5天能够进水的高涂。底质以含泥70%、含沙30%左右的泥沙质为好。海水盐度10‰~13‰。周围交通便捷,无污染。2.池塘建设长方形,面积30亩左右,池底平整,排水后无积水。池塘四周开挖进排水沟,宽5米左右,深0.5米左右。池埂高度应在当地多年平均高潮位1米以上为宜,池埂顶…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渤海,拥有十几万亩水库及沉沙池。为了解决其所需放养的鱼种,探索盐碱地培育淡水鱼种技术,我们于2001年在广南水库旁的300亩盐碱地进行池塘培育花、白鲢、草鱼鱼种的高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池塘条件及盐度情况300亩共分25个池塘,最大的21亩,最小的为7亩,池深2.5米,底部平坦、不渗漏,9个池塘内无水,16个池塘内水深在0.6~1.2米之间;其水盐度在5‰~14‰之间。养殖水源来自广南水库,其盐度为0.8‰~1.1‰,由进水渠送到每个塘口。二、清塘、施肥5月份将池水抽…  相似文献   

19.
1选择适宜保苗池塘池塘 以东西走向、长方形结构、沙底或硬质底为宜,储水深度在1.5m以上,盐度在35以下,进、排水方便,外海水源无污染。池塘进水前,要彻底清除池底污染层,并进行充分曝晒,冲刷池底。禁止在保苗池塘放养大规格底栖鱼类或其它需要大量投饵的品种,防止池水污染。  相似文献   

20.
实验设7个盐度梯度,在室内就不同盐度对脉红螺卵袋内幼体的发育(卵袋的颜色变化)、卵袋内幼体的孵出、孵出幼体的壳高及孵出幼体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水温22℃时,脉红螺卵袋在盐度20~39.5都可以孵出幼体;盐度14,卵袋内的幼体可以发育,但不能孵出;盐度8,卵袋内的幼体6d全部死亡。孵出后的浮游幼体存活和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9.5~35.5,高于或低于此盐度范围,幼体9d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