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10团属中纬度西风带大陆性荒漠、半荒漠气候带,年日照2964.0小时,年≥10℃积温3112.9℃,年平均气温4.7℃,无霜期150天,年平均降水量176毫米,针对当地一季不足、两季有余的气候特点,团场自2004年开始复播豌豆,2006年复播豌豆73公顷,平均667米。产豌豆干草量400千克,667米^2。产值320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丰宁县坝上鲜食豌豆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豌豆品种的选择、种子准备、整地施肥、适时播种、搭架引蔓、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当地豌豆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叶建华 《农技服务》2007,24(9):22-22
介绍了食荚甜豌豆-夏大豆-荞麦的高效种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有机水稻—软荚豌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有机水稻-软荚豌豆高效种植新模式的经济效益、种植茬口布局、产地选择与规划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以免耕早播和防控枯萎病为主线,实施食粒豌豆新型高效丰产栽培试验,通过实现有机无机肥结合,氮磷钾肥搭配,筛选出一套适宜易门县夏末秋初种植、避旱避冻和节本增效的新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处理5亩施600 kg有机肥+2次全水溶性有机肥为适合易门县海拔1 500~2 000 m最佳施肥组合、最佳抗病方案;处理8产量居第二位,成本较处理5低,从经济收益考虑,可进一步试验研究及推广;处理6抗病性较差,处理7成本最高,处理3产量最低,建议排除。处理1、处理2、处理4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可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引进抗病高产食粒豌豆新品种“云豌18号”,采取以免耕早播和防控根腐病为主线的新型高效丰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经过9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区组试验,并对产量、质量及抗病性进行分析,筛选出一套适宜华宁夏末秋初种植的、避旱避冻和节本增效的新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表现:亩产最高的是处理6(亩施300 kg有机肥+2...  相似文献   

7.
豌豆是豆科豌豆属作物。豌豆茬是禾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不仅可以提高禾谷类的产量,还能提高其蛋白质含量,改善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品质。种植豌豆不仅能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积累,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态,是轮作的好茬口。同时由于豌豆与玉米、大豆等大宗作物相比成熟的时期较早,能与其它作物错开收获时间,便于劳动力的安排。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豌豆新品种晋豌豆6号的选育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440-1442
晋豌豆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农业试验站2000年从300多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优异豌豆品种89032为母本,以89176号为父本杂交而成,经过多年连续单株选育而成。该品种在参加山西省区域多点试验中比对照晋豌豆3号增产显著,2 a平均增产9.17%,排名第1。201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粗蛋白质含量24.98%,粗脂肪含量1.74%,粗淀粉含量为50.10%,各项指标完全达到优质标准,是一个适宜山西省高寒区春播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9.
李秀芳 《云南农业》2011,(10):17-17
1)选用高产抗病良种:可选朋中豌3、4,5、6号等,这些品种生长势、抗寒性较强,适应性广。豌豆苗、青豆荚产量高,质量好,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10.
豌豆的经济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豌豆的经济价值和豌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评价滇中山区新引进的6个秋播食粒豌豆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采用DPS软件一年多点品种试验的新复极差法、AMMI模型分析和回归系数法,分别对不同海拔试点新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参试豌豆品种生育期增长,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单株生产力逐渐增大。‘云豌18号’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3个海拔试点有很好的适应性,与对照品种相比平均产量达极显著水平,而‘云豌38号’和‘云豌25号’属于不稳定品种,仅海拔1758 m试点有很好的适应性,综合表现为一般。‘云豌17号’、‘云豌53号’和‘云豌8号’丰产性低、稳定性差,仅海拔1572 m试点有一定适应性,综合表现为较差,没有推广价值。在海拔为1500~1900 m滇中山区秋播食粒豌豆以‘云豌18号’为最佳品种,该品种在此海拔区域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丰产性,是一个具有推广前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达州市豌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豌豆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寒耐瘠等特点,是世界上第2大食用豆类。豌豆含蛋白质20.0%~24.0%、脂肪2%,富含丰富维生素Bl、B2和尼克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豌豆固氮能力强,每667m2豌豆可固定氮素5.25kg左右,相当于25k硫铵,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优良作物;豌豆的茎、叶、荚壳及加工后的废料又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畜禽  相似文献   

13.
一平浪镇位于禄丰县西部,距禄丰县城25km,距省城昆明125km,东邻金山镇,南接罗川镇,西壤广通镇、妥安乡,北与元谋县羊街镇接壤,平均海拔1882m,年降雨量900~1100mm,年平均气温15℃,土壤主要是发育在紫色页岩、杂色砂岩上的中层壤质紫色土,以红壤、紫色土为主,pH值5.6~6.8,为偏酸性土壤,宜耕性强。辖区面积441.3km2,辖14个村委会,16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2011年末总人口44721人,有耕地2816.87hm2,人均0.11hm2。成昆铁路、320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中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季稻栽培,产量可达12t/hm^2,生育期130-150d,颖花量5.5-6.0万/m^2,叶面积指数9-10,株高100-110cm,分蘖力偏强,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的高产生理机制进行酶学水平、激素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的研究,并对SRI强化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瑞星 《福建农业》2011,(10):15-15
茎用莴苣属菊科,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茎用莴苣口味香脆,易于栽培,经济效益明显,深得消费者及生产者的喜爱。新县镇地处莆田市涵江山区,海拔在7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8.9℃,年平均日照1943小时,年平均雨量1289毫米,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很适宜种植茎用莴苣。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杨承芬 《农家参谋》2011,(11):15-15
优质薄皮核桃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只要年平均气温9℃~16℃及以上,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均可种植。薄皮核桃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但因其为深根性果树,且抗性较弱,应选择深厚肥沃,保水力强的土壤较为适宜。薄皮核桃为喜光果树,要求光照充足,在山地建园时应选择南向坡。  相似文献   

17.
0引言 霍城县大西沟乡属于沿山逆温带,海拔813-1500m,年降雨量266.9mm,蒸发量155.6mm,历年平均气温8.7℃,最高气温38.7℃,7月份平均气温22.2℃。全年≥10℃的有效积温2672-3400℃,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859h,平均日照率为64%,太阳光辐射总量137-140卡/cm^2,土壤类型属灰钙土和黄灰土,质地为中壤,有机质含量达1.802%,碳酸钙含量达9.48%,PH8.46。整个区域水资源充沛。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摸索出一种适合霍城县大西沟乡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新型栽培模式一洋葱套种蓖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为将这一种植方式在更广大范围内推广,现将具体栽培模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8.4℃,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31.1℃;无霜期159天;全年日照时数286.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71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1.2%,年干旱频率为66.7%.年平均蒸发量为2822毫米.是降水量的6倍。  相似文献   

19.
<正>粳稻是水稻的一个亚种,与籼稻相比,粳稻的茎秆坚韧,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偏弱,叶片较窄,色泽浓绿,叶片茸毛少,谷粒形状短圆,不易脱粒,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胶稠度软;耐低温、耐弱光,但不耐高温;耐盐碱性较强;抗倒伏,但对恶苗病、条纹叶枯病、干尖线虫病等抗性较低,对稻瘟病、纹枯病的抗性也不如籼稻。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是籼型杂交水稻,稻米品质多在国标三级以下,国标二级稻米、专用稻不到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20.
丹参别名血参、赤参、紫沙参等.其根可入药,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要选择适宜的环境 丹参适应性强、喜光照、温暖和湿润环境,一般年降雨量50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1℃左右的地区可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